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乐诗歌情调若干方面的思考》,欢迎阅读!
诗乐诗歌情调若干方面的思考
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造型描写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特征,他的美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或意境,深刻反映生活和丰富的情感。诗歌语言作为表现性的文学,具有音乐美的特征,和音乐有着类似的美学规律。在古代,诗歌和音乐是统一的,詩歌最早的作用是唱和,就是与音乐密不可分的。诗歌运用平仄、四声、达韵等手段,为人们一代一代地反复吟咏,就是因为它具有音乐美。
柯勒律治说:心灵里没有音乐,绝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毛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诗与乐密不可分。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创始于南朝陈后主,内容大抵为流连光景类。但张若虚笔下这首诗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庄子·齐物论》有所谓人籁、地籁、天籁的说法,这首诗则是天籁之音。永恒的江山、无边的风月、有限的人生、无可奈何的感伤,构成了这首诗美的内涵、美的辞藻、美的韵律,使它蕴含着“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灵光,并在情思飞越与跳荡中充分展现其诗乐美。
《春江花月夜》诗乐美之极在我看来是由于它富于音乐想象的审美意境。 它就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的诗句,它的审美意境同中国的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丰富音乐的想象。
音乐与绘画作为艺术的两大门类,常常是融会贯通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它可以引起视觉的联想,使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让视觉感知在想象的景物中得以实现。无疑,声音是音乐的物质手段,音乐只能用声音来描绘景物,而人们可以通过“联觉”来达到听觉与视觉的平衡统一。在音乐作品中,音乐的各个要素通
过多种表现手法为听众展现活灵活现的“画面”。人物性格、动物形象、自然风光、活动场面等都能用音乐“描绘”出来。古今中外,音乐的绘画功能被作曲家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在无限的审美意境中拓宽音乐的想象。
在中国艺术中有一种“情浓而意远,景清而心淡”的说法,这种审美追求是出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对情和景的特殊理解之中。中国艺术对情有特殊的理解,是超越了一我之私的“无我之情”,它与天地共鸣,与万物合。《春江花月夜》像其他中国传统乐曲一样往往追求“虚”,的意境和“含蓄”的表现方式。所谓“虚”,正是一种求得更多实的手段,是在“虚”和“实”、“有”和“无”之间留给人们的心灵以更广阔的感受余地。
《春江花月夜》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诗句,它的审美意境同中国的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丰富音乐的想象。
诗的音乐美不仅在于遣词造句的韵律安排上,诗的形象本身也往往能唤起清幽洞箫之声在飘荡。当《春江花月夜》第一幅画面出现时,这曲调是悠扬清脆的,像花底莺语,珠落玉盘;当第二幅画面出现时,曲调是缓慢低沉的,像泉流幽咽,当读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时,有如冰泉冷涩,嘎然而止,悄然无声。而到人生哲理的探索时,则若奇峰突起,银瓶乍破,动人心弦,等到第三幅画面出现时,则由激越转入低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诗人匠心独运,不仅使画面错落有致,更重要的是使诗的意境通过美而富于诱惑力的形式呈现出一种若隐若现、若实若虚、含蓄深邃的特点,给人一种如嚼橄榄其味无穷的感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旬,月照花林皆似霰……”构画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图画,有绚丽如画的写景,有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有在月夜之中,思妇与游人两地相思的深沉的刻画:“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有一尊残月中的落花与流水的烘托:“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水波荡漾,江花落红无声,残月清辉难留,
静夜思情依依。无论是浓墨重彩的写景,还是深沉迷离的抒情,无不体现出春江花月夜的清幽意境之美。以《春江花月夜》之诗看、《春江花月夜》之曲知有吻合,珠联之妙而又各有千秋,各得其所。听曲吟诗,会景揆情,相得益彰。
《春江花月夜》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它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的天地,让我们借助诗人提供的音画图示,在声情相宜声调谐美中感受艺术创作和已有艺术作品的交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6e53756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