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2023-01-17 14:23: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欢迎阅读!
世界政治,变革,战争
精品文档

吉尔平与他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一、作者简介:

吉尔平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大师。1930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伯林顿。1952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954 年于康乃尔大学获硕士学位。1960 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19601961 年在哈佛大学充实博士后研究1961 年起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国际事务学院讲授国际关系。19671968 19761977 年任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19751976 年任美国总统技术和经济顾问团成员。现为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吉尔平自称为“一个自由学派的现实主义者”,其主要理论贡献是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向转向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其主要著作有:《美国实力与多国公司》1975《战争与世界政治的变化》1981《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1987《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 世纪的世界经济2000《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2001等。在国际政治理论研究上,吉尔平是与沃尔兹齐名的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主要内容: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共讲了六部分的内容。(一)国际政治变革的主要类型。(二)国际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经济体系、经济与人口增长、交通与通讯、军事技能与技术。(三)国际体系的变革与霸权周期。(四)国际体系结构变革的国内因素:收益递减、军事成本增加、消费增长超过生产增长、经济结构转换、社会腐化。(五)霸权的护持与变革:霸权战争、减少护持成本、削弱挑战者、缩小防卫圈扩大安全、减少国际义务等。(六)新时代条件下的国际政治变革的新因素。

在国际关系领域里,吉尔平被认为是西方新政治经济学和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与传统现实主义相对照,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四个特征:1、它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单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分析方法,在研究国际政治权利的同时,注重从国际社会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探寻各种限制和制约国际政治的因素,特别是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强调国际社会的总体结构功能对国际行为主体对外行为的作用和影响。2、它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单纯以主权国家及其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政治分析,强调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非国家行为主体和跨国行为者之作用不断加强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国家利益的同时,注重对地区性和全球性共同利益的研究3、它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片面强调政治行为独立性的倾向,在研究国际政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国际经济、国际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伦理学等国际关系学的分支领域。4、在基本研究方法上,它综合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既注重理论又不忽视应用;既进行了定量分析,又进行了定性研究;既注意宏观,又关心微观理论。总之,新现实主义者力图使国际关系学成为“一门把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并适当包括自然和物理学科在内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兼收并蓄的独立学科或边缘学科”而《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一书是他首先把“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探索尝试。

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变革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吉尔平教授《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一书中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关于变革方面,吉尔平的重要创见在于他对变革的动力及根源之分析。他认为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变革是由国家或其他行为主体之行为所决定的。在吉尔平看来,一个国家是否要变革或稳定某种国际体系,并不仅仅出于追求政治权力的需要,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是经济体系,即商品与劳务之生产、分配和消费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其次是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第三是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四是军事技能和技术。吉尔平认为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变革进程的一个基本特征。一方面,力图在经济上获益的愿望是寻求变革国际体系的强大动力,因而群体间和国家间的权力分配,是经济活动类型,尤其是行为者能从国内或国际分工中获得最大收益的那种经济活动的类型的重要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权力分配本身最终取决于经济基础。如果由于经济效率、工业场所或贸易趋势的变化,财富的源泉基础也发生变化的话,必定会相应发生群体间和国家间权力的重新分配。为了获得权力而进行斗争与力图经济上获益的愿望最终会纠缠在一起。

国际政治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国家对外行动的结果,也不是某个国家力图改变就能够予以改变的。国际政治的变革归根到底是一种结构的变化,即国际政治体系本身的变化。吉尔平在书中对国际体系结构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他看来,“国际体系结构之所以意义重大,在于它对行使权力以及尤其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而来的国际体系变革所要付出的成本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国际体系中国家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影响着组成能够取胜的联盟或形成权力的抗衡的难易程度。这些结构因素决定了一个国际体系的稳定或动荡,从而促进或抑制国际政治的变革。”吉尔平分析了历史上的三种国际体系结构模式,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时代的地方化结构,其特征是社会无力生产足够的经济盈余投入政治经济的扩张。帝国制结构,其特征是以农业作为产生盈余的主要形式,而这些经济盈余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武士、宗教或官僚阶层所占有。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结构。吉尔平重点分析了现代结构,并将其与帝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吉尔平认为解决国际体系结构于权力分配之间不平衡的主要手段是战争,尤其是霸权战争(吉尔平对霸权战争的含义有很细致的分析)。每一个国际体系都是霸权战争之后领土、经济和外交重新结盟的产物,国际权力分配会获得新的安排。而同时吉尔平又把他的观点与霸权国衰落的分析相结合,认为一次霸权战争的结束是另一次成长、扩张并且最终衰落周期的开始。

吉尔平认为“国际关系的基本性质历经数千年一直也没有发生变化,国际关系仍然是处在无政府状态下的独立行为者之间争取财富和权力的循环斗争。”在书中第六章《世界政治中的变革与延续性》中,吉尔平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关于核武器使霸权战争或者一系列变革体制的有限战争成为不可能的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国际政治历史并没有提供任何核武器将永远只起威慑作用的保证;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获益前景的发展还没有消除国家之间的竞争与不信任,贸易并不总是一种维护和平的力量,而且随着相互依存性的增加,国家变得更担心失去自治权以及担心诸如进入外国市场、原料来源的安全以及与相互依存相关的代价;最后,他针对全球社会概念批评到,人类理性和理解的发展不会结束政治权力斗争,但却使一种更加开明的理解和对民族自身利益的追求成为可能。吉尔平关于国际关系性质延续性的分析,告诉我们国际政治中一些现象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国家在无政府状态下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逐,战争和暴力的可能性依然严重存在。这是一种悲观主义视角,但这种现实主义的分析往往更加深刻。

另外,吉尔平对原有霸权国(或称支配国)如何走向衰落进行了分析。吉尔平认为对国际体系的统治涉及到基本的经济问题,虽然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向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提供了经济利益,但是这种统治也同样需要付出成本。一个国家为了保持它的支配地位,必须将其资源用于军事力量、对盟国的财政支持、向外国提供援助以及维持国际经济有关的成本方面。而这些保护以及有关成本不是生产投资,因为它们对占支配地位的国家的经济开始形成了一种经济负担。霸权国逐渐在农业和工业生产方面出现收益难题,国家内外的变化增加了霸权国消费、防卫和生产的成本,于是严重的财政危机便有可能爆发。同时,霸权国的经济和组织技术形式也会起到扩散作用,处于体系外围的国家可能具有后发的竞争优势,这些国家享受着较低成本和不断上升的资源收益。最后,霸权国和新兴国家不同的增长率会导致一场决定性的权力再分配以及国际体系的不平衡。在这一部分,吉尔平坚持了他提出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方法融合的做法,通过对影响政治衰落的内部因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有效的军事技术成本增加的趋势、私人公共消费的增长快于GNP的增长、服务业经济导致的经济减速、社会值观的变化导致对经济效率以及公共利益所做贡献的削弱)和外部因素(政治统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技术领导地位的丧失)的分析,对霸权国的衰落过程进行了精彩的分析,我认为这是全书一大亮点。

2欢迎下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982239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