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闻标题的研究》,欢迎阅读!
摘要:新闻标题是读者了解新闻的窗口,它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信息揭示给读者,影响着报纸的品牌形象,因此,新闻标题的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技巧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作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
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新闻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它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新闻标题制作对于检验编辑水准、引领读者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出“亮眼”的新闻。因此, 制作出吸引人的标题也是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才能做出“亮眼”的新闻标题呢?笔者认为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一、 在标题中使用动词,“化静为动”
让标题“化静为动”,就是要在标题中巧妙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做出生动活泼、动感十足的标题来。在汉语中,动词被称为语言的味精,是最活泼、最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动词恰到好处地使用, 能使一条标题顿时生色,能使一个人物栩栩如生,一个场景活灵活现,从而也使整篇新闻别具一格。比如,2005 年3 月11 日《羊城晚报》的一条标题令人赏心悦目,题目是《今晚北风拜访冷雨敲窗》。这个标题连用两个动宾词组, 辅之以拟人化的手法, 给标题赋予一种特殊的意境,使整个标题化静为动、变死为活,从而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比如,人民日报的《金乡问蒜》、《华能站稳新加坡》、《农村物流“转”起来》,光明日报的《小渔网“网”出大市场》、《看不尽的灯火品不尽的钱学森》、《把办结的反贪案件拿出来“晒一晒”》等,一“问”、一“站”、一“转”、一 “品”、一“晒”,化静为动,并辅之以拟人化的手法,使标题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境,从而增强了标题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人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写作手法。使用修辞可以使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使用修辞,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美感,使标题更具有吸引力。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新闻标题来讲,其直接作用就是可以让读者很好把握新闻的内容和主旨,激发阅读热情。如: 7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在上海建成起吊,创下单吊起重世界之最(引题) “蓝鲸”是怎样炼成的(正题)
标题中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形象地比喻为庞大无比的蓝鲸,既恰到好处,又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感,使阅读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引用是拟写标题的常见手法,主要通过文质兼美的名言佳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春风化雨细无声》、《中小企业百炯争流》等。以古诗作为题目,一般用在通讯上居多, 既不落俗套又意味深长。但消息一般求实避虚, 以实题为主。 运用比拟、借代,可使事件表达具体形象,描写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如:
新华社2009年5月13日消息的标题:
(引题) 青山寂静倾听深切思念 岷江奔腾激扬奋进力量 (主题) 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隆重举行 (副题) 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出席
这则标题的引题就运用了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青山寂静与岷江奔腾对称对比;倾听深切思念与激扬奋进力量对称对比,非常好地烘托了这次活动的庄重、严肃气氛,起到了引题的作用。
对偶则能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个词语排一起做进标题,语调和谐,比一般陈述句更具感染力。如《用阳光驱散阴影让生命鼓起风帆、《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等。借助回文的手法,可把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中或颠倒过来, 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如《“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等。此外,还有借代《“红围巾”在行动》、比拟《低碳经济让地球换一个活法》、对比《天寒心温暖巢空心不空》、拈连《“六个一”巧解“六个难”》等。优美的文字亦可“扮靓”标题,同时准确地提炼文章的精华,如《何兆武如一根思想的芦苇》、《阿库乌雾吟着彝歌走向世界》等。 三、在标题中巧妙应用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简洁精辟的短语。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巧妙应用成语入标题,常常可以收到其他语言形式无法替代的效果。好标题需要极其精炼地传达新闻的精髓,成语正是最好的帮手。例如:
中国电视30年:精彩纷呈 波澜壮阔(2008年10月17日 人民网) 这里用了两个成语——精彩纷呈、 波澜壮阔,它们不仅确切地表达了新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30年来,电视剧事业取得飞速发展,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作品之多令人应接不暇。细看其中,那些能让观众记得住的作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好作品尤为可贵。而且就标题文字的长短而言,也是极符合标题制作要求的,它们简明扼要,干净利落,省却了多少繁言赘语。如果不是巧用成语的话,表情达意上也许没有多大障碍,但也要花不少笔墨才能说得清问题。再如:
“自欺欺人”当选韩国年度成语(2007年12月25日《劳动报》) “土地流转”何以“销声匿迹”(2008年10月13日 人民网) 民生建设项目 “蓄势待发” (2008年8月18日《武汉晚报》)
例一直用其义。韩国学者们认为一系列假学历、抄袭论文、集团公司行贿以及政府官员腐败等丑闻让韩国人在过去一年里生活在欺骗中。因此,“自欺欺人”这一成语也许最能概括韩国民众2007年的感受。
例二用“销声匿迹”来概括这样的新闻事实——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前被各派观点激烈争辩的有关“三农核心问题”的“土地流转”话题最终还是未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出现,真是恰到好处。
例三中的“蓄势待发”简洁明了,高度概括了目前武汉市除了在建的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外,还有一批关乎民生的项目也已经进入前期准备阶段的事实。
我国的成语数不胜数,制作标题时,不是随手拈来都可成为佳作的,关键在于“巧用”,这就是艺术。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这个熟,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熟知新闻事实,二是熟知成语内涵的来龙去脉。只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好标题的出现。 四、在标题中设置悬念
世界上有很多的人热衷于探险,就是因为那里有很多的未知,标题制作也一样,得留点悬念让读者自己去寻找。
比如《丙肝发出的“寻人启事”》、《像采矿一样取肾结石》这两个标题,一看就知道说的是丙肝和肾结石的问题,但是还有点模糊在里面,“寻人启事”是怎么回事?像采矿一样怎么采?这两个疑问就会让读者充满好奇地读下去,那么编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再比如《“神医”让他瘫了》、《一泡尿,放倒了他》、《幸福挤不下三个人》、《种下豆子,得到瓜》这四个标题也很有趣,看到它们读者一定充满好奇,满脑子为什么,所以,读者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内容。做标题就跟写推理小说一样要有悬疑,以吸引读者。
标题是文章的“泉眼”、“灵魂”,所以标题一定要出奇制胜,但这绝不是单纯地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不断地总结、学习、揣摩。
张会会,(1978—),满族,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新闻与写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87fbbcfd0a79563c1e72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