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笛子曲曲式分析

2022-12-02 00:1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元夕笛子曲曲式分析》,欢迎阅读!
曲式,笛子,分析
元夕笛子曲曲式分析

中国古诗词有着悠久绚烂的历史成果,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当代作曲家通过为古诗词谱曲给古诗词插上了旋律的翅膀,使得歌曲中的古诗词在大众中更为广泛流传。

在当代的作曲家中敖昌群创作的笛子曲《青玉案•元夕》,被他们仿佛来自久远年代又融入现代审美情绪的优美旋律所深深吸引,了解歌词背后的故事时,更是被感动。笛子曲《青玉案•元夕》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里的杰出代表,本文将通过对这首歌曲的诗词以及音乐的特征,对歌曲的旋律创作、和声、伴奏织体等音乐本体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梳理,再通过声乐演唱者的角度,阐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演方式和发声方法来展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内涵和当代古诗词演唱的审美风格

通过对具体有代表性作曲家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作品能有更加深刻的把握,把对作品的理解和收获更好的服务于演唱,提高歌者自艺术修养,推动和促进人们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兴趣与关注。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在这首词中,诗人寄托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林升《题临安邸》)的谴责,又有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的忧虑,更有“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痛苦。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7d0c6bd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