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

2022-03-25 19:58: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欢迎阅读!
优生,心理健康,关注
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



内容提要:

在我们的教育中,优生是最令我们放心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学习上,他们是最优秀的,但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可能就与他们的学习方面是相反。在心理教育的这一范畴,优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因受到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 优生 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教育



在我们老师的眼中,优生是最令我们放心的一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纪律上,他们的表现都是我们老师的骄傲。相反,后进生就令我们头痛不已,学习要经常为他们费神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而他们在纪律上又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于是由于种种的原因,我们作为老师很多时候都会把更大的精力放在差生的身上。由此相对于优生来讲,我们用的时间就会相对少一点,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只是放在他们的学习上,思考着怎样培养他们更好的发展。而关于他们心理的那一块我们就较少重视。

那么优生是否真的就想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呢?他们各个方面都那么优秀呢?在以前,我也会忽略这一个问题。如果要我回答,以前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发生一件事之后,我对这方面的问题有了一些想法。

有一天下午上课,我正准备从讲台下拿出麦克风,突然发现,麦克风的线被人剪断了,并且很明显可以看出是被人故意剪断的。当是我就十分气愤,并且觉得事态的严重。在我面前的小孩子才那六、七岁,就这样来搞恶作剧,那长大后怎办?于是我马上展开调查我先给犯错者自己承认机会——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条,让全班每个人都写上是否自己做的,并承诺如果自己承认的,我会从轻处理,并不会向其他人公布他的名字。但结果没人肯承认。于是我只好去询问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但还是查不出结果。这时有学生告诉我中午午睡的时候,A曾经一个人回过教室。于是我去问小A,小A一副受委屈的样子,说:“陈老师不是我干的,我只是回去拿东西。拿了之后,我马上就离开了。”其实我也觉得这可能性不大。因为小A在我们班是一个成绩以及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在家长老师的眼中,是那么的懂事听话。照理他不会干这种事的,并且我也想不


到他这样做的原因。还是找不到结果,本来我以为这件事就只能这样不了了之。

但过了几天,我和小A在闲聊,聊着聊着,说到那天中午的事。这时,我发现小A说话的内容有点儿前后矛盾。于是我慢慢和他聊下去,最后他自己露出了破绽,圆不了自己的谎。终于他承认那是他干的。

当时我听了,真的感到很愕然。我真的不大相信,以小A一向的表现决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我真的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我问他:“是不是老师对你不好,你恨老师呢?” 他直摇头:“不是。老师对我很好。 “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低着头,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 “是因为贪玩?” 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们大家沉默的好久,突然他开口了,但声音特别特别小:“老师,你为什么不让我当班干部呢?”

听了之后,我愣住了„„.

原来他就是为了这个原因而这样,我真的万万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就可以为了一个意愿达不到而进行的小小“报复”

这件事在我心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为什么一个优生会这样呢?我自己不断地在思考。究竟我们的教育那里出了问题呢?再如2000年清华大学在校大学生刘海洋到北京动物园,将事先准备好的硫酸泼向了黑熊,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到了伤害的事件,以及前段时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因打牌被冤枉作弊而杀死四名同学事件。这种种问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着,过了一个学期,发生了另一件事,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和迫切性。

事情的起因从撤换班长开始„„一星期后我办公室的抽屉开始被偷,从一开始的照片到后来的钱。我一直都查不出结果,一个月后我才发现干的竟然是班上的班长„„原因是她不满我撤了她班长的职位„„

这两件事的发生使我不得不重新对“优生”这一名词重新定义:优生只是代学习成绩、行为规范优秀的学生的代名词,这里并不包括心理承受能力优秀。 在课堂上我们会重视优生的学习但他们心理方面的我们又有关注多少呢?从一


定程度上来讲,优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差生的差。差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会经常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于是他们自我慢慢地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心理,去面对这些挫折。相反,优生他们一直在学习处于优胜者的姿态,面对的挫折相对比较少,因此,如果突然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太懂得如何去面对,甚至钻进牛角尖。

不知各位老师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某些调皮的学生因为做了某些不良的事被我们严肃批评,但一转过身,他又好像什么都忘记了,见到我们还可以继续嘻皮笑脸,当事情没发生一样。这时我们会说,这学生怎就这样不听教呢?当我们正在为这生气的时候,我们可否换一个角度来想想。这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很强。我相信他并不是没当我们说是一回事,而是他们懂得怎样去调节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我们因某事批评优生,那么他可能好几天了还耿耿于怀。

因此,我们所谓的优生只不过是学习成绩优秀、行为规范优秀,但心理承受能力并不见得优秀。从这看来,我们有些老师对优生们的偏爱,从某种程度来看可能是对他们的伤害。有个别的老师就算优生犯错都不会去批评,有时反而还有偏帮他们,从长远来讲,对他们并不一定有益。我们如果经常偏帮优生,其实就剥夺了他们受挫折教育的机会,这并不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其实可以这么说,对于优生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多创造挫折,让他们更早学会如何去面对困难,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理。只有这样他们将来走出社会才能去面对社会上更大的挫折,从而真正地立足于社会,成为真正健康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78c0248762caaedc33d4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