项脊轩志

2022-03-28 23:06: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项脊轩志》,欢迎阅读!
项脊轩


<<项脊轩志>>生成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

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自制项脊轩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2.研习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几十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感人至深。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唱出了无限的亲情,千古流传,亲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被世人称为今之欧阳修的归有光的饱含深情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反对王世贞等人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


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著有《震川集》 2《项脊轩志》简介 本文选自《震川集》有删节。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有追念祖先之意。轩,指小室;志,就是的意思。作者借一阁以睹三代的遗迹,睹物怀人,笔墨极清淡而感情极浓挚,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课文,研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项脊轩图片投影,并播放配乐朗读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跟录音带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字音、断句,读出语气。 出示投影: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尘泥渗漉(shènlù 余稍微修葺(qì) 垣墙周庭(yuán 旧时栏楯(shǔn) 偃仰啸歌(yǎn)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lài)

4.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一段,随时质疑,教师解疑。 出示投影:

注意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雨泽下注:下,往下,向下,方位名词作动词的状语。 ②余稍微修葺:葺,本义是用茅草盖屋顶,引申为修理房屋。

③垣墙四周:垣墙,名词活用作动词,砌上垣墙也是的意思。 ④亦遂增胜:胜,光彩,美观。 ⑤小鸟时来啄食:食,名词,食物。 ⑥珊珊可爱珊珊,姗姗本形容女子行走时缓慢从容,这里形容树影婆娑摇曳的样子。 5.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1)问:文章开篇一个判断句,何以言其?

学生讨论后,明确:着一字,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2)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项脊轩呢? 明确:两个方面——修缮前,修缮后。

(3)问: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修缮前的项脊轩有三个特点: 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寥寥数笔,点出了项脊轩的特点,同时在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主观情感。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为后文修缮后的样子作反衬。 (4)面对破旧的小屋,作者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明确:作者对小屋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阴凉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落残败的缺陷。又用借书满架弥补了小屋狭小、冷寂的缺陷。使小屋变得明亮、幽雅。

(5)修缮后的小屋有何特色?作者的情怀怎样? 学生讨论后,明确:修缮后小屋具有三个特点: 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幽雅——“借书满架”“桂影斑驳 安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6)作者细心雕琢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何如此渲染?

明确: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珊珊,小鸟时鸣。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作者渲染如此清幽的境界,体现了作者的安详、宁静,表达了作者鄙弃世俗、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亲情。 (7)小结本段内容,引导学生背诵。

本段写作者的,为略写,具体内容如下: 1.祖传老屋 2.整旧若新 3.环境宜人 4.自得其乐

(8)教师范背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背。 四、课堂练习 出示投影: 翻译下列语句。

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3.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参考答案:

1(这是)已有百多年的老屋子,灰尘泥土往下漏,雨水也往下流。 2.借来各种书籍摆满书架,我安居室内,长啸高歌。

3.十五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清风吹来,树影晃动,婆娑摇曳,十分可爱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整体感知,诵读全文,重点研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对旧南阁子的深情,以及作者亲手修缮、身处其中的自得其乐之情,使读者也随之陶醉于清静幽雅、鸟语花香的可喜之境中。 六、布置作业

1.熟背第一自然段。

2.完成练习题一、二中的相关内容。 3.预习后面文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b55621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