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0冯延巳》,欢迎阅读!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0冯延巳(二)
我们先讲了他感情意境上的特色,我们现在就要讲为什么冯正中的词在感情上表现了这祥的一种特色。饶宗颐先生讲到这两句词的时候,写了两句评语。他说这两句词所表现的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人间词话评议》)。“鞠躬尽瘁”出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躬是我的身体,瘁是过度的劳累。我把我的身体、我的一切的劳力奉献出来,至死而后已。饶宗颐说这表现的是开济老臣的怀抱。什么叫开济老臣的怀抱?是杜甫写诸葛亮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说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开国,而在后主刘禅的国家急难的时候,他想要挽回,几次出师。这是“两朝开济老臣心”。他说冯正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是写的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我们说,为什么冯正中的这种感情引起饶宗颐先生这样的联想呢?我们刚才简单地看了冯正中的生平背景。冯正中是一个命中注定了的悲剧人物,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什么人你能够说他生下来就注定要有悲剧命运?这是天下最大的不幸的事情,说他生下来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冯正中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幸的人。为什么我说冯正中生来就注定了要走一条悲剧的路子呢?我们说他是南唐的词人,这样说就比较简单了。我们要对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是因为冯正中是广陵人,是在南唐的国土之内。不只是如此,南唐的人民不一定都跟国家同样走上悲剧的命运。可是因为冯正中的父亲冯令孤在南唐曾做到吏部尚书这样的官职,而且冯延巳从他年轻时候起,因他父亲的关系,就跟南唐的宫廷之中有了密切的交往。南唐第一个君主烈祖李昪,就令冯延巳跟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中主李璟相交游,而冯延巳比李璟要大十几岁。当冯延巳二十几岁,李璟十几岁的时候,两个人便以世家的关系在宫廷内相交往了。当李璟作太子的时候,曾经被封作吴王,后又徙封齐王,冯正中就先后在吴王、齐王的幕府之中作掌书记。等到李璟即位,自然而然冯正中就一步步官至宰相了。顺便补充一句,中国的小词,歌筵酒席之间歌唱的爱情的歌曲,为什么一下子就有了这么深远的含义呢?我要说,真是很奇妙的。因为词从一开始,文人诗客下手来写词的时候,出现了几个不平凡的人物。他们的学问,他们的修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身世遭遇都是不平凡的。一下子出现了这样几个作者,一下子就把这种歌筵酒席的歌曲的内容扩展了。我们讲了,韦庄是宰相,又出了一个冯正中,还是宰相啊。他们自然而然就把他们的学问怀抱跟他们国家的种种的关系都结合起来。不要说他一定是有意,一定是比兴,一定是寄托。我们不需要这祥说,而是他自然而然之间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有这样的一个地位,有这样的一个环境,不知不觉就把他心灵中一种幽隐的情思流露在里边了。而且还不只是如此,他做官做到了宰相的地位,他跟中主从那么年轻就有了这么深切的友谊,而你从冯延巳的词里可以看到,他说“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这个人的执著、固执,他的自以为是的作风,你已经可以想见了,而在当时南唐在五代十国的国势之间,当北方的梁唐晋汉周的五代最后的周慢慢强盛起来的时候,当这些南方的小国一个一个陷入危亡的境界的时候,跟南唐的朝廷结合了这么密切的关系的人,负责了宰相这样政治任务的人,他如何处理呢?
我们说打仗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是有利的地位。如果进不可以攻,退不可以守,又当何以自处呢?当时南唐国内就有党争,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你是战,还是不战?你要知道,如果不战,只有听凭人一步一步地侵略过来。一定要有能向外作战的能力,才能够图存。你不能战也就不能存。可是你战,南唐这偏安的小国,你有胜利的把握吗?南唐是曾经尝试过的。一次是伐闽之役,一次是伐楚之役。在这个政党的朋党的攻击之中,有一次伐闽之役,中间牵涉到冯延巳同父不同母的弟弟冯延鲁。我们来不及细讲(请参看夏承焘《冯正中年谱》),总而言之,
伐闽失败了,于是政党的攻击都集中在冯延巳身上。冯延巳就离开了宰相的地位,被罢免了宰相,去做了昭武军抚州节度使,有三年之久。
这里我又要插一笔,抚州在江西,统辖的几个县中有个临川县。临川这个地方在五代以后不久,北宋的初年,出现了另外一个很杰出的词人,另外一个宰相,就是晏殊。所以,你就知道词,在发展的历史上有多么样的一种微妙的经过。冯正中到抚州,当然那个时候的歌词不是像我们现在都是书面上的文字,那时都是可以传唱的。所以历史上就记载着说,晏殊从少年就喜欢歌词,而尤其是喜欢冯延巳的歌词,说:“元献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刘攽《中山诗话》)。还不仅如此,晏殊作主考官的时候,选拔了另外一个人才,就是欧阳修。欧阳修虽然不是在江西出生的,但是欧阳修的祖籍也是江西。所以,中国的词史上有人就说,不但诗史上有所谓江西诗派黄山谷、陈后山这一派的江西诗人,词的历史之中也有江西一派的词人(见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所说的就是冯延巳影响之下的晏殊、欧阳修这一派词人。中国的词就是在他们这几个人的手中,以他们的学问,以他们的怀抱,以他们的身份地位,以他们生平遭遇,使得这么短小的爱情的词的境界开阔了。所以,冯延巳在中国词的发展上,在中国的词史之中,是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他一方面承继着五代的这一种伤春怨别的小词的传统,虽然他不写具体的男女的感情事件,但仍是一种伤春怨别的五代风格的小词,而他的意境却“堂庑特大”。因为他虽然也写伤春怨别,但他所写的不只是男女的感情,他写的是“闲情抛掷久”,他写的是“惆怅还依旧”。“闲情”、“惆怅”,是一种感情的境界,是他一种心灵之中内心的情感的状况。他的词不再是像温庭筠那样的不具个性的美丽的歌词,也不再是韦庄那样只写感情事件的抒情诗。他的词所写的是一种深挚的感情的意境,这正是冯正中了不起的地方。而正是冯正中的开拓,使北宋初年的有一些大作家,除晏殊、欧阳修以外,像范仲淹这样的人物,宋祁这样的人物,都是学问、道德、功业不可一世的人物,都写了小词。而中国的小词,就像我在开始时所谈到的,是在无意之中,并不是说我一定要言志。可是你有了这种修养、品格、感情以后,你在写歌词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流露出来这样的一种境界。而现在我们还要注意的,就是冯正中、晏殊、欧阳修他们三个人用小词来表现一种感情的意境,流露了作者的品格,这一方而是相似的。但是,三个人的性情是不一样的。所以冯正中之晏殊、欧阳修每个人还各有不同的面貌。关于这些区别,我们要留到以后再讲。现在先讲冯延巳。
清代的词学评论家冯煦,在为冯延巳的词集《阳春集》写的序言中曾说:
翁俯仰身世,所怀万端,缪悠其辞,若显若晦,揆之六义,比兴为多……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郁伊怆怳之所为。-《阳容集·序》 冯煦与冯延巳同姓,所以当他写冯正中的时候,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感情。他说吾家正中翁,称正中为翁。冯正中的身世与南唐既结合了密切的关系,而南唐注定了是一个必亡的国家。所以“俯仰身世,所怀万端”,他内心无限感慨,有说不尽的万种头绪纷纭的感情。缪,荒谬,不是很真切的,不是很写实的。悠,是悠远。他不是说我是忧国忧民,我是鞠躬尽瘁,我是开济老臣。这是别人看出来这样的感情,冯正中没有站出来说这样的感情,他说的是闲情,是惆怅。所以“缪悠其辞,若显若晦”。他所说的话,好像是你可以看出他的意思-若显,“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有这样一种感情的本质;可是他又没有明白地说,所以“若显若晦”。如果用赋比兴风雅颂这六义来考察的话,冯延巳所用的大半是比兴的意思。就是说都是说的表面是一件事情,而里边所包含的是另外一个意义。他说“其旨隐,其词微”,他所写的好像是劳人思妇,好像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或者被贬逐在外的逐臣,好像是丈夫远离的闺中的思妇,或是屏子-被家里不要的儿子,总而言之,是在身世上遭到不幸的这样的人。“郁伊”,是他感情这样的深沉,他感情这样的盘郁。“怆怳”,
而内心这样的迷茫,内心这样的悲怆。所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感情,“郁伊怆怳之所为”,这是冯正中词的一种意境。
现在我们把下半首继续讲完。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后片的词与前片是互相呼应的。“河畔青芜堤上柳”,是春天的景色,河边的青草,青青河畔草,还有岸上青青的杨柳。这句是呼应上片“每到春来”。何事使我佣怅,那河边的青草,那堤上的垂杨。“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他所说的愁,是闲愁,是惆怅,现在又有一个“新愁”。是什么事件?他也没有写感情事件,他只说一个愁。而你要知道这个“新愁”,就是呼应了前半首的“惆怅还依旧”,呼应了前半首的第一句“谁道闲情抛掷久”。是以前就有的,我曾经努力想要抛弃,可是春天一来,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垂杨把我这一片忧伤又唤起来了,这个新愁就是旧愁。新愁就是他想“抛掷久”而没有能抛掷掉的,就是他“惆怅还依旧”的那个惆怅今年又回来了。今春的新愁就是过去的旧愁。而我还要再说明一点,他的“河上青芜堤上柳”是承上启下的。我们说一首词,前边的是前片,后边的是后片,过渡的地方就叫做过片。这一句要承上启下。我们刚才不是说比兴吗?这一句词“河畔青芜堤上柳”是既有比的意思,也有兴的意思。什么叫既有比的意思又有兴的意思哪?“闲情抛掷久”,“惆怅还依旧”,是写一种愁的秾密,这种愁的不能断绝,正如青草之年年生长。白居易曾经说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草,也是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一,是抛弃不掉的“闲情”还依旧的“惆怅”。所以“河畔青芜”一句,从他所写的“闲情”“惆怅”来说这是比。可是对下半首说呢,正是今年新的青草、新的杨柳唤起了我的新愁,也是兴。“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你看他这带有挣所的口吻,他说“何事”,为什么我要如此?他不但有反省,而且有疑问。这是冯延巳的悲剧性格很明显的一点。他有挣所,有努力,有固执,有反省,有疑问,“为何新愁,何事年年有”,我是挣所过的,而我仍然不得解脱。
所以,最后两句就说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我们欣赏词一定要以细微的感受去欣赏,如果不能如此,那么“独立小桥”不过写一个人在小桥上站着就是了。你要知道,桥,是什么所在?桥是横在河水上的,孤悬在河水上的。桥,是没有屏障,没有荫蔽,没有保护的所在。你为什么不回到你的房屋内室中去呢?你为什么要独立在小桥之上呢?而且他说“独立小桥风满袖”,因为没有遮蔽,没有屏障,风吹到我的衣袖之中,我满袖地都是寒风,可见这寒风的寒冷侵袭是何等的强烈。“独立小桥风满袖”,“满”字是非常有力的。你为什么一个人孤独地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的侵袭?为什么要如此?饶宗颐先生说这一句词,可能就暗示了他在南唐朝廷之中所受的周围所有的政敌、不同的政党的各方面的攻击。饶宗颐先生可以这样理解,可以这样说明。可是我们不要确指,说冯延巳这句词的时候就是要表现受到政敌的攻击。不用这样解释,只是说他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之中,内心深处自然有这么一种悲哀的感受。甚至于他自己的consciousness显意识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词的微妙的作用,就是王国维所说的:“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独立小桥风满袖”,既然是风满袖,既然是独立,你为什么不回去?这就是冯正中的固执了,他说“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是远年的丛林,不是你眼前一棵大树。远远地在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上来了,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归宿,每个人都有他的保护,每个人都有他的温暖。所有的都回去了,我为什么立在这里呢?
这首词直到结尾,他也没有明写是什么感情,写得这么深沉感动的这么沉郁这么盘旋的一种感情是什么?他没有说。他所写的是感情的一种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7d3eae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