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情感体验 促进读写相结合

2022-05-05 23:29: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增强情感体验 促进读写相结合》,欢迎阅读!
读写,增强,结合,促进,体验
增强情感体验 促进读写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41-01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这两项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考试的成败。知其重要,但要想攻克这两大难题谈何容易呀?从一般情况上讲,很多老师耗尽时间和心力分别分析和探究阅读、写作这两大难题,但少有战绩。更有甚者,部分老师大搞题海战术。从个别情况上讲,我校属于民办学校,接收的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经济情况不好、学习基础差、阅读面窄、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习作素材和情感的积累都少之又少,所以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低下已经在所难免了。但事实上,在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方面,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早就提出过读写结合读写互动教学建议。

那么怎样做到读写结合、互相促进呢?其实只要是文章就离不开情感,情为文之根,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离开了情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可以抓住情感体验这一条线,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的情感,设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教学体验是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完成的教案。教案当中,师生的情感互动是在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完成情感升华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第一、师生互动,备教材备学生。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以语文课很注重感性和理性训练,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1]教师备课首先备教材,备教材除了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外,还应挖掘教材里的人文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抓出文本隐性的感情触发点。其次备学生,清楚学生的学情,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糅合、转化、生成。

理论上应该如此,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课备得再好,但课堂学生的参与性不强,课堂氛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1.课业繁重,学生不愿动脑慢慢领悟。2.陈旧枯燥的逼迫式”“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提不起参与的兴趣。3.课堂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领悟有些牵强,家长也不善情感的表达,造成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口头表达能力差。思及此,老师要采取的对策是: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一课教学目标和长期教学目标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激发,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情感的互动,真正营造出一个活跃、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二、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巴金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可见,感情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以境入情。教师在阅读教材时,要有代入感,要深度挖掘教材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接着进行巧妙的处理,创设出与教材的思想感情相符合的情境。然后把学生带入此情境当中,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师生就在此情境当中完成阅读教学活动,一改以前沉默枯燥教学气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国文,事项只有两种,阅读与写作。说明阅读和写作本为一体,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阅读教学中,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学生一定有着强烈的情感触动,老师应该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让学生将教材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趁热打铁,让学生真正完成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化的情感进行升华,结合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社会见闻和学习上的体验,运用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所学的作者布局谋篇的思维、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模仿,写一篇新的习作。如此,学生通过情感体验,以读促写,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以写悟读,加深学生对教材思想感情的体悟和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


第三、增加课外阅读,进行知识和情感的迁移

语文成绩的进步,重在积累。学生必须有意识地长期进行知识的积累、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等等。当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外阅读也必不可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做出了规定:学会定制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2]其中就包文学名著、报刊杂志等。因为我校图书室藏书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初中生阅读的需求。因此,部分老师自己掏钱到网上认真筛选、批量购买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旧书籍,包括名著、故事会、中学生作文选、以及过期的杂志等等。同时,还发动学生自愿捐书来丰富班级的图书角。

每周确定一节课,让学生按照推荐、赏析、读后感的步骤进行交流,老师更要做出科学、有效的点评,给出学生努力发展的建议。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阅读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以后阅读教学进行知识和情感的迁移做好了准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情感积累。 第四、师生互动,鼓励老师下水

对于老师下水的做法,很多老师是心生抵触、压力山大的。因为担心自己写的文章达不到范文的标准,从而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影响自己在学生当中的威信。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不能因为自己害怕而不去做,只要它足够重要,有做的必要。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步。”[3]其实,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清楚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很多时候都已陷入了中规中矩的摸板式教学。这一方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阅读和写作的指导已进入了瓶颈,很难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更大的突破。那么,老师的下水文对学生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首先,老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下水示范有不可退却的责任,学生也能在老师下水的身教中受到鼓舞,不畏学习上的困难,勇敢前行。

其次,老师只有亲自动笔,跟学生写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文章,才能明白学生写作文的难点,然后进行研究和探讨,才能对学生的写作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的,我们应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增加学生的阅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互相促进,相互转化,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方智范、徐国英、朱长华、罗昆霞著:《语文课程标准解读•“阅读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湖北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叶圣陶.《怎样写作》[M].中华书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291fb801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0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