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许三观卖血记》,欢迎阅读!
《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印象
摘要: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一改往日先锋小说的叙事风格,其叙述不再是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式,也不是构筑框架结构式。在整个小说中没有评论,没有抒情,没有激烈的矛盾,几乎看不到华丽的辞藻,而是采用对话的形式和重复叙事等方法来展开小说的故事。在小说中作为叙述人的作者大本分时间充当了一个后台的角色,将叙述的权力交给小说中的人物,由小说人物来推动故事情节。而叙述人自己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走出后台但不过也只是简单的交代一下人物或者是情节。下面我就根据小说的叙事风格来解读一下《许三观卖血记》。
关键字:《许三观卖血记》 叙事 对话 重复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民间叙述的方式,使小说处处弥漫着民间的气息。开篇就是许三观跟爷爷的对话,“我儿,你的脸在哪里?”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我是你孙子,我的脸在这里„„”这样的对话简单,朴实,有一种农村风,不世俗,不刻意。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小说中的语言的叙述表现形式。
一、语言叙述方式 (1)、对话形式
《许三观卖血记》话语结构独特,其表现在故事场景、人物动作、心里等描写大多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推动故事情节,全篇几乎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少不了对话,可以说小说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特征的。
许三观第二次去卖血,他给李血头带了一袋白糖。“我不能收你东西。”李血头拍了拍桌子说,“你要是半年前送来,我还会收下,现在我不会收你东西了。上次阿方和根龙给我送了两斤鸡蛋来,我一个都没要。现在我是共产党员了,你知道吗?我现在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当许三观说到是白糖时,李血头说“白糖倒是珍贵的,我刚才还以为是一斤盐。”说着李血头往手里倒了一些白糖,看着白糖说“这白糖就是细嫩,像是小姑娘的皮肤,是不是?”„„
从这个简单的对话情节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就拿李血头来说,从他的话语间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句简单的话,一个普通的动作就把一个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面说着自己是共产党员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口口声声说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行动上呢?看到是白糖后还是动了心,不觉得伸出舌头将手上的白糖添进嘴里。
(2)、语言的幽默
整部小说透露出一种幽默感,初读《许三观卖血记》总会被某些语言擂到,他所表现出来的幽默绝非一般性作品能与之比肩的。初读《许三观卖血记》总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简单的叙事,单纯笨拙的人物,一段段风趣的的对话让人忍禁不禁。余华说“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会议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若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
如:“许三观,你这狗娘养的„„你跑到哪去啦„„我疼死啦„„你跑到哪去了呀„„你这挨刀子的王八蛋„„你高兴了!我疼死了你就高兴了„„许三观你在哪里呀„„你快来帮我使劲„„我快不行了„„许三观你快来„„医生,孩子出来了没有?
„„
有一天,在许三乐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许玉兰揪住许三观的耳朵问他: “我生孩子时,你是不是在外面哈哈大笑?”
“我没有哈哈大笑,”许三观说,“我只是嘿嘿地笑,没有笑出声音。” “啊呀,”许玉兰道,“所以你让三个儿子叫一乐,二乐,三乐。我在产房里疼了一次,二次,三次;你在外面乐了一次,二次,三次,是不是?”
我想很多人读到这都会笑出声来吧。以现今的生孩子的场面来说,许玉兰生小孩的场面要壮观得多,起码没人敢这样破口大骂。这些话语都是生活中的俗语或者说是略带粗俗的话,但在这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制造波澜不禁的平淡,也表现出底层老百姓最真实最真切的生活原型。这样的话语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射出老百姓朴实的生活。
二、许三观人物形象叙述
许三观是整个小说的中心人物,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着他来展开。作者用简朴自然的语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淳朴,善良的许三观。他为了生活,展开了他一次次卖血的序幕,他为结婚卖血,为拯救家庭卖血,为救儿子卖血。在卖血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许三观是善良、顽强、坚韧的许三观。许三观人性本善在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在这我就不一一列举,说一个印象较深的:何小勇出了车祸,他的妻子到许三观家希望一乐能给何小勇喊魂。起初一乐并不乐意,可许三观的一番话说动乐一乐,也说动了读者,“一乐,何小勇以前是对不起我们,这是以前的事了,我们就不要再记在心里了,现在何小勇性命难保,救命要紧。怎们说何小勇也是个人,只要是人的命都要去救,再说他也是你亲爹,你就看在他是你亲爹的份上,跑到他家屋顶上喊几声吧„„”最终一乐跑到何小勇家房头,还是喊出了:“爹,你别走,你回来,你回来;爹,你别走,你回来”。从这我们可以断定如果没有许三观的这些话,兴许一乐就不会去,也反映出了许三观这个人不记仇,善良的一面。
在小说中也叙述了许三观无知、可笑、滑稽、自私的一面,当许三观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儿子一乐长得不像自己反而越来越像许玉兰的前任男友——何小勇时,他把一乐叫来身边细看,也觉得不像自己,已是觉得吃了大亏,他幸幸苦苦娶了个老婆,可被何小勇睡了,养了几年的儿子原来是别人的儿子。所以他在家里就什么活也不干,因为他有了证据他抓住了老婆的软肋。他懒洋洋地坐在藤椅上,看着许玉兰吃力的搬着重物,他脑子里没有产生去帮助她的意识,反而觉得是她许玉兰自找的,是她先对不起自己。此时的许三观不再可爱,让人心生讨厌,觉得他很无知、可笑。再如他第一次卖血得到了35块钱,他对四叔说:“这是我卖血挣来的钱,不是我卖力气挣来的钱,我舍不得给你。”还有,一家人吃了五十七天的粥,他就决定去卖血,带家人去胜利饭店吃一顿好吃的。但许三观不愿带一乐去,理由是“这钱是卖血挣来的,这钱来得不轻易,这钱是我拿命去换来的,我买了血让你去吃面条,就太便宜那个王八蛋何小勇了”。我觉得作为一个正常人有自私的心理一点也不奇怪,即使是我卖血得到了钱,我也会把它花在我在乎的人身上。但是我不得不说许三观在处理事情上的思想跟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就拿他骨子里是喜欢一乐的,在他的三个儿子中他最喜欢的也是一乐,但他不想带一乐去吃面,他觉得便宜了何小勇。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他把对何小勇的怨恨加在了一乐身上,从而由一种厌恨转化为自私。他这样的做法不是有点掩耳盗铃吗?一乐是无辜的啊,即便他恨何小勇,也不能用这样自私的方式去对待一个孩子吧!
三、小说叙事的重复 余华曾说:“我发现自己所掌握的叙述很难接近到生活之中。这让我苦恼了一段时间,显然用过去的叙述,也就是传统的叙述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可是同
时我又会失去很多,这样的叙述会使得我变得呆板起来让我感到叙述中没有声音,没有了活泼可爱的跳跃,没有了很多。”我觉得《许三观卖血记》中叙述的重复是文章的一大特色,而这样的叙述方式恰恰接近了人们的生活,有了音乐感,也有跳跃的节奏。
“卖血”是小说中最大的叙事重复,小说中写到了许三观在七个不同时期,为了不同的事买了十二次血。第一次是为了结婚,他去买了血;而时隔十年,他为了保护这个家卖血赎家;第三次为了林芬芳去卖了血;第四次是大饥荒为了全家人吃顿面他卖了血;第五次是上山下乡运动中,为了儿子他连续两次卖血;第六次是为了救一乐一路卖血到上海,沿途中总共卖了五次;第七次是年老的许三观为了吃烧猪肝喝黄酒去卖血,但这次他没有卖成功。在每次买血前必做的事就是大碗大碗的喝水,而卖了血之后必有的动作是拍桌子然后喊道“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温一温”。这样的动作和话语在文中不止一两次出现,在一次次的重复中不仅没有让读者感觉到啰嗦厌烦,反而在不自觉中想到卖过血的许三观接下来就会做那些动作,说那些话,自然而然的把读者带回到那熟悉的情感中。
还有一个重复我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许玉兰一次次门槛前的哭诉,她的语调、动作,在重复中显得有一种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许三观让许玉兰去找何小勇,在去到何小勇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受了委屈,回到家中却没有得到许三观的支持,已是拿出了她的那一套:往门槛上一坐,手里挥动着擦眼泪的手绢,响亮的哭诉起来“我前世造的什么孽啊?今世让何晓勇占了便宜;占了便宜还不说,还怀了他的种;怀了他的种不说,还生下了一乐;生了一乐不说,一乐还闯了„„一乐闯了祸不说,许三观说他不管;许三观不管,何晓勇也不管,何晓勇不仅不肯出钱,还揪我的头发打我的脸,何晓勇伤天害理,何晓勇不得好死!这些都不说,明天方铁匠带人来怎么办?我怎么办啊?”在这里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女人为了发泄,表示无助的哭诉。这样的哭诉,作者以一种重复的笔调,融入民间地方性的表演,一咏三叹式的哭诉让我们感受到的或许不是她的不幸,她是在释放痛苦与悲哀,而作为一个读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更多的是一种戏剧性的表演。
《许三观卖血记》仍旧是关于“活着”关于“苦难”的作品,虽然小说中有大量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让我们捧腹大笑,但在重复叙述的舒缓、滑稽而不乏苍凉的旋律中传递出作者对许三观卖血的怜悯和同情,这其中也包含着对他的赞扬。这不是一部为取悦读者而写的小说而是对人类苦难承受能力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的现实作品。作者余华突破了先前的叙事模式,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正如余华在《叙述中的理想》中所说的那样“我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这部作品的写作过程,终于让我在今天的理想在叙述中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
[2]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中文版自序,海南出版公司,1998.) [3] 余华.叙述中的理想[J].青年文学,1996,(5).
[4] 余华《回忆之门——<许三观卖血记>》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10月第1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66ed31c0b4c2e3f572763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