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中“地下室人”的矛盾心理探析

2023-05-29 16:28: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下室手记》中“地下室人”的矛盾心理探析》,欢迎阅读!
地下室,探析,手记,矛盾,心理
《地下室手记》中“地下室人”的矛盾心理探析

作者:张天娇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5



要:本文通过分析《地下室手记》中主人公“地下室人”的形象,解读其多重矛盾心理在作品中的体现,并试图从心理学角度窥视其矛盾心理的产生根源,结合时事热点和其他作品,探究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下室手记》 矛盾心理 根源 人性

“然而考虑到我们的社会赖以形成的环境,像作者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中不仅可能存在,而且还一定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开篇就注明了这么一句话。本文认为,像《地下室手记》作者这样的人,不仅一定存在于19世纪的俄国社会,而且一定存在于21世纪的今天,甚至是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因为“地下室人”身上包含了人性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点——矛盾。哲学辩证法中说:“矛盾就是指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和事物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地下室手记》中,主人公“地下室人”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又在狠狠地“践踏”平等;在鄙弃功名利禄的同时,又在向往着财富与权力;在极度自卑的同时又狂妄自大。由此不难发现,“地下室人”身上具有多对矛盾,潜藏在“地下室人”身上的三对矛盾对立统一、相辅相成。那么,这三对矛盾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其根源又是什么?本文将一一进行探讨。

一、追求平等与践踏平等的矛盾性

《地下室手记》中不乏“地下室人”为追求平等而努力的情节。因为一个陌生的军官把自己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他便要和军官进行面对面的肩部碰撞;因为兹维尔科夫没有邀请自己赴宴而且态度冷淡,他便发誓要给兹维尔科夫一个耳光,甚至要跟他决斗。“鬼才知道我愿意出多少钱,如果能认真地、比较体面地、比较(可以说吧)合乎规范地吵一架的

话!”“跪下来求我,祈求我的友谊。”激烈到近乎偏执的想法的背后,隐藏的是“地下室人”强烈的自尊心。19世纪的俄国社会阶层分明,贫富差距大,处于这样一个人人不平等的历史景中,无数个地位低贱的“地下室人”被贵族唾弃,被富人鄙视,只能通过以牙还牙的方式维护尊严、追求人格的平等。

然而,“地下室人”在追求平等、维护自尊的同时,又在无情地“践踏”着所谓的“平等”,“践踏”着别人的尊严。“地下室人”希望看到仆人阿波罗哀求自己结算薪资的可怜模样,又幻想着妓女丽莎伏在自己的脚边求爱,他在同学聚会上受辱后对妓女丽莎进行了一番说教:“难道这里你自己就不觉得恶心吗……你把灵魂与肉体一起出卖了。”他把丽莎职业的污点以及将来的悲惨结局一一数落,让丽莎彻底心碎了。“地下室人”的说教并非出于好心和善意,实质上是对丽莎尊严无情的践踏,是出于对自己自尊心的重拾,是为了在一个比自己更落魄的人面前找回所剩无几的优越感。

反观当今,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地下室人”。当人们被教育“人生而平等”之时,又被教育“瞧那个乞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会那样”。人性亘古以来就是弱肉强食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强者践踏弱者,弱者践踏更弱者。这是人性恶的一面,也是潜藏于人心深处的一面。所以,有权有势之人践踏着“地下室人”的尊严,“地下室人”虽然始终追求人格的平等,却在对待弱者时又消解了这一想法,反过来践踏仆人和妓女的尊严。


二、鄙弃权贵与向往权贵的矛盾性

“地下室人”自称是“倒霉的19世纪的文明人”,自认为“我是贫穷,可是我高尚……人可以贫穷却高尚”。他憎恶依靠靠山顺利毕业并成为军官的兹维尔科夫,他甚至直截了当地对兹维尔科夫说:“第一点,我恨漂亮话、说漂亮话的人和穿紧身衣的腰身;第二点,我恨风流的事和风流汉子,尤其恨风流汉子!”在这里,兹维尔科夫这类人象征着权势和财富,与其说“地下室人”鄙弃功名利禄,不如说他更蔑视拥有功名利禄的人。心理学的“仇富心理”指出:一部分偏执分子仇视一切富人,认为富有必定和腐败扯上联系,不甘心别人生活得比自己好。他们一边仇视富人,一边又渴望成为富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仇富心理”带给这类人的必定是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显然,“地下室人”是一个偏执的“仇富者”形象,具有一种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不过与此同时,“地下室人”的潜意识里又是向往功名利禄的。在19世纪的俄国,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大行其道,在这种制度下,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都归贵族、封建主所有,无形中增大了贫富差距,于是虚荣心在社会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结交权贵为荣。当然,“地下室人”也不例外。

他意识到自己的不修边幅和仕途失意是受到别人鄙视的原因,宁愿挨饿都要用所剩无几的卢布去买体面的衣服和帽子。“单是这块污渍就会把我的人格尊严降低十分之九。”这种强烈的虚荣心和薄弱的意志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于是只好遁入“一切美与崇高”之中,连续不断地幻想,幻想着达官贵人会用他的官相来保护自己,幻想着自己突然变成英雄,受到世人追捧。这俨然是自欺欺人的表现,是一种精神胜利病。《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的“精神胜利法”、《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成为拿破仑”的英雄梦、《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跻身上流社会的愿望……千千万万的人们被面子、虚荣心、攀比心紧紧束缚着,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

三、自卑自弃与自负自大的矛盾性

在文中,“地下室人”自卑到病态,甚至连跟人对视的勇气都没有。“我一辈子不知怎么都望着一边,从来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地下室人”是个身份低贱的小官宦,过着一贫如

洗、节衣缩食的生活,整日蜗居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这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的自卑情结。

此外,“地下室人”的自卑还源于他言行和思想的异于常人。心理学有个术语叫“排异心理”,是“排斥、孤立与众不同的个体”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是群体身份认同的畸形演化,也是导致“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的主因。正如“地下室人”所说:“我只是一,而他们是全体。”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思想气质,“地下室人”都与19世纪的俄国社会格格不入,因而他在群体里找不到自己的话语权,在群体里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于是受到社会的排挤,产生了极大的自卑感。被周围人孤立的“地下室人”内心极度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看他的眼光。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到自白的关键时刻,他总是会设想读者对这一番自白可能会做出的反应。每一部分自白结束时的语气,都像是在讨要读者的反应。甚至有的时候,他还自己停下来,自行插入想象中读者的回答。

但同时,地下室人又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在文中,“地下室人”不止一次地提出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一个比周围人都聪明的人,他的聪明在于拥有“更多的意识”。与那些由于智力有限而极易感到满足、心安理得的人相比,他总是可以意识到更多的东西,当19世纪理性主义盛行之时,只有“地下室人”清醒地意识到“人们完全懂得自己的真正利益,可是硬是要把自己的利益摆到次要地位”,对理性进行了抗争。


与那群愚蠢的同事相比,与那些满脑子都是功名利禄的同学相比,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病态的思想发达的人,是一个贫穷却高尚的人。他认为自己有了特立独行的思想,便有了清高孤傲的资本,他永远活在了自己的“地下室”里。

四、结语

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地下室人”,都有着矛盾的、双面的人性:既追求平等,又“践踏”别人的尊严;既鄙弃功名利禄,又向往金钱权势;既自卑懦弱,又狂妄自大……

综上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地下室人”的多重矛盾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通过“地下室人”自我剖析的方式直视人性的扭曲,展现了“地下室人”身上复杂、隐秘的人性,同时折射出属于全人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逄锦聚,陶得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冯鸿滔.普通心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M].臧仲伦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4]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M].臧仲伦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5] 鲁迅.呐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6] 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说选[M].张英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7]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8] 陈世东.双重人格下的人道主义关怀——从“撞墙”与“承认墙”的矛盾中看《地下室手记》[J].文教资料201721.

者:张天娇,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本科生。

辑:赵 E-mail948746558@qq.co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9d55e0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