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自称“苏子”合理吗?》董

2022-04-21 22:18: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自称“苏子”合理吗?》董》,欢迎阅读!
苏子,苏轼,自称,合理
苏轼自称“苏子”合理吗?



“子”,在《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罗竹风主编,1989111版,第四卷,第163页)中,在指称上只列了四个义项:①古人对老师的尊称。《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邢昺疏:‘古人称师曰子。”②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左传·昭公十二年》“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杨伯峻注:‘子为男子之美称,意为顺从我者不失为男子汉。”③泛称人。《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 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您”《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除此之外,在指代方面,就没有别的义项了,更不见“用于自称”这一义项。

而同样也很具权威性的《汉语大字典》三卷本(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55月第1版)和《辞海》19999月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也均不列“子”的“用作自称”这一义项。但从古代文献中的实际用例看,“子”虽经常用于尊称,如“孔子”“有子”“曾子”等;但也可用于称一般的人,如“舟子”;也可自称,如《孟子》一书中的“孟子”自称(《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自称“墨子”“子墨子”

再作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东坡在自己的诗文中,自称苏子,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如: 1.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苏轼《苏轼集·卷八·诗七十二首·韩干马十四匹》“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3.苏轼《苏轼集·卷九·诗六十七首·虔州八境图八首》苏子曰:此南康之一境也,何从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

4.苏轼《苏轼集·卷十二·诗四十九首·武昌铜剑歌(并叙)“细看两肋生碧花,犹是西江老蛟血。苏子得之何所为,蒯缑弹铗咏新诗。

5.苏轼《苏轼集·卷十四·诗七十九首·龙尾砚歌(并引)“余旧作《凤咮(zhòu石砚铭》,其略云:苏子一见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锦茵玉匣俱尘垢,捣练支床亦何有。况瞋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后。碧天照水风吹云,明窗大几清无尘。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愿从苏子老东坡,仁者不用生分别。

6.苏轼《苏轼集·卷十八·诗一百十八首·颜乐亭诗(并叙)苏子曰: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者观之,其大者容有伪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7.苏轼《苏轼集·卷二十二·诗六十九首·寓居合江楼》“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在古代,非独苏轼作如是自称,别的不少人也作如是称,比如: 8.韩愈《赠侯喜》《全唐诗338卷)“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才分鳞与鬐(qí)。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我今行事尽如此,此事正好为吾规。 9.韩愈《醉留东野》《全唐诗340卷)“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10.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二•古赋·佩韦赋》柳子读古书,睹直道守节者即壮之,盖有激也。恒惧过而失中庸之义,慕西门氏佩韦以戒,故作是赋。

1


11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四•对·愚溪对》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 12.欧阳修《欧阳修集·卷十五·赋五首·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13.欧阳修《欧阳修集·卷十五•赋五首·杂说三首〈并序〉“夏六月,暑雨既止,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14.欧阳修《欧阳修集·卷四十二•序六首·诗谱补亡后序》欧阳子曰:昔者圣人已殁,六经之道几熄于战国,而焚弃于秦。自汉已来,收拾亡逸,发明遗义,而正其讹缪,得以粗备,传于今者岂一人之力哉!

15.王安石《王安石集·卷七十一·杂著·伤仲永》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6.韩昶《自为墓志铭(并序)《全唐文》七四一卷)“噫韩子!噫韩子!世以昧昧为贤,而白黑分;众以委委为道,而曲直辨。生有志而卒不能就,岂命也夫!岂命也夫! 上面举了苏轼、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韩昶等人的称“子”的用例共16例,显然这些并非是尊称敬称,而都是自称。 所以说,称“子”,并不一定是尊称,并非不能用于自称。因而苏轼自称“苏子”,也属正常。

问题是,在古籍中,尤其是在典范的古代名家诗文中,姓氏+,作为自称的实际用例是如此常见和普遍,但在现在的辞书中却没有列为义项,这是对“子”的释义不够全面,也是不妥当的证明。词语的意义,是在实际运用和发展中体现出来的,辞书就是对实际运用所体现出来的意义的提炼和总结故而在此建议《汉语大词典》及其他有关解释这方面意义的辞书,在再版修订时,在对“子”字的释义上加上这样的义项: 子,用作自称。韩愈《醉留东野》‘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柳宗元《佩韦赋》‘柳子读古书,睹直道守节者即壮之,盖有激也。’欧阳修《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韩昶《自为墓志铭(并序)‘噫韩子!噫韩子!世以昧昧为贤,而白黑分;众以委委为道,而曲直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e3cd3c7e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