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七言绝句《漫成一首》阅读》,欢迎阅读!
唐诗七言绝句《漫成一首》阅读
《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译文】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赏析】
第一句写江上夜景。天上一轮明月,当空朗照,明月倒映在澄清的江面上,与人相距只有“数尺”。首句虽写月夜,却不着笔于天上之月,而是写水中月影,既绘出江面如镜,月色皎洁的一片清明澄澈,而且景中见人,所谓“江清月近人”,江月与自我相映带,可谓一笔两到。第二句从舟外写到舟内。“风灯”是桅杆上挂的灯,因有纸罩遮风,故曰“风灯”。仰望风灯,柔和冲淡的灯光渐次昏暗,知道时近“三更”。这句又暗示出诗人面对空阔明澈的大自然,夜不成寐的景况。
一二句写江间月夜美景,第三句转换视角,由江面、舟中再写到江岸。月渐西斜,江岸沙堆银白似雪,景物依稀可辨。只见鹭鸟三五成群而栖,显得那样安稳恬然。“联拳”二字描状物态极为贴切,因宿鹭结伴而栖,将头埋入翅膀宿夜,所以状如“联拳”。诗人因物兴
感,尤觉大千世界的静谧安恬。杜甫对大自然美景历来怀有挚爱的感情,他说:“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他虽然屡经丧乱,漂泊无依,不过眼前玉洁冰清的世界与其憧憬的国泰民安的和平生活息息相通,它使诗人的心灵宇宙得以净化,胸中的深忧隐痛似乎一时荡涤殆尽,禁不住赞美月夜的“静”美。 第四句写船尾鱼鸣。“拨刺”是形容大鱼跃出水面的声音。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第四句却写动态与声息,看似破了安谧恬静的境界,不过读者从中却更感到月夜江间的独特宁静。这是因为诗人辩证地处理动与静的艺术关系,以动衬静,以声状静,以不和谐求和谐,以不统一求统一,相反相成,不但突出了宁静,而且使画面显得生机活泼,表现出诗人神宁思清,侧耳倾听,陶然其中的乐趣,使整首诗的意境安谧恬然又不落死寂冷清。从中可见,借动态、声息衬托静趣,更能逗起人的思绪,使人感到静意。这种艺术手法是古代诗人所熟谙的。例如,“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以蟪蛄悠长的鸣叫和风吹庭树的飒飒声,来衬托秋夜的寂静;“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院》),写出了“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峰回路转,林木苍郁,时时传来的几声鸟鸣,更使画面平添了无穷静趣。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说:“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正道出诗家三昧。 此诗笔法错落有致,变化灵活。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互为交叉,相映成趣,而且声、色、光、态无所不包,动、静、显、隐不时变化,整个画面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堪称着笔成绘、画意盎然的大手笔之作。
概言之,所谓“画工难到”,重在说明诗之魅力无穷。“我们只略读陶、谢、王、韦诸工于写景的诗人的诗集,就能够知道诗里有比画里更精致的图画。”(朱光潜语)这是因为诗与画的媒介不同,一般说,前者宜于叙述动作,后者长于描绘静物。杜甫的这首诗不但有静
物,也有动态;不但有形色,亦有声响,这个切交织成一个具有时空的、多层次的艺术境界,确实“画工难到”。 扩展阅读:杜甫轶事典故之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选本《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因为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7560ce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