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课外古诗词

2022-09-07 19:11: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课外古诗词》,欢迎阅读!
古诗词,期中,下册,课外,语文
年级下册期中课外古诗词阅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古诗大意:

清晨我走进这破山古寺,初升的太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竹间小路通向幽静的去处,清静的禅房更显得草木深深。

明媚的山野风光使飞鸟更加快乐,潭中的清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 各种声响都在这里消失,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悠扬的声音。 古诗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颔联: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颈联: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中心思想: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古诗大意: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 古诗赏析:

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环境。“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诗人送友,从内城一直送到外城,送行之路程远,暗写诗人与友人的不忍遽( 仓促 )去,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写友人离去,飘忽不定,表现离别的深情。即: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孤蓬,这个意象,借喻即将离去的友人,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偶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喻,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与友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描写“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

化用典故,以景结情,暗写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古诗大意: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古诗设问:

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写书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2、“拣尽寒枝不肯栖”以物写人,表现了作者的心境,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作者以孤鸿自比,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

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

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

洁身自好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诗大意: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古诗赏析: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驿外断桥边:驿外、断桥边均是交代梅花生长的地点,而这地点均是人迹罕至处。

寂寞开无主:写梅花的状态:承“驿外”句而来,自然是无人欣赏;因为在“驿外” 、在“断桥边”,就算有人想欣赏也是欣赏不了——只能“寂寞”地开着。 已是黄昏独自愁:写特定空间前提条件下特定时间内的梅花。 更着风和雨:“着”有两解,均可通:zhuó,“更着”意即又加上;同“遭”,zhāo,“更着”意即又遭到。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梅花的“生存”理念:不苦争、一任妒,以清高自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梅花即使零落成泥,也依然散发出幽幽的馨香——品格高洁。

1 这是一首咏物词。

2 主旨:托物言志之作,借梅花状写自己的孤寂境遇和坚贞节操,表明了一位爱国者身处

逆境仍光明磊落的心迹。

3 艺术特色:借梅喻人。将梅花人格化,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上片写梅花的环境、身世,

在自然景象中寓意着当时的政坛环境。下片写梅花品格,写自己依然坚贞自守。 古诗设问:

梅花在词中象征着什么?

明确:象征着诗人自己,像梅花一样坚贞、自守,不畏谗毁,香气永存,至死不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8c811c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