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史铁生抒情散文随笔《病隙碎笔》琐议》,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史铁生抒情散文随笔《病隙碎笔》琐议
作者:陈素琳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12期
摘 要: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凝聚了太多关于人生的终极思考:生与死、残疾与爱情、灵魂与肉身、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等,并用生动而通俗易懂的哲理语言一一作了诠释,让人眼前豁然一亮,在审美阅读中了悟人生。 关键词:史铁生;抒情散文;随笔;琐议
消费主义波浪汹涌的时代,很多人为追随金钱物质以添贪欲,心灵粗疏思想堕落,即使被认为最圣洁的文坛,也渗透着令人窒息的沉闷。然而,也有那么一些作家,身在淤泥却洁身不染,把写作看成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史铁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也是最特殊的一位。
《病隙碎笔》,更是充满着智慧和安详。这是一本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抒情散文随笔,语言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思辨缜密,充溢着生命体验,文本重新寻找出了人生的真谛。 一、生与死
这是一个困扰人类的古老问题,无数人穷尽一生都在竭力探寻,史铁生是病人,他压根儿就没有充足的生命去享受物质的安逸,时间是他的奢侈品,他只是以平常人的身份参与其中,用文学去阐释“生与死”,思考个人价值怎样去融入社会价值。
史铁生认为:“人生最根本的两种,无非生与死。对于生,我从基督精神中受益;对于死,我也相信佛说。经历过重大灾难的人,多半已能透彻地想通了生与死不过是转眼间的事,生死没什么可惧怕的,但人应该与命运抗争的,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活着,即是存在,即肉身的存在,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存在,并不单指有形之物,无形思绪也是,甚至更是。”所以,活着并不是生命的唯一,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使生命获得意义。史铁生当初徘徊在生与死之间,最终生的意志战胜了死的念头,便活了下来,直到花甲前的几天突发脑溢血,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深深的遗憾,但他的精神永远扎根人世间。 二、残疾与爱情
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概念,在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特别得到强调,“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残疾与爱情。”史铁生从罹难的知青到著名的作家,历经炼狱,其间的多少辛酸与苦难,人们无法想象,因为他文章里精神向上、进取。所以,丝毫看不出他失落和忧伤。很难想象这是出自一个残疾人的书写,残疾是他的特点,也是他一生的跌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残疾既然不能消除,并不意味着人们对生活就无能为力,或者听天由命,或者靠别人的施舍。残疾人,要靠自身的努力得到自尊,争取人生权利,比如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求职工作、谈情说爱、交朋结友等等。
关于爱情,史铁生有过这样的描述:“残疾人(以及所有的残疾的人),怎能听任爱情权利的丢失?怎能让爱愿躲进荒漠?怎能用囚禁来解救囚禁,用无言来应答无言?”爱情,是人神圣的权利。残疾人每每遭到歧视,在追求爱的过程中屡受打击,难以承受生命之轻。 史铁生最终得出结论,残疾和爱情本无关系,是别人把它们强行拉扯在一起的,如果你爱上某个人,或者某个人爱上你,是不会在乎任何一方是否残疾。 三、灵魂与肉身
正视自己独有的信仰,在痛苦的折磨中,感受人生与死亡时刻的淡然,这是《病隙碎笔》追问生命意义最为强烈的一个环节。生命应该还包括无形的思绪(思想、精神、意志等等),都是人们看不见的,只能体会得到,而这些思绪可以统称为灵魂。史铁生举了一棵树和鸟儿的例子作喻:“一棵树上落着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也就没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它们在别处。同样,此一肉身,栖居过一些思想、情感和心绪,这肉身火化了,那思想、情感、心绪也就没了吗?不,他们在别处……树不是鸟儿,你不能根据树来辨认鸟儿。肉身不是心魂,你不能根据肉身来辨认灵魂。”史铁生常年坐在轮椅之上,瘫痪使他失去正常的生活,只有依靠智慧思考一些问题,感悟人生,其思想如同一匹脱缰的骏马,在旷野间狂奔、嘶鸣。 四、苦难与信仰
史铁生调侃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每三天就要去医院透析一次,把血液里的毒素排出,第二天好不容易有了一天良好的精神状态提起笔来写作,第三天就又要去医院透析,写作的事又成为奢望。《病隙碎笔》的书名就是由此而来的,正是在时间的缝隙里,史铁生写出了他所有的作品。
苦难使人信仰产生,信仰使人脱离苦难。史铁生说:“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这其实是信仰,如同“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行走的姿态,是一个恒久的过程。 五、写作与艺术
史铁生诠释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这真是极富幽默的体验之说。当然,作为一名专业作家,写作就是职业,想必他是认为自己生病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写作的时间,是在生病之余完成的创作,故有此一说,但绝非谦逊之说,而是真情的流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此,史铁生展开思辨,“艺术,原是要在按部就班的实际中开出虚幻,开辟异在,开通自由,技法虽属重要但根本的期待是心魂的可能性。”这即是说,艺术源于现实,通过人的加工,成为服务于人们精神世界的熏陶品。艺术是真实的存在,但它的存在是建立在他物的存在之上,只是通过人的处理和加工成为另一种真实罢了。
《病隙碎笔》中关于人生的思考远不止上述五个方面,之所以抽取这五个方面作琐议,乃是有感而为之,以表文本细读之所得。《病隙碎笔》,是新时期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如同贾平凹所说的那样,史铁生对生命的解读,以及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已经构成了真正的哲学。史铁生直到生命终结,一刻都没有停歇过对人生的思考,面对命运的挫折,面对身体的病痛,始终泰然处之,为人们漫漫人生路点亮了一盏引领的航灯。 参考文献:
[1]史铁生.病隙碎笔.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
[2]海德格尔.人,诗意的安居.郜元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誗编辑 孙玲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c223f99b6648d7c1c746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