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德育观对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2022-07-25 19:51: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中的德育观对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欢迎阅读!
论语,低年级,德育,养成,良好
《论语》中的德育观对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摘要:《论语》,是国学经典著作之一;在数千年的时间里,《论语》塑造了一代代中国士大夫的品德。《论语》中的德育观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基于《论语》中的德育观,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论语》德育观;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论语》,是国学经典著作之一;尽管《论语》成书于奴隶制时代末期,但《论语》中处处闪烁着德性的光辉和人性的光芒。在数千年的岁月里,《论语》塑造了一代代中国士大夫的品德与人格。——毛泽东同志一生致力于反对封建思想、反对封建主义,但毛泽东同志依旧崇尚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李敏李讷,其中寓意为领袖子女也是普通人,领袖子女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更不能搞特权、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习近平同志也非常重视《论语》,他经常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并且反复要求党政干部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这充分说明《论语》具有极高的德育价值。我们可以基于《论语》中的德育观,对低年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1《论语》中的德育观

孔子生活在奴隶等级制崩溃、封建君臣制尚未成形、周天子没落、诸侯国崛起、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时代末期。但饱读《诗经》、《周易》的孔子依旧致力于恢周礼;虽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最后仍然以失败而告终。

孔子一生严格要求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甚至达到了苛求的境地(割不正、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席不正,不坐),他的品格、行为影响了一大批弟子,弟子们视孔子为做人的榜样,并将他的言行编撰成书,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论语》。——又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岁月,封建社会取代奴隶制社会正式成形,封建主义统治者为了恢复等级制统治秩序(尤其是为了恢复社会礼貌秩序),不断推崇孔子,而《论语》也随之成为中国历代士子的必读书。 尽管《论语》中存在着许多瑕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但我们必须承认:《论语》以伦理德育为中心,字字句句、事事处处教人如何做人,如何为人作事,如何学习、如何待人、如何交友、如何修身。《论语》中的德育观,以为中心,强调每一个都必须学做君子,学做仁人,要胸怀宽广、要温、良、恭、俭、让、强调做人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强调爱人知人,这些德育观念渗透了人性化关怀,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劳动群众的利益,因而深受中国历代士大夫的尊崇[1];中国历代士大夫无不基于《论语》,来构筑个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杜甫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文天祥矢志留取丹心照汗青,无不映射出《论语》的道德价值。近代史上,革命志士在慷慨就义前一定要戴好自己的军帽,小兵张嘎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头巾,也是受到君子正其衣冠君子死而冠不免的影响。——由此可见,《论语》的确帮助一代代仁人志士形成了勤奋、刻苦、诚信、好学、宽厚、无私的人格,《论语》的确构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优秀道德与优秀传统。


2《论语》中德育观的灌输

在《论语》中,一次次地提到了(有专家统计,在一万多字的《论语》中,出现的次数超过100次)。《论语》正是通过反复论述,来灌输德育观: ①“是道德的核心

孔子认为:的核心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指出: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育作用,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还认为为仁由己,强调个人应当主动追求 ②“是情感的中心

孔子指出:是一切情感的中心,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反复强调:里仁为美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的,其意义非常宽泛,据专家分析研究包括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许多道德观念[2]。孔子认为仁是礼的基础,一个人没有仁心,就不可能去实行礼。礼以仁为本,仁以礼为用。 ③“是行为的基础

孔子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当以为基础,为依据(孔子本人正是恪守仁德之道,以致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将定义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人一生都要有所克制,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要谨言慎行,不巧言令色;孔子认为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必有勇,但孔子也认为勇者不必有仁,反对暴虎冯河似的血气之勇。孔子还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强调一个人一生都应当坚守仁德。

3对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影响

年级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大脑细胞尚在发育之中,他们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缺乏理性认识的能力;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缺乏有意注意能力。他们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但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基于《论语》,对学生开展德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孔子一生严格要求自己,《论语》中的德育观,是孔子人格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牢记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绝对不做。教育工作者要牢记自己是低年级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是神圣的。每天早上,教育工作者要提前到校与学生一起认真地打扫卫生,帮助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3]教育工作者要发扬仁者爱人的精神,遇到学生因病缺课,要抽出节假日为学生补课。遇到学生来不及吃早餐,要为学生买早点、面包。下雨时遇到学生不带雨具,要打着雨伞亲自送学生回家。遇到学生不舒服、生病或受伤,要带着学生到校医处就诊。遇到学生在走廊或楼梯里敬礼,要向学生回礼,以示尊重。教师每一天在每一个学生面前都要做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通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渗润式的德育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使学生学会尊重人。教师还要注意: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害怕自己,不能只喜欢老实、听话的服从型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要充分发扬民主,不能把小学教室变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封建小朝廷。

从日常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因此,教育作者要坚持从日常的小事入手,从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譬如,低年级学生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常常丢三落四,有的学生上课时忘记带书、带文具。——遇到这种情形,教育工作者可以安排其他同学把书、文具借给丢三落四的学生,使学生体验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又譬如,现在的低年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谅互让,经常为了一件小事吵架,吵得不可开交[4]。遇到这种情形,教育工作者要把吵架的学生同时带到身边,对他们当面开展教育,询问吵架的来龙去脉,问清是非曲直,然后再进行耐心的说服,让他们各自认识到不肯谅解同学是一种缺点,让他们互相对对方道歉;再以这件事为例,教育全班学生。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忠恕

教育工作者从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入手,通过长时间的教育、训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会彬彬有礼、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小结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德育观,在小学年级学生德育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汲取《论语》中的有价值的成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苏玉婷. 今天怎样做学生——基于《论语》视角[J]. 教育科学论坛, 2020(04):5-10.

[2]万桂园. 观照传统文化 育儿童立场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J]. 福建教育学院学, http://kns.cnki.net/kcms 2019, 20(11):91-93.

[3]覃雪姬. 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24):9.

[4]郑增仪, 苏金良, 卢洪利, 王洪霞. 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涵养学生君子人格[J]. 中国教育学刊, http://kns.cnki.net/kcms 2016(11):54-5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508d1cb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