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九上古诗词名句赏析》,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1、赏析“独倚望江楼”的“独”:“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肠断白蘋洲: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偏避苍凉凉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
1、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苍凉肃杀,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杀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报国(矛盾悲壮)之情。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诗中言志]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
1、赏析“千骑卷平冈”的“卷”: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亲射虎,看孙郎: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运用典故,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刚健豪迈。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
[了解背景]《武陵春》李清照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之时,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诗中言情]《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
1、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以举止写内心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无法排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眷恋疆场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异曲同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视、听觉写军中豪迈的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修辞,视、听觉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报国,成就功名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可怜白发生!-----------------------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无奈。
1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中言志]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悲愤 [名句赏析]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细节──“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渴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杀庄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骑术箭术高超、杀敌报国所向披靡的英雄形象。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此句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5可怜白发生:前九句都为此句做铺垫。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沁园春赏析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壮丽雪景,望字领起,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评论古今英雄,惜字领起,抒发诗人的后来居上的自信,建功立业空前伟大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句 ,千里万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秀丽景象,看字领出,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极有分寸。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收结对古代英雄的评论,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主旨(画龙点睛)——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诗人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后来居上坚定自信,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的伟大的抱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852f549b6648d7c1c74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