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乞巧》教案设计
凭祥市友谊镇中心小学 潘婷婷
【学习目标】
1、通过字理的讲解,认识“乞、巧、霄、”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观看《七夕节》的故事导入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谈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1、 同学们,学习古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作者简介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四、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自由练读,要求字正腔圆,注意字音字形。
4、除了字正腔圆,你还能把这首诗读的更好吗?生练习,汇报读诗,老师指导。再读古诗,读出节奏韵律。
五、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初步朗读古诗,师范读,师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再读。
六、揭诗题
1、同学们,你能运用工具书,借助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弄懂诗意吗?和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弄明白诗意吧。
2、乞巧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乞”、“巧”的字理讲解,并指导书写。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句:七夕今宵看碧霄。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3、课件出示“宵”与“霄”的字理讲解,区别这两个形近字。(“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汇报布置预习查字典的结果(“宵”是晚上,“霄”是天空)记住这一对形近字。
4、学习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人们仰望天空是在看谁?(牛郎和织女)课件出示牛郎织女星。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想象一下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了解七夕节的传统习俗,课件出示关于乞巧节的资料。
6、小组谈论: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人们乞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读、学生自由说)哪句诗描写到了?
7、学习第三句:家家乞巧望秋月。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学生自由说)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8、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9、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10、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6aed5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