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秧歌的族属问题

2022-12-20 02:00: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东北秧歌的族属问题 》,欢迎阅读!
秧歌,东北,关于,问题
关于东北秧歌的族属问题

作者:杨继红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1



舞蹈同其他艺术一样,标志着民族的文明、智慧和美的鉴赏力的水平,是一种文化进步的象征。我们在研究民间舞蹈的族属问题时也应严肃地面对,不可轻易地定论。

东北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作为一个专用名词,从未出现在历史记载中,但是这种风格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早已存在于人民的生活之中。它属于哪个民族的舞蹈呢?对待这个问题看法不一,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大家普遍认为东北秧歌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种汉族艺术。大部分舞蹈界的专家在论文专著里也都持此观点。北京舞蹈学院现行汉族民间舞蹈教材共有五大民族、四大地区的舞蹈收录其中。五大民族是指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四大地区是指汉族的四大地区,包括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安徽花鼓灯和云南花灯。之所以说它是汉族艺术,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解放初期我国东北地区以汉族为多,大量的东北秧歌活动都在汉族中进行。其次,人们普遍认为秧歌原是关内汉族的艺术,后来流传到东北。专家们认为,东北大秧歌的产生,可能与关内移民东北有关。这些艺人的祖籍多数是山东蓬莱、河北、北京,东北秧歌由这些地方传出。第三,一些古籍中也常把东北秧歌和中原的民间歌舞如凤阳花鼓和花鼓灯联系在一起。史料中认定“秧歌与花鼓本即一事,亦于此获一证实”。

第二种观点:东北秧歌是东北少数民族舞蹈演变而来的。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它不是由关内流传过来的,而是由东北古代土著民族的“踏锤舞”演变而来。在《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中记载踏锤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集体舞蹈,后来被女真人和满族所继承,实际上原先始于近代东北大秧歌。此书作者曾提出,东北大秧歌就是在踏锤舞的基础上发展的。虽然直接依据尚不清楚,但是论点也不无道理。至少提供了东北秧歌与中原秧歌相融合的可能性。他们都是进行式舞蹈。两者都是载歌载舞的形式。从宋代的“民间舞队”到清代的“走会”、“花会”都是“人们一面游行,一面表演”。以上这些不足以说明它就是东北秧歌,但是它与中原秧歌相融合还是有道理的。因此认为东北大秧歌是满族人的民间舞蹈。“满族好歌舞。满族民间原来比较简单的秧歌舞,也发展为演出角色繁多,歌舞交织,加以说白和铜锣伴奏的复杂的完美歌舞”。这样就把东北大秧歌列为满族民间歌舞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如此认为。在满族发源地——黑龙江省宁安县,曾有知名学者说:“满族早就有秧歌,我们这里早些年扭秧歌时,还没有汉人。”

汉族秧歌从关内传到东北,在整个演变形成过程中满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时满族占领统治地位,以当时满族的权力普及东北秧歌不成问题。在整个发展和普及过程中,人们的舞蹈审美、舞蹈观念、舞蹈元素及民族风情,自然会融入到原来的艺术中去,升级为新的形式。这足以证明东北秧歌的创造者就是满族人。后来这种舞蹈形式经汉族和满族又传到赫哲族。这种舞蹈形式长期存在于赫哲族人的生活中,并又产生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地蹦子”、“踩高跷”、“踩寸子”都是人民的生活写照。唱唱扭扭,舞蹈的特点是“前仰后合”幽默滑稽,威武雄浑、柔美俏丽、千姿百态、逗人发笑。

历史上把少数民族学习汉民族的文化当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这大大促进汉满两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原汉族对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尊重的感情和特殊的兴趣。满族进关后曾向汉族融汇,直至辛亥革命清政府垮台,很多旗人隐族随了汉族。解放初期舞蹈工作者把当时的东北秧歌当做汉族的艺术

经过求证得出以下结论:




秧歌,产生在中原,传到东北后,经过汉族和满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和创造,形成了独具风格流传至今的东北秧歌。这种歌舞艺术,属于汉满两个民族。是汉满两族的文化遗产。各民族文化广泛的交流与互相渗透,这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特点。我国多民族统一与分裂的多次交替,为最终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下,东北秧歌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形式上、规模上要更新突破既有模式,使其永远具有先进性与时代性。

参考文献:

[1]李瑞林、战肃容.东北大秧歌.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王克芬. 中国古代舞蹈史话.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

[3]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简况.北京:中央民组族学院研究室,1974年版

责任编辑 姜艺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71c078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2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