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互联网到底使人更聪明,还是更愚蠢?》,欢迎阅读!
互联网到底使人更聪明,还是更愚蠢?
互联网到底使人更聪明,还是更“脑残”? 电脑报特约作者: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陈佼
来自美国两家互联网调研机构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表示互联网将提高人类的智商,当然,也有21%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将降低人类智商。互联网到底使人更聪明,还是更“脑残”,这绝对是一个极有价值,但很难说清楚的话题。
互联网与网民的关系,是通过一个个网络应用来体现的,比如Google,Twitter,或者Facebook。那么,通过分析这些应用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利和弊,就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搜索引擎——信息获取门槛无限降低之后
还记得“凿壁偷光”的故事么?人类获取知识的成本曾经如此之高,但故事的主角——西汉时期的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有了Google、百度,我们还需要“凿壁偷光”么?我们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Google。
搜索引擎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第一次让人类掌握了信息获取、过滤的权利,做了信息的主人。无论什么话题,只需要敲入关键词,马上就能得到答案。也就是说,在搜索引擎时代,人人都变成了“知道分子”,这是伟大的进步。
搜索引擎让知识不再是“奢侈品”,但它又给人类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当信息爆炸时,辨别、筛选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搜索引擎只负责告诉你哪个网页最匹配你的关键词,但并不能保证其知识的正确性,更无法帮你去粗取精。
此外,当信息获取成本越来越低时,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下降。君不见,在百度知道里,连老师白天布置的一篇作文、一道数字题都能找人帮忙做,唯一付出的只是几个虚拟币而已。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不过搜索引擎似乎在破坏人类的想象力。对任何话题的检索,网民选择的关键词往往雷同,而检索同一关键词的结果是唯一的——也就是说,我们获取的信息有同
质化的倾向。有人可能反驳说:我们从小不也是同一套教材教育出来的么?但别忘了,教材只在课堂上用,Google则可能伴随你一生,并且无处不在。
SNS应用——148的魔咒
国外有Facebook,国内有开心网,如今即便是农村地区,很多人也都宁愿不去打麻将,而是到朋友的空间里“偷菜”。
是的,Facebook们让社交变得轻松,你可以点几下鼠标就能得到一个“朋友”,并且通过照片、状态更新以及其他方式参与到他的生活中——这是一种低成本的社交方式。理论上来讲,只要你愿意,可以无所限制的增加很多朋友,多多益善。这也是很多人将自己的Facebook ID印到名片上的原因。
不过冥冥之中总有一些神秘的规律在作祟。牛津大学的人类学专家罗宾·敦巴发现,人脑的认知力限制了社交网络的规模,并根据智力大小和大猩猩的社交网络推测,人类智力所允许的、稳定的社交网络约为148人,这一数字就是著名的“敦巴数字”。
来自Facebook的数字对此进行了印证,Facebook用户的平均好友数量为120人,而用户与好友之间的互动也十分集中,其中男性用户大概与4名朋友经常互动,女性用户稍多一点,大概10名。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大概是“广交好友,与少数人互动,只与最亲密的人讨论最重要的事情”。Facebook们并没有改变这一规律。换句话说,或许人们可以有效地传播自己,但与传统社会一样,仍保留较小的社交圈子。
微博——你准备好了接受超负荷信息么
再来看看twitter(微博)吧,眼下它正在中国大地火爆非凡。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人们还在争议。来自韩国的一些学者花费了数十页的报告来证明:twitter更像是一个新闻媒体,而非简化版的Facebook。
很多人都有一个观点:微博让人人都变成了一个电台,为了他们的粉丝,每天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十分便捷的“转发”功能、字数限制让信息轻盈且易传播,而且连绵不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889c7a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