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等生培养策略探讨》,欢迎阅读!
优等生培养策略探讨
概要:培养优等生对班级,对家庭,甚至对国家的未来都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其全面发展,使优等生真正成为家庭的希望,学校的骄傲,社会的栋梁。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老师都会把很多精力放在学困生的身上,而往往忽略了对一些优等生教育和引导。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社会自上而下都以成绩论英雄。所以学业成績高者排名靠前者,家长和老师都喜爱有加,也非常器重。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优等生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由于成绩好,一美遮百丑,有时老师对他们迁就多于教育,表扬多于批评。在这样百般关爱之下的孩子,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更好的、全面的提升个人能力和培育健康人格的机会。以成绩为目的,欠缺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对父母有着很大的依赖心理;听多了好话,容易使他们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产生自私狭隘心理;一旦不能保持成绩前列,被同学超之,就产生嫉妒心理;一受到批评和挫折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诸如此类的心理问题尤如白玉上的瑕疵一样美中不足。
在优等生身上有许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他们的性格正处于成长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要找出他们的心理弱点,不断找寻有效的方法,才会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等生”,促使优等生真正成为自由遨游于学海、任意驰骋于生活的佼佼者,从而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培育策略
优等生在心理上虽然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如果能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予更多的关爱,就能够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谈以下几点措施。
1.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在当今这个“应试”的大背景下,人们常常片面地认为学习成绩好便是优等生,只重视“智”的培养,而忽视了“德、体、美、劳”,于是乎,诸如“高分低能”、“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降低”等问题层出不穷。然而,优等生在成绩上能够取得良好成绩,如果能进行适当的引导那他们在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上就应该更能有所作为。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单单以“成绩论英雄”,对待优等生,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好,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比如:平时组织一些班级的兴趣爱好比赛,放手让他们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或带头人。从而在视野拓宽的同时,促使他们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引导孩子在学习上探索成就的同时,学会探索其他方式的学习,在其他方面获得同学们的认同。教师应对优等生
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情绪及时予以关注。特别是要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在喜欢的领域钻研,从小的地方培养其成就感,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2.委以重任,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很想当小干部,积极性也非常高,有着极强的责任感。优等生由于是成绩的佼佼者,是很多同学都非常羡慕和佩服,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对培育优等生全面发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所以可以对优等生委以重任,当学生被任命某一职务时,其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让他们老师的小助手,帮助班上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参与班级的管理,管理好班中的学习、卫生、纪律等多方面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他们要以身作则,要自律,要表现出很优秀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多给予关注、督促,优等生就会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会以更高的要求规范自己,做好自己的榜样作用。
3.适时引导,加强心理素质
所谓“站的高,摔得狠”,有些优等生由于学习和生活太一帆风顺,依赖性强,缺乏适应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曲折,就易感到难以承受而气馁颓废。此外,由于成绩、表现好,优等生往往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同学朋友的羡慕。这种关注关心易使他们滋生优越感,表现为只爱受表扬,不愿接受批评,虚荣、爱出风头等不良习性。因此,在培养优等生的过程中,应关注优等生的心理变化,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明白“失败乃兵家常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当他们因为取得成绩而洋洋得意时,应告诫他们戒骄戒躁,明白“学习和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4.树立理想,追求人生价值
理想与目标对于优等生而言能够起到向导的作用,只有拥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才不会困惑与迷茫,做起事情来才更有动力。小学阶段算是理想教育的一个启蒙阶段,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重视和教育。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可通过一些名人故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青年时期周恩来的理想;立志报国、心忧天下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从小的理想。以此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树立理想,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努力的方向。目标定好以后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现,只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远大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二、结束语
总之,培养优等生对班级,对家庭,甚至对国家的未来都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其全面发展,使优等生真正成为家庭的希望,学校的骄傲,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赵琳.论中小学生挫折教育[J]. 现代教育科学,2015,02:42-43. [2]苑青,成云.小学生挫折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13-114.
[3]张丽丽,吴华伟. 论对中小学生加强挫折教育的必要性[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02:53-54+56.
[4]侯彦斌.也谈“理想的教育”[J].中国德育,2008(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6019635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