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作文之读书治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真理》,欢迎阅读!
读书治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真理
读罢《王国维家事》,我愈发感叹:你不该早早地陷入昆明湖的淤泥中。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每每读到这一句,心中便有无尽的惋惜,颇有“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之感。 如今有谁像你一样好学?
十一岁时,你便在父亲深夜不辍地教导下“诗文时艺,皆能成诵”。二十二岁的你离开海宁去上海,在上海又自学日文、英文,东文学社的田冈佐代治教授让你接触到了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这也是你哲学事业的开端。如果你当时没有去东文学社学习日语,恐怕你就要在《时务报》担任校对工作,直到停刊,年轻的你就错过了与哲学的接触,也许也不会有如此大之成就——我庆幸这些没有发生。
《王国维家事》一书里写道:“书室三面靠壁全是书架,书籍堆放到接近屋顶,内间小室亦放满了书。”然而家具只有一张方桌和几把椅子而已。正因你嗜书如命,你才有做学问的资本,才有追求真理的资格。那《人间词话》的“境界”才能被你解读出来。
我惊讶于你一个嗜书如命的“文科生”,竟受罗振玉的资助会去东京物理学校学习物理。感叹你与罗先生的友谊,但我更看重你“文理兼顾”的态度。你一生只出过一次国,而这一次却是为了学习物理而不是与文学直接相关的东西!
也是“文科生”的我,早就将理综完完全全地忽视掉了,课本也被摞在书架上蒙了一层灰。读到你虽然研究哲学、诗词和戏曲但对物理仍是那幺地重视时,我深觉惭愧。最起码,之后理综课本上不再落灰了,理综课也少了一个趴着睡觉或者写别科作业的学生。 如今又有谁像你一样“心脱于俗谛之桎梏”?
竟是为了什幺?大多数回答很简单:“工作”“等级”“待遇”……唯独没有那最单纯的东西——而你是为了真理,或者说,你“读书治学”的目的只是为了真理。就像你的学生陈寅恪所说的“盖将以心脱于俗谛之桎梏”,要把我们的心思、理想从世俗道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你从小“寡言笑”,并不考虑“扬名声显父母”一事,十六岁考中秀才也是从小嗜书如命的必然结果,然而当自己对刻板的八股文兴趣不大,两次乡试不中后,便不再热衷于仕途。想想自隋唐以来,有多少读书人想要考取状元从而光宗耀祖?唐太宗“赚得英雄尽白
头”;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刘凤浩“独眼亦可登金榜”。唯有你不拘一家学说牢笼之限,无论锦衣还是玉石,都比不过那一句真理。
你的小女儿王东明在书中写:“父亲天冷时一袭长袍,夏穿熟罗或下长布衫。除布鞋外,从来没有穿过皮鞋。头上一顶瓜皮小帽,即令寒冬腊月,也不戴皮帽或绒线帽。”在清华园当教授的你,一双皮鞋、一顶绒帽怎会买不起?“父亲对仪表,向来不重视。”因为对真理的追求使你“端端焉力索宇宙之无穷而再现之”,真是“与三光而永光”。
五十岁的你,是研究学问的黄金时代,是思想最成熟、最饱满的时代,而你却选择了投湖自尽。人们对你自杀的原因猜测了许多:“殉清”“逼债”“惊惧”……但我只相信陈寅恪先生碑文所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你“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笔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飘忽、悲欢无据之意境。”也许这是无可免之悲剧罢,真理之不探索,思想之不自由,于你而言,与亡无异。
你在《人间词话》中言:“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初读此段,便有“断章取义”之感,“这些词不都是写爱情的吗?”但细细琢磨便发觉“断章取义”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你凭借自己几十年求学追真的经历,从词中探到了人生的境界,便得以自成高格。假如你当时没有选择投湖,而是活下去,那幺在你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是“文革”之后,会不会对人生有更多领悟?还是仍重演昆明湖的悲剧?我无法可想。
“已恨年华留不住,争知恨里年华去。”岁月路过一季又一季的春暖花开,也在你的眼里刻下了沧海桑田。鱼藻轩不是你的终点,昆明湖也不会使你沦陷。你对文学的生命承担,你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将被镌写于历史的长河中,待后人追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aceae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