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 《登幽州台歌》赏析》,欢迎阅读!
我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一次“听”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在琼瑶剧《还珠格格》里。当时诗在脑中一晃而过,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书上了重新读到了它,顿感到无限悲凉。不是悲凉诗人的怀才不遇,而是感慨人的孤独本质。
胸怀大志的陈子昂一心要报销国家,但他的忠心、他的豪情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反而被降了官职。报国宏愿化为泡影,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怀古思今,发出了朝前看不到古代贤君的踪影,回头望不见礼贤下士的君主,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只有怀才不遇的自己独自忧伤,泪流满面。
后世,众多满怀报国之心却仕途坎坷的诗人遇到过这样的处境。也有不少才华横溢之士存在着得不到赏识的郁结之情。诗激发了他们间的共鸣。
然而,作品发表后就不再是作者的了,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一名还没有踏入社会的学生,我无法深切体会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悲伤。同时,我在读《登幽州台歌》时,也不知道幽州台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不知道陈子昂屡谏武则天反被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之悠悠”,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只产生了这么一个画面:一个人站在一片白茫茫的陆地上。天很高地很阔,他看不见地平线,看不见前面有人走,后面有人来,连动植物也找不到。只有白茫茫和处于大地中心的自己。更进一步,“天地之悠悠”,时间像水流一样连续且缓慢,给人静止之感。大地平坦无迹,让人无法辨知方圆。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信息的封闭空间。人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开始怀疑自己被抛弃到另一个世界。渺小、无依靠。“独怆然而涕下”,有害怕到悲伤,放声大哭,也只哭身能证明自己的存在。
记得杜甫在《旅夜抒怀》中写道: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同样写人的渺小、无依靠。但我在杜甫的这句诗中感觉不到那种“什么也没有的孤独”。因为在它的画面里有一只鸟(人从这一只鸟中联想到孤独的自己),而且它的空间是没有限制的。而《登幽州台歌》呈现的是一个虚无的画面:前、后是空的,周围是无界限的天地,然后人哭了(甚至对哭的主体也没有形体上的描写)。并且前、后、上(天)、下(地)把人局限在一个开阔的封闭空间里,没有人能走的进来。时间在此静止。我仿佛被“困”住了。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首诗更好地诠释了孤独的本质。孤独不是人们不愿意理你,而是你处在一个别人无法走进的环境中。或者说,你们本来就处在不同的世界里。
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参照,得到证明。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每个人从生下来便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独自面对很多事。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你,和你感同身受。
所幸现实中没有那么极端的孤独。大多数时候,我们有家人,有朋友。但生活中也总能找到孤独的影子。有时候,当一个人坐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看着欢笑着的人群从自己身边走过。你无法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你发现尽管你们处在同一个地方,但你和他们没有一丝关系。
对于一首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诗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把自己的诗变成每一个人的。正如《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的,也可能是我的。
第1页 共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8186fd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