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2022-07-21 17:08: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究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欢迎阅读!
建筑类,就业问题,高职,探究,对策
探究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摘要: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就业质量的提升策略,以期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类;就业质量;跟踪调研;提升策略 1引言:

就业质量指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并在就业劳动过程中实现个体和用人单位相互适应、动态平衡的状态。它既包括个体在就业劳动过程中因个人的期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回馈相适应而获得个人对自身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现状的主观满意情况,也包括个体在就业劳动过程中因个人提供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应,而获得用人单位对个体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客观满意情况,还包括劳动者个人的及时、充分就业。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反馈,重新审视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进本校人才培养质量整改,推动学校内涵式建设与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2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2.1 毕业生月收入低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

月收入是毕业生价值的短期表现形式之一,是毕业生选择单位的关键因素。该校 20172018 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分别为 3294 元、3509 元,均低于全国高职 2017 届(3860 元)、2018 届(4112 元)平均水平。毕业生集中就业的预算员、施工员职业,毕业生收入低于本校平均水平。这与建筑行业职业初期的薪酬分布相对应。建筑行业一般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提供 15002500 元左右的实 习补贴,签订劳动合同后有一年的见习期,见习期工资普遍在25003500 左右。这样的薪酬水平与学生的期待有一定 的落差,也影响了就业稳定性。 2.2 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有待提升

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的是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福利待遇等职业期待。20172018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分别为49% 51%。通过对期待不吻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三的分别为不符合兴趣爱好、不符合职业发展规划、不符合个人生活方式。这是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建筑行业工作环境不相融合的一组典型矛盾。95 后已经走进职场,他们从小在相对富裕的物质环境中长大,是互联网原住民,追求工作的意义感、自由的工作氛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某种程度已经无法解释 95 后对工作价值需求。而建设行业目前的发展更多是停留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上,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对越来越多的 95 后失去吸引力。 2.3 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有待增强

就业稳定性通过毕业生的离职率指标体现出来。20172018 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 43%44%,比全国高职 20172018 届毕业生(皆为 42%分别高 1 个百分点和 2 个百分点,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为薪资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达不到预期。薪酬福利虽然不是毕业生选择单位的唯一条件,却是关键条件之一,因为它也是毕业生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毕业生的学历、个人价值等因素决定了个人发展空间。

2.4 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仍有待提升

研究 3 个月的时间走访了13 家用人单位进行深度调研,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总体评价较好,与问卷调研结果一致。但用人单位也指出 4 个典型问题:


学生专业知识的兼容性不足。比如学生只看重施工,不关注、不了解合同条款,对常用建筑材料材质的判别能力不足;学生的某些通用素质能力达不到岗位要求。比如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及工程字书写能力较弱;学生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工作多停留在跟着师傅照做,欠缺自己的思考,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学生的职业观不理性。要么好高骛远,要么对自己的长远定位与发展方面考虑过少。

3 建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策略思考 3.1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做了新定位,指出高职教育的育人机制应该是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德技并修指德育育人为先,技艺成才为要,强调高职院校学生既要有过硬的成才本领,又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工学合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知行合一,要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建筑类高职院校背靠的房地产行业整体在走下坡路,但也面临中国新基建、智慧制造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类高职院校必须立足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培养符合岗位培养能力溢出的无缝衔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可以以订单班、学徒制、校内企业共建等形式开展合作,企业安排导师入驻行政班,以项目形式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真切感知企业文化、项目操作,既提升生的专业能力,又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学校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跟班学习对接行业职业最新趋势和需求,增强授课针对性和落地性。 3.2 加强生涯发展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涯观和职业观

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一般遵循生涯意识唤醒职业能力提升锁定目标进入职场获得职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发展。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生涯成熟度不提升、不断成长的过程。高职院校建筑类学生进入职场后所面临的行业、企业和职业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身的定位和职业世界怎么更好匹配,以及为了达到匹配应该做哪些能力储备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认真思考的生涯问题,也即生涯观。建筑类高职院校要借助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辅导、生涯规划大赛等载体,大一入学伊始就着手帮助学生做生涯意识的唤醒,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职业测评等方式确认自己的职业发展三要素(即兴趣、能力、价值观);通过工作世界信息搜集、生涯人物访谈、对标人物分析等方式进行外部世界探索,增强职业认知。在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并围绕目标制定具体明确、可实现、可衡量、有意义的职业素养训练计划,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金钱观。薪资福利是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到,当前的工资水平只是一个平均的参考数字,更要看到这个数字背后的个人价值,引导学生更多地思我值什么样的价位,而不是我想要什么样的价位,引导学生立足岗位创新创造、立足长远发展思考当下价值,以更好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3.3 抓好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提升立足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特色,积极开拓就业新渠道,加强与校友企业合作,建设行业化、专业化、精品化的校园招聘市场,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搭桥。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举办就业创业赛事、讲座和系列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就业创业氛围,以优秀的就业创业文化引领学生向上向善、开拓创优,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结束语:

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对房地产行业衰落的挑战、拥抱新基建崛起的机遇的必然选择。建筑类高职院校要搭建宽广的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企业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作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邓承俊,陈熙,庞松鹤.努力打造建设职业教育新标杆[N.广西日报,2019-09-18.

2]林秀丽.基于双导师制的广西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学生就业帮扶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4):116-120.

3]林秀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98):57-6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768a7c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