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想的芦苇片段赏析三百字

2022-03-20 19:27: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会思想的芦苇片段赏析三百字》,欢迎阅读!
芦苇,赏析,片段,思想,三百
会思想的芦苇片段赏析三百字

芦苇,我们这里叫“大柴”在我的印象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芦苇。小时候放牛,我最喜欢去芦苇荡——我们叫柴塘地,那里草木丰盛,浓荫蔽日,是夏天放牛的好地方。

芦苇叶,我们叫柴叶。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之前,我们都会成群结队去“打柴叶”。看到手里面柴叶不断增多增厚,心里甭提多美了,鼻子似乎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了。包粽子可是技术活,我们家没有人会包粽子,都是请邻居包的,后来才学会。我记得,为了缓解我们的“猴急”,母亲还曾经把柴叶和米放在锅里一起煮成“粽米饭”,吃起来竟然也有滋有味。

“平民股神”屡屡创造股市奇闻,核心关键有三点!

柴叶不仅可以包粽子,还可以做成乐器。用一片或多片柴叶,一圈一圈一层一层卷成喇叭形状,其间要不断进行“调试”最后用一根槐树上的刺扎在尾部。这样,一个“小吹机”就完工了。小吹机吹出的声音虽然略显单调,但是十分响亮。小朋友们一起吹,也颇有南郭先生们一起吹竽的气势,给我们的童年时光增添了许多乐趣。

芦苇杆,我们叫芦柴棒或者大柴棒。小时候,我们床上铺的是柴席——将芦柴棒压扁切片编织而成的。夏天,睡在柴席上,很凉爽,但是身上也会留下一些“几何图形”印记。那时,我们睡的虽然是木床,但只是一个床的框架加上两三根横木,也没有床板。柴席下面铺的,起支撑作用的,都是“瘦弱”的芦柴棒。睡在上面,不动则罢,一翻身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但是并不会有芦苇被压断,最多会有几根被压扁。

芦柴棒,还是建筑材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瓦房时都要请人扎“柴把子”


——用大柴杆捆扎成圆柱形状,切割成固定长度后,一行一行搭在房梁上,然后才能“上瓦”

如果把芦柴棒的外壳削掉,会看到里面有一层白色的膜,我们叫大柴膜。柴膜可是天然的笛膜,能让笛子吹奏出动听的乐曲。

芦柴棒还可以做成重要的祭祀用品——哭丧棒,哭丧棒大约一米来长,用白纸捆扎芦柴棒而成。为长辈发丧时,“孝子”须手持哭丧棒迎接亲友吊唁。

著名作家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中,也有“芦柴棒”——一名女工饱受摧残,身体瘦弱,人们忘记了她的名字,就叫她“芦柴棒”夏衍用“芦柴棒”这一深刻形象的比喻,揭露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成熟的芦苇花,毛绒绒的,我们叫毛艳花。手巧的人可以用它编织“毛窝子”或者做成木屐,非常暖和。毛窝子由毛艳花编织而成,是平底的,适合在室内穿;木屐——木板下面有两个“屐齿”,上面实际就是毛窝子,适合在室外穿。小时候我们经常穿着木屐在冰天雪地里奔跑玩耍,一不小心就会有人摔倒在地,这时大家的耳边就会响起一阵叫声和笑声。

芦柴根——芦苇的根,我们就很少接触了,据说是一味中药,可清热泻火。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芦苇给我们的生活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默默滋养着大地,为人们倾尽所有,从根到茎到叶到花——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全在于思想。而芦苇显然没有思想,但它却触动了人的思想。

芦苇,看似脆弱,其实坚韧;看似粗陋,其实隽永;看似渺小,其实博大…… 芦苇,你无疑也是高贵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6e7f16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