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四时之诗—春夏》读后感

2022-08-28 17:1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 《四时之诗—春夏》读后感》,欢迎阅读!
春夏,四时,读后感,笔记,读书
读书笔记 《四时之诗春夏》读后感



;;古人对时间的敏感度,是今人望尘莫及的。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独特的美,顺时而动,正是天人合一之道。《四时之诗》这本书,精选了一些四季最好的唐诗帮我们开启更细腻的视角,让我们看见不曾觉察的四季之美,随者作者的脚步,让我们在繁杂的生活中抽出一些时间来一起领略一下唐诗的美妙吧。 ;;;;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春天是桃红柳绿的季节,春天也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季节。中国古代的诗人固然是一年四季都写诗,但写得最多的还是春天。其中《金缕衣》,这首诗歌令作者印象最深,这首诗的热切、婉转,不像一首诗,更像一首歌。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这是中唐时期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作者不详。传说,歌女杜秋娘的《金缕衣》唱得最好,这首曲子让她屡次逢凶化吉。所以在《唐诗三百首》里,它的作者干脆就写成了杜秋娘。杜秋娘十五岁时成为浙西观察使李锜的侍妾,后因李锜谋反被镇压而沦入宫中。唐宪宗爱听《金缕衣》,杜秋娘一展歌喉,很快成了他的心上人。宪宗死后,她又因《金缕衣》唱得好,意外感动了唐穆宗,成为漳王的保母(相当于人生导师)。后来,漳王不幸沦为政治牺牲品,杜秋娘也被赶回了老家润州。杜牧为她所写的《杜秋娘诗》,感时伤世,历来评价堪比白居易的《琵琶行》

;;;;我们先看前两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金缕衣是金线编织的衣服,极其贵重,作者却说莫惜,要珍惜少年时。因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一去,永不回头。这道理是老生常谈了,新意何在呢?细想一下,这可不是老夫子在谆谆教诲,而是一个年少的女子,用灼灼的眼睛看着你,跟你一再殷勤致意,盼望你振奋,盼望着你有所作为。后两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将人生的美好比成花,让你赶紧去追求,去体味。你的青春有时间限度,别人的青春也有,世界上一切的机会、一切的美好,都不会原地不动,永远只等着你。通篇看下来,这首诗用足了回环往复之美。前两句是莫什么什么,须什么什么,后两句是须什么什么,莫什么什么。前两句是反复地教你,后两句是反复地催你。似这般一唱三叹,真是荡气回肠啊!

;;;;大自然到了夏天,最是蓬勃热烈。与之相反,人到了夏天,却往往要寻求一份由内而外的清凉,愿意静下来思考,静下来体味。如此一来,写夏天的诗也就有了一份清淡的禅意,和自然的缤纷热闹相映成趣。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先看前两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南亭依山傍水而建,诗人置身其中,看到夕阳一下子就落到山的那一边,素月从池塘上缓缓升起。烦躁也随日落一起丢掉,而喜悦则随月亮缓缓升起。下面两句: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散发本意是自在,因为古代成年人都要束发戴冠,只有在家闲居时才能披散头发。引申一下,也有不受官场约束,归隐江湖的意思。此处实写纳凉,亦使人体会到诗人飘然出世的自在感。再接下来两句,风来了: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可不是普通的风,而是拂过荷花,沾上了荷花清香的风。而且,这风还吹过竹林,使竹叶上的露水摇摇晃晃地掉下来,发出清幽的声响。想象一下,诗人连淡淡的香气,幽幽的声响都捕捉到了,那环境得多么安静,人心又是多么平静啊。竹露荷风都是天籁,诗人被这天籁打动,兴之所至,想跟天呼应一下。于是就有了下面两句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他想把古琴取来,弹奏一曲,奈何,此时此刻知音不在身边,念头只好作罢。写到这里,一点惆怅油然而生。最后两句: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面对此情此景,更加想念故人,就让你我在梦中相会吧。毫无疑问,诗人在南亭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夜,虽然有点惆怅,却不苦闷,因为最后一点惆怅,也被诗人通过寄托于梦境化解了。诗中的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正是隐士应有的态度。这不禁令人感慨,或许,终南捷径不是真隐士,竹露荷风才是大自在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258cb7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