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2022-05-19 05:39: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欢迎阅读!
湖南教育出版社,减灾,防灾,自然灾害,选修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深度教学设计

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324000 李梁辉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次数频繁的国家,培养学生灾情意识,有效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以深度教学理念以及教育理学为指导,在教师引导下,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为案例进行深度教学设计,师生共同搜索资料、合作分析与探讨,促进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促进地理知能结构与情感体验的的统一,以期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供同行斧正。

关键词:防灾减灾;深度教学

一、课程标准与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1.课程标准: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2.课标分析:1本条标准旨在要求通过案例研讨认识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成就,并从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成就中获取启示,以树立防灾减灾的民族自信心和科学防灾减灾观;2“举例”这一行为条件说明案例学习法是本节课的基本学法,应该以经典案例为依托,因此,在进行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探讨在不同时空尺度下某一灾害发生机制,通过各种途径所搜索与之相关的措施及其成效,从而领悟我国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核心作用;3“说出”一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意在表明需学生主动搜寻多样的地理素材,以深化防灾减灾成就认识,并最终领悟科学防灾减灾观。

二、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于湘教版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是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成就与经验总结对于培养公民地理家国情怀、实践素养、尤其是科学防灾减灾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内容可分为两个教学因子:其一,整体上介绍我国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与工程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二,具体介绍长江防洪体系、三北防护林、淮河流域治理三大工程的建设;教学因子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认识,以说明我国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因子二是在教学因子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微观探究,以进一步具体细化认识我国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决心和勇气。

三、学情分析

主观分析:本节内容面向浙江省高中阶段地理科目选考的学生,这一群体学生通过必修一、二、三模块以及选修五前三章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了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在必修1模块第四章第四节学习过程中,认知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对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防治措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关于本节内容选考地理学生具备了相应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客观分析:通过预学案调查表明,约 90%的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较好地认识我国防灾减灾方针政策,学生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主要是以听说、阅读的方式为主,但对2016年长江洪涝灾害有所了解;通过课前座谈,学生能说出长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以及的防治措施,却不能深刻、有效的从大气运动水循环运动地理过程性知识系统说明洪涝灾害的机制与整治措施,知识建构属于机械存储,地理原理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知识迁移能力欠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再开发,搜集、整理与学生身边的鲜活素材,如查阅1998年、2016年长江洪涝雨情、水情、灾情的图文资料,预设相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总结地理特征、阐述地理成因、得出地理启示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素材、观看防灾减灾宣传片,认识我国政府在防灾减灾的作用以及政策,培养家国情怀与正确的灾害意识;

2.通过呈现1998年和2016年长江洪涝灾害相关数据,概括并分析两次洪涝灾害雨情、水情、灾情的变化特点与成因,培养学生搜索资料、提取信息、规整知识、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能力; 3.通过认识1998年——2016年所采取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从中能得出治理城市内涝的启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建设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根据所搜索的资料分析长江流域防灾减灾建设取得的成效;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合作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讲述】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我们国家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历朝历代都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防灾减灾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给我们何以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

言描述,为探成就作准备。

通过我国总体灾情

特征概况介绍,引导学生对认知我国防灾减灾减灾所取得的成就充满期待。

在课前,我相信同学们通过阅读对我国防灾减灾取得的主要成就已经反馈学生已有知识,过渡 有了一定的认知,并形成了自己的心得,接下去我们一起分享收获。 为新知探究铺垫。 【提问】结合教材阅读,说说我国防灾减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谈谈 你对防灾减灾工作特征的认识。

【评介】我国防灾减灾的取得成果主要有: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说明防灾减工作的长期性与系统性;在实践上,我国建设了大 量的防灾减灾工程,说明新中国片成立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1 防灾减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设了许多的防灾减灾工程,教材以案例的形式过渡 选取列举三大工程,我们今天主要探讨长江防洪林体系。 2

视频播放】1988抗击特大洪水:宣传片。

【提问】观看视频结合教材以及生活经验谈谈你的心得。 【评介】洪涝灾害具有客观性,给人们的生命与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 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减轻自然灾害

的破坏和损失,在救灾中发挥核心作用。

观看视频观性,发言表感悟与心得。

深度学习认为学生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情感深升华,读、思、谈结合利于深度学习 将学生注意力聚焦到长江防洪体系。 利用宣传纪录片,学生视觉、听觉刺激,触发学生对我国政府在防灾中作用的认识。

承转去年夏季,我国长江发生了历史上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这次洪涝在将注意力聚焦到认过渡 雨情、水情、灾情与1998年大洪灾有何区别18年的防灾减灾建设,识长江防洪体系功

成效如何呢 效上。 【呈现】资料12016年长江的降雨量比1998年同期偏少

两成,长江上游发生700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比1998 63300立方米每秒流量要大,但没有和下游来水交汇,游没有发生1998年那样的全流域性洪水。

资料2:1998年长江与2016年长江部分水文站水位统计 3

资料3长江流 水文站分布图

【提问】比较1998年和2016年长江6-8月水情特征的差异,

并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分析成因;



【评介】2016年同期长江流域6-8月降雨量更小,但上游



的水位比1998年同期更高,中下游的水位偏低,主要是因



为:①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拦蓄洪水的功能逐渐显现;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③中下游退



掌握、资料理,交流成果。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搜集的资料在课堂加以整理与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以学生搜索的资料生成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深度与效度,培植学生的主体意识,挥集体智慧,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得出地理结论的学习能力,为焕发精彩课堂生成提供基础。


田还湖与防洪大堤建设,滞洪能力提高.....

承转长江防洪体系的建设有效了调节 通过以上述材料分析可知,

水情 植树造林 控制 过渡 了水情,我们一起看看对灾情的变化的影响。 退田还湖 灾情 减轻

【呈现】资料4:武汉市1998年、2016年汛期洪灾统计情移民建镇

注:1998年直接经济损失的折算方法是,经济损失和募捐 2016年相比于

项目 1998 2016 1998年变化率



受灾人口/万人 %



倒塌房屋/万间 %



转移安置人数/万人 27%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折现) 53 %



款物的折算按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15年是1998年的



倍)折算。



资料5:由于今年房地产迅猛开发,填湖建设,扰乱水系,



降低了调蓄能力。2016年受灾情况来看,主要以内涝为主,

4

据统计,2016年武汉市城区一共出现了150处渍水点,比

1998年同期多49处,这在城市防汛历史上是罕见的。

【提问】以武汉市为例,简要分析2016年与1998年洪涝灾

情变化特点。

【评介】①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内涝严重;②排涝设施建设和防洪水平提高,2016年洪涝灾害总体损失比1998年减小;

【提问】依据2016年长江防洪体系在防洪中所取得成就,谈谈对当下目前防治城市内涝的启示。 【评介】①继续加强水利工程枢纽建设,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②建立城市排水系统GIS数据库并实时监控;③完善法规,加强保护城市天然水体,禁止填湖造地;④选用透水材料铺设城地面,降低地面硬化率;⑤更换和扩充地上地下排水管道;⑥提高城市植被绿化覆盖率;



修筑堤坝

通过小结承转,将注意力聚焦灾情以及经验总结上。 料,分析化特点,因。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通过学生已探知的防灾成就,总结经验,得出启示,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八、教学板书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人类不会默默的承受课后自然带来的灾害。我相信随着我们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的客观感悟,总结 认识,科学预测,及时预警,综合运用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华情感。

性措施,个人、社会国家共同应对,一定能战胜自然灾害。 通过对课堂思路的

点拨,总结自然灾害的防治思路,树立正确防灾减灾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7dcf2ef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