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佛教死观》,欢迎阅读!
从别称看佛家的死亡观:寂灭
作者:三耳
以下死亡别称,均是佛教徒(和尚尼姑)死亡的专称,少有指普通人死亡的。
灭“灭”的意思是指佛教徒熄灭了生死、烦恼、贪欲、无明等的意思。《大乘义章》卷十八:“灭诸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灭”是“涅盘”的意译。《六乘义章》卷二:“涅盘无为恬泊为灭。”“恬泊”意为安静淡泊。
灭度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六·释僧肇〈涅盘无名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超度”指佛、道所谓使死者灵魂脱离地狱等苦难。《大涅盘经·狮子吼菩萨品》:“灭生死故,名为灭度。”《高僧传·释道法》:“元徽二年,(道法)于定中灭度,平坐绳床,貌如恒目。”吴晗《朱元璋传》第一章二:“释迦牟尼佛灭度(死)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下降人世而成佛。”
灭化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九章:“(达摩)常以四卷(楞枷)授学者,以天平年(公元534年至537年)前灭化洛滨。”
寂灭“寂灭”意谓超脱一切境界入于不生不死之门。明代刘元卿《贤奕编·仙释》:“清静无为者,老氏(道家)之说也。佛氏(佛教)以为不足为,而主于寂灭。善清静者,求以超出乎仁义礼法;而寂灭者,又求以超出乎清静无为者也。”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四:“像佛教的以有生为苦谛,导人归于寂灭的那种消极的办法,二千年来已证明是不全实用的。”“寂灭”用于死亡的别称,多用于信佛的人,犹其是僧人尼姑。宋代王禹偁《黄州齐安永兴禅院院记》:“智雨者,涟水人,世姓朱氏,以至道三年十月一日寂灭。俗寿五十一。”
入灭《坛经·付嘱品》:“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冥灭唐代孟浩然《还山贻湛法师》诗:“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训。”“训”即解说。整句诗意为:真想明白寂灭涅盘的真正含义,且听海鸥日复一日的解说吧。大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示灭唐代李华《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山王高妙,海月圆深,因于示灭,空悲鹤林。”“鹤林”指佛陀入灭之处。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城河边娑罗树下涅盘。娑罗树四方各生二株,所以称“娑罗林”或“娑罗双树”。据说佛陀涅盘时,树一时开花,树色变白,像群鹤栖息树头,故称“鹤林”。
圆寂“圆寂”是唐代玄奘对“般涅盘”的意译,意为圆满寂灭,即各种功德圆满无缺,各种罪恶寂灭净尽。特指僧尼死亡。《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就是死?”《景德传灯录·怀让禅师》:“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圆寂于衡岳。”
入寂苏轼《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京师禅学之盛,发于本、秀二公,本既还山,秀复入寂。”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十章:“三藏寝疾,有遗文严正勖示因果,以之付弟子智休。正月十一日午时入寂。”
示寂“示寂”指菩萨或高僧死亡。“寂”为寂灭,“示寂”意谓其寂灭只是一种示现,并不是真灭。《古尊宿语录·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子湖和尚)唐僖宗广明中示寂。”
大寂唐代王维《工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以某年月日,奄归大寂于长兴里之私第。”
真寂“真寂”也是涅盘之意。佛教有多种派系和学说,对于教化众生达到涅盘境界的方法、途径和教说也不同。在相互指责之中,认为某些教说为“伪涅盘”,而本教说则为“真涅盘”也即“真寂”。后来,“真寂”就指僧尼死亡。苏轼《东坡志林·记真君鉴》:“居士以忧患之余,稽首洗心,归命真寂。”“稽首”即跪拜礼。“洗心”指洗涤邪恶的心灵,如洗心革面。
归寂《莲社高贤传·道敬法师》:“从远公出家,„„远公归寂,乃入若耶山。”明代王世贞《宛委余编》八:“宋开宝中,八十老僧道价为丛林所重,临当归寂,从容示偈。”
顺寂晋代无名氏《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师以世情难割,乃制七日展哀,至期始顺寂,即义熙十二年八月六日也。”隋代江总《摄山栖霞寺碑》:“禅师自识终期,欣谵瑞应,以建武四年于此寺顺寂。”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128233-1.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4b4e35be23482fb5da4c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