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书》

2023-03-03 14:00: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汉书》》,欢迎阅读!
汉书,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汉书》

作者:刘曦蔚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3

要: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章,主要从性质、内容体例、价值成就、历代注释和版本等方面介绍了《汉书》一书。

关键词: 《汉书》 内容体例 价值 注释 版本

在我国古代浩瀚的史籍中,纪传体史籍颇具特色。一提起纪传体,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作品《史记》。因为司马迁是纪传体的创始人,《史记》是纪传体的开山之作,它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纪传体通史。而在《史记》成书后大约一百七八十年,另一种新型的体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汉书》问世。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汉书》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作者

《汉书》作者班固(公元32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年四年,年六十一岁。其撰《汉书》的目的在于颂汉朝之功德。《汉书叙传》中,班固曾述其撰书之旨谓: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 二、内容体例及价值

《汉书》又名《前汉书》,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终王莽地晃四年(公元23年),记述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历史。因为《汉书》仅仅记载一朝历史,所以后人称这种体裁为纪传体断代史。原为一百卷,今本依唐人颜师古注本,又析出若干子目,共计一百二十卷,八十多万言。其内容极其丰富,以类目计,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帝纪,共十二卷。因为汉高祖刘邦是汉王朝开国之君,所以《高帝纪》置于诸帝纪之首。此外,分别为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等,各为帝纪一卷。第二类是史,共八卷。分记诸侯王、异姓诸侯王、外戚、各朝显臣及百官公卿大事;第三类是,共十卷,分记礼乐、刑法、社会济、水利建设、重要文化天文地理等情况;第四类是人物传记,共七十卷,反映西汉各种代表人物。应该说,它是继《史记》后,在我国史学史上出现的又一部辉煌的巨著。不论在编纂方法上,还是在反映的内容上,《汉书》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杰出的成就使后世许多史家望尘莫及。

第一,《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沿袭。自秦至清以来,均为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不敢直接评论本朝政治,忌讳甚多,而断代史则合乎作者的心理,因为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朝已灭亡,评述前朝政事,危疑较少,较易发挥。故《汉书》一出,此后历朝官修正史均以断代为史。

第二,《汉书》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汉书》十中,《食货志》为经济制度和社生产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沟洫志》系统地叙述了秦汉水利建设;《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后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学史的研究;《礼乐志》、《郊祀志》、《刑法志》分别记载政治军事法律和有关的典章制度;《五行志》、《天文志》和《律历志》,都是研究古代自然科学的宝贵资料。《艺文志》论述古代学术思想的源流派别及是非得失,是一部极珍贵的古代文化资料

第三,《汉书》开创了目录学,在《艺文志》中采用了刘歆《七略》的分法,将古代的学术著作区分为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加以论述,使人们对各学术流派的演变与发展有更清楚的了解。加上又保留了《七略》的大概面貌,成为人们研究上古至西汉末年的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及学术文化史。

第四,《汉书》保存了珍贵的史料。西汉一朝有价值的文章,《汉书》几乎搜罗殆尽。它既袭用《史记》的资料,又新增了不少史料,在收录人物的同时,多引述其政治经济策论,如《贾谊传》收入《治安策》,《晁错传》收入《言兵事书》,等等。同时,也为史事拾遗补缺,如《萧何传》增补了项羽负约,封沛公于巴蜀为汉王的史事。此外,《汉书》记载大量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汉书》继承《史记》为少数民族专门立传的优良传统,运用新史料将《史记·大宛传》扩充为《西域传》,叙述了西域几十个地区和邻国的历史以补充,增补了大量汉武帝以后的史实。这些记载,均是研究亚洲有关各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三、历代注释

虽说《汉书》是一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巨著,但它有尚古这一特点,对一般读者来说,艰深古奥,难懂难读。所以,研究《汉书》,为《汉书》的传播做疏通和注释工作,在古代就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汉灵帝时期(公元168189年),著名学者服虔的《汉书音义》和应劭的《汉书音义》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的注释。自此以后,为《汉书》注解音义者,代不乏人。截至魏晋南北朝,有案可稽的《汉书》著名注释者就有荀悦、服虔、应劭、伏俨、刘德等二十余家。这一时期注家虽众,但因各家自以为是,彼此互异,学起《汉书》仍有一定困难。到唐代,颜师古的崛起,使之前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颜注的形式是集注。所谓集注,就是博引唐代以前二十三家注释,然后师古曰以下,或肯定,或否定,以申述个人见解。与唐代以前的注释相比,颜注颇为全面而详明,故而为学林所重。颜师古也因此有《汉书》功臣之誉。传至宋代,时人大都侧重于校订勘误。这样,致力于《汉书》音义训诂的就相对少些。明代在校勘《汉书》的同时,开始注重其内容研究。最典型的代表是凌稚隆。他将东汉以来直到明代的一百四十七家评《汉书》资料统统收集起来,引用书目多达一百多种,成书《汉书评林》。凌稚隆是继唐人颜师古以后,又一位研究《汉书》的集大成者。讫于清代,自宋朝以来侧重《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50431d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