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析红包内涵的演变》,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析红包内涵的演变
作者:张鑫
来源:《寻根》2019年第02期
一
“红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馈赠或奖励。”《现代汉语新词语大词典》释为:“按照民间习俗,送礼钱常用红纸包上,因此借用‘红包’指代礼钱。后来奖金也有用纸包上的,所以也将奖金叫‘红包’,并发展到将各类奖金都称为‘红包’。又引申为贿赂的钱款。”因此可知,“红包”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礼钱”。在日常生活中,红包一般指的就是压岁钱,有的是春节时长辈发给晚辈,也有部分地区是晚辈发给长辈,意指“压岁”,即压住岁数,有着长寿、希望长辈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但前者在传统上更为普遍。“大年三十,吃过年饭,长辈用红纸包钱送给晚辈,或等小孩睡着后塞在枕头底下。也有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时由长辈分送的。”(张紫晨主编:《中外民俗学词典》)意在压祟,除邪驱鬼,以求岁岁平安等。在这里红包起到的是促进情感,烘托节日气氛,寄托美好祝福的作用,是春节的象征,是情感的载体。
另外,红包还是一种“人情往来”的工具,这就意味着红包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春节时的祝福,婚丧嫁娶、乔迁之喜、金榜题名,甚至生病探望都少不了红包。“如经济发达的两宋时期,不仅存在压岁钱,还出现婚庆时送礼金和店家、买家送乞丐的红包”。(包昌善:《红包的文化因由》)还如参加婚宴,往往宾客需先“写礼”,去往专门的登记处写上自己的姓名、礼金数额,这也是以后主人“还礼”的依据,所谓“礼尚往来”便是这般,红包的多少也就成了“人情”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面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有关,同时纸币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红包文化的发展,这是红包“礼钱”基本内涵的丰富。 二
随着“反腐倡廉”的逐渐深入,“高官落马”“小官巨贪”等词频见于报。传统“一手交钱,一手办事”的行贿、受贿方式逐渐被送红包所代替,红包在某些场合已经成了“行业黑话”,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传统的人情往来习俗,以及法律的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更重要的是红包本身所具备的情感色彩掩盖了行贿受贿的根本目的,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不仅在官场,红包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据《南京晨报》披露,2018年10月23日,市民奕先生接到了“主治医生”打来的电话,称奕先生的情况有点复杂,如果想要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就得让领导召集专家讨论研究,需要先打8000元的红包钱,而为了能够顺利手术,奕先生毫不犹豫地按照对方提供的卡号把8000元转了过去。事后察觉有异,所谓“主治医生”竟是骗子假冒。骗子能如此轻易诈骗成功,依据的就是民众形成的一种普遍心理,“不送红包就办不成事”,以至于医生并未索贿,而患者便急不可待地将红包送入医生口袋。不仅是医疗领域,这种现象在教育等领域也屡见不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6beb1e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