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商业银行如何保持流动性》,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以及利率的逐步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的流动性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本文为商业银行如何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 资金结构法 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证券化
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使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过来。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较为乐观的现状下,我们仍有必要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警惕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使商业银行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流动性的含义。所谓流动性是指银行对全部应付款的支付、清偿能力及满足各种合理资产需求的能力。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负债的流动性,即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二是资产的流动性,即银行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下面主要从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两方面来讨论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方法。 一、流动性需求预测
流动性风险是由未来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因此,商业银行要保持适当地流动性,较好地控制、管理流动性风险,就必须科学地识别和预测已知的和潜在的资金需求,测算流动性资金需求的规模和时间,掌握自身流动性状况,以防范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可以采取资金结构法。资金结构法是通过分析存贷款资金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需求。其主要测算步骤如下: 1. 对资金来源进行分类:
基于所预测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来源被提取并因此游离于银行之外的可能性,可以把存款和其他资金来源进行如下分类:(1)热钱。(2)敏感资金。(3)稳定资金。 2. 存储流动性:
银行必须根据适当的经营规则,为上述三种资金存储流动性资产。通常,为流动性强的负债所保持的流动性资金准备率较高,而为流动性较弱的负债保持的流动性资金准备率较低。各类资金的口径和资金准备率应该在各行经验数据基础上进行确定(下面的资金准备率为估算值)。
3. 考虑新增贷款的流动性准备计算:
为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银行必须预测未来的贷款需求,并对此保留一定的流动资金。综合存款和贷款的流动性需求,银行的总流动性需求为
二、流动性供给提供
对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有了大致的预测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提供流动性供给。下面提出一些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具体策略。
1.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银行的准备资产按照其变现能力分为一级准备和二级准备。一级准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同业存款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们都有十足的流动性。二级准备主要包括短期有价证券、一些银行票据以及同业拆出。出于一级准备额度有限,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负债盈利,一级准备也不会预留更多,因而二级准备的建立更加重要,在建立时应充分考虑其规模、期限、工具种类、收益及变现能力,建立合理的资产组合。
2.实施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合理配置其
资产,即对现金、证券和贷款等资产进行最佳组合,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从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入手,通过扩大资金来源以满足银行的短期资金需求,甚至可以通过借款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银行收益。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的方式主要有发行可转让大面额存单,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通过回购协议借款以及借入欧洲美元等。不过,实施负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银行必须确保在需要资金时能够借到足够的资金,否则银行将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而且,一般来说借入负债的资金成本要高于存款负债。所以商业银行如果通过借款的方式大量筹集资金,那么就会面临较高的利息负担,减少银行的盈利。因此,商业银行还要注意其借入负债的能力和成本问题。
3.实施资产证券化,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错配状况。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资产负债结构大都存在着“短存长贷”的问题,因而也就要承担有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出售部分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将所得投资于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也可以将长期贷款的短期资金来源置换为通过发行债券获得的长期资金来源,从而实现了风险的合理配置,进而加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以上为我国商业银行银行流动性需求的预测和流动性供给的提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由于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通过以上方法也只能缩小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从而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而不能完全消除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757795c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