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和标点用法》,欢迎阅读!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专著(图书,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技术报告,丛书)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a ) 普通图书示例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一般著录格式)
2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8.
(超过3个著录者时,只著录前3个,其后加",等")
3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
4 桑正中.农业机械学: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有
其他题名信
息,包括副标题,说明题名文字,多卷出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
5 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录者的中译名;",译"见著录中用符号","的规定)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如"3版"、"新1版"等)
7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标准的单行本,标准的主要责任者为标准提
出者,不是标准起草单位或起草人)
(b) 论文集、会议录和会议论文示例
1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4.(一般著录格式,对论文集中多篇论文加以引用,所以
只写出论文
集名,不写具体论文题名)
2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
],1990.(没有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可用[出版者不详]) ],1990.(没有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可用[出版者不详])
3 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
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 1961[C].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
s ,1963.(外文论文集和会议录的一般著录格式)
4 王伯平.基于制造环境的机械产品精度优化设计.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上 海,2000.
(c) 科技报告示例
1 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Gu
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91-194001[R].
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
990.(一般著录格式)
(d) 学位论文
1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 学,1998.
(中文学位论文一般的著录格式)
2 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Berkele
y:Univ.of California ,1965.
(外文学位论文一般的著录格式)
专利文献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
告日期或公 开日期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个人专 利申请)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200 2-03-06.
(单位专利申请)
专著(汇编,会议论文集,丛书)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
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
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 文献的页码.
1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
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36.(一般著录格式)
2 陈晋镳,张惠民,朱士兴,等.蓟县震旦亚界研究[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
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40~1156.
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琦.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
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4 Weinstei L,Swe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
[M]//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lphia:Sauders,1974:745~772 (专著题名带有其他题名 信息)
5 Fourney M E.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 [C]//American Soc 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
Applied
Mechanics
Division.Symposium on A 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August
23~25,1971,University of S
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 ,California.New York:ASME,c1971:17~38.
(专著主要责任者用拉丁文书写的机关团体名称应由上级至下级著录)
连续出版物(统计年鉴等)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4.
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析出文献著录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
信息,年,卷(期):页码.
(a)期刊中析出文献示例
1 陶仁骥.密码学与数学[J].自然杂志,1984,7(7) :527. (一般著录格式)
2 李小东,张青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1999,35(1):101~106.(带其他题名信息)
3 Des Marais D J,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eotope evidence
3 Des Marais D J,Strauss H ,Summons R E, et al .Carbon ieotope evidence
for the stepwise oxidation of the Proterozoic environment [J].Nature ,
1992,359:605~609.(3个以上主要责任者)
(b)报纸中析出文献示例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
(15).(一般著
录格式,"(15)"为第15版)
技术标准著录格式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附: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 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 R 标准 S 专利 P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
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号并用
表示既有疑问语气又有感叹语气,有时见到叹号和问号并用.例如:"那么多困难都克服了,难道最后这一关就过不去了 !""'你被录用了.''真的 !'""难道最后这一关就过不去了 !"是感情特别强烈的反问句,"真的 !"是带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句末都用了" !",确实有助于表示那种感情,语气.应该说这一形式在确实必要时可以使用,但不要滥用.大致上述两种情形时可以使用.下面两例使用不当.例如:"这场冠军争夺赛牵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啊 !""你不是特别喜欢吃辣椒吗 !"前例是感叹句," !"用得没有道理,应改为叹号. 后例是反问句,语气并不很强烈,用问号就可以了.
两个或三个叹号并用的情况也有,表示特别强烈的语气或感情.一般是先单用,后并用,最多到三个为止,表示语气,感情的逐步加强.例如:"'不!不 !!不 !!!' 她大叫,疯了似的."
问号也有类似的用法,一般也是由少而多,三个为止.例如 :"'出什么事了 什么 你说什么 '他的脸色变得惨白."
这两种用法也一定要谨慎,只可在特别必要时偶尔为之,不能滥用.用多了,人们在心理和视觉上都不愿承受,事实上也会失去加强语气或感情的作用. 行文中记叙人物对话的三种格式
行文中记叙人物对话的格式有三种:(一)××说:"……,……."(二)"……,……."××说.(三)"……,"××说,"……."有几点需要说明:一,"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冒号,句号或逗号)因所说内容的位置的不同而有区别,必须按上面格式使用,不得变更,尤其是第三种格式中有人在"说"的后面往往不恰当地用句号;二,每句话的标点符号都标在引号内,引号外不能再用标点符号;三,第三种格式中,"××说"之前的引号内内容的末尾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引文末尾怎样用点号
引文末尾的点号要根据情况做不同处理.
把引文看作完整的话独立引用,引文末尾的点号(一般都是句号)要保留在引号里.这种时候一般都能用对.例如:
"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如果把引语作为作者自己的表述的一部分,引语末尾,后一半引号前不用点号.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对偶是非常工整的.""对孩子说话有时不要'打开天窗说亮话',绕个小弯子,说得委婉,间接一些,可能效果更好."
前一例引号所引的诗句是作"对偶"的定语的,诗句末原有的句号省去不用.这样的句子,引语和后面的句子成分连得很紧,没有停顿,所以一般在这种时候也不太会有人把引语末的点号留用在引号里面.后一例稍有不同,说到引语完了正好有一个句中停顿,要用逗号,这个逗号是句子的,不是引语末的,所以要用在后一半引号之后而不能用在后引号之前.这样的用法还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指出:夸张'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这真是极妙地概括了夸张手法的作用.""检验一个执政党的整体运作效果如何,就是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看党员个体行为就是看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这种时候比较容易出错.下面两例引文末尾点号就用得不对:"'白发三千丈,'是一种夸张;如果说'白发三尺长,' 就什么意思都没有了.""在人民政权的国家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前
一例引号里的两个逗号要去掉,后一半引号后面用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停顿.后一例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后引号后加句号,这个句号表示全句末尾的停顿. 第四种标点法 《论语·泰伯》中有一句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般认为该句有三种标点法:
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四,辽宁大学已故教授阎简弼却提出第四种标点法:"子曰:'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标点符号用法的学习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的有机组成成分.用文字记录语言, 使口语变成书面语时, 单用文字往往不能完全体现口语的表情达意, 这就要借助于标点符号.从大的方面来看, 标点符号的功能有两种:一是表示口语中的间歇或说话的语气, 一是指明词句的性质和作用.具有前一种功能的符号, 通常称之为点号;具有后一种功能的符号, 通常称之为标号.
点号和标号 句号,问号,叹号是表示句末停顿的点号, 它们分别用于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用句号, 疑问句用问号, 感叹句用叹号.祈使句根据语气的强弱, 或用叹号, 或用句号.分号,逗号和顿号是表示句中停顿的点号.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长, 逗号表示的停顿比顿号长.这里所说停顿的长短, 是相比较而言的.比如, 同是一个逗号, 可以表示单句或分句内部的停顿, 也可以表示复句当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停顿.冒号也属于点号, 它可以用在句未, 表示较长的停顿;也可以用在句中, 表示较短的停顿.仔细考察起来, 有些点号也带有标号的性质, 例如顿号, 它指明前后词语有并列关系.就是说, 它只能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又如冒号, 它对下文有提示作用.或者提示上文是分说部分, 或者提示上文是总说部分.就是说, 冒号前后有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此外, 冒号还可以提示读者注意下文, 所以在书信或报告开头的称呼后边也常用上它.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等.这些符号是根据书面语的需要而制定的.比如口语中转述别人的讲话, 可以用改变口气的方式来表现, 书面语中得用引号来指明.又如口语中对于特别重要的词语常用重读来表示, 书面语就用着重号来指明.标号有时也借来表示口语中的间歇,顿挫, 例如用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用省略号表示声音的断续, 它们多见于文学作品之中.
标点符号的规范和活用 标点符号和文字一样, 有公认的使用标准.使用点号宜注意下列几点:①点号既然表示口语中的停顿, 所以, 口语中无明显停顿的地方不宜用点号.例如"三四人","七八个月"不必写成"三,四人","七,八个月".只有像"九,十次"之类, 中间的顿号不能省, 否则会引起误解.当然, 并非所有的语言顿挫都须用点号表示.有人说话, 三字一停, 五字一顿, 这种休止不是为了表情达意, 便不能滥用点号了.②分句之间常用逗号, 有时兼用分号.逗号和分号连用, 主要目的在分清层次.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逗号用在分句之内, 分号用在分句之间.例如:"有的人, 考虑之后才行动;有的人, 行动之后才考虑." 句中的逗号如果不用, 分号直改为逗号.另一种情况是逗号和分号都用在分句和分句之间.例如:"没有理想, 将迷失方向;没有毅力, 将畏缩不前." ③ 在语流当中, 什么地方不能用某种点号, 大都有明确的标准;什么地方该用哪种点号, 往往会遇到两可的情况.比如, 反问句的未了不能用句号, 但是该用问号还是叹号, 却有选择的余地.又如, 句子当中使用了成对的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中间便不能使用句末点号.如果语流中没有启下的关联词语(比如不用"虽然" ), 只用承上的关联词语(比 如用"但是") , 那么, 当中可以不用句末点号, 也可以句断.这里的选择, 要依据句子结构的情况.总的原则是:要避免可以断句而不断, 致使句子冗长的毛病.
使用标号宜注意下列两点:①标号虽然不直接代表口语中的停顿或语气, 但并非与口语的表
达无关.恰当地使用标号, 可以使说话的神情,口气充分地表达出来.所以, 使用标号和使用点号一样, 要考虑口语表达的实际情况.②标号同点号连用, 有种种不同情况.破折号和省略号用在有停顿的地方, 不论是句中还是句末, 如果应该用点号的, 照理可以用了点号再加上破折号或省略号.由于这两种符号各占两格地位, 读到有这种符号的地方自然会出现停顿, 所以, 一般都将它们前边的点号省去.括号同点号连用要分清句内括号(注释句子中某一部分的)和句外括号(注释全句的) .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如果正文在这里该用点号, 要把点号移到括号后边.句内括号内可以有标点, 但不能出现句末点号.句外括号前边正文的点号用在括号之前.句外括号内如果是句子, 可以用句末点号.引号同点号连用要注意引文末了的点号的位置.凡是完整地照录别人的话, 引文前边须有点号表示停顿(通常用冒号), 引文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之内.凡是把引文作为作者一句话的一部分, 末了的点号放在引号之外.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这个规范国家曾用文件把它肯定下来.但是, 规范又是随着实际情况在发展变化, 不断地补充修正是合乎常规的.新的规范表现在有影响的著作里的一般用例之中.例如《标点符号使用法》中的书名号为曲线, 今天都用另一种形式 (《 》) 代替了.有些书刊把单位名称,会议名称,产品名称等都加上新的书名号, 这属于滥用.单位名称之类, 一般不必用标号;要用, 只能用引号.当然, 标点符号的使用还有它的灵活性.比如问号和叹号是表示句末停顿的点号, 可是有些作者却把它们借作标号用. 例如:"真是难得的糊涂(!)人","好像是星期一( )的上午".这属于修辞用法.此外, 还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标题用不用标点 一般不用.特别是点号, 只有在可能引起误解时才使用.例如:用"龙年一定会发生地震 " 作标题, 如果不用问号, 意思就两样了.标题常用空格表示停顿, 点号自然也可以省去.至于用引号表示特别提出的词语, 用破折号表示注释上文, 在标题中是比较常用的.②标点的书写也有一定的规范.例如点号和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后半部不能出现在每行的开头.又如省略号为六点, 破折号占两格, 都不能分作两行书写.
标点符号既然是书面语言中的有机组成成分, 在审稿和编辑工作中就必须予以重视.这里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使标点合乎规范, 也就是要辨明正误;一是要注意最佳的选择, 也就是要使标点成为表情达意的有效工具.这是因为标点的使用, 不但有正误之分, 而且有好差之别.由于标点符号与句子的结构密切相关, 所以学会句子结构的分析对正确使用标点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关于复句的层次分析, 即通常所说的分析多重复句, 对使用标点尤为重要.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 都有这方面的内容.吕叔湘,朱德熙著《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年) 第六讲列举了使用标点的种种情况, 纠正了常见的错误, 可供参考.(张斌摘自《编辑实用百科全书》,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标示号的由来
标示号有星号*(astersk),剑号()(dagger或obelisk),米字号※等多种形式.米字号来源于日本,日语称为"米印".星号最初出现于中世纪早期的拉丁文献,7世纪西班牙学者伊西多尔主教在所编《词源学》中说当时星号是标示省略用的.在现存文献中见于12世纪英国写本和1409年意大利帕多瓦写本.剑号在中世纪写本中常用来表示文中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早期的印刷物中星号仍按原有的功能使用,从16世纪起逐渐改作标示注释的符号使用.1532年罗·艾斯蒂安在巴黎出版的《拉丁文圣经》和1540年理·格拉夫顿在伦敦出版的《英文圣经》用星号把注释同正文联系起来:一个星号放在正文中被注释的词语之前,另一个放在书边相应的旁注之前.英格兰神学家亨利·安斯沃斯1611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反偶像崇拜之箭》交替地使用星号和剑号,把交待引文来源的旁注同正文中的引文联系起来.18世纪初以后旁注逐渐改为脚注.脚注较多时不仅用星号,剑号,还用平行号(‖)及其他符号标示.这些标示号英语叫做reference marks(参照符号),这个名称首见于1856年.星号在历史语言学著作中表示古词未经证实的构拟形式(推定的词形),在描写语言学中表示不存在,不符合语法或不可接受的说法;剑号标示废词或某个词现已不用的古义.
标示号的用法
星形标示号通常置于有关的词句的左上角或右上角,作为划分文章不同部分的符号成组使用时单独占一行. 一,标示注解 (1)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④,* ………… 还看今朝.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初中课本《语文》) (2) 修辞学在中国的使命* …………
*本文系在浙江四中师范部的讲演.(《陈望道语文论集》)
(3)本文的主要意义在乎以和马氏不同的观点证实马氏助辞独立为部的主张,以及助辞部域的可能开拓和诠说的可能发展.敬即以之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五十周年.* *按《马氏文通》初版于1898年,到1948年才是五十周年.作者于1947年12月写成本文,《国文月刊》即于当月刊出.这大概含有先期纪念的意思.(《陈望道语文论集》)
例(1)的星号标示的是《毛主席诗词》人民出版社原注(解释"原"字的含义),释文放在这首词的末尾.注码④及其注文是这首词编入语文课本时是编者加的,作为脚注.原注和课本编者注两种不同的注释用不同的符号区别开来.例(2)的星号标示题解,例(3)的星号标示脚注.如果同一页有不止一个注释,可依次用单星号,双星号,三星号等编序.例如: (4)
*把话语纳入语言单位是有争议的;不过我们知道,翻译不是跟语言,而是跟言语,跟具体的言语产物或话语打交道.因此对翻译理论来说,划分话语层是适宜的,也是必要的. **确切地说,不是"翻译",而是"翻译的等值物".
***这里所以必须加一个形容词"翻译的",是为了把音译和形译这两种翻译方法与它们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加以区别.(巴尔胡达夫著,蔡毅等译《语言与翻译》第146页)
上例在同一页加了三条脚注,依次用单星号,双星号,三星号作序号.有些书先用星号,再用剑号,必要时再叠用星号和剑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8年)规定可以使用剑号作为标注符号.在科技书刊特别是数学著作中使用星号,剑号等代替数码作为标注符号,好处是可避免与数字混淆. 二,在辞书中表示有专条
在辞书释文的某个用语前标有星号的,表示另有专条可供参阅.例如: (1)历代舆地图 历史地图集.*杨守敬等编撰,清末成书.(《辞海》)
(2)齐佩 (1919—1961)河北省井陉县人.……著有*《训诂学概论》,《中国文字学概要》.(《中国语言学大辞典》) 三,标示构拟的语言形式
(1)标有*的国际音标,表示假设的语音形式,如* .(《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凡例》)
(2)我们推测,"船"(从语音学上严格说来,应有"舟")的原始形式可能是*gla(>*tla).(周流溪《〈越人歌〉解读研究》)
四,标示不能成立或不可接受的说法以及病例
(1)"住在了北京"能说,"*在了北京住"不能说,两个"在"确实不一样.(沈炯《从轻音现象看语音与语法研究的关系》)
(2)……如"人吃饭","狗咬猫".如果颠倒了这个顺序,语句就不合理(*饭吃我),或者意思全变( 猫咬狗).(范晓《语法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3)搭配不当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忙中,衣服,手掌被峭壁,乱石划破,划伤,可他全然不顾.(《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 例(1)"在了北京住",例(2)"饭吃我"用星号表示这些是不能成立或不可接受的说法.例(3)用星号标示病句.本书用星号标示作者认为标点用法有误或值得商榷的例句. 五,标示作者赋予的特定含义
有些语文课本在目录的篇名前用(※)标示略讲课文,用(*)标示课内自读课文,没有标符号的是精讲课文.《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著作权人署名页开列了七位顾问,其中三位的名字后标有星号的为常务顾问.该字典使用规范字,为便于对照检查,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停止使用的异体字,一律加括号附在正体字头后面.先列繁体,后列异体.异体字在左上角加星号作为标记,异体字不止一个时,只在第一个前标星号.例如: (1)杂(杂*襍) (2)鉴(鉴*鉴鍳)
例(1)星号表示"襍"是异体字,例(2)星号表示"鉴鍳"是异体字. 六,标示文章不同部分的分界
文章的不同部分有时以一组(三个以上)星号或米字号作为分界,所起隔离作用比空行更为明显.例如,魏亚南《"五·七":炼狱之夜》和童裳亮《海洋与生命》均以占一行的一组星号(三个)分隔文章的主体部分和结束语.陈望道《方言的纪录》用三组星号(每组四个)分隔文章的四大部分,一部分含一个自然段或几个一个自然段不等,如果不以符号分隔,各大部分的界线便不能一目了然. 虚缺号的由来
虚缺号是表示文字中缺字的符号,又名"缺文号".古文中使用过白方框(□),黑方框(■),半黑半白框()三角圈(△)等作虚缺号,最常用的是白方框,一个符号代替一个字.近代出土的《穆天子传》等汲冢竹书,已使用方框(□)代替残简上缺漏的字. 虚缺号的用法
(□)代替虚缺的字,虚缺几个字用几个方框.例如:
(1)1974年西安柴油机械厂内发现梵文陀罗尼纸本单页印刷品,出自唐墓,上有竖行墨书"吴德□福"四字,所缺的字估计是"冥".(《光明日报》1997.3.11) (2)当下二人□□□□,正欲各整衣襟.(郑振铎主编《世界文库·金瓶梅词话》) 例(1)的一个方框代替所缺的一个字.例(2)四个方框代替有意删去的四个字.
古籍整理者常用(□)表示字迹不清或不识的字,用()表示断简,或字有残缺,无法读出.例如: (3)居延简中言及"将屯"者还有一些简册,如:"即下将屯张掖太守莫府卒"(227·43),"三月乙巳将屯裨将军□"(169·13)等.将屯者,即将兵屯守.(薛英群《居延汉简职考官》) (选自林穗芳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示亡号的由来
外语有两种示亡号(mark of indicating death):一种是套在人名外面的黑方框(□),50年代初通过翻译俄语书刊进入汉语;另一种是剑号(),外语有时置于人名的卒年前.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辞典》关于一个德国汉学家的辞条的开头"Eitel,Emest Johann ()1909",用剑号表示此人卒于1909年,生年不详,未列.有些辞书分别用星号和剑号标示历史人物的生卒时间,例如莱比锡《德语辞
典A-Z两卷集》的《李白》条:"Li Bo, *701 762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抒情诗人". 示亡号的用法
示亡号套在已故人的姓名外面,传递所标示的人物在近期内已死亡的信息,并借以表示悼念,常用于作品的署名.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编辑委员会 顾 问 王力 吕叔湘
主 任 季羡林
副主任 周祖谟 许国璋
参加某项重大活动或被选入某个组织机构的成员,在公布名单时已去世,有时也在其姓名上加示亡号.
省字号的由来
省字号又称"省文撇""省音撇""省年号""缩写号",是希腊人在后古典时期(公元前 3 ~前 1 世纪)的发明,用以表示字母或字音有省略,但到了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时期才一贯使用.在现代本国语(非古典语言)的印刷物中最先使用省字号的是意大利语,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彼特拉克的诗作(彼埃特罗·本博编辑),1501 年由阿尔杜斯·马努提乌斯在威尼斯出版,其中使用了省字号.法国学者,出版家若弗鲁瓦·托里 1529 年在巴黎出版其语言学著作《野花》,在法国印刷出版物中首先使用省字号.法语以元音 a,e,i结尾的词,后面跟着一个以元音或哑音h开头的词,则词尾元音通常略读省写,以(')代替.例如 le arbre 省写成 l'arbre(树木),la histoire写作 l'histoire(历史).英语这个符号于 1559 年通过法语引进,符号名称 apostrophe源自希腊语apostrophos,意为转移,避开,省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1609 年版广泛使用(')表示字母省略.现代英语被省略的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字母,甚至是一个单词.例如:it's=it is;shan't=shall not;B'mann=Bertelsmann(公司名);o'clock=of the clock.省字号在英语还有一种用法是作为一种语法符号表示名词或不定代词所有格,所有格也是由省写演变而成.例如:John his book→John's book(约翰的书);Anne her book→Anne's book(安娜的书)."'s"在 17 世纪 70 年代开始用来表示所有格单数,例如约翰·班扬 1678 年出版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就把('s )用于书名.所有格复数形式"s'"约晚一个世纪出现.
省字号在英语除表示字母,单词的省略外,还可用于本世纪的年份表示数字的省略.例如"1945"可省写成"'45",Book Fair'79('79书市)中"'79"代表"1979 年".这样使用的省字号不晚于80年代初引进我国,在 90 年代得到普遍推广.英语的省字号除用于年份外,还可用于年代,如 the'90s=the 1990s,意为"90 年代",汉语在表示年代的数字前不用省字号. 省字号的用法
本世纪年份中表示世纪的阿拉伯数字可以省略,用省字号来代替,省字号置于年份的左上角.例如:
(1)'99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科技文化博览会日前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光明日报》1999.5.24)
(2)注重传播规律 贴近生活实际——评述'98《人民日报》国内科技报道特色(《新闻出版报》1999.4.2)
省字号的误用
*(1)99春季生活用品展销会
*(2)98'新春东芝复印机优惠大酬宾
*(3)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中文短信息服务'97年4月8日正式开通. *(4)98'年F1赛车介绍
例(1)阿拉伯数字"99"用来表示年份,按惯例要在左上角加省字号,以别于纯数字.例(2)的"98'"要写作"'98",即省字号写在年份的左上角,不写在右上角.例(3)"'97"表示"1997年"后面再加"年"字就重复了,而且句中的年份还带有月日,"'97年"要改用全称"1997年".例(4)有两个错误,一是把省字号写在"98"的右上角,二是多写了"年"字.
省字号要紧靠表示年份的数字.一个常见差错是排成全身的后单引号,远离表示年份的数字,如"'97"排成"'97". 篇章号的由来
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唐宋写本曾使用大小不等的圆圈,圆点或黑方框作划分篇章的符号.有时在一片末尾写篇名之前加(·)分隔.《书》的单圆圈起分篇的作用,例如:"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现代的文章主要以标题作为区分篇章的标志,有时加篇首号或篇末号.章节号(§)是从西文引进的符号,英文称section mark.12世纪末在英国抄写的约翰福音注释本曾用(§)标示每条注释的开始,后来又用于法律文件.篇章号是标示大于段落的作品结构单位的符号,历史上出现过多种形式,其形体和用法在古代始终未能规范化. 章节号的用法
有些书在篇之下,段之上划分章节,有时在序数前加章节号(§)作为标志.例如: (1)第一编 词法 §1概论 §2名词的构造 §3形容词的构造 §4动词的构造(刘德中译《德语简明语法》) (2)第一章 词类 §1语法研究对象 §2西班牙语的词类 §3变化的词类与不变化的词类 §4实词与虚词 §5词类的转变(张雄武编著《西班牙语语法》) (3)至于其他语法范畴,我们将归纳于下文§5中探讨.(《中国翻 译》1990/2) (§)在例(1)是章号,在例(2)是节号.例(3)是行文中使用章节号.(§)有时还用于法律条文的开头,作为条号. 篇末号的用法
一篇文章或报道的内容排到一栏或一页的末尾是否已经完了,要不要转到下栏或下页接着读,有时难以从文意来判断.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报刊,使用特定的符号作为一篇文章或报道终结的标志.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和《科技与出版》用(□),《编辑之友》用(■),1998年《新华文摘》用(◆),美国《出版商周刊》和英国《书商》周刊用(□)等,其中(□)可以认为是篇末号的基本形式,在国际上使用最普遍.读者看到这些篇末号就知道所读的文章或报道已结束,往下就是另一篇了.例如: (1)…… …………
(2)对图表的位置和大小要一一核对……
(3)对封面及版权页上每期需要更换的内容要专门进行核验,杜绝条码,刊号,卷期号出现错误.□(《科技与出版》1998/1)
这是一篇文章讲述的校对整理的几点把关方法,讲完第五点时在版面上正好排到末页.第五点的这一段之后是否还有第二段,或者第五点之后是否还有第六点,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是无法判断的,读者看到篇末号(□)便知道本篇已完,下一页是其他文章了.
《环球时报》在使用篇末号的同时,还在每一篇文章正文开头的第一个字用特大字号作为开篇的标志,这样,同一篇文章既有篇首号,又有篇末号.例如: (2)大山:两个家,两种生活
大山这个名字,虽然在加拿大知者不多,但在中国却是家喻户晓.有人说,中国人民知道的加拿大人除了白求恩之外,第二个就数大了.谁都知道这位地地道道的加拿大人说起相声来,让真正的北京人都心悦诚服. …………
大山说,1986年第一次去中国旅游,因为当时手头不宽裕,只能走马看花,但这"一面之交"却使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在加中两地飞来飞去,过两种不同的生活,虽然忙点累点,但乐在其中,因为这里有他深深的中国情结.▲(《环球时报》1998.6.14)
这篇文章共八段,这里引用了首尾两段.首段首字"大"占两个字的位置,下沉两行,为正文其他字的四倍,文章的篇末用三角号(▲)为篇末号.该报其他文章多如此. 篇首号的用法
篇首号有三种表示法:1)在篇首加特定的书写符号,不加标题;2)在篇首加特定的书写符号,再加标题;3)开篇的第一个字用特大号字.例如: (1) 短新闻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以其80% 的森林覆盖率和千奇百怪的植物面积被称为"天然植物园".一位曾来此考察过的地理学家说,在这里能经历从极地到赤道的感受. ·越来越多的广州人正主动加入到购房大军的行列.据广州市建委统计,今年1—9月份,广州商品住宅的比例达到88.28%.这表明普通市民正在成为广州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支撑力量. ·被称为共和国汽车工业"头生子"的一汽集团,目前在北京及全国24个大中城市先后推出"'98新星"等四种红旗轿车新产品. (《北京晚报》1998.10.22) (2) 老龄信息
▲东城区第十二届艺术节老干部文艺演出专场日前落幕.来自区老干部艺术团,区属各单位及街道的200多位离休老干部登台表演了合唱,独唱,舞蹈,京剧等节目. 玲 惠
▲海淀区离退休老同志日前来到苏家坨乡苏三四小学,为学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并向该校贫困学生送去了资助金,衣物和学习用具等. 李 侠
▲北京市老龄学会和海淀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的同志近日在海淀区北太平庄看望了88岁高龄的贫困老人谢君惠,向老人赠送助听器. 李越江
(《北京晚报》1998.6.13) (3) 简讯
○ 借由网络发表作品而被发掘出书,成为新人初试啼声的另一管道,也有人因此声名大噪……
○ 中华漫画艺术推广协会邀请大陆资深漫画家方成,英韬等人赴台座谈,对于日本漫画大举入侵两岸市场的情况,与会人士认为培育漫画人才正是当务之急. ○ 出版界合作又添新例.…… (《出版参考》1999.1.16) (4) 一句话介绍 ·钟声响起 来自乡下的老师范天明,在上海重新编织起了一个梦
——为外地民工办起一所子弟小学.4月7日,8日(一套)播出1至4集.
·夕阳中的风铃 护士长宛珍悉心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糊涂老太,谁知一场意外事故,使原来美满的家庭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4月7日,8日(二套)播出上,下集. ·女电话兵 4月7日,8日(二套)播出上,下集. (《中国电视报》1998年13期) (5) 欧美国家少花钱多建房
在战后50年的发展过程中,欧美国家的住房政策几经调整,现在已 基本定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政府花钱不多,却能基本解决公民住房问题的良性机制.(《光明日报》1999.2.20) 例(1)(2)(3)栏目名称《短新闻》《老龄信息》《简讯》下面的各条短消息没有标题,分别以(·)(▲)(○)为篇首号.例(4)《一句话介绍》栏的短消息有标题,在标题前再加篇首号(·),是为了醒目.例(5)第一个字"在"下沉三行,以这样的特大号字作为开篇的标志. 句末点号的选择取舍
句号,问号,叹号三种点号在句末一般只用一种,一个小句为大句所包含,如果小句出现于句末,便产生句末点号以大句为准还是以小句为准的问题.原则上,出现于大句末尾的小句要优先考虑.为便于说明,先谈谈设想的一些例句,再举实际用例. (1)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 (2)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3)我看见了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 *(4)我看见了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 (5)我看见了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例(1)小句是疑问小句,大句也是疑问句,用一个问号表示句末停顿就够了,小句用了问号,不必再引号后再加一个问号表示大句末尾的停顿.因为小句是引文,保留引文的问号是允许的.若小句末尾没有问号,如例(2),大句则须加问号表示句末停顿.例(3)大句是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由小句的问号兼表全句的结束.有人在这种句子的末尾加句号,例如(4),这符合逻辑,但不必要.因为这句话以陈述语气开始,到末尾转成疑问语气,话就结束了,不加句号读者不会因此以为全句是疑问句.如果在句末加句号,则要把小句的问号删去,如例(5). 句末叹号的处理原则和句末问号相同.例如: (6)我看见了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7)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8)我看见了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9)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例(6)是陈述句,例(7)是疑问句,句末点号服从出现在大句末尾的小句,即使用叹号.如果依照大句的句子类型使用句号或问号,则要把小句的叹号从引文中删去,如例(8)(9).下面看看实际用例:
(10)我想:世界上最甜的东西一定是蜜吧 (刘真《核桃的秘密》)
(11)短篇小说不短的问题,由来已久.十多年前就发生这个问题了, 记得曾有刊物征求大家发表意见:讨论"何以不短 "(茅盾《杂谈短篇小 说》)
(12)皮尔斯伯里说:中国人对美国武器的评论往往是切中要害的.当 皮尔斯伯里问美国武器专家,中国人的某种说法是否准确,"他们的回答往 往是:'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参考消息》1997.11.13)
例(10)是陈述句,句子以带问号的小句结束,末尾不用句号.例(11)的小句有引号,小句末尾的问号同时表示全句的结束.例(12)的句末问号起三重的作用:一是表示单引号内的小句是疑问语气和小句的结束,二是表示双引号内更大的小句的结束,三是表示全句(陈述句)的结束.再看叹号:
(13)人们三三两两兴奋地转告着:老汉又站起来了!(穆青等《为了 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14)只见在剧本的第二页,有一行红笔书写的字"祈勿发表!!如再 抄写,务请详加校对!"(《北京晚报》1999.2.2)
(15)当宣传正在大吹大擂地进行的时候,鲁迅先生为我们讲了个故 事,他说:"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和他谈过话为 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了,许多人围住他, 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啦,他对我说:滚出去!'" (唐弢《琐忆》)
例(13)是陈述句,句末依小句语气用叹号.例(14)是老舍歌剧手稿《拉郎配》被发现时的报道,句式和例(6)相同,引号内的叹号表示祁使语气的引语的结束和全句(陈述句)的结束.例(15)"滚出去"语气强烈,末尾的叹号是必须使用的,不能改用句号,这个叹号还同时表示单引号内的话的结束和以最后一个"他说"开始的陈述句的结束,也起三重句末点号的作用.下面探讨一下问号和叹号之间的取舍: (16)"为什么'谢谢' "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 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契诃夫《柔弱的人》,摘自初中课本 《语文》)
*(17)"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 钱!为什么'谢谢'!"(契诃夫《柔弱的人》,摘自职高课本《语文》)
例(16)"为什么'谢谢' "是疑问句,句末用问号."为什么还说:'谢谢'"也是疑问句,因句末有了叹号,不再加问号,由引语末尾的叹号兼表疑问句的结束.与例(16)的"为什么还说:'谢谢!'"的句式不同,例(17)"为什么'谢谢'!"把叹号放在"谢谢"的引号外面,这个标点不属于引语,而是属于疑问句的,叹号要改为问号. 序次语的层次
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加标点的数字,不加标点的数字交错地使用,可以造成多个层次.例如由高至低使用"一,(一) 1 (1) 1) ①" 可以造成六个层次.但是这些传统的序次语哪一种形式用于哪一层次,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国家标准 GB1.1—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8年)规定了层次编号法,使编号所属的层次一目了然.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不同层次之间用小圆点相隔,圆点加在数字右下角,末尾数字后面不加点号.标准的第一层次为"章",以下层次统称为"条",如 1.1 条, 1.1.1 条.层次的划分,一般不超过四节.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例如: 4 用法说明 4.1 句号
4.1.1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一般在科技书中使用.
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4"为章序,用一个数字,表示这是第一层次,后空一格(不用小圆点)写章题《用法说明》."4.1"为条序,用两个数字(中间加圆点),表示这是第二层次,后空一格写条题《句号》."4.1.1"和"4.1.2"为条序,用三个数字(中间加圆点),表示这是第三层次,后空一格写条文(无条题).这种有利于区分文献的结构层次的编号法,在出版物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序次语和标点的配合 一,序次语和逗号
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首先,其次,再次,……(用逗号,不用顿号.)
二,序次语和顿号
一,二,三,……|甲,乙,丙,……(用顿号,不用逗号.) 三,序次语和下脚点
1.2.3.……|Ⅰ.Ⅱ.Ⅲ.……|a.b.c.……(用下脚点,不用顿号,) 四,序次语和括号
(一)(二)(三)……|(甲)(乙)(丙)……|(1)(2)(3)……|(a)(b)(c)……(外面加括号,不再用顿号或其他标点.)
1) 2) 3)…… |a) b) c)……(加后括号,不再用顿号或其他标点.) 五,序次语和空格
一 二 三……|1 2 3……|甲 乙 丙……|第一章(节,讲) 第二章(节,讲) 第三章(节,讲)……|附录A 附录B 附录C(后空一两格再写题名.)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可省略顿号
并列的引语或书名之间有停顿,照理说是可以使用顿号的.目前这样用的也还有不少.但考虑到这样许多标点紧连在一起,形式上不好看,而成对的引号或书名号排在一起本身也可以起到隔断的作用,因此,这些顿号最好省掉不用.例如:"选择关系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 ''或者 ''还是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等.""《雷雨》《日出》《原野》都是曹禺写于30年代的重要剧作."
但是,如果并列引语或书名后面还有别的东西,如括注等,为了清楚准确地表示并列词语的关系,中间的顿号就不要省略.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的诗句,前一句话说的是白发很长,后一句说的是头发白得很快.""《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和《红楼梦》(曹雪芹)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前例引语后注了出处,后例书名后注出了作者,中间的顿号都没有省略.
如果是很多个都加引号的单个的词并列,觉得写着看着都很繁复,也可以采用下面这种处理方法.例如:"'都,全都,统统,一齐,一概,总共,只,仅仅' 都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用连接号还是用破折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审读室 谭桂声 请看下面三个句子:
①评价的程序一般是按着"设计评价方案——公布指标体系——组织现场评价——交换评价结论"这样几个环节进行的.
②范式——危机——新的范式这样一种循环,表征着科学的演进历程.③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整体教育的有效网络.
这三个句子都在应该用连接号"—"的地方,错用破折号 "——".
《解说》明确指出:连接号的用途之一就是"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原文如下:
(四)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例如:
(10)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11)据调查, 上海高校横向联合的发展经历了单项协作—综合协作—建立联合体这样三个阶段, 联合的内容十分丰富, 有联合科研攻关,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占有联合生产,联合经营,联合办学, 有各种咨询,社会服务,委托代培各类专业人才等.
例(10)用连接号表示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它们之间存在连续性, 每个 阶段都发生了部分质变, 最终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例(11)用连接号表 示上海高校横向联合的三个阶段, 它们之间也存在连续性, 后一阶段都比 前一阶段有所发展和进步, 都发生了部分的质变.(《标点符号用法》修订 组:《解说(据 1900 年版)》,语文出版社,1990 年 3 月第 1版,第 80 页) 据此,前面三个句子中表示递进式关系的几个相关项目之间,均应使用连接号.常见在表示递进式关系的几个相关项目之间使用"→"的情况.例如:
① 教育改革一般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 即科学的决策→小面积的试 验→大面积的推广,这样才能使改革稳妥而有效地向前发展.
②它引导学生走一条高分→一流高中→一流大学→一流企业的崎岖小路.
连接号"—"本身就表示几个相关项目的递进关系,因此,这两个句子中的"→"完全可以用连接号"—"替代,而不必特意用"→".
再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段话:
在一九四二年, 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 具体化为一个公式, 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 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 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 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
其中的"团结——批评——团结",与前面的那些句子中的情况一样,也是连接有递进关系的几个相关词语,但为什么用的是二字线"——"而不是一字线"—" 这涉及连接号的演变过程. 汉文的连接号源于西文的音节连写符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新式标点逐渐普及,连接号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类书刊, 使用过的名称有连字符,连(词)号,连读号等.但使用者对连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往往没有严格地加以区别,一般都写为双字线"——".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 1951 年) 中指出:"连读号是一个短划(注:现在写作"画",下同).……连读号在一般书刊里都印成一长划, 跟破折号没有区别.……这两种符号的基本作用不同, 破折号是'断', 连读号是'连', 假如技术上没有特殊困难, 还是有分别好些."连读号作为与破折号不同的标点符号收入《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1965 年修订本《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时定名为"连接号".直至 1990 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才列入连接号,将其正式作为标点符号之一种,确定其基本形式为一字线"—",并规定其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其中包括把有递进关系的几个相关词语连为整体.因此,现在"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应使用连接号的基本形式即一字线"—",而不应再使用与破折号同形式的二字线 "——".
括号的位置要正确
括号用来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这种括号叫句内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括号里的话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例如:"中小学的美育(包括音乐,美术,劳作等)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切实加强.""'以钱买分',即录取时对多缴费用的学生可以降分若干的做法不仅违背平等原则,而且还会在学生思想上产生深刻的消极影响,恐怕也不符合收入并不高的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愿望.(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还应该注意听取广大工人,农民的意见.)"
前一例括号里的话是注释"美育"的,所以紧跟其后.后一例的括注是整个句子的,所以放在句末点号之后.
两种括号都有放错位置的.例如:"20 世纪末,能源危机,人口过剩,资源破坏(最重要的是淡水资源),环境恶化,以及接连不断的灾变,向人类敲起了警钟.""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之于众,丧失了获得巨大收益的机会(如中国发明的一种生产维生素 C 的技术,许多外国企业愿高价购买,结果一个技术人员将该技术作为论文公开发表).""有些建议的奏效需要很长时间(例如1979年关于改进教育系统的组织管理的建议),现在作出评价为时过早.反之,有些建议提出后几十年仍然有效(例如 1937年关于外语教学的建议,以及 1965年关于中学外语教学的建议)."
三例都是句内括注.第一例括注应放在"资源"后,因为是对"资源"而不是 "资源破坏"的注释说明.第二例括号应放在"公之于众"后,逗号前,因为括号里的话是注释"一些为中国所独有的技术未申请专利就公之于众"的,应紧跟在它后面.第三例头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一个"有些建议"后,后一个括注应放在第二个"有些建议"后.
下面两例是句外括号放错的:"一些人热衷于媚上,甚至把吹吹拍拍当成了登龙法门(当然,这么说不是提倡上下疏离,不意味接近领导就不好.) .""我忍不住喊道:'你,快点回来( 我怎么用的是命令口气 大概是怕显出自己的胆怯吧.)'"前一例的括注是针对全句的,应移置句末的句号之后.后一例的括注应放在引号完了之后. 括号内语句末尾怎样用标点
一般来说,句内括号里的注释性文字末尾不用句号.语句短的,一般都知道不用;即使文字较长,中间用了逗号,句末也不用句号.例如:"好几十年前,一位先生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我记得是胡适写的,问过几个六十几岁的人都说是,可就是至今未查出原文,所以这里不作肯定),也是杂文,影响颇大."句内括号里的注释文字末尾更不能用逗号,下面一例用法不对:"从 60 年代开始,他就组织和进行了大量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作为他理论的佐证和支持."括号内的逗号应去掉,后一半括号后面加一个逗号,这个逗号是全句中间的停顿点号.
但是,有时为了表示某种语气和情感,句内括注文字末尾可以使用问号和叹号.例如:"日本出版行业也问题重重,其一即编辅人员日益'上班族化'(机关干部化 ).""如果卢佛宫的名画能像自来水那样,龙头一开,就哗哗地(免费!)流进你家,你对艺术的态度会发生变化吗 ""我到西树岭(变化多大啊!)不久,就得知两位老人已经过世好几年了."
如果是句外括号,括号内注释文字要根据需要使用句末点号.例如:"他在中学时代就萌生了无神论思想,反对专制.他写了许多充满辛辣的讽刺短诗,被人们以手抄本流传着.(这些诗,至今被保留下来的,大多数都已残缺不全.)" 不要滥用着重号
着重号的作用是标明请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要注意着重号和引号的不同,着重号是用来标明着重论述的对象.该用引号的地方不要用成着重号.例如:"知己知彼是战争认识的主要法则,是'知胜'和'制胜'的认识基础.""连词因为通常用在句子开头,后面用所以." 前一例"知己知彼",后一例"因为,所以" 下面的着重号都应改成引号.
着重号要在十分必要时才用,并不是语气或语义一加重就用着重号.一段或一篇文字里加着重号的地方不应该很多.不多,才有重点强调的意义;否则就无所谓重点了.麻麻点点用得很多,不好看又影响阅读.下面两例的着重号也用得没必要:"赵小强发现,尽管他说这些话时非常真诚,自然,优雅,听他这些话的人却大多显出迷惑不解乃至不安的神色.""孩子以自私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决定于父母的培育方式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横线斜体表示着重号)"
这些词语之下不加着重号,读者也会根据阅读习惯自然地注意它们,因此着重号用得没必要,应去掉.
专名号的用法
专名号是一条直线,横行文字中标在字的下面,直行文字中标在字的左边.专名号用来标明人名,地名,朝代名,也可以标明国名,民族名,机关团体名,学校名,企业名等.例如:"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父亲姓周,母亲姓鲁.""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现代书面语中很少用,主要是排印费工,书写不便. 单指标题用书名号还是引号 编 者 附 言
单指标题用书名号还是引号,曾是长期困扰编者的问题.开始用书名号,有读者提意见;后来用引号,还是有读者提意见.在处理稿件时,往往无所适从,书名号和引号混用.
在这次会诊之前,编者曾请教过一些专家,包括研究标点符号的权威人士,并没有统一意见.这次会诊,百家云集,高见迭出,同样没有统一意见.相比之下,编者认为用书名号的清晰度虽高,但不如引号准确.
以后本刊碰到这类问题,一律以引号为规范,顺告各位读者,作者朋友 书名号的误用
一,误用于课程,学科和课题名称
*(1)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有幸聆听李赋宁教授亲自讲授《英语史》课程.……所以,当我读到李先生赠送的《英语史》时,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
*(2) 10 年来,先后开设了《图书发行学概论》,《图书发行企业管理》,《图书市场信息学》,《图书储运学》,《对外图书贸易》等十几门专业课,培养了各类学生 2900 余名.
*(3)和平乡计划对全乡乡民进行一次以《社会公德》,《环境卫生》,《建立文明幸福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培训.
*(4)关于《书籍编辑学》的几个问题.
*(5)1998年12月9日,浙江省财政厅会议室,《关于"两保两挂"的多视觉理论思考》联合课题立题会在此召开.
课程不同于课本,教材,不能用书名号.例(1)的第一个《英语史》是课程名,要把书名号去掉,第二个《英语史》是书名,使用书名号是对的.例(2)五门课程名称外加的书名号要去掉.例(3)三个书名号内是培训的主要内容,不是培训教材名,书名号可改为引号.例(4)是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内容是谈论书籍编辑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建设问题,"《书籍编辑学》"会使人误会是一本书的书名,书名号可去掉或改为引号.例(5)课题名称还只是一个研究题目.不是研究成果名称,书名号可改为引号.至于讲座的名称,则可用书名号,因为讲座有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可作为作品看待.例如:
(6)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先生将主讲《20世纪中国画概述》,对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情况,艺术流派等予以总结和归纳.讲座于每周日上午 9 时开始.(《北京晚报》1999.4.3) 二,误用于征文活动名称
征文活动名称不是作品名称,可用引号,不宜用书名号.例如:
(1)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中华读书报于5月份开始,联合举办"书与人的故事"征文活
动.(《光明日报》1997.05.27) *(2)北京市教委与《中学生》杂志社联合举办《迎接建国50周年》征文《北京晚报》(1998.12.23) *(3)《素质教育进我家》征文启事
本报教育部与天津教育杂志社《家长》编辑部共同举办"素质教育进我家"征文活动.
例(1)征文活动名称用了引号.例(2)"《迎接建国50周年》",例(3)"《素质教育进我家》"的书名号要改为引号.
三,误用于调查活动名称
*中央电视台还通过调查网,运用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分别是:《专栏节目调查》,《栏目设置专项调查》,《"十四大"电视宣传效果调查》.
例句中的三个书名号要删去,所讲的是三次调查活动,不是三篇调查报告. 四,误用于培训班,学校,出版社等文化教育机构的名称 *(1)开设《高等电子自控专业班》 *(2)联合举办《行知艺术函授学校》
*(3)苏联《真理》出版社1985年度出版计划草案
三例的书名号要删去.我国书刊中常常看到苏联和俄罗斯出版社的名称.俄文
原名有时用引号(《》)标示社名,不能照样移植于中文译名中.例(3)中的"真理"是出版社名,不是报刊名称,不能用书名号,改用引号("")也不符合我国习惯,把书名号删去即可. 五,误用于奖品,奖状名 *(1)获得《最佳印象》《自我审美》《卡拉OK》等 6 个奖杯 *(2)荣获《第五届全国发明奖》和《北京儿童用品优秀产品奖》 例(1)的书名号可改为引号,例(2)的书名号可删去,或改为引号. 六,误用于商标名
*(1)《华光》牌光胶片 *(2)《圣塘山》牌绞股蓝茶
商标名不用书名号,以上两例的书名号可删去. 七,作品和出版物名称该用书名号而未用
*(1)三年前,一位美国人和一位新西兰人合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学习的革命》,副标题是"通向 21 世纪的个人护照".
*(2)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全诗共分三篇,由"地狱","炼狱","天堂"组成. *(3)历史剧《东周列国》分"春秋篇"和"战国篇",各 30 集.
*(4)由李先念题写片名的"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宣传图片将出版发行
*(5)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有许多风格独特的雕塑品…….图左一为墨西哥城科技馆前的雕塑"出壳".左二:"起跑".左三:"太阳神和月亮神".
(6)1989年,何鄂的另一件代表作《绣花女》在第七届全国美术展上获 "刘开渠雕塑艺术基金奖".(《光明日报》1999.01.05)
*(7)昨天,我国1999-2"汉画像石"特种邮票发行.该套邮票共 6 枚,由"牛耕","纺织","舞乐","车马出行","荆轲刺秦王"和"嫦娥奔月"组成.
(8)虎年作为"虎头"的《戊寅年》生肖邮票设计得虎虎有生气.(《光明日报》1999.01.07) 例(1)书名正题用书名号,副题也应当用书名号.例(2)的三个篇名,例(3)两个篇名的引号要改为书名号.例(4)图片名"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改用书名号.例(5)三个雕塑名要改用书名号,如例(6).例(7)邮票名的引号改为书名号,如例(8). 并列书名号的标点
书名号的并列关系清楚,格式整齐,书名号可直接连接,中间不必加顿号或逗号分隔,如果书名号之外还有其他文字会造成书名号的界限不清,则须加点号分隔.例如:
(1)《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联合记者组(《光明日报》1997.5.10) (2)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3)解放后,钱钟书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光明日报》1998.12.21)
(4)明代梅膺祚于1615年编成《字汇》一书,将部首合并为 214 部,其后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1915 年),《辞海》 (1936年)等沿用了《字汇》的 214 部,成为几百年最通用的部首分类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 *(5)这些社团编辑出版过许多文学刊物,影响较大的刊物要算《小说月报》《创造》月刊,《语丝》《心潮》等几种. *(6)另外还可以参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张舜徽编著,一九五五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郝建梁,班书阁编著,一九五七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例(1)(2)的书名号并列关系清楚,中间没有加点号.例(3)(4)在书名号之外有"五卷""(1915年)""(1936年)"等字样,为使这些文字归属清楚,书名号之间加了顿号.例(5)列举了四种刊物,只在《创造》月刊后面加了顿号,其他刊
名之间也要加顿号,层次关系才清楚.例(6)第一个括号后要加顿号或"和"字,使与后面的书名号分开.
并列书名号之间有一处加了"和""或""还是"等关联词语,其他书名号的分连关系是否清楚,也要考虑.例如:
(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在中国长篇小说中,最为著称.(孙犁《关于长篇小说》)
(8)如果将题目《时钟》改为《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或《时间就是生命》之类,写法跟课文会一样吗 (高尔基《时钟》思考和练习) *(9)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10)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人物,不寻常的英雄.
例(7)最后两个书名号用"和"连接,前面的书名号用顿号分隔,表示这四种并列书名号是联合关系.例(8)最后两个书名号用"或"连接,前面的书名号用顿号分隔,表示这三种书名号是选择关系.例(9)后两种书名号用"和"连接,前面两种书名号之间最好加顿号分隔,表示这三种书名号是同属一个层次的并列关系.例(10)用了表示选择关系的"还是",前两个书名号之间要加顿号,表示在三种书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前两种书合成一组再与别的书发生选择关系. 书名和书中的篇名,不宜并列.例如: *(11)《北史》《吕思礼传》记述了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 例(11)《吕思礼传》是《北史》的篇名,两者不能并列,可改为"《北史·吕思礼传》"或"《北史》吕思礼传".
书名号和括号并用时括号的位置
书名号和括号并用时,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的一部分,括注放在书名号里边,否则放在外边.例如:
(1)《越南史略(初稿)》
(2)《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4)《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 (5)《琵琶行(并序)》
例(1)的"(初稿)",(2)的"( 社会主义部分)",(3)的"(试用)",(4)的"(试行)",(5)的"(并序)"是书名,篇名的一部分,放在书名号里边.
(6)《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7)《辞海》(缩印本)
(8)《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
(9)《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多媒体版) (10)《党课教材》(农村版)/(机关版) (11)《人民日报》(海外版)
例(6)的"(修订本)",(7)的"(缩印本)",(8)的"(合订一卷本)",(9)的"(多媒体版)",(10)的"(农村版)/(机关版)",(11)的"(海外版)"是书报的版本说明,不是书报名的一部分,放在书名号的外边.版本有时可不用括号,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人民日报》海外版.这里说的是一般处理原则.如果作者或出版者有意把"(××本)""(××版)"等作为出版物名称的一部分,也可以放在书名号内.
比赛活动名称和书名号
比赛活动一般不用标号标示,要突出其名称时用引号,把比赛制作成为一种节目时才用书名号. (1)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普通话大赛上,北京选手仅仅得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北京晚报》1999.01.10)
(2)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中国青少年国际互联网络知识大赛"六支决赛代表队已经产生.(《光明日报》1998.12.16)
*(3)《梅兰芳金奖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两年,进行了旦角组和生角组的评选.今年(1994年)举行净,丑,老旦组的比赛,至此《梅兰芳金奖大赛》所有行当的评选全部结束. *(4)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人民公安报,人民法院报,中国检察报联合举 办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知识竞赛》,配合这次知识竞赛,中央电视台联合以上 4 家单位,摄制了一台颇具新意的文艺晚会——《真假奏鸣曲》.
*(5)"首届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制片人王英答记者问.
例(1)第五届全国普通话大赛不用书名号.例(2)"中国青少年国际互联网络知识大赛"用了引号.例(3)"《梅兰芳金奖大赛》"是连续举办多年的评选活动,不是节目名称,书名号要删去,或改为引号.例(4)《真假奏鸣曲》是节目名称,用书名号;"《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知识竞赛》"是竞赛活动,不是节目,书名号要删去或改为引号.例(5)的电视大赛是被制作的电视节目,引号要改成书名号.
展览名称和书名号
展览有作品展,实物展和商品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实物展和商品展一般不用书名号,作品展使用书名号,引号和不用任何标号这三种情况不时可见.有时在同一篇新闻报道中,对同一次展览名,既用书名号又用引号.现在的问题是画展,书法展,摄影作品展,图片展等文化艺术展用什么标号好.一般说来,这些展览是作品的有组织的展示形式,不是作品本身,也不是为演出而制作的节目(有些字画展是为拍卖而举办的), 以不用书名号为宜.如果这些展览用书名号,那么美术图书展,古籍善本展,艺术品博览会等也得用书名号,书名号使用范围就过于宽泛了.现在设想的处理办法为:展览会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的组织形式,其名称一般不用任何标号,必要时用引号;在特定情况下,某项艺术展作为一种创作的作品供人欣赏,可考虑用书名号.例如:
(1)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将于 1999 年国庆节期间举办.(《光明日报》1999.02.09)
(2)'99景山冰灯艺术展已紧锣密鼓地展开(《北京晚报》1998.12.30)
(3)为纪念北京印刷学院建院20周年,1月5日,该院在京举办了"北京 印刷学院 20 周年成长足迹图片展".(《新闻出版报》1999.01.08)
(4)"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今天下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北 京晚报》1999.03.08)
*(5)由文化部中国展览交流中心和美国卡梅伦出版公司联合主办的鸟瞰西洋——罗伯特· 卡梅伦空中摄影展今天起至3月31日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举行. (《北京晚报》1999.03.12) 例(1)(2)的展览名称"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99景山冰灯艺术展"没有用标号标明,其名称是清楚的.例(3)"北京印刷学院 20 周年成长足迹图片展"是展览的正式名称,名称比较长,为了醒目,外加引号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需的.例(4)展览名称"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内有破折号,外面加引号使名称的界限清楚,这个引号是不可缺少的.例(5)"鸟瞰西洋——罗伯特·卡梅伦空中摄影展"要同例(4)那样外加引号. *(6)《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将在北京隆重举行
*(7)"大地走红艺术展"是我国艺术家李满壮创作的一部大型现代艺术作品.……为上海人民开辟了新的休闲乐园.
*(8)写在《惜光阴画展》开幕之际 《惜光阴》画展4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继……"寸光阴"画展后举办的又一次展览. 例(6)书画博览会的性质同书展一样,书名号可删去.例(7)"走红"指红伞按一定的走向配置陈列,红伞本身不是作品,但作者是把整个展览作为一部艺术作品进行构思,创作,展示,因此"大地走红艺术展"的引号可改用书名号.例(8)
画展的标点用法是混乱的,如果不是像例(7)那样把展览作为一种创作,统一用引号较好,即把《惜光阴画展》与《惜光阴》画展改为"惜光阴"画展. 文艺晚会,音乐会,研讨会,座谈会与书名号
文艺晚会泛指一项活动时不用标点,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用书名号,不用引号.例如: (1)'98春节联欢晚会受到观众的称赞和好评.(《中国电视报》1998.02.09) (2)重播《'98春节联欢晚会》(《中国电视报》1998.02.16)
(3)'98春节戏曲晚会《金虎闹春》,将是一台生旦净丑各领风骚……的晚会(《中国电视报》1998.01.19)
*(4)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金虎闹春"春节戏曲晚会,看后令人欣喜.
"'98春节联欢晚会"在例(1)用于泛指,不用标点,在例(2)是节目名称,用书名号."金虎闹春"在例(3)出现在"春节戏曲晚会"之后用书名号,在例(4)出现在"春节戏曲晚会"之前用引号.节目名称前置时用引号,后置时用书名号,很难成为标点符号的一项使用准则.为了保持用法的连贯性,例(4)的引号应改用书名号.节目名称中包含破折号时要注意加书名号.例如:
(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致春天—— '98 春节歌舞晚会》堪称是一台电视特点突出……的文艺晚会.(《中国电视报》1998.02.09)
*(6)致春天—— '98春节歌舞晚会有很强的可视性和观赏性.
"致春天——'98春节歌舞晚会"是一种节目名称,中间有破折号,例(6)应像例(5)那样加书名号,否则"致春天"由专名变成了一般用语,使节目名称的界限不清.
音乐会同文艺晚会一样,作为一种节目名称也可以使用书名号.例如:
(7)北京音乐厅将推出《呼唤诗神——世界名诗交响音乐会》(《北京晚报》1997.01.04) (8)大型音乐会《祖国万岁》讴歌20年伟大成就(《光明日报》1998.12.06)
(9)华夏室内乐团将在音乐厅举办《唐宋古风》音乐会(《北京晚报》1997.01.23) 研讨会,座谈会等会议名称不用书名号,必要时可用引号.例如:
(10)国家林业局举办"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特大洪水 后的反思"研讨会.(《光明日报》1998.09.09)
(11)"青年科技创新与21世纪的中国"座谈会举行(《光明日报》1998.12.24) *(12)《刘少奇与中国》专题研讨会举行
*(13)前不久,家乐福曾委托博亚公关公司在京广大厦举办了《中国与世界零售业研讨会》. *(14)管理,也是生产力——《出版管理座谈会》发言摘要
例(10)(11)的研讨会,座谈会名称用了引号,例(12)的书名号要改为引号,例 (13)(14)的书名号可删去.假如研讨会以一种作品为研讨对象,这种作品的名称自然要用书名号.例如: (15)《兰亭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光明日报》1999.07.01) 传媒栏目,专刊,专版的名称用引号还是书名号
关于书名号的用法,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有一个示例是《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其中包含书籍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用间隔号分隔,每一个结构单位单独使用时都可加书名号,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依据同样的原则,报刊等传媒的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包括报刊名,栏目,专刊,专版名,文章和新闻报道的标题,都可以用书名号.如果两头——报刊名和篇名——用书名号,仅中间的层次用引号,用法难以保持连贯性.例如: *(1)《中华新闻报·新闻内幕》特色
翻阅中华新闻报的重头栏目"新闻内幕",我以为它具有专,新,重,正四大特色.
*(2)《光明日报》决定创办一个面向全社会的"语言文字"专刊.……他成了《光明日报·语言文字》专刊最有力的支持者.
*(3)《杭州日报》在《开门办报》专版上常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栏目:"金点子","读者评报","幕后新闻" ……
例(1)正文中的栏目名"新闻内幕"的引号改用书名号,便可同标题中的栏目名"《中华新闻报·新闻内幕》"使用的标点保持一致.报纸专刊名同刊物名没有本质的区别.例(2)的"语言文字"是专刊名,要用书名号以便同《光明日报·语言文字》的用法保持一致,否则读者会产生疑问:都是专刊名,为什么一个用引号,一个用书名号 像"他为《光明日报》的《语言文字》专刊写了一篇《×××××××》"这样的语句,报纸名,专刊名和篇名三个层次都用书名号,理由自明,读者不会产生疑问.例(3)专版名用书名号是对的,栏目名也应当使用.
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栏目和节目名称的标点用法也不大一致.例如:
*(4)该台现在的专题节目主要有:《今日美国》,《经济暸望》……《英文世界》,《音乐世界》(包括"乐坛纪事","新歌精华"……"乡村音乐","爵士乐"等栏目). *(5)请收听《广播商场》推出的"编织春天"节目. *(6)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的解说词
*(7)《中国少年报》有一个专栏"知心姐姐",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为您服务"节目,你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烦恼,困难需要他们帮助解决,请给他们写信.
例(4)(5)的大栏目/节目用书名号,小栏目/节目用引号,看不出有什么道理,也就不便于操作,因为大小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栏目/节目不分大小,性质都是一样的,还是以统一用书名号为好.社会上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混乱也影响到中学语文课本,例(6)(7)是从语文课本摘录出来的,其中的引号都可改为书名号.明确书名号和引号的分工,能用书名号的用书名号,减少一点引号目前 "兼职"过多的现象,有利于标点符号用法规范化.事实上有些报刊是这样做的, 如例(8)(9)的栏目和节目名称都用了书名号. (8)中美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节目《资本浪潮》(中文版),4月30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播出.(《中国电视报1999.04.26) (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代读书生活》广播专题节目的栏目设置有:社会导向型专栏《读书故事》,对话参与型专栏《读者点题》,……知识解读型专栏《书界百叶》专栏.(《出版参考》1999.01.16)
丛书的名称用引号还是书名号
丛书的名称有人用引号,有人用书名号,有时在同一篇文章中用法也不一致.例如1998年《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书简介》介绍了十几种获奖丛书,其中《中国发展丛书》《易学智慧丛书》等用书名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丛书""康复指导丛书"等用引号.丛书是一个总书名下汇集多种单本图书成套出版的图书.单本书用书名号,总书名也是书名的一种,包括古今的丛书
名,有理由不用书名号.带丛书性质的其他书名,如"丛刊""丛论""文库""诗库""画库""系列""大系""书系"等,处理原则与"丛书"相同,都应当用书名号.例如:《汉魏丛书》《知不足斋丛书》《四部丛刊》《中国经济发展研究论丛》《万有文库》《希望童话宝库》《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是卷名,使用书名号大家不会有异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是在卷名的书名号之内的,在单独使用丛书名称《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时,如果要求把书名号改为引号,道理上是说不通的.
关于"丛书"二字放在书名号之内还是放书名号之外的问题,处理原则是:"丛书"二字是原书名的一部分,就放在书名号之内,如例(1);如果"丛书"二字原书名没有,是行文时为说明书的性质临时加上去的,就放在书名号之外,如例(2).
(1)《电影丛书》 《小科学家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阅读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
(2)《我知道什么 》丛书 《烽火少年系列》丛书 《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 《往事与回忆》传记丛书 书名号的一般用法 一,用于各类作品名称
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其名称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名)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讲座名) 《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名) 《普通话异读审音表》(表名)
《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书法作品名) 《茶馆》(话剧名) 《大乐特乐》(相声名) 《女篮5号》(电影名) 《努尔哈赤》(电视剧名) 《我的祖国》(歌名) 《霓裳曲》(曲名) 《醒狮》(舞蹈名) 《车技》(杂技名)
《长江万里图》(壁画名)
《四川出土的商朝青铜人头像》(插图名) 《给灭火八勇士授奖》(摄影作品名) 《东方欲晓》(雕塑名) 《庐山和金刚山》(邮票名)
作品的简称和全名一样,都可用书名号.例如:
(2)《语文建设》1991年第 5 期发表了龚千炎,周洪波,郭龙生三位先生的文章《发展链:语言规范的本质》(以下简称《发展链》).(《语文建设》1992/4)
(3)首都文艺界聚会纪念毛泽东《讲话》发表 55 周年(《光明日报》1997.5.10) 下面例(4)书名简称"书系"用了引号,要改为书名号:
*(4)由史学博士姚伟钧教授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华夏美·千年古都文化书系》(以下简称"书系"),便是这方面的作品. 二,用于各类出版物名称
出版物是作品的载体.各类出版物的名称都可以用书名号.例如: (1)《中国大百科全书》(书名)
(2)《人民日报》(报纸名) (3)《语文建设》(刊名)
(4)《植物生理学挂图》(图片名)
(5)《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
"杂志""周刊"之类名词如果是刊物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用在书名号的里边(如《东方杂志》,美国《出版商周刊》),否则用在书名号的外边(如《读书》杂志,英国《书商》周刊).对于大家熟悉的报刊名称,在不会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可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东方杂志.报社和出版社名称一般不加书名号,如:人民日报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梧州日报》社简介"要改为"梧州日报社简介",因为"报社"是一个合成词,二字中间不宜插入书名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如果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可以理解为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的出版社,其实该社的任务主要出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书籍.报刊名称和"编辑部"连用时加不加书名号看需要而定."《中国记者》编辑部""《读者》编辑部""《现代化》编辑部"加书名号有助于明确概念,"中国记者杂志编辑部""读者文摘编辑部"等可不加.又如"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华声报等单位的代表,就如何发展网络媒体等问题先后作了发言"(《光明日报》1999.07.07)一句中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华声报是作为新闻单位,不是作为出版物名称出现,所以不加书名号.
西文书刊名在西文中一般用斜体字标明,如果夹用在中文中,也可用书名号.例如: (6)1815年8月英国人罗伯特·马礼逊在马六甲用汉文创办以便向中国人普及的最早的定期刊物《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称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韩国安春根著,张明惠译《杂志出版论》)
(7)如果说比尔·盖茨畏惧一个人的话,这个人肯定是加里·里贝克.在《Update》杂志评出的 1998 年影响全球的信息产业的律师中,他排在第 3 位.(《光明日报》1998.12.16) 下面例(8)的引号可改为书名号:
*(8)他克隆了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的致病基因(GJB3),并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发表论文.
如果不加书名号,最好用斜体字,不用正体字,这样既可同外文的体例保持一致,也便于识别书刊名称.作品名称也适用这个原则.例如:
(9)Wutherirzg Heights至少有两种汉译本,先是梁实秋的《咆哮山 庄》,后是杨苡的《呼啸山庄》.(郭著章《谈谈英汉名译比较课程》) (10)最近在《皇冠杂志》第一二三期上见到点瑟译的 《撒旦与谢三》 (Robert Arthur:Satan and Sam Shay), 译笔活泼生动,这里随便引两 段……(林以亮《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例(9)的斜体字一看就预感到不是一般词语,从后面的文字知道是书名.例(10) 从字体可以判断出Satan and Sam Shay是作品名称,Robert Arthur不是. 书名号的功能
书名号标示作品和出版物的名称,使其与一般词语区别开来.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书名号的定义如下: ·书名号 魏汉六朝百三家集 凡书名或篇名都于左边加一条曲线.横行便加在下边.(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书名号 (﹏用在文字的左边),表示文中的书名,篇名之类.(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2)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书名号的由来
现在使用的尖角形书名号(《》)是从西方标点中引进的.清代有些书籍使用过八角方框()作书名号,如《康熙字典》和《佩文韵府》.阮元在《经籍纂诂》(嘉庆三年刊行)的凡例中把该书篇名所加的这种八角书名号称为"墨匡".1951 年《标点符号用法》沿用 1919 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的规定,以浪线(﹏)为书名号,但说明标点符号用法所举的一些例证均借用引号()代替书名号.在关于引号用法的说明中写道:"多数书刊,文件不用专名号,书名号,遇到团体名,书刊名,篇名之类的时候,就借用引号来标明,让读者注意." 1954 年 12 月出版总署发布全国书刊统一实行横排的通知.引号自然地由()改为("").引文,团体名和书刊名都用引号,容易混淆,客观上产生了制定有别于引号的专用书名号的要求.国际上通行两种引号,一种是英式引号(""),另一种是法俄式引号(《》),两种引号形式差别明显,有利于用法的分化.我们已经习惯了引文用英式引号,选择法语与俄语的引号作书名号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 (《》)在俄语也可作书名号使用.50 年代下半期至 60 年代上半期是(《》)逐渐取代("")作书名号的漫长的过渡时期.《中国语文》等语文报刊率先使用(《》) 作书名号.罗常培与王均编著《普通语音学纲要》(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越南史略(初稿)》中译本(三联书店 1958 年版)是较早使用(《》)作为书名号的图书之一.平群在《中国语文》 1959 年第七期发表《书名号应该统一》一文,针对书名号使用混乱的情况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作者比较了书名号的四种形式——,《》,"",﹏,认为横排以使用(《》)较好.1990 年《标点符号用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正式确定以("")为引号,以(《》)为书名号.
书名号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例如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外双内单.注意单书名号不要写成数学的小于号和大于号().书名号的另一种形式是浪线(﹏),用于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 书名号的应用范围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的应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这是主要用法.此外,法律规章,规定,方案等的名称也应加书名号,如《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等.文化产品的名称大部分也可以用书名号,例如,电影名,电视剧名,歌名,乐曲名,舞蹈名,雕塑名,画名,书法名,戏曲名,曲艺名,杂技名,刺绣名,摄影名,乃至相声,小品,特种邮票,剪纸的名称,都得用书名号.但是,一些大型建筑艺术,虽然也属于文化产品,习惯上却不用书名号,如天坛祈年殿.
书名,篇章名如果有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如《毛选》四卷,《现汉》等.报纸,刊物有专版,专栏或副刊,电台,电视台有专题节目,它们的名称都可用书名号.如《北京青年报》有专版《卡通阵线》,《文汇报》有副刊《笔会》,《人民日报》有专栏《今日谈》,中央电视台和北京文艺台分别有专题节目《体育沙龙》和《周末三人谈》.
丛书是否用书名号,尚无统一意见.早年一般也用书名号,如《万有文库》《四库丛刊》;现在当然也可以用,如《新世纪万有文库》《露珠丛书》.有人主张用引号:丛书名为一个词的,"丛书"二字括在引号之内,如"妇女丛书""五角丛书";丛书名为短语的,"丛书"二字不括在引号之内,如"从小爱科学"丛书,"名人名家传记"丛书.
课程和与其相应的教科书往往同一名称.这时,前者不用书名号,后者则需加书名号.如:"语文课上,小明告诉老师,他的《语文》书不见了."
当报纸或杂志的名称和报社,编辑部名称或和杂志社,编辑部名称相同时,如果指报纸或杂志本身,当然必须加书名号;如果着眼于单位,则可以不用.如:"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今后可在新闻出版报上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前一个"新闻出版报"是指单位,不必用书名号,后一个明显是指报纸本身,按理说应该加上书名号为好;但不加也不会引起误解,因此也可以不加.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那就非加不可.如:"《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青年记者》注意民意调查."
误用书名号的情况大致有两类.
1. 似是而非.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不符.如:"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只有《半月谈》杂志,没有"半月谈内部版"的刊名,"内部版"三字不应括在书名号之内.二是将题目名与篇章名混为一谈.如:"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王宝森,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报刊文摘》1997年5月15日,三版)引文中,"责任"仅仅是一个作文的题目,还不代表一篇文章,所以不应加书名号.
2. 随意超出应用范围.主要是对引号和书名号不加区别,以至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表格名,都随意加上书名号,有人甚至在信封上对收信人的地址也加上书名号,这就用得太滥了.
书名号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之分.一般情况用双书名号.当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如:"《发刊词》发表于 1940年2月7日." 间隔号的误用
一,误用于书名的同位词组之间 *(1)《音乐之子·陈田鹤大师传》 *(2)《旷世逸才·杨度》
例(1)"音乐之子"(同位语)与"陈田鹤"(本位语),例(2)"旷世逸才"(同位语)与"杨度"(本位语)构成同位词组,前者说明后者,结构紧密,中间不宜用间隔号隔开. 二,误用于书名和版本之间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2)《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现代汉语词典"与"修订本","汉语大字典"与"缩印本"不是并列成分,也不是整体与局部(如书名与篇名)的关系,后者不过是对前者的版本的一个说明,因此两者之间不宜用间隔号分隔,版本说明可改在书名号之外.例如: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得到肯定.(《光明日报》 1988.08.31) 三,误用于书名和篇名非中心语的并列成分之间 *(1)《瑰丽·珍贵的田黄石——简介寿山石之王"田黄"》 *(2)《股票·债券投资实战技巧》
标题中的并列成分可用间隔号分隔是就中心语说的,例(1)的"瑰丽·珍贵"虽然是并列成分,但不是中心语,而是修饰语,其中的间隔号可改为顿号,或者删去.例(2)并列成分"股票·债券"也非中心语,其中的间隔号可改为连词"和"或"与". 四,误用于国籍和人名之间 *(1)法·巴赞《电影是什么》 *(2)英·林格伦《论电影艺术》
例(1)中的"法"与例(2)中的"英"是国籍,用间隔号与后面的人名分隔,会使人误以为是人名的一部分,间隔号可改为"国"字,或改用括号. 朝代和人地名之间是否用间隔号 (1)元卢以纬的《语助》和清刘淇的《助词辨略》对虚词作了比较系统 的分析(戚雨村等编《语言学百科词典·语法学》)
(2)以散为主,骈散结合的散文著作,有北魏郦道元(466 -527)的《水经注》(中专语文《中国文学史常识》)
(3)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4)南朝梁·刘勰著《文心雕龙》.
*(5)唐·李善注《文选》曰:"昔紫衣贱服,犹化齐风." *(6)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引皇甫湜与李生书. *(7)容与堂本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对下评语的词句加圈号. *(8)参阅清·吴荣光:《吾学录初编》.
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看出,朝代与人名之间有加间隔号的,也有不加的,用法不一致.加间隔号的本意是为了标明分界,但从实际用例看,不加间隔号,一般不会发生混淆."南朝梁"与"刘勰","五代"与"王定保","明" 与"施耐庵","清"与"吴荣光",哪些字代表朝代,哪些字代表人名,读者一般是能够分清楚的.可能混淆的是例(5)的"唐"与"李善",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仿照例(3)"梁代萧统"的表述法,改用"唐代李善"代替"唐·李善".再从语法关系看, 朝代是定语,人名是中心语,两者是偏正关系,在行文中不宜用间隔号断开.同样,朝代和地名之间也不宜用间隔号分隔.例如:
*(9)数珠子观音是宋·大足石刻. 句中"宋·大足石刻"可改为"宋代大足石刻". 间隔号的用法
一,表示某些民族(包括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1)赫伯特·乔治·韦尔斯 赫·乔·韦尔斯 赫伯特·G.韦尔斯 赫·G.韦尔斯 (2)爱新觉罗·玄烨
例(1)是英国作家的名字."赫伯特·乔治·韦尔斯"和"赫·乔·韦尔斯"全是汉字,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表示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出在译名中带有外文字母时,其后用中圆点还是下脚点.目前两种办法都有人用,如: 赫伯特·G.韦尔斯——赫伯特·G·韦尔斯 赫·G.韦尔斯——赫·G·韦尔斯 H.G.韦尔斯——H·G·韦尔斯
因为"H""G"这些人名首字母仍然是外文字母,没有音译出来,还不是汉字译名,所以译名中的外文部分还是按照外文的办法处理,用下脚点较好.《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和《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外国人名首字母用下脚点,如:J.格林,O.S.普凯,Г.И.丘马克.苏俄人民委员会出版局负责人TOBИЙ JI.AKceJIbpoД《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译作"托维·尔·阿克雪里罗德".大概是因为第二个名字的全称查不到,便按字母音译为"尔",俄语人名JI以开头的音节有JIa拉,JIe列,JIИ利,JIO洛,JIy卢,JIbI雷,JIЮ 柳等,实际上并没有以"尔"开头的人名,不按音节译而按字母译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这个人名便改译为"托·JI.阿克雪里罗德"(第34卷第655页),在字母JI后使用的是下脚点.同一个人名,既有中圆点又有下脚点,不大好看,但也只好如此.按照《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解答问题时表示的意见(见《语文建设》1991年第 9 期第 33 页),外国人名译名中的外文字母后用下脚点,不用中圆点.示例有:D.H.劳伦斯, A.罗伯特·李,埃德蒙·S.卡彭特.用中圆点也好,用下脚点也好,重要的是全书用法要保持一致.苏联《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书中译本的作者名字在扉页和版本记录页上为"B.A.伊斯特林",这是对的,可是在封面上又作"B·A·伊斯特林".作者俄文原名应写作"B.A.ИCTPИН",在版本记录页上却误作"B·A·ИCTPИН".全是外文的人名,首字母后要用下脚点,不能用中圆点. 二,表示书名和篇(章,卷,条)名之间的分界 《史记·项羽本纪》 《文选·屈原〈离骚〉》 《诗·小雅·十月之交》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史学史》 三,表示词牌,曲牌,诗体名和题名之间的分界 《沁园春·雪》 《天净沙·秋思》 《七律·冬云》
四,表示报刊名和栏目,专刊,专版名之间的分界 (1)《北京广播电视报·消费者评点台》(报纸栏目) 《编辑学刊·理论研究》(期刊栏目) 《中华工商时报·西部经济新闻周刊》(专刊) 《新闻出版报·报刊评介》(专版)
(2)少华丽 多真情——评《青海日报·周末版·人生家庭》专版(《新闻出版报》1998.4.21) 五,用于构成作品标题或传媒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 (1)《人·兽·鬼》(钱钟书短篇小说集) (2)《壮美·秀美·奇美·和谐美——观摄影画册<神奇美丽的神农架》 (文章篇名,《新闻出版报》1999.05.21) (3)《汉语语音·汉字》(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上册第一编编名) (4)《文化·教育》(《新华文摘》栏目名)
如果构成标题的并列词语中有一处使用了"和" ,"与"或"及"等连词连接两项,其余各项不宜使用间隔号分隔,例(5)(6)(7)的间隔号要改用顿号,如例(8): *(5)《篱笆·女人和狗》和《辘轳·女人和井》(电视连续剧名) *(6)《守节·再嫁·缠足及其他——中国古代妇女生活面面观》(书名) *(7)《著作权·版权·邻接权及出版者的权利》(篇名) (8) 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六,表示事件,节日等词组中月日数字的分界 (1)"一·二八"(1月28日)事变"一一·五"(11月5日)批示"一二·九" (12月9日)运动
用汉字数字表示的月日简称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使用间隔号,外加引号,见上述三例.如果涉及其他月份,因不会有歧义,可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 视知名度而定.例如:
(2)二七大罢工 三八妇女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四运动 六一儿童节 七七事变 八一建军节 九一八事变 十一国庆节 "五二○"声明"九一三"事件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日月数字,不管是否涉及1月,11月,12月,都要用间隔号分隔月和日.例如: (3)"9·18"事变 "3·15"国际维护消费者权益日 "1·14"锅炉爆炸事故 "11·7"纵火案
注意间隔号是中圆点,不是下脚点,如 1999年2月5日一家报纸刊登"宁夏处理'1.14'锅炉爆炸事故",其中的下脚点要改为中圆点. 间隔号的功能
间隔号表示某些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还表示书名和篇名之间,报刊名和栏目名之间的分界.作品标题或传媒栏目名称由并列词语构成时可用间隔号分隔.表示月份和日期的数字需要分隔时也可用间隔号.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间隔号的定义如下: ·间隔号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间隔号还可用来表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表示.2)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表示.(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间隔号的由来
胡适在1915年9月18日的日记(收入1939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藏晖室札记》卷十
一)中主张在汉译的外国人的名和姓之间加(,),如"弗兰西司,培根".这个句读符号用来分隔姓名容易叫人误会前后是不同的人,所以后来通行的是中圆点.陈望道1919年10月12日写的《新式标点的用法》(《教育潮》第5期)提出以( )作"音界标",说明"音声应该分读的,该用音界标标明",所举实际用例为"腓路德南·冯·徐柏林者德之贵族.——学艺二卷".1922年他在《作文法讲义》附录《新式标点用法概略》中改称"音界号",说"音界号·表示此处字音应该分读",示例有"亚历舍·托尔斯泰"等.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没有赋予这种"区别外国人姓名的圆点儿"以特定名称,把它视为"顿号的变种",放入顿号一节中介绍其用法,说明它当时尚未取得法定的独立地位.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把它作为单独的标点符号之一种,称为"分读号".张寿康的《标点符号手册》(1953年版)称之为"音隔号".《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65年修订本也作为单独的标点符号之一种列入《常用标点符号简表》,并赋予今名——间隔号. 1951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1990年修订时增加了间隔号,从而确立了它的法定地位. 从现存西塞罗演说《在韦勒斯》1世纪抄本残篇可以看到古罗马人在词与词之间使用间隔点(·)作为分词手段(参见第二篇2.2).现代间隔号(separation dot)来源于西文作为音界符号的"中圆点"(centered dot),例如在词典的词目中用来标示音节的分界,所以最初引进汉语时被称为"音界标""音界号"(台湾至今仍称为"音界号").日本称(·)为"中黑",在明治时期音译西方人名即用来分隔人名的各部分.英语用间空分隔一个人的姓和名,连续书写的人员名单中有时用中圆点分隔不同的人名.例如,《韦氏第九版新大学词典》刊载的该书高级编辑名单为:James G.Lowe·Robert D. McHenry·Roger W. Pease ,Jr.;美国出版界著名人士联名祝贺《出版商周刊》创刊 125 周年,刊载于1997年6月特刊的名单为:Ronald Firbank·F. Scott Fitzgerald·Gustave Flaubert(...)Delmore Schwart·Peter Dale Scott·W. G. Sebald. 间隔号的作用
基本用法有三种:1. 标示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2. 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以及词牌名和词的标题之间的分界;3. 隔开月份和日子.
如果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节日早为人们所熟知,而它们的月份和日子又恰好都是个位数,间隔号可以省略不用.如:"五一"劳动节,"五四"运 动,"六一"儿童节,"八一 "建军节,"二七"大罢工等.虽为人所熟知,但其月份或日子只要有一个是两位数,则要用间隔号,如"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等.相反,月份或日子虽是个位数,但已逐渐少为人知,也要用间隔号.如抗战期间日寇空军对重庆不断狂轰滥炸,1939 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当年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但现在时过境迁,倘要再提此事,就以加间隔号为好了. 间隔号的形式和用法
间隔号是一个居中的圆点. 主要用法有:
1.标明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例如:"诺尔曼·白求恩""铁木尔·达瓦买提".外国人名有字母后用一个下角点的,这个下角点是表示缩写的符号,不是间隔号.例如:"E.策勒尔".
2.标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3.标明诗体,词牌和诗,词标题之间的分界.例如:"《七律·长征》""《江城子·咏史》". 4.标明某些专门名称中汉字的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例如:"一二·九运动". 5.作标题的并列词语之间也有用间隔号的.例如:"信号·符号·语言""逃避·探索·反抗·绝望". 用连接号还是用破折号
人民教育出版社审读室 谭桂声 请看下面三个句子:
①评价的程序一般是按着"设计评价方案——公布指标体系——组织现场评价——交换评价
结论"这样几个环节进行的.
②范式——危机——新的范式这样一种循环,表征着科学的演进历程.③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整体教育的有效网络.
这三个句子都在应该用连接号"—"的地方,错用破折号 "——".
《解说》明确指出:连接号的用途之一就是"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原文如下:
(四)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例如:
(10)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11)据调查, 上海高校横向联合的发展经历了单项协作—综合协作—建立联合体这样三个阶段, 联合的内容十分丰富, 有联合科研攻关,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占有联合生产,联合经营,联合办学, 有各种咨询,社会服务,委托代培各类专业人才等.
例(10)用连接号表示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它们之间存在连续性, 每个 阶段都发生了部分质变, 最终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例(11)用连接号表 示上海高校横向联合的三个阶段, 它们之间也存在连续性, 后一阶段都比 前一阶段有所发展和进步, 都发生了部分的质变.(《标点符号用法》修订 组:《解说(据 1900 年版)》,语文出版社,1990 年 3 月第 1版,第 80 页) 据此,前面三个句子中表示递进式关系的几个相关项目之间,均应使用连接号.常见在表示递进式关系的几个相关项目之间使用"→"的情况.例如:
① 教育改革一般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 即科学的决策→小面积的试 验→大面积的推广,这样才能使改革稳妥而有效地向前发展.
②它引导学生走一条高分→一流高中→一流大学→一流企业的崎岖小路.
连接号"—"本身就表示几个相关项目的递进关系,因此,这两个句子中的"→"完全可以用连接号"—"替代,而不必特意用"→".
再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一段话:
在一九四二年, 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 具体化为一个公式, 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 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 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 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
其中的"团结——批评——团结",与前面的那些句子中的情况一样,也是连接有递进关系的几个相关词语,但为什么用的是二字线"——"而不是一字线"—" 这涉及连接号的演变过程. 汉文的连接号源于西文的音节连写符号"-".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新式标点逐渐普及,连接号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类书刊, 使用过的名称有连字符,连(词)号,连读号等.但使用者对连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往往没有严格地加以区别,一般都写为双字线"——".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 1951 年) 中指出:"连读号是一个短划(注:现在写作"画",下同).……连读号在一般书刊里都印成一长划, 跟破折号没有区别.……这两种符号的基本作用不同, 破折号是'断', 连读号是'连', 假如技术上没有特殊困难, 还是有分别好些."连读号作为与破折号不同的标点符号收入《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1965 年修订本《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时定名为"连接号".直至 1990 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才列入连接号,将其正式作为标点符号之一种,确定其基本形式为一字线"—",并规定其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其中包括把有递进关系的几个相关词语连为整体.因此,现在"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 表示递进式发展",应使用连接号的基本形式即一字线"—",而不应再使用与破折号同形式的二字线 "——". 连接号的由来
近代外国来华传教士用罗马字翻译的《圣经》等基督教书籍和学文化读物, 曾使用连接号作为音节的连写符号.例如,厦门话罗马字《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二节把"无花果" 拼作"ba-hoa-kó".厦门话罗马字又称"厦门白话字",于 1850 年制订,是在我国出现最早的教会罗马
字.五四运动时期以来,连接号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类书刊,使用过的名称有连字符,连(词)号,连读号 等.但使用者对连接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往往没有严格地加以区别.吕叔湘,朱德熙在《语法修辞讲话》(1951年)中指出:"连读号是一个短划(现在写作"画",下同).……连读号在一般书刊里都印成一长划,跟破折号没有区别.……这两种符号的基本作用不同,破折号是'断',连读号是'连',假如技术上没有特殊困难,还是有分别好些."连读号作为与破折号不同的标点符号收入《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1965 年修订本《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时定名为"连接号".连接号作为标点符号之一种在 1990 年第一次列入政府修订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
连接号的基本形式为一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其他四种形式为:1) 长横(——),即二字线,占两个字的位置,长度和破折号一样.2)半字线(-),半个字的长度,读作"杠". 3) 三分线(-),长度为字的全身的三分之一,相当于西文的连字符.4)浪纹(~)一个字的长度. 连接号的误用
*(1)航行于重庆——沙市间长江水道上的"中锋号",是一条涉外的豪 华旅游船. *(2)澜沧江——湄公河全长 4880 公里. *(3)我国在明代就开通了南海,印度洋航线.
*(4)中国期货市场在规范中寻求合并,实现成长的阶段(1996~现在).
例(1)的二字线要改为"和"或"与"字.例(2)的二字线改为一字线.例(3)的顿号要改为连接号.例(4)的"1996~现在" 要改为"1996年至现在",因为浪纹或一字线是用来连接相关的数字的,"现在"不是数字.
浪纹连接号的用法
连接相关的数字,表示数值或量值范围.例如: (1)1919~1949年 1999年1月1~3日 1~50000元 1万~5万元
10~3Ocm(10~30厘米) 200~250kg(200~250千克) 80%~90%(不写作80~90%) -30~-15℃
GB 3100~3102—93 值或量值范围.例如:
(2)欧阳修(1007—1072年),庐陵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初中课本《中国历史》) 下例一字线连接号与负号连在一起,容易混淆,以改用浪纹为好: *(3)在北极海区,从水面到水深 100—225m 的水温约为-1—-1.7℃. 连字符(短横)的用法
一,用于汉语拼音词语的分合 (1)连接复合词:biànzhèn-wèiwùzhùyì(辩证唯物主义) (2)连接AABB式重叠词:shuōshuo-xiàoxiào(说说笑笑) (3)连接序数词的"第"和后面的数词:dì-shísān(第十三) ɡɡ (4)用于可分为两个双音节词的四言成语:ɡuānɡmínɡ-1ěiluò(光明磊落) 二,用于外来语
CD-ROM(只读光盘) e-mail(电子函件)
外来语(如上两例)本身是用连字符的,我们借用时不宜把连字符改成一字线或二字线,如写成CD—ROM等,因为汉字一字线的长度为连字符的三倍,在外文就是破折号了.
三,用于移行
汉语拼音和外文按音节移行,在行末写完一个音节后加连字符,下行开头接着写后一个音节.一个音节无论包含多少字母,不能拆开移行.例如ɡuānɡmínɡ可分成ɡuānɡ-mínɡ,不能分成ɡu-ānɡmínɡ.在复合词的复合成分之间移行,原有连字符的,可在行尾用双连字符或在下一行行首再加一个连字符.
半字线连接号的用法
一,连接相关的汉字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1)任-洛二氏溶液 针叶-阔叶林带 满-通古斯语族 物理-化学反映 资本-产值系数 压力-温度曲线 作者-出版年制
(2)吐鲁番-哈密盆地 伏尔加河-顿河运河 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 (3)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Pierre Mendès-France,法国前总理)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法国哲学家)
例(1)是科学名词.例(2)是地名.例(3)是人名,其中"孟戴斯-弗朗斯"是复姓,"让-雅克"是双名.像这样构成的意义单位,也有人用一字线连接.例如:
(4)海尔-波普彗星是美国业余天文学家海尔和波普于1995年7月23日发现的.(《光明日报》1997·02·14)
这类结构结合紧密,用半字线较好.只要用法统一,用一字线也可以,但是不能用二字线,下例的二字线要改为半字线或一字线:
*(5)校园中的中国——孟加拉国友好体育馆,体育场宏伟壮丽,设备齐全. 二,连接汉字词和数字/字母, 构成产品型号或术语 东方红-75 型推土机 米格-29 歼击机 铀-235 L-蛋氨酸
三,连接相关的字母,数字,构成各种专门用语 半导体名词:P-N结 合金名称:Fe-Cr合金
产品型号:U-2侦察机,HP-3000型电子计算机,4T65-E自动变速箱 国际标准书号:ISBN 7-80126-288-3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399/H 邮发代号:2-200
图表编号(篇章号和序号):图1-1,表2-5 银行账号:055-00645551-7 电话机号:68932750-234
全数字式日期:1949-10-01,1998-08-15
半字线有时也可用外文连字符(三分线)来代替.例如国际标准书号各段之间用连字符隔开.注意有些产品型号在字母和数字之间不加连接号,如"BJ130汽车",不写作"BJ-130汽车".
二字线连接号的用法
二字线连接号用于特殊场合.连接相关的两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的起止本来用一字线,在用汉字数字时,因一字线容易与"一"字混淆,所以改用二字线.例如:
(1)李闯即李自成(一六О六——一六四五),陕西米脂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毛泽东选集》第 2 版第 1 卷第 96 页注释)
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部门用二字线标明运行起讫点或路线,是为了醒目. 例如: (2)北京——上海 北京——南京
北京——旧金山——纽约(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解说》)
连接号如果不是用在车厢线路牌,航行图等特定场合,就不宜用二字线.像在"济南——青岛高速公路"这样的一般文字叙述中最好改用一字线.例(3)就是使用一字线.
(3)北京—米兰—罗马航线是国航经营多年的一条航线.(《北京晚报》 1999.04.19) 一字线连接号的用法
一,连接地点或方位名词,表示起止,路线或走向
(1)秦皇岛—沈阳将建成铁路客运专线(《光明日报》1998.10.12)
(2)"九五"重点工程——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全线开通.(《光明日报》1998.12.16) (3)煤储量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线以北约为94%,以南只有6% 左右;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线以西约占89%,以东仅有11% 上下.(《光明日报》1999.02.09) (4)永定河以大致西北—东南的走向流经京津地区.(《科技与出版》1998/4)
二字线通常是作为破折号使用,如例(2)用二字线破折号引出对"'九五'重点工程"的解释"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二字线作为连接号只用于特殊场合(参见15.4).如果"兰州—西宁—拉萨"三地不是用一字线而用二字线连接,势必造成句子结构关系的混乱.1998年9月21日《光明日报》刊登铁道部门提供的全国铁路新列车运行图,使用一字线而不是二字线连接运行起讫点,如K1次的运行区段为"北京西—长沙",K13次的运行区段为"北京—上海".英语连接交通的起讫点和中途站也是用en rule(相当于中文的一字线),不用em rule (相当于中文的二字线),如New York-London fight和London-Horsham一Brighton route,可供比较参考.下面两例的二字线要改为一字线:
*(5)西安——青岛铁海联运开通
*(6)新华书店总店图书急送车队首批开通北京——山海关,北京——天津——济南,北京——石家庄——衡水,北京——大同,北京——太原五条直送通道,直送通道辐射华北地区. 二,连接相关的几个项目,表示组合,程序或递进
(1)例如"今天的天气特别好"这个组合体,传统语法只讲成分分析 法,分析为"定—主—状—谓"句.(范晓《语法研究中的十大关系》)
(2)人类的基本需求可简单依次分为"吃—穿—用—住—行".(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3)目前有关鸟类的定义又成为新的争论的焦点,有的专家提出了以德国始祖鸟为标准,长羽毛的恐龙即鸟类的观点,但季强提出的新观点即"无羽类—有羽类—夺手类—走鸟类—中鸟类—飞鸟类—今鸟类"最受关注.(《北京晚报》 1999.02.23)
(4)20年前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1999年宏观济形势展望》) 例(1)表示组合,(2)表示程序,(3)表示发展阶段,(4)表示递进,几个相关的项
目用一字线连接.朱德熙在《语法答问》中讲语言的"主—动—宾"句式时也是使用一字线(见该书第 8 页).但像这样的几个相关项目有不少人用二字线连接.例如:
(5)印欧语言大体上的词序是"主——谓——状",而汉语则是"主——状——谓".(《中国翻译》
1986/1)
(6)一篇新闻稿件的产生必须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审稿——编排等几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完成的快慢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报道的速度.(《新闻出版报》1999.04.22)
(7)虽然流行的内容不同,每一种式样的流行时间有长有短,但这一过程基本上都经历介绍——风行——高潮——衰落四个阶段.(职高语文《销售心理学》)
(8)这样,央行的组织架构即形成了总行——九大分行——中心支行——县(市)支行一条垂直领导的关系链,不再受地方政府干预.(《新华文摘》1999/3)
(9)社会——教育——教学——考试——分数,这一由宏观到微观的制约之链,同时也是由表层到深层的因果之链.(《光明日报》1999.04.28)
连接几个相关项目到底是用二字线还是用一字线更符合规范化要求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些线条是连接号还是破折号.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视为破折号,破折号用法示例有:
(10)三人小组——就地停战——和平谈判——大举进攻.这一马歇尔公 式对中国人民极不生疏……
据解释,例句中所讲的是四件相承的事情,用三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跃进.那时的《标点符号用法》还没有连接号.1996年施行的《标点符号用法》则认为连接"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属于连接号的用法,"中间用连接号".所举的示例(选自李四光《人类的出现》)为: (11)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句中所用的是一字线连接号.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教技厅[1998] 1号)明确规定:"一字线'一'用于表示地
域范围,走向,相关,递进等."破折号表示破,连接号表示连,把几个项目串联起来表示组合,相承,相关,连接,程序,递进等,重在连而不是破,自然应当用连接号.用二字线连接号比较醒目,但容易与破折号混淆,看来是用一字线较合适. 连接号的功能
连接号的作用主要是把意义相关的语言成分连成一体.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连接号的定义如下: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体.(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连接号的形式和用法
连接号的形式是一字线(—),只是在某些情况下,长横(——占两个字位置),浪纹(~) 和半字线(-)可以作为连接号的特殊形式使用. 连接号的主要用法有:
1. 连接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构成一个整体.
例如:"清华大学与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供应商美国康柏电脑公司近日联合组建清华—康柏培训与开发中心.""他的'点—轴系统'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一种空间结构模式.""近代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验—分析科学."以上三例连接号一般应用一字线,不用长横,浪纹,也不读出来.但有时个别的专业性名称也有依习惯用半字线的.例如:"多决定簇-调节模式预言,几乎所有进化上的取代都可以直接影响免疫交叉反应."
2. 连接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表示起止或幅度.例如:"王国维(1877—1927),近代学者.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经空军和民航总局批准,北京—武夷山—广州航线于12月1日首航.""南北两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气温达-20℃—-50℃."这里的连接号有"到,至"的意思,也读"到 "或"至".年份之间,有时也可以用浪纹式连接号 (1877~1927). 如果写的是汉字,还
可以用长横(一八七七——一九二七),目的是为了避免和汉字的"一"相混.连接交通运行起讫点,为了醒目也可以用长横(北京——武夷山——广州),但不能用浪纹.在某些科技性的文章里表示数字的起止,有时也可以用浪纹式连接号(-20℃ ~-50℃ ),但一般不用长横.以上三例用法都不能使用半字线连接号.
3. 连接相关的字母,数字等,表示品种,型号等.例如:"来到右侧的抗虫棉'R93—4'示范田一看,情况同对照田截然相反,碧绿光滑的棉叶完整无损." "这条航线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承运,采用的机型是波音 737—300 型和BAE146—100 型."
这里的连接号可读成"杠",也可不读出.一般应用一字线,但也有用半字线的.不能用长横和浪纹.
4. 连接外民族人的复姓和双名.例如:"7月8日,法国教育和文化部长雅克·兰和旅游部长让—米歇尔·贝莱联合在巴黎为获奖者颁奖."这里的连接号不读出来.不能使用其他几种形式的连接号.
题末的复标点
有人在题末叠用两个叹号或叠用问号和叹号,以这样的复标点来加强语气.例如: (1)临画也能谋生!!(《美术之友》1997/1)
(2)沉寂了几年的"清醒"乐队,今年推出了成立以来的第一张专辑《好极了 !》.(《新闻出版报》1998.08.31)
例(1)文章篇名末尾用了双叹号.例(2)音乐专辑题名末尾用了问号和叹号. 题末能否加冒号
标题的作用是概括正文内容,不是提起下文,不管是几级题,题末都不宜加冒号.标题末尾加冒号就同它提起的下文合起来组句,不再单独成为标题了.例如: *(1)××出版社精品书目: 《明实录类纂》 898.60 元 《汉字形义考源》 32.00 元 《中国疆域史》 27.80 元 ............
*(2)三,直属出版社自办发行工作的特点:(小标题) 1. …… 2. …… 3. ……
四,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小标题) ............
例(1)"武汉出版社精品书目"是图书广告标题.例(2)是从一篇文章摘录的两个小标题,原文共有四个小标题,第三个小标题末尾加了冒号,其余三个没有加.例(1)(2)标题末尾的冒号都不必加.
标题和省略号
标题末尾可以带省略号.例如 : (1)叮咚,叮咚……(中专《语文》)
(2)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光明日报》1998.12.23) (3)成功了一半,还是……
——法报评美英对伊七十小时空袭效果(《参考消息》1998.12.29)
例(1)是玛拉沁夫散文的标题,借省略号表示溶洞几百万年叮咚不绝的滴水声.例(2)借省略号表示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前景如何还是个未知数,要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例(3)对西方空袭伊拉克的效果"成功了一半"的说法表示怀疑,标题在"还是"后加省略号
以启发读者思考. 标题和叹号
问号主要用于疑问句,叹号的用法不像问号那么单一.叹号不仅可用于语气强烈的感叹句,而且可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疑问句和陈述句.同一类型的句子是否表达强烈的语气, 往往要看句末用叹号还是句号才能确定.例如,"哦! 好一派迷人的景色啊!"(峻青《秋色赋》)和"啊,好一片花涛香海."(韩少华《温馨的风》)都是感叹句,前者用叹号表示语气强烈,后者用句号表示语气和缓.如果把句末点号省略,就难以断定原句用的是叹号还是句号.因此,需要保留叹号的标题多于需要保留问号的标题.下面通过实例作些具体分析. 标题不加叹号不能表示感叹语气时,加叹号.例如: (1)白种人天之——骄子!(朱自清的文章标题)
(2)海天骄子——柏耀平(《人民日报》1998.07.27) (3)人体也是污染源!(《文摘周报》1994.03.09)
(4)非法殴打教师何时休!(《中国教育报》1994.03.27) (5)军营 地狱!(《参考消息》1999.01.04)
例(1)加叹号表示批判性的感叹语气,不加叹号则变成肯定的陈述语气.例(2)说明柏耀平(海军 542 导弹护卫舰舰长)是海天骄子,题末不加叹号.例(3)加叹号是感叹句,不加则是陈述句.例(4)加叹号是感叹句,不加则是疑问句.例(5)"地狱" 后加叹号是感叹句,不加则是陈述句. 成组使用的叹号,题末的叹号不省略.例如: (6)今冬羽绒市场
火 ! 火 ! 火 !(《北京晚报》1998.1225)
在文字本身能表示强烈语气时,题末加不加叹号取决于作者.例如:
(7)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人民日报》1951.06.06) (8)伐木者,醒来!(中专《语文》)
(9)下岗了,决不能趴下! ——记武汉再就业明星王仁忠(《光明日报》1998.05.27) (10)竟有这样一个村支书(《中国青年报》1994.03.01) (11)尾气不达标你别进京(《北京晚报》1998.12.24)
(12)回家感觉真好——访 11 名归来的北京球员(《北京晚报》 1998.12.24)
上述六个标题语气都是强烈的,前三个加了叹号,后三个未加,其中有"竟""别""真"表示强烈语气的用字.如果文字不足以表现强烈的语气时,标题语气是否强烈,要靠题末带不带叹号来帮助判断.例如:
(13)看看电脑会有多聪明,让它下盘围棋吧(《读者》1998/2)
带助词"吧"的祈使句可以表示语气强烈或委婉,例(13)没有用叹号,可作为不表示强烈语气的标题看待. 标题和问号
严式标点给所有疑问句标题加问号,宽式标点只在必要时才加.所谓"必要"指标题不加问号不能据文字判断是疑问语气时,在末尾必须加问号.例如: (1)"一位莘莘学子" (《语文建设》1996/8)
(2)《红楼梦》作者是墨香 (《新华文摘》1998/10) (3)是雨 是泪 (《中国翻译》1998/1) *(4)毕升故里何在 益州 杭州 蕲州例
例(1)"莘莘"意为众多,"一位"连用有问题,作者对"一位莘莘学子"的说法能否成立提出疑问,所以在题末加了问号;不加问号,就仅仅是一条引语,不表示疑问语气.例(2)对《红楼梦》作者是墨香(乾隆的侍卫)的说法表示疑问,
如果题末不加问号就是对此表示肯定了.例(3)是电影片名,由两个问句构成,如果省略第二个
问号,"是泪"就变成表示肯定的陈述句,可以理解成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有违原意.例(4)的问号是成组使用的,把三个可能是毕升故里的地点提出来讨论.为了避免发生歧义和保持使用符号的整齐,第三个地点"蕲州"的问号不省略为好.在文字,句式本身清楚表明标题是疑问句的情况下,标题末尾的问号可以省略.例如 :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且介亭文集》) (6)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毛泽东选集》)
(7)考试分数可否成为学生的隐私(《北京晚报》1998.12.24) (8)如何激发和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北京晚报》1998.12.23) (9)如何选购抽油烟机(《北京晚报》1998.12.23) (10)里海是湖,还是海 (《人民日报》1996.12.06) (11)是地球,还是"水球"(中专《语文》)
例(5)有疑问语气词"吗"表明这是个是非问句,例(6)有疑问代词"什么"表明这是特指问句,例(7)有"可否"表示这是反复问句,所以标题末尾的问号可以省略.有些标题末尾的问号可以省略,不是说必须省略.省略不省略作者有选择的自由.例(8)和(9)是用疑问代词"如何"构成的特指问句,例(10)和(11)是用关联词语"是……,还是……"构成的选择问句,有的用问号,有的不用.从发展的趋势看,可用可不用的以不用的居多.
1994 年《农村年书》有三十几个标题为疑问句,只有一个使用了问号,即《他们为什么奇痒难眠 》.其余的疑问句标题,如《使用农药应注意哪些问题》《非法侵入他人的住宅构成犯罪吗》,均未加问号.上述疑问句标题的问号也可不加.再看看报纸标题使用问号的频率.对 1999 年 1 月 20 日和 22 日的《光明日报》作了抽查,把其中使用疑问句的大标题全部摘录如下: (12)今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有哪些 (特指问) (13)个人电脑的系统时间为何误差较大 (特指问) (14)俄罗斯家长喜欢给孩子取什么名字(特指问) (15)巴西调整汇率为哪般(特指问)
(16)攒机者,您的内存条由谁制造(特指问) (17)万元攒什么机(特指问) (18)官职岂能当奖品(反问)
(19)岂容"电脑黄毒"危害少年(反问) (20)家庭网络今年会不会来 (反复问) (以上《光明日报》1999.01.20)
(21)电视片《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魅力何在(特指问) (22)语文课为何总让孩子们黯然神伤(特指问) (23)新《土地管理法》新在哪儿(特指问) (24)谁遗失的黄金(特指问)
(25)明天艺术家会失去饭碗吗(是非问) (26)图书盗版:到底有治没治(选择问)
(27)新一代高校政治教材能否适应新时代(反复问) (以上《光明日报》1999.01.22)
1999 年1月20日《光明日报》九个疑问句标题只有三个有问号,22 日《光明日报》七个疑问句标题全都不用问号.这两天报纸 16 个疑问句标题中使用问号的标题占 19%.其实,例(12)(13)(20)有"哪些""为何""会不会" 这些疑问词语或格式表明标题是疑问句,这三个问号也可不用.在各种类型的疑问句中,只有像例(1)(2)那样的不带疑问语气词的是非问对问号有依赖性,如果不加问号就成了陈述句.这类语句只占少数,多数省缺问号不会影响到语气的表达.标题为求简洁, 把可用可不用的问号省去,读者凭文字可以判断是疑问句,这就是目前报刊的
疑问句标题多半不带问号的原因. 小标题末尾能否加句号
标题不分大小,末尾都不能加句号.加句号的概括性话语即使排黑体字,自成一段(单独占行),形式上像标题,仍应作为正文看待.例如:
(1)研究绿洲,建设绿洲,在中国首先创建世界科学——绿洲学 一,支配绿洲存在和发展的两条规律 ............
二,绿洲要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科学领域,逐渐形成世界科学——绿洲学 ............(《新华文摘》1998/10) (2)坚持实践标准深化教育改革 ............
实践观点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最大意义,就是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时席卷全国 ............
实践观点包含着生产力观点.
实践活动对真理的检验,具体地说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 (《新华文摘》1998/10) *(3)未来中国制造业前景分析 ...........
1.制造业在GDP中的位置.
1996年,依照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口径,制造业增加值为 1457.6 亿元,占整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的 8O.2% …… ............
2.制造业中主要行业的增长前景.
食品加工,制造业:按独立核算口径计算(下同),1996 年食品加工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为 6.93%,比 1993 年高 0.64%.……
例(1)"支配绿洲存在和发展的两条规律"是短语,"绿洲要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科学领域,逐渐形成世界科学——绿洲学"是句子,都是标题,末尾没有加句号.例(2)"实践观点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实践观点
包含着生产力观点"末尾有句号,是正文的一部分,用黑体表示着重提示.如果去掉句号,可以看作没有编序号的小标题.例(3)全文分两大部分,"1.制造业在GDP中的位置"和"2.制造业中主要行业的增长前景"从内容和格式(顶格排)看来都是这两部分的标题末尾,不应加句号.标题可以顶格排,低两格排或左右居中排,正文一个自然段的开头通常低两格排,此文的格式就是如此,这两个标题如果要作为正文就要低进两格,不能顶格排. 标题末尾的点号
标题是揭示主题和概括作品内容的简明语句,篇,章,节,条的名称属于不同层次的标题.标题通常是与正文分行书写的.标题的属性和行款清楚地说明它不是正文中的一个语句,起首和末尾不同其他文字相连,不需要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来点断以表示停顿.为了表示语气和意犹未尽,标题末尾可以带问号,叹号,省略号. 分段的技术手段
分段或标段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段落首行缩进或从第二行起缩进.段距(一个段落的末行与下一段首行之间的距离)通常大于行距(同一段内各行之间的距离),电脑排版各段之间的距离
会自动加宽.分段列举的各项,有时在各段的开头加(·),(●)或(——)等标点符号作为分项标志. 一,段落首行缩进
"段落首行缩进"(indention)指段落首行从版心边线缩进两个格,宽度在中文相当于两个字,在西文相当于一个m字母或两个n字母,这是分段最常用的格式.一般书刊包括第一段在内的所有段落的首行都缩排,有些书刊的篇,章,节第一段首行顶格排(flush),以后各段首行缩排.因为第一段首行前面是篇,章,节标题,单独排,不会产生与标题混淆的问题,所以第一段首行可以不缩排.古代书籍各段通常顶格书写,有时段末的文字正好写满一行,段落的界限便不清楚. 二,段落悬挂缩进
"段落悬挂缩进"(hanging indention或reverse indention)是从第二行缩进,常用于词典条目,书籍索引等.例如:
(1)【语系】yǔxì 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的总称.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同一语系又可根据关系疏密分成好些语族,如印欧语系可以分成印度,伊朗,斯拉夫,日耳曼,罗马等语族.(《现代汉语词典》)
(2)奥德赛(乌利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主要人物,传说中的伊大卡岛国王,特洛伊战争时希腊军队领袖之一,以大胆,机智,善辩著称.传说他去过阴曹地府,同一些亡灵谈过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名索引》) 三,在段落开头加标点符号
(1)机械制造业的四种发展趋势将影响今后十年该产业的发展. ·技术融合.…… ·服务性思维.…… ·全球产品开发.…… ·更新生产策略.……(《参考消息》1998.07.08)
(2)WebTV(网络电视)的生产商很多…….大家的共同目标是简捷化,去繁就简.所有产品不外有以下几种功能: ·可收发电子邮件.…… ·可随意出入网站.…… ·可储存个人爱好的网站.…… ·可进行信息监控.……(《光明日报》1999.01.13)
(3)今后15年,必须认真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条重要方针.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例(1)所讲"四种发展趋势"的段首以(·)标明.例(2)所讲的"几种功能"从段首的四个(·)一眼可知共四种.例(3)所讲的"九条重要方针"没有编序号,一条方针包含一段还是几段,九条方针讲到哪一段为止不能一目了然.段首的(——)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由它领起的九个段落组成一个段
群,其后的段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以(——)领起,据此可知不属于本段群.
分段的原则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构造,内容表现形式.文章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和照应.对文章结构总的要求是:有首有尾,脉络贯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详略适宜,衔接自然,照应周密,浑然一体.分段是表现文章结构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把作者的思路有步骤地表达出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各层意思和文章脉络,如"起,承,转,接"等.分段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保持段落的单一性.一段只能有一个段旨,段内所有句子都是为说明这个段旨服务的,不能把不相关的意思放在一段里.在同一段落内各个句子和相互联系比与上一段或下一段的句子的关系更为紧密.
(二)注意段落的完整性.段落是作者思路的一个步骤,一个段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要一个意思没说完就分段.
(三)段落长短要适当.分段过多,内容零碎,会使人觉得结构松散;段落过长,不容易抓住要领,读后留下的印象不深.段落的长短跟文章的性质和表达的需要有关.抒情的散文,段落较短;论说文和记叙文,段落较长.短的段落使读者有更多的停顿和思考的时间,因而更受欢迎.为了表示强调或过渡,段落有时可以短到一句话,但是长的就没有限度了.一个段落长达两三页是不可取的.过长的段落要考虑能否分开.特别是开篇的段落要引出文章的主旨,不宜太长.一般的段落有几个句子(一二百或三四百字)就够了.经验表明,段落以这样的长度表述的思想单位,读一次能较清楚地记住.报纸新闻报道的段落通常比学术著作的段落短,是有意缩短使适合快读的需要.
(四)段落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段落之间有多种多样的衔接手段,如重复关键词,使用指代词和关联词语等.有时在段落的末尾提出一个新的话题,然后在下一段开头重新提起,形成链式的文本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承接,并列,选择,总分,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段落基本上也这样.在文章中常用来连接段落的关联词语有"首先""其次""后来""接着""再说""那么""可是""然而""又如""此外""因此""所以""总之"等. "自然段"是"标点段"
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层次和段落组成的.一个层次通常包含若干个段落,所以又称为"大段"或"功能段".段落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分述,转折,强调等情况造成的停顿,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望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自然段"可以看作表示话语停顿和篇章结构的一种标点形式.实际上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为的"标点段"(punctuation paragraph).段内的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也体现某种层次关系.层次和段落有联系,又有区别.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靠内在的逻辑性来显示区别;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和读者理解的需要,是话语中相对独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现.层次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段落展现出来.一般地说层次大于段落,可以包含几个以至几十个段落,但内容简单的层次有时只有一个段落.分段是以标点手段显示层次,使读者通过段落来认识层次.文章除占多数的普通段外,还有开篇段,过渡段,结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对话段,多见于文学作品. 分段号的由来
段是一种标点手段,不能仅仅看成行款.具体地说,段落提行顶格书写还是退进二字书写属于行款,但划分段落则同断句一样属于标点,段落之间的停顿大于句子之间的停顿,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显示.古人的分段意识很早就产生了.提行分段的办法较早见于金文.写章表另起行头时,叫"跳出",今曰"抬头".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领》介绍的《大明唐顺之批点法》以"截"即短横作"分段"号.古代印刷的书籍一般采用提行顶格书写的分段方式,《古今图书集成》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印本就是如此.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开始改变传
统的分段格式,在《附则》中规定:"每段开端,必须低两格."显然是参照西文段首缩进的办法作此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分段更明显.1930年《教育部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进一步规定:"(1)文在十行以上者,应酌量分段,其有意义自成段落者,虽不满十行,亦可分段.(2)首行低二格写,次行以下顶格写(分段者,逐段如此)."1933年《国民政府训令第五○○号》所附《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还要求在段末加分段号:"每段末句下有空白处,应用'='号截之,以防止加添字句".这个用于段末的符号在文件中称为"截号",黎锦熙按照它的功能改称为"分段号".他在《国语运动史纲》一书(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中写道:"国民政府规定的这个=号,或可用单线,可名为'分段号'……凡文末分段,或公文分段下有空白,皆可用此截断."
英语"分段号"称为mark of paragraphing.Paragraph(段落)一词源自希腊语paragraphos < paragraphein(pata在旁边 + graphein书写),意为"(为引起对部分文字的注意)在旁边画的线条".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提到过的唯一标点就是这种分段号,见于公元前4世纪的一些希腊纸草纸文献,在一行开头的几个字的下边加一条横线,表示一个新的话题的开始.古希腊舞台剧本和柏拉图对话体写在一个新的段落开始处用一条短线(其上通常加一小点)作标志以分隔不同人物的说话.下一步的发展是把新段第一行的头一两个字母稍稍伸入书边空白处,使分段标志更明显.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初写于纸草纸上的拉丁文献发现有这样的分段法,在中世纪的写本中已较为常见,这是现代"悬挂分段法"的起源.
欧洲中世纪写本最常用的分段法是提行顶格书写,在段落开头以特大的首字母作为分段标志.抄写时在段落开头留有空位置,以便图案花饰绘制员补上这种特大的首字母.有时章节的首字母大于段落的首字母,用以区分章节和段落.
西文段落首行缩进起源于早期印刷业者仿效写本的做法,在段落开头留出空位置以便用手工补入带花饰的首字母.后来为便于印刷,这种分段法被简化,空位置仍保留,其后的首字母改用普通的大写铅字排印.这种段落首行缩排法是意大利出版家马努提乌斯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在所出的图书中推广的,从17世纪起成为西文书籍分段的标准形式. 段落首行缩进(paragraph indention/абзацный отступ),苏联学者 伊·维·费 多 罗 夫 娜 称为"分段号"(знак абзацного въ деления).她在所箸《俄语标点的历史与原理》一书中指出"许多语法学家认为这是特种标点符号",并强调"如果认为段落是标点符号,那么这个符号将是'最有意义'的,然而应当承认它最难用好,因为如何分段并没有任何成规可循"(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16页).
在首行缩进的分段办法推广以前,西方就已经使用( )作为段落号(paragraph mark),其构成方法是把字母P[aragraph]翻转过来,在象征眼睛的弯曲部分用墨涂满,所以又称为"盲P号"(blind P sign).( )用作段落号最初见于1182年左右的一个法国写本,用红色,从13世纪起被推广.英国出版社的《约翰·曼德维尔爵士航海及旅行记》(1499年),《十诫之精华》(1521年)和《大圣经》(1539年)等书籍,一段开头是顶格排的,特加( )作为分段标志.这个段落号西方国家有些书籍至今仍在使用.例如,美国《韦氏新传记词典》把( )用于子条目的开头,便于读者在大条目中查找小条目.
与句点同形的标点
与句点( .)同形的标点有缩写点,序次语后的下脚点.小数点(decimal point) 也与句点同形,但小数点是数学符号,不属于标点.句点(sentence point)是句标点,缩写点(abbreviation point)是词标点,两者只是在形式上相同,所处的标点层级是不同的. 一,缩写点的用法
( .)表示词语的缩写.例如,F.D.罗斯福(全名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用于人名,Dr.(博士),Ph.D.(哲学博士),p.m.下午,N0.(号),vo1.(卷)等用于普通名词.英语带缩写点的词语,比如 Houghton Miff1in Co.(霍顿·米夫林公司),用于句内,其后有停顿时,可根据需要加逗号或分号等;若出现在句末,不再加句点,以免重复.
有些缩略语的缩写点可以省略,如 U.S.A.(美国)写作 USA,A.D.(公元)写作 AD.非缩略语不能加缩写点,例如《文学批评 A.B.C.》和《诗歌原理 A.B.C.》要改为《文学批评 ABC》和《诗歌原理 ABC》,因为 ABC 不是缩略语,在这里意为"入门""基础知识".另一本书《图画创作的 A.B.C》仅把末尾的一个圆点去掉也不行,要三点全去. 二,下脚点的用法
(一)用于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或拉丁字母的后面,作序号.例如: 1. Ⅰ.a. 2. Ⅱ.b. 3. Ⅲ.c.
(二)用于分隔因特网址的几个组成部分.例如: http://www.peopledaily.com.cn(人民日报网址) (三)分隔年月日.例如:
1881.9.25~1936.10.19(鲁迅生卒时间) 怎样用好句号
用好句号的关键在于明确句子概念.把西方语文的逗号改成句号通常要同时改动文字,至少要把被分出的句子改成大写字母开始.朝鲜语的句内停顿改为句末停顿,或把句末停顿改句内停顿,必须改动文字——变换词缀,换成表示句子已完的终结词缀,或表示句子未完的接续词缀.汉语逗号和句号互换时,一般不必同时改动文字,措辞和词序等都可照原样完全不动,只改标点符号.汉语的这一特点,使人容易忽视句子的界限,对句内停顿和句未停顿不注意区别,包含许多句子的一大段话往往一逗到底才用上句号.许多外语广泛地以性,数,格,人称,时态等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汉语不是用词的形态变化,而是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的.句子太长太复杂,难于把各种词语组织好,也不便于阅读.所以汉语宜多用短句,少用长句.非法律文件和科学论文,如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更要少用长句.
句号使用不当的根本原因在于句子的概念模糊,搞不清哪些词语构成句子.往往到话题明显转换时用句号,结果逗号用得太多,句号用得太少,句子偏长.例如一家电视报上发表的一篇介绍生活小常识的文章《巧炖骨头汤》,短文用长句:
(1)将脊骨剁成适当段放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洗掉血水,[ .]待沥去水分后,把骨头放入开水锅内烧开,将血沫滗去捞出骨头,用清水再洗干净放入锅内,[ .]一次加足冷水,适量加入葱,姜,料酒,[ .]先用旺火烧开,待 10-15 分钟再滗去污沫,改用小火焖煮约半至 1 小时,[ .]煨烂后,去掉姜,葱,[删去逗号]及浮油,加适量食盐,[ ,]少许味精,溶匀就可盛入器皿内,再撒上蒜花,葱花或蒜泥食用.
全文 143 个字总共用了 21 个逗号和顿号,把整个制作过程写完直到可以下咽,才打上一个句号,读者不知道在何处有间歇,可停下来思考.其实,制作过程是可以分出先后不同的工序来的,一道工序完了,意思相对完整,便可用句号.句中四个逗号后分别加注[ .],表示该处的逗号可改成句号,把整个长句化为五个短句.其他改动为:删去第二个"葱"字后的逗号,使"姜,葱及浮油"连起来;"适量食盐,少许味精"是两个并列短语作"加"的宾语,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或"和"字. 有些话字数不少,意思不能自足不能独立成句.例如:
*(2)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时机,加快步伐,把本市乡镇企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这是虞荣仁同志在7日结束的全市乡镇企业行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要求.
这是一篇报道开头的两句话.第一个句号要改为逗号,因为句号前的话不是标题,在正文中不是独立使用的,因而不是句子.这些短语不过是采访记者转述别人(虞荣仁)的话,必须把话源交代出来,句子意思才完足.
不仔细考虑意思的上下关联,随意点点,是句号使用不当的常见原因.例如:
*(3)中央电视台与各省台合作,进行第二次电视观众调查,全国观众调查网建成并正式运行.有
18个省的20多个电视台参加,1992年还第一次组织对外节目评比,组织编导到新加坡考察. 第二个逗号可改成句号,第一层的意思到此已完."全国观众调查网建成并正式运行"不是与上句而是与下句合成一个复句,因此其后面的句号要改成逗号."有 18 个省的 20 多个电视台参加"后面的逗号要改为句号,因为所参加的是前面所讲的全国观众调查网,而不是后面所讲的节目评比.修改结果如下:
(4)中央电视台与各省台合作,进行全国第二次电视观众调查.全国观众调查网建成并正式运行,有 18 个省的 20 多个电视台参加.1992 年还第一次组织对外节目评比,组织编导到新加坡考察.
句号作为句末点号既区别于逗号等句内点号,又区别于其他句末点号.一个句子末尾该用句号还是问号或叹号,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掌握.例如柳永《雨霖铃》的末句便有下面三种不同的标点法:
(5)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王景琳,徐陶《中国古代文体丛书·词》)
(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胡云翼选注《宋词选》)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职高课本《语文》)
"……更与何人说"是疑问句,用问号符合常规;本句语气强烈,用叹号也有道理;用句号则淡化了句子的韵味. 句号的用法
一,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森林越来越密.(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例(l)表示判断,(2)表示叙述,(3)表示描写.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谓句.句号也可以用于非主谓句的陈述句.例如:
(4)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契诃夫《变色龙》)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鹃《百合花》)
例(4)是动词性非主谓句,(5)是名词性非主谓句.
陈述句通常不带语气词,靠语调表示陈述语气.需要语气词时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罢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来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装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论朗诵诗》)
(7)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杨朔《荔枝蜜》)
(8)这套主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了,汉江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例(6)一连用了四个语气词"的",以加重语气.例(7)(8)分别用语气词"呢""嘛".
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气又可用几个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重要的是判断全句表达什么语气,以便确定用句号还是别的句末点号.
(9)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10)这本书真的太好了!
以上两句都以语气词"了"结尾.例(9)表示确定语气,说明有了变化,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0)表示感叹语气,用叹号. (11)他大概已经走了吧. (12)他大概不来了吧
例(11)对所陈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质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2)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用问号.
(13)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14)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上述两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语气词都一样,不同的是标点.例(13)是作为疑问提出的,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例(14)是回答问题,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二,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 三,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
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例如: (1)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2)他问你小黄还来不来.(《现代汉语八百词》)
(3)问问明天走得了走不了.(王砚农等编《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
例(l)是包含特指问的陈述句,(2)是包含反复问的陈述句,(3)是包含反复问的祈使句,所以都在句末用句号.看到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的句子要注意分析是直接问句还是间接问句.下面是从语文书和刊物上看到在间接问句误用问号的例子: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我曾向泰勒公司请教,用户是什么人
*(7)我们写东西,要严肃,认真,不能让印刷厂工人去猜这是中文,还是德文
例(4)(6)(7)的问号,例(5)的第二个问号用于间接问句,要改为句号.例(5)"明月几时有 "是直接问句,独立成句,用问号是对的.
问句形式除作宾语外,有时也可作主语,例如:
(8)"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精密"该用在何处,"周密"该用在何处,都要仔细想一想.(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句中三个带疑问代词"何"的问句形式作大句的主语,不独立成句,后面都用逗号.如果把逗号改成问号,即把句子改成:
(9)"精密"和"周密"有何不同 "精密"该用在何处 "周密"该用在何处 都要仔细想一想. 全句便由一个句子变成由三个独立疑问句加一个陈述句组成的句群. 四,用于语气舒缓的反问句末尾
(1)10 年的时间,2 700 多课时,用来教本国语文,却又大多数过不了关,岂非咄咄怪事.(《光明日报》1999.1.22)
(2)你看,谁管过你啦.(曹禺《雷雨》) 五,用于语气舒缓的感叹句的末尾
(1)他们还使我懂得,用那些多付的钱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啊.(富兰克林《哨子》) (2)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句号的功能
句号具有双重功能:1)句法功能——划分句子界限,表示句末停顿;2)意义功能——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句号的定义如下: ·句号 . 或 · 凡成文而意思已完足的,都是句.每句之末,须用句号.(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句号.用于意义已完之句末.(1933年《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
·句号( .)表示一句完了之后的停顿.(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不是所有文章已完足的句子的末尾都用句号,例如疑问句和感叹句末尾就不用,所以有必要具体说明句号用于什么类型句子的末尾.分清短语和句子的区别,辨明句子所属类型,是正确掌握句号及其他句末点号用法的前提. 句号的由来
战国末期写成的《庄子·骈拇》已使用"句"字表示句子的概念.在古代使用过钩识号(),圆圈( .),尖点( ,),中圆点(·)等多种符号及其变体作句号,这些符号也用来表示其他语言层次的停顿.现存五代后期敦煌遗书写本《于阗宰相画功德记》以( ,)为读号,以( .)为句号.南宋以后有标点的书籍,用小圆圈作句号的较多.古人对"句"和"读"的区分有过许多论述.1919 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提出了句子的定义和用法,确定句号的形式为小圆圈( .) 或小圆点( .).1990 年《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小圆圈( .)为句号的基本形式;句号的另一种形式,即小圆点( .),在科技文献和外文中使用,以免同外文字母O,阿拉伯数字0混淆.
受拉丁语的影响,西方主要语言大都称句号为"点"(法point/德 Punkt/俄точка/意punto),前面并没有像汉语加个"句"字,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因为"点" 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作为句号使用.西文的点号在古希腊罗马的铭文和写本中已出现,其书写形式,位置和用法曾发生过多种变化.除像现在这样写在字母的右下角外,也写在字母的右上角或中侧.点号由一点或多点构成,点有圆形的,也有三角形或四角形的.在古代,高低位置不同的点号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用来分隔大小不同的语言单位,包括分词,分句,分语段或诗节等,并没有严格的统一的用法.在 12 世纪以前曾先后使用过上圆点和类似分号的符号作句号.句子末尾用下脚点作句号,并加空与后续的句子分隔,句子开头用加大字母,到 13 世纪已比较常见.欧洲早期的印刷物的句号模仿中世纪晚期写本,常见形式为菱形点(◆),谷登堡的《四十二行圣经》和意大利 1491 年出版的《但丁》就是如此.从 15 世纪末起至 16 世纪中叶,菱形点逐渐为现代形式的小圆点所取代,这主要是意大利出版界倡导和在全欧推广的结果.西方语文的句号( .)的现代形态和用法至此基本定型.与法,德,俄,意语把句号简单地称为"点"不同,现代西班牙语把句号叫做"终点"(punto final),即句终点号.这样在名称上就与句内点号区别开来了.英语句号的名称 period 在 1530 年借自古希腊语.另一名称 full stop, 首见于 1596 年,字面的意思为"完全的停顿",用以区别逗号,分号等表示"半停顿"或"不完全的停顿"的句内点号,1919 年以前我国曾有学者译为"住号"或"住点". 分号内不能用句号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或分隔的层次小于句号大于逗号,因此用了句号的句子不能包含在用分号的句段内.例如:"课外或校外活动有很多特点.一是它形式自愿.孩子愿意就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二是内容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甚至要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三是评定方法轻松活泼.考试成了展览,演出,小型报告,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例子中分号隔开的三部分是并列关系,但每一部分内部都已经用了句号,这种并列就已经超出一个句子,并列之间再用分号就好像是分号包含了句号,是不对的.因此该例子里的两处分号要改为句号.
用作疑问代号的问号
有时问号占据文字的位置,用作疑问的代号,这时它失去标点的性质,代替词语表示特定的意思.例如:
(1)以 取人(袁晖主编《标点符号词典》) (2)8×7= 问倒国务大臣(《参考消息》1998.2.16)
(3)刘公勇(1624— )清朝诗人,原名体仁.(高中课本《语文》)
(4)" "图标叫做"这是什么 "在对话框中单击" "图标后,鼠标指针便会带有一个问号的标记,用户可将它放置在对话框任何地方.(胡勇等编著《windows95中文版培训教程》)
例(1)的问号代表疑问词"什么".例(2)的问号代表"多少",英国负责基础教育标准的一位国务大臣接受电台访问时被问8×7等于多少时,回答有误,所以报道说"问倒".例(3)的问号代表卒年不详.例(4)的问号用作图标代号. 问号的用法
一,用于特指问句的末尾
特指问是有所指而问,句中常用"谁,什么,怎么,怎样,哪,几,多少"等疑问词作疑问点,句末有时可加语气词"呢"以示强调.特指问要求针对疑问词所提的问题作具体的回答,不能单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2)什么样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呢 (陶铸《崇高的理想》) (3)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孙犁《荷花淀》) (4)三妹,小猫呢 (郑振铎《猫》)
例(1)(2)(3)用疑问词"谁""什么样""怎么"构成特指问句.例(4)是特指问的简略式,在形式上没有疑问词,但句末有语气词"呢",是在问小猫在哪儿或怎么样.不是所有带疑问词的句子都是疑问句,例(5)的问号可改为句号或逗号,例(6)的问号可为叹号. *(5)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怎么办 他对此没有明确的答案. *(6)王振义呀王振义,看你这 280 多万元怎么还 一个疑问句不能在两处使用问号.例如:
*(7)他是谁 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那样诚恳地劝告
这是一个疑问句,第一个问号要改为逗号,或者在"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那样诚恳地劝告"前头再加疑问词"为什么",使其成为另一个疑问句. 二,用于是非问句的末尾
是非问句由陈述句带疑问语调,或带"吗""吧"等疑问语气词构成,要求对所陈述的意见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以用"嗯""是""是的""不""不是""有""没有""对""不对"等作简单的回答. (1)李有才在家吗
(2)李有才还在家吧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3)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沙叶新《陈毅市长》) (4)就在这里睡觉 (陆定一《老山界》)
例(l)(2)分别用"吗""吧"构成是非问句,用"吗"是单纯的提问在不在家,疑多于信,用"吧"含有揣测大概还在家的意思,信多于疑.例(3)(4)不带疑问语气词,靠升调来发问,疑问信息由语调承担.使用降调的是非问句,疑问信息由"吗"等疑问语气词来承担. 三,用于选择问句末尾
选择问句是列出两项或几项,让人选择其中一项来回答,不能用单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词语来回答.常用"……还是……""是……是……"等句式.供选择的项目有时在前面加"是",在末尾加"呢"以表示强调,有时不加.供选择的两项之间有时有停顿,有时无停顿.例如: (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宋健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2)几年来,潘老师对王翔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爱,是怜,还是敬呢 (李心田《永不忘记》)
(3)德国统一:欢乐还是忧愁 (《参考消息》1998.8.12) (4)是虎是虫 (《新闻出版报》1998.9.2)
(5)药店骤增:是喜是忧 (《光明日报》1998.6.8)
例(1)提供两项选择一项,例(2)提供三项选择一项,这两句关联词"还是"前面有停顿.例(3)"还是
"前无停顿.例(4)(5)是由"是……是……"构成选择问句,语句简短,结构紧凑,两项之间不能加逗号表示停顿.几个选择项也可以构成句群,以强调各项的独立性.例如:
(6)到底是称赞我的什么呢 是有几处画得好 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 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于是之《幼学纪事》 (7)是美 是艺术 是黄金 (《中国翻译》1993/3)
例(6)的后三句通过"是""还是""或者"构成选择句群.例(7)的三个问句没有关联词语,在形式上是并列关系,靠意合组成选择句群.选择问采用句子还是句群的形式,作者有选择的自由.例如: (8)"照像"还是"照相" (《语文建设》1996/6) (9)照相 照像 (《语文学习》1996/4)
(10)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 ——沿岸五国为争夺石油资源争论不休 (《参考消息》1998.8.12) (11)里海是湖,还是海 (《人民日报》1996.12.6)
(12)是海 是湖 ——制约里海石油开发的法律症结(《光明日报》 1997.12.12)
例(8)是句子,例(9)是句群.例(10)(11)是句子,一句在"还是"前有停顿,一句没有,因为"还是"与前面的"到底"连用.例(12)是句群. 四,用于反复问句的末尾
反复问句又称正反问句,用谓语的肯定部分和否定部分重叠(S不S)的方式来提问,让人作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因为是从一正一反中选择一项,所以反复问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例如: (1)王掌柜,晚上还添评书不添啊 (老舍《茶馆》) (2)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萧乾《枣核》) 五,用于设问句的末尾
设问是明知故问,以引起人们对问题的注意.设问要作回答,一般是自问自答.例如:
(1)是我故意夸大其词吗 不!我以为我倒是不折不扣地道出了客观真理.(唐弢《作家要铸炼语言》)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3)难道我们就万事不如人吗 不是.(宋龙玲《谈"比较"》) 上述三例分别是由是非问,特指问,反问构成的设问句. 六,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反问又叫激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反问与设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反问是从反面提出问题,语气比设问强烈.反问从结构和语调上看是问句,但一般不要求回答.用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构成的反问句,答案已包含在反问之中: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1)我怎么知道 (2)我怎么不知道
(3)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老舍《茶馆》)
(4)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小学语文《埃及金字塔见闻》)
(5)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么 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么 (郑伯琛《荷叶咏》)
(6)我跟你是亲戚,是朋友,还是我欠你的 (曹禺《日出》)
例(1)(2)是特指问,例(3)(4)为是非问,例(1)(3)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例(2)(4)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例(5)两句是非问,一句用否定的形式,一句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反问.例(6)是选择问,三个选择项都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即表示都不是.
由反复问构成的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靠语境来确定.例如: (7)你看弄成这个样子伤心不伤心 (赵树理《登记》)
(8)把车子弄成这样,人家还骑不骑 (《现代汉语八百词》) 例(7)的意思是"伤心",例(8)的意思是"不骑". 七,用于疑问形式的祈使句的末尾
(1)你到底赞成不赞成吧 (《现代汉语八百词》)
(2)来回总共要多少天吧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
这类句子是祈使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均带有语气词"吧",省略了"你说""你快告诉我"没有直接说出,有催促对方快点回答的意思.因为祈使语气是以疑问的形式表示的,要求回答,所以句末要用问号.
八,用于叹词构成的疑问句的末尾
(1)"嗯 "老杨的眉毛拧了个结.(徐光兴《枪》) (2)哦 什么时候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 九,表示疑问语气,不表示句末停顿
疑问句被引用充当一个更大的句子的成分,问号可以保留.如果这个疑问句不是出现在句末而是出现在句中,它所保留的问号只表示疑问语气,不表示句末停顿.如果出现在句末,所保留的问号兼表句末停顿.例如:
(1)说"你去吗 "就符合汉语的组织规律,说汉语的人都能理解,而不能有"吗你去 "或"你吗去 "之类的说法.(陈望道《文法简论》)
(2)今天讲的题目是"怎样学习语法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得先回答"谁学习语法 ""为什么学习语法 "甚至"要不要学习语法 "这样一系列问题.(吕叔湘《怎样学习语法 》)
例(1)的"你去吗 ""吗你去 ""你吗去 "和例(2)"谁学习语法 ""为什么学习语法 ""要不要学习语法 "是作为句子成分出现在句中,所带的问号仅表示疑问语气,不表示句末停顿.例(2)的第一个句子中"怎样学习语法 "充当宾语,也是句子成分,因为出现在句末,所带的问号兼表句末停顿.
十,表示存疑或不确定
问号对某个数据,说法,词语等表示存疑或不确定,这样使用时不表示语气和停顿.例如:
(1)米海洛夫斯基先生在结束他对唯物主义者的"批评"( )时,又一次企图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
(2)作者马致远 (1250 —1321),大都(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初中课本《语文》) (3)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 校者 )还拿不定主意呢 (吕叔湘《错字小议》)
(4)atoll环状珊瑚岛,环礁[Maldivian < Malayalam adal uniting](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 例(1)的问号对能否称为"批评"表示怀疑,带有否定的意思.例(2)的问号表示出生年份"1250"不确定.例(3)的问号表示也可能是编者或校者,不能肯定.例(4)的问号表示词源不确定或未经证实.
十一,叠用问号以加强语气
问号很少叠用,叠用时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例如:
(1)是谁发动了这场战争呢 是掠夺者,是英国和德国的掠夺者.(列宁《在罗戈日区群众大会上的讲话》)
(2)难道这还不是恬不知耻吗 (列宁《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 》) 这两句叠用问号是为了加强疑问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愤怒情绪. 问号的功能
问号起源于说话时疑问句有不同于陈述句的语调变化.用于句末具有双重功能,既表示疑问,又表示停顿.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问号的定义如下: ·问号 表示疑问.(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1990 年《标点符号用法》)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1996 年《标点符号用法》) 问号的由来
在 8~9 世纪,希腊文献中出现(;)形式的问号.其他文字的问号( )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 9 世纪或更早的圣歌记谱法.荷兰学者威廉·比尔代(Willem Bilderdijk,1756-1831年)在1820~1823年出版四卷本研究诗歌与语言问题的著作《语言》(taal),在其中提出了如下设想:问号( )是由拉丁语 quaestio (问题)一词的首尾字母 q 和 o 转变而成,q 置于o 之上,变成,o由小圆圈最后缩成了小圆点(.);同样,把拉丁语Io( 欢欣或胜利的感叹词,源自希腊语iō)竖写,I变成,o 再缩成小圆点,便构成叹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威·克拉克(John W. Clark)在 1952 年提出大多数语言使用的问号( )可能是由希腊语问号(;)倒转形式变成的.
中世纪拉丁文写本问号的形式是圆点的上方加一条向右倾斜的曲线( ).最初出现于 8 世纪末或 9 世纪初在法兰西北部圣阿芒抄写的一些文献,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的西塞罗著作《老年的大加图》 9 世纪法兰西抄本多处使用这种斜问号. 15 世纪末意大利出版家马努提乌斯在所印的书籍中选择(;) 作希腊文的问号,其他文字的分号,而把斜问号改造成为重直的问号( ),形状像(;)下面的半圆形逗号置于圆点之上,用于希腊文以外的文字,这个处理办法后来为各国普遍接受.在马努提乌斯的印刷出版物中,垂直的问号最先见于 1495 年出版的意大利学者彼埃特罗·本博拉丁文著作《埃特纳火山探险记》.
问号是 1500 年前后英国印行的有关书籍所介绍的五种主要标点之一,当时称为 interrogatif.大约在 1864 年改称 interrogation point,1869 年出现现在通用的名称 question mark.英国中世纪写本也是使用斜问号,1534 年印刷出版英国基督教路德宗信徒罗伯特·巴恩斯的著作,改用垂直的问号.15 ~ 17 世纪俄语以(;)为问号,18 世纪以后改用( )为问号.
我国的句读符号中没有问号.受西式标点的影响,清末王炳耀在《拼音字谱》(1897 年)自拟的十种标点中列有"诘问之号"——( ).鲁迅 1909 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其中有( ),表"问难".1919 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把问号( )列为新式标点之一. 疑问词和问号
疑问句大多会使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儿"等或疑问语气词如"呢,吗"等,但是疑问词也可以用在非疑问句中.所以一个句子末尾用不用问号,不能以句子里有没有疑问词为依据,而是要由全句的语气来决定.
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是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就不能用问号.例如:"他始终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一生都不愿提起自己的故乡 ""人们关心的是像这样见义勇为而受伤的人由谁来管 怎么管 "两例都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句末问号用得不对,应改为句号.后例的第一个问号要改为逗号;
还有的句子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也不用问号.例如:"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如果独立用,可以是要求回答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但该例中这个选择问句形式充当全句的宾语,整个句子是陈述句,所以句末要用句号.
下面例子里句末的问号用得不对:"酒后开车,怎么能不出事呢 ""你先吃一点尝尝味道吧 " 前例是反问句,感叹的语气较强,句末应该用叹号.后例则是一个祈使句,语气较缓,句末应该用句号.
与上面的情形相反,有的句子虽然没有疑问词,但句子是疑问语气,特别是在一些对话的场合,高扬的句调就表示疑问,写下来就要用问号.例如:"说好了一块去的,这么一会儿就改主意了 ""书包 你来的时候带书包了吗 "
后例第一句是独词句,疑问语气是明显的,所以用问号.
问号,叹号并用
表示既有疑问语气又有感叹语气,有时见到叹号和问号并用.例如:"那么多困难都克服了,难道最后这一关就过不去了 !""'你被录用了.''真的 !'""难道最后这一关就过不去了 !"是感情特别强烈的反问句,"真的 !"是带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句末都用了" !",确实有助于表示那种感情,语气.应该说这一形式在确实必要时可以使用,但不要滥用.大致上述两种情形时可以使用.下面两例使用不当.例如:"这场冠军争夺赛牵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啊 !""你不是特别喜欢吃辣椒吗 !"前例是感叹句," !"用得没有道理,应改为叹号. 后例是反问句,语气并不很强烈,用问号就可以了.
两个或三个叹号并用的情况也有,表示特别强烈的语气或感情.一般是先单用,后并用,最多到三个为止,表示语气,感情的逐步加强.例如:"'不!不 !!不 !!!' 她大叫,疯了似的."
问号也有类似的用法,一般也是由少而多,三个为止.例如 :"'出什么事了 什么 你说什么 '他的脸色变得惨白."
这两种用法也一定要谨慎,只可在特别必要时偶尔为之,不能滥用.用多了,人们在心理和视觉上都不愿承受,事实上也会失去加强语气或感情的作用. 选择问句怎样用问号
选择问句是提出几种可能,让人从中作出选择,每种可能构成一个选择项.选择问句全句未尾要用问号,中间各选择项后面要不要用点号,用什么点号,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定.如果选择问句本身不长,选择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句中选择项之间就不用点号.例如:"你是吃食堂还是自己做饭 "
如果选择项之间有停顿,选择项之间一般用逗号不用问号,全句末尾才用问号.例如:"是节省点钱坐火车呢,还是为争取时间坐飞机 "
但如果为了强调,罗列较多的选择项,每一项又显得较有独立性,那么每项之后也可以都用问号.例如:"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
下面一例各选择项之间都用问号更适宜:"这是什么 新式武器试验场,国防设施的伪装,中国人修筑的马奇诺防线,抑或又一条长城 他们愕然了."例中的三个逗号都宜改成问号. 问号错用三例
人民教育出版社审读室 谭桂声
以下是摘自我社教材,图书中的三个句子:
①为什么说"最近二十年是中国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 " ②教师提出问题:"种子是怎样生长的,你知道吗"
③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自己的想法,从而问题的焦点也就明确了:"种子到底是什么样,怎么会生出嫩芽"
这三个句子的问号都用错了. 句①的问号应置于后引号之后:
为什么说"最近二十年是中国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 句②的问号应置于后引号之前:
教师提出问题:"种子是怎样生长的,你知道吗 " 句③的问号应改为句号,并置于后引号之前:
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自己的想法,从而问题的焦点也就明确了:"种子到底是什么样,怎么会生出嫩芽."
为什么说这三个句子的问号都用错了呢
1.句①将问号置于后引号之前,全句的意思就成了对"最近二十年是中国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这一事实的怀疑.这是因为引号内的问号本身就表示对"最近二十年是中国人权状况最好的
时期"的疑问,而前面的"为什么说"则强化了这一疑问,以讨论式的提问表示了对这一疑问的肯定,其表达的语义实际上是对"最近二十年是中国人权状况最好的时期"这一事实的否定.此句因问号的位置放得不对,导致要表达的意思和实际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2.句②的问号置于后引号之后,全句的意思就不是教师向学生提出 "种子是怎样生长的,你知道吗 "这一问题,而是对教师向学生提出"种子是怎样生长的,你知道吗 "这一问题的行为的质疑,意思满拧.
3.句③为陈述句,意思是说学生明确地知道了种子的样子,生出嫩芽的道理,所以须改问号为句号;又因"种子到底是什么样,怎么会生出嫩芽"这一引语是一句完整独立的话,故须置于后引号之前.句③在句末用问号,不仅无疑而问,误将"种子到底是什么样,怎么会生出嫩芽"当疑问句,而且犯了与句②同样的毛病,使全句的意思成为对学生理清想法,明确了问题的焦点这一事实的质疑.
使用标点符号,往往关乎语义表达的准确与否乃至正确与否,切不可掉以轻心. 用作感叹代号的叹号
有时叹号占据文字的位置,用作感叹的代号,这时它失去标点的性质,成为一种修辞手段.例如: (1)"搞一个配套的大工厂,使你们厂翻一番!" "!"高树怦然心动.(张小兵《事业之树》)
(2)!!!——沉香岛的沉思之二(《杂志精选本》)
例(1)是纺织部出口司司长张政文和南通国棉二厂副厂长高树的对话,第一个叹号是句末点号,第二个叹号是感叹代号,借用叹号的形象代替词语描绘高树心情激动.例(2)为一篇报告文学的标题,在开头一连用了三个叹号,据作者解释,是因为"没有找出一个更能表达惊讶,慷慨,焦虑,忧心如焚的心绪的字眼儿",于是借用叹号代替词语来表达这种心绪. 问号和叹号的叠用
问号和叹号叠用有两种形式.问叹号" !"表示问中有叹,叹问号"! "表示叹中有问,有时对两者不加区别,以使用" !"居多.这种叠用形式表示语气既有疑问语气,又有感叹语气,具有把较复杂的感情糅合成一体的作用.试比较一下,"这是你的看法 ""这是你的看法!""这是你的看法 !"这三句的语气是不一样的.第一句单纯表示疑问,第二句单纯表示感叹,第三句提出疑问时带有感叹语气,表示说话人想不到听话人竟持有这样的看法.再从下面一个实例体会问号和叹号单用和叠用的区别:
"……怎样才能解决长江洪水 怎样才能除害兴利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 ""既然修那么多支流水库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那为什么不在三峡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 !"(《光明时报》1997.11.7)
前三个问号都表示单纯的疑问语气,最后一个提问带有感叹语气,所以叠用了问号和叹号. 一,用于带强烈感情的反问句的末尾
(1)"我招惹谁了! "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老舍《骆驼祥子》) (2)他父亲做尽了坏事,他会是个好东西 !(曹禺《雷雨》) 二,用于带责难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
(1)陈忠阳接到电话很火,开口就责问他:"怎么能这样闹呢 !"(周梅森《人间正道》) (2)这这这这干嘛 !(赵元任《中国的文法》) 三,用于带惊异语气的疑问句的末尾 "就凭这三本书,能——轰 !"
"可以肯定,这就是打开核秘密的三把钥匙."(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 四,不必要的叠用
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主要靠文字,不是靠标点.问号和叹号毕竟代表是两种不同的语气,叠用时要慎重,只有句中包含两种语气都比较强时才使用.在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句子着重表达的语
气,选用一种合适的符号.例如:
*(1)居同安说:"吴书记,坐了六个多小时的车,你也不累 !" *(2)种种迹象是否说明活页文选开始调整思路 ! *(3)这是什么话 !
这三句叠用问号和叹号是没用必要的.例(1)(2)保留问号,例(3)保留叹号即可. 叹号的用法
一,用于一般感叹句的末尾
感叹句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句子,用以抒发人的喜,怒,哀,乐,惊,忧,恐,爱,憎,怜等多种多样的情感.感叹句常以"啊""呀""哇""了"等语气词结尾,或用"多""多么""那么""何等""太""真""好"等副词来强调程度或加强肯定语气.例如:
(1)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着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陈群《理想的阶梯》) (2)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都德《最后一课》)
(3)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彭荆风《驿路梨花》) (4)多可惜呀!(莫里兹《七个铜板》)
(5)这是何等详尽的配载图啊!(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6)哎呀,真是美极了!(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7)这太棒了!(老舍《龙须沟》) 二,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
(1)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赵丽宏《雨中》) (2)巡警 走!滚!快走!(老舍《茶馆》) 三,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的末尾
反问句往往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用问号还是叹号取决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用问号侧重于问,用叹号可使语气更强烈,感叹语气更明显.例如:
(1)打仗有什么出奇 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那里放枪呀!(孙犁《荷花淀》)
(2)写"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类事物,和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类事物,文字风格怎能一样呢!(秦牧《散文创作谈》)
(3)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峻青《雄关赋》)
四,用于语气强烈的陈述句的末尾
(1)吴吉昌受到了近百次批斗.在恐吓和辱骂声中,他始终不屈地回 答:"我研究棉花,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我是在完成周总理给我的任 务!"(穆青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昌吉》)
(2)六十一个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千支注射剂,非得空运不可!(《中国青年报》记者《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3)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 五,用于标语口号的末尾
(1)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伟大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万岁! 劳动万岁!(《人民日报》1999.05.01) 六,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常用来单独组句的叹词有"啊""唉""哎呀""呀""哟""哎哟""哈哈""哦""呵""咳""哼""呸"等.例如: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鲁迅《故乡》) (2)哟!你这是什么话呀 (老舍《茶馆》)
(3)人家有心和你交朋友,可你……哼!那么随你便好了.(小学语文《贝壳》)
三例的"啊!""哟!""哼!"是叹词句.叹词如果不独立成句,同其后的句子成分联系较密切,后面用逗号,不用叹号.例如:
(4)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一点,你倒生气了,唉,你呀!(曹禺《雷雨》) *(5)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
例(4)的叹词"唉"后面用逗号.例(5)的叹词"嗬"同下文的关系比同上文的关系更密切,其后的叹号改用逗号,使两句合成一句较好. 七,用于单独成句的称呼语之后
姓名,外号,亲属称谓,职务称呼或通称等构成的称呼语,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时,后面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如果单独成句,可用叹号.例如:
(1)"外婆!"我欢叫着跑进院子.(小学语文《数鸡》)
(2)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呀!(夏衍《包身工》)
演说词和信函开头的称呼语,常用冒号表示停顿,有时也可用叹号以加强语气.例如: (3)同志们,朋友们!
在中国传统的新年来到之际,我们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贺佳节,感到格外的亲切和高兴. 八,用于单独成句的呼唤语,应对语之后
呼唤语("喂""嘿"等),应对语("嗯""是""行""好""可以""对""有""不""不是""不行""没有"等)一般用逗号,句号表示停顿,语气强烈,单独成句的也可用叹号.例如: (1)喂!该醒了吧.(黄春明《锣》)
(2)嘿!我说的你听见没有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3)"一块钱你有没有 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阿累《一面》)
(4)"不找了.都是你给的.五把扇子,五块钱……行了,就这样 了." "不!"她又将钱塞给我,"我不要."(韩起《荷花》) 九,用于问候语和祝福语之后
(1)祝安好!问候你的夫人和孩子们! 为国珍摄!(《毛泽东书信选集》)
(2)祝大家成功!(老舍《从记事练起 天天练认真练》) 十,用于斥责语之后
(1)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夏衍《包身工》) (2)你混账!(曹禺《雷雨》) 十一,用于突然出现的事物 狼! 火车! 枪声!
十二,用于单独成句的象声词之后
(1)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 (2)海又动荡,波浪跳起来,轰!轰!(茅盾《黄昏》) 十三,表示感叹语气,不表示句末停顿
带叹号的话不是独立使用,而是作为句子成分,这时叹号只表示感叹语气,不表示句末停顿.例如:
(1)他是在老婆——这么个老婆!——手里讨饭吃.(老舍《骆驼祥子》)
(2)可是只要下雨(记得一年足足下了一个月!)家里和面的瓦盆,搪瓷脸盆,甚至尿盆就全得请出来,先是滴滴嗒嗒地漏,下大了就哗哗地往下流.(萧乾《北京城杂忆》)
(3)"老总"红光满脸,在扩音器内接连传出"火箭落入预定海域!""直升飞机发现仪器仓!"的兴奋的声音中,他"嘿嘿"地笑个不住.(钱钢《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 十四,表示惊异,不表示语气和停顿
叹号外加括号放在某些词语或某种说法的后边,表示惊异,带有否定的意味,这时叹号不表示语气和停顿.例如:
"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应当说把它们"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这不过是顺便提一句罢了.(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把劳动资料提高为社会的公共财产"是哥达纲领的原文,马克思认为措辞不妥,用叹号表示对此有异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五,叠用叹号以加强语气
叠用的叹号有双叹号和三叹号两种.例(1)用双叹号加强感叹语气,例(2)用三叹号加强祈使语气:
(1)结果怎样呢 同样地什么也没有做,只是举行了几次工人和煤炭辛迪加强盗的代表各占"半数"的旧的反动官僚式的会议而已!!(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 (2)"牵动——" "点火!!!"
"射手"的拇指指向那只绛红色按钮用力揿去.(钱钢《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 有时叹号先单用再叠用,以表示语气逐步加强.例如:
(3)米海洛夫斯基先生装做行家的样子,大谈其信奉抽象历史公式,必然性的内在规律等等荒诞无稽的鬼话!而且把这叫做"反对社会民主主义者的论战"!!(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 (4)泉河水猛涨! 史灌河水猛涨!! 淮河水猛涨!!!
于是,三河尖——这个位于三河交汇的乡村便于一夜之间被汹涌的洪水围困了.(梁书华《敢与天公试比高——固始县三河乡人民抗灾纪实》) 叹号的功能
叹号起源于说话时感叹句有不同于说陈述句的语调变化.用于句末具有双重功能,既表示感叹语气,又表示句末停顿.作为标号用于句内仅表示感叹,不表示停顿.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叹号定义如下: ·惊叹号!表示情感或愿望等.(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叹号的由来
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自拟的10种标点中有"慨叹之号"(!)和"惊异之号"().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有(!)表示"大声".1919年《请颁行新
式标点符号议案》定名为"惊叹号",1951年《标点符号》改为"感叹号",1990年以后正式名称简化为"叹号". 不要滥用叹号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如:"这里的空气多新鲜啊!"
叹号也用在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反问句末尾.例如:"你不要再胡说八道了!""我们怎么能这么对待一条生命呢!"
陈述句末尾一般不用叹号,要用句号,只有当它带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时,才可以用叹号.但也不能认为带有感情,句末就用叹号.例如:"每购两辆国产载重汽车,必定有一辆是东风车!这是记者目前获得的信息.""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尽管句子中带有某些表示情态或某种修辞色彩的词语,如"必定,愤怒,热血"等,但句子都还只是一般的陈述句,并不带特别强烈的感情,因此句尾不能用叹号,应改为句号.又如:"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教卫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小说结尾写道他终于又第三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向……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他终于又第三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都带有较强的感情,如果是独立作句子,句子末尾可以用叹号,但这里它们是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的,全句是一般的陈述语气句,句末不应用叹号,要改成句号.
叹号确有表达强烈感情的作用.如"你别去了",可以是一般的请求,语气较缓和,末尾用句号;如果用叹号,就是一种禁止."你怎么这么说",可以表达一种不解或询问,语气不强,这时用句号;如果用叹号,就是责问,是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但是叹号不能用得太多.使用太频,反而可能淡化了它应有的作用. 分号的误用
一,误用于一般的并列词语
前面说过冒号引出的表示分项列举的并列词语可用分号分隔,但一般的并列词语不能用分号分隔.例如:
*(1)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2)1992年中央电视台还组织了一系列业务培训班.由中央台出资,各台派人参加,如"全国播音员培训班";"全国第二届灯光技术培训 班";"全国影视声音技术研讨班";"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研讨班";"第四期全国电视摄制培训班".
例(1)不能看成三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分号可改为逗号,"湖光山色,密柳长堤"和"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中间的逗号可改为顿号,使三个"这里的"领起的并列名词性短语作句子的主语.例(2)分隔五个并列名词性短语的分号要改为顿号.第一个句号使用不当,造成前后意思不连贯,语序须稍作调整.培训班和研讨班名称不必加引号.全句可改为:
(3)1992年中央电视台还组织了一系列业务培训班和研讨班,如全国播音员培训班,全国第二届灯光技术培训班,全国影视声音技术研讨班,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研讨班,第四期全国电视摄制培训班,由中央台出资,各台派人参加.
有些复杂的并列短语包含主谓结构,看起来像分句,实际上是短语,不能用分号分隔.例如:
*(4)当看到我参加创办的大学出版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新月异,兴旺发达的时候;当看到经我编审的成百种图书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图书市场的时候;当一批老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因帮助出版他们的学术著作,而名扬全国或破格晋升的时候,心中的快乐和高兴油然而生,积聚的苦累,烦恼,怨气,暮气也就烟消云散.
四个"当……的时候"是并列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时间状语,分隔这些短语的三个分号要改为逗号.
二,误用于非并列的单重复句的分句之间
*(1)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2)物质的追求和生活的安逸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例(1)是转折复句,(2)是递进复句,都是非并列的单重复句,其中的分号要改为逗号,非并列的多重复句才可以用分号.
三,承前省略主语的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误用分号加以分隔
*(1)人们常说: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一座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
*(2)专题部将与天津台联合录制特别节目《家庭文化》;与浙江台联合录制特别节目《科技之谜》;与山东台,湖北台等合作录制《科技时代》专辑.
例(1)冒号后有三个并列分句,后两个分句承前省略主语"工具书",例(2)后两个分句承前省略主语"专题部"和状语"将",各个分句内部都不包含逗号,使用逗号分隔就可以分清层次,不必用分号.像例(2)那样的句型,有的语法学者认为是三个述宾短语并列起来作单句的谓语,三个述宾短语之间更不能用分号分隔.承前省略主语的并列分句如果包含逗号,可以使用分号以区分层次.例如:
(3)学习形式逻辑知识,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进行思维,准确,有条理地表达思想;可以帮助我们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用来检查和发现逻辑错误,辨别是非.(中专语文《形式逻辑常识》)
四,分号没有用在复句的第一层分界
分号表示大于逗号停顿,所以分号一般要用在复句中的第一层分界.如果第一层分界使用了逗号,在逗号之下再用分号,层次便不清楚,要设法修改.例如:
(1)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从钱来考虑,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那么,一个儿童失足落水,还有谁去救他 (魏巍《驳"实惠"论》)
*(2)尽管我是个老编辑;尽管已编辑过的书稿也有几百种;尽管有几位年轻的作者成了博士生导师,|但若要我对这些年的编辑工作作点小结,可用两个字来概括——遗憾. *(3)倘若蒙娜·丽莎的嘴再张大一点,哪怕一点;两眼眯小一点,即便一点,|她还会让人们那么喜爱吗
*(4)说它普通,|一来是它的车架,轮子,锭子跟一般农村用的摇纺车没有两样;二来是它是延安上千上万辆纺车中的一辆.
*(5)有个叫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
上述各例的第一层分界在画有竖线处.例(1)"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从结构上看是并列分句,如果是独立应用,分句之间可用分号(以分号取代第二个逗号),现在是包含在大句中,没有处在第一层,所以没有用分号.据此类推,例(2)(3)(4)用在第二层的分号要改为逗号.例(5)"一青一白"后的逗号可改为句号,把原句分成两句,这样分号便处在后一句的第一层分界了.
*(6)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去,怕有危险;不去,表示胆怯,一时决定不下.
例(6)的"去,怕有危险;不去,表示胆怯",因为不使用在第一层,也要把其中的分号改为逗号,如果在句中外加引号,将其变成引语,分号可以保留下来不改. 五,误用分号将总分复句变成并列复句
*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风;狂奔怒吼的暴风,如刀似剪的凄风,邪气逼人的阴风和翻江搅海的龙卷风,提神送爽的秋风以及温柔脉脉,拂而不觉的微风.
上例全句是总分复句,不是并列分句,第一个分号要改为用冒号,使其作为总说部分和分说部分的分界,冒号后的分说部分的分号可保留.
六,误用于并列的句子成分之间
*(1)任何不亲自动手做过翻译的人,不曾体验睡不安眠,食不知味,冥思苦索,脑汁绞尽的滋味,不曾经历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求学三境界,都不会明白,翻译一行诗,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人名,一个地名,谈何容易!
*(2)拿《三人行》这篇课文来说,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王吉文背着小周前进";"王吉文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前进";"小周和黄元庆匍匐着拖王吉文前进"这几段.
上述两例引号内的话虽然具有句子的形式,但它们在句中都不是作分句而是做句子成分用的.引语在例(1)作"求学三境界"的并列定语,在例(2)作"这几段"的并列同位语,两例的分号删去即可,引语的并列关系通过并列的引号可显示出来. 七,该用分号的句子,误用句号
用句号断开的句子,意思是能够自足的.如果前后意思紧密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就不能用句号断开.例如: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声学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 200多名考生中,有一个20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
对古文由于理解不一致,标点往往不同.例(1)的标点是据《古文百篇英译》所收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第一个句号应当改为分号,两个分句意思具有互补性,交互阐明.用句号分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便把意思割裂开来了.有人引用时只抓住前半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把这说成是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显然是不全面的.例(2)冒号后分说的两句话要和成一句话,即把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因为冒号在原句只能管到第一句末尾,"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只"令人赞叹",没有理由使人奇怪,要和"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连在一起,才构成"一件奇怪的事情". 八,该用分号的句子,误用逗号 *(1)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
*(2)对联既有雅的,也有俗的,既有严肃的,也有谐趣的,既有喜庆的,也有悲怨的.
例(1)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单重复句,分句内部包含了逗号,第二个逗号要改为分号以显示分句的界限.例(2)是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其中每个分句又都是包含逗号的单重复句,句中的后两个"既有"前的逗号要改为分号,以显示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界. 九,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包含句号时,各项末尾不能再使用分号
*(1)琼海县先后建立起五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县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种苗,贷款,推广新技术以及收购甘蔗等服务;二是建立桑蚕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线服务体系.……给农民提供服务.四是…… *(2)1998年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高潮迭起:
4月2日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神华铁路朔黄线开工建设;
5月18日,我国东北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工程——哈大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96亿元,计划到2000年年底将全部建成投入运营;
6月26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内昆铁路和水株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正式开工兴建,从而拉开了全国铁路建设"决战大西南"的序幕.根据决策,在今后5年内,这一地区将修建内昆,水株复线,水柏,盘西支线电气化等大批铁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总投资680亿元.在一个地区投入巨资集中兴建如此众多的电气化铁路工程,创造了我国铁路建设的新记录;
6月28日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武昌至广州铁路电气化工程在广州立起第一根电线杆,它标志着我国最长的南北铁路干线京广线将实现全线电气化.
例(1)列举的项目中包含了句号,第一项末尾的分号要改为句号.例(2)第四段内包含了句号("
序幕"二字后有句号),本段及其他两段末尾的分号不能再用,要改成句号.改成句号后,为把冒号后分说的各项连结成一个整体,从"4月2日"开始的各段的开头可分别冠以破折号. 分号的用法
一,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例如: (1)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郑国胜《现代人的智能》)
(3)纵比,即以一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作比;横比,则以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宋庆龄《谈"比较"》) (4)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王霆钧《迷人的微笑》)
(5)微笑是笑之国度里的国王;微笑是笑之花海中的牡丹.(同上)
例(1)(2)(3)中有一个或两个分句包含了逗号,所以各分句用分号分隔.例(4)(5)的各分句中都不包含逗号,例(4)在两个分句之间使用逗号是属于一般用法,而例(5)使用分号则属于特殊用法,是为了强调两个分句在一个整体内的相对独立性.在英语,像例(4)那样的无连词连接的两个并列分句,不能用逗号分隔,必须像例(5)那样用分号分隔. 二,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1)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吴伯箫《菜园小记》)
(2)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纸上.(茅盾《谈人物和结构》)
(3)不要幻想成功之神会被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主动跑过来和你拥抱亲吻;也不要幻想胜利之果会装在盘子里,端到你的餐桌前尽你开怀享用.(郑健,张建敏《再朝前走一步》) (4)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
这四句都是多重复句,分号用在第一层.表示并列关系有多种方式,例(1)通过三个"有的"加以分说,例(2)通过副词"又",例(3)通过副词"也",例(4)通过一有一无的对比.下面例(5)是并列的多重复句,"联合"和"分散"具有对待关系,"联合则效益好"后的逗号要改为分号.
*(5)联合则兴旺,联合则竞争力强,联合则发展快,联合则效益好,分散则发展慢,分散则效益差. 三,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分号多用于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包括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为了分清层次,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有时也用分号分隔.例如:
(1)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小学语文《第一场雪》)
(3)而于狗,却不能以此为例,与对等的敌人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跑了.(鲁迅《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
(4)善感的心灵,也曾为背井离乡,远适异地的行人在跨过关门时四顾茫茫的悲凄情景而落下过伤感的眼泪,也曾为孟姜女的忠贞和不幸而郁郁寡欢;然而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鼓舞.(峻青《雄关赋》)
(5)散文比较短,既能够敏捷地反应迅速变动的事物,又方便报纸杂志及时刊登;因此,散文创作风气的浓厚与否,和我们社会各方面的风貌能否被充分地生动地反映到文学里面来,大有关
系.(秦牧《散文创作谈》)
(6)如果有篇文章,有的只是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却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人们读过以后,根本不知道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样的文章,人们通常称之为"没有观点"的文章,也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
上述多重复句表示以下的非并列关系:(1)选择,(2)承接,(3)递进,(4)转折,(5)因果,(6)假设.分号都用在第一层分句.
四,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
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有相对的独立性,中间可根据需要使用分号.例如:
(1)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边,挖下一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井盖.(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2)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熊,狼要夜里打,叫打猎.(吴伯箫《猎户》)
(3)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例(1)冒号后的并列分句做大句的宾语,中间用了分号.例(2)(3)是总分复句,例(2)冒号前是总说,冒号后是分说,例(3)冒号前是分说,冒号后是总说,两句的分说部分是由并列分句组成的,都使用了分号.
有时在大句中用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部分是并列分句,这时也可用分号分隔.例如:
(4)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的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清光泻到江面.(方纪《三峡之秋》)
(5)小划子远远地出现了,像一只小小的黑甲虫,急匆匆地,慌里慌张地贴着江边爬过来——说它急匆匆,是因为它速度极快;说它慌里慌张,是因为它走得毫无规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赵丽宏《三峡船夫曲》)
括号内的话如果是并列分句,也可用分号分隔.例如:
(6)在介绍冰川的特性时,通过两个典型的例子(流速慢的天山,祁连山冰川,年流速很少超过30米;流速最快的阿扎冰川,年流速不过300米左右),具体说明了冰川流速缓慢的特点.(韩爱敏《漫话冰川》)
引文是并列分句,用来组句时其中的分号可以保留.例如:
(7)颜真卿在良好的家学熏陶和名师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终于形成了"结构平稳,宽舒厚重;笔法多变,筋力老健"的风格.(容琚《浅谈颜体楷书》)
以上七例的分号都没有用在大句的第一层分界,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并列分句部分有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作为分界标志,在分界内分号仍然处在第一层,在分句内部还有处于第二层的逗号.假若把这些分界标志取消,句子的结构层次便会错乱.比如把例(7)的引号取消,引文的界限消失,其中把引号分成两个分句的分号便不能继续使用.下面是缺少分界标志造成分号误用的例子:
*(8)有人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发现人在心情愉快时,动脉血压可降低20毫米汞柱,每分钟的脉搏可减少七八次;反之,精神忧郁,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胆固醇含量相应提高.
*(9)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认为与其宣传拜天拜地,不如鼓励人民增加生产,积蓄财物;与其依赖天地,不如依靠人的力量.
*(10)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例(8)的"发现"和例(9)的"认为"后面需加冒号,使结构上显示出后面的宾语是并列分句;不加冒号,会使人误解全句是两个并列分句.例(10)的"来源"后的逗号要改为冒号,因为逗号所处的层
次低于分号,冒号所处的层次可以高于分号. 五,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分项列举各项如果是分句,自然可以用分号.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例如:
(1)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为: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科学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光明日报》1998.8.5) (2)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王力《诗词格律》)
(3)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王府井大街街景整治,道路铺装和绿化美化的整治规划方案,按照把王府井建成国际一流商业街的目标,遵循统一,人本,文化,简洁四条原则,即:体现商业街的完整和统一性,规划街道环境设计;贯彻以人为本,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步行购物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独特的商业文化氛围;将现代,简洁,朴素淡雅的原则,贯穿于整体风格和细部设计.(《北京晚报》1999.3.12)
例(1)列举的各项是并列短语.例(2)列举的各项是名词,前面有序次语.例(1)(2)各项之间本可用逗号,现在用分号是为了突出各项的性质.例(3)各项内部有逗号,各项之间只能用分号,而不能用逗号.下例列举的各项是词语,不是句子,各项之间的句号要改用分号或逗号:
*(4)根据我们的最有功绩的文学老师的说法,有如下性质的语言是文学上最好的语言:(一)明确.(二)朴素.(三)简洁.(四)浮雕.(五)音乐性.(六)和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
列举的各项如果是词,不是短语或词组,则不必用分号分隔,下列的分号可改为逗号: *(5)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爱国主义有四种特点: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包容性. 六,在辞书中用来分隔不同的释义
辞书的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有两个以上释义时常用分号分隔.例如: (1)措 安放;处理;放置(《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措 arrange;manage;handle(《汉英词典》修订版)
有时同一义项中的释义,含意相近的用逗号分开,含意稍远的用分号分隔.例如: (2)abdominous 大肚子的,大腹便便的;肥胖的(《英汉大词 典》) 分号的功能
分号表示小于句号,大于逗号的停顿,主要用于分隔单重复句的并列分句或多重复句内的第一层分句(包括并列关系和非并列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在单句中用于分项列举.分号由句号加逗号构成,句号在上,逗号在下,表示分号在句中所处的地位是介于句号和逗号之间,分号的这种形态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的功能.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分号的定义如下 ·分号;(甲)一句若有几个很长的并列的兼词(即词组.——引者注)或分句,须用分号把他们分开.(乙)两个独立的句子,在文法上没有联络,在意思上是联络的,可以用分号分开.(丙)几个互相依靠的分句,若是太长了,也应该用分号分开.(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间分句之间的停顿.(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下面介绍国外三种有代表性的分号定义供比较参考: ·分号是表示分隔程度大于逗号,小于句号的一种标点符号,主要用来分隔含有被逗号分隔的成分的那些单位,并分隔关系密切的并列分句.(美国《韦氏新世界美语词典》1972年版) ·句号成分之间有比逗号更显著的停顿而这些成分关系又十分密切不能各自独立成句者,用分
号分隔.分号的理想的用法应是用分隔重要性和语法结构相似的分句或短语.(英国《牛津作家和编辑词典》1981年版) ·分号通常在复句中,有时在单句中用以分隔其相对独立的或较大扩展的成分.(《苏联百科词典》莫斯科1980年版) 分号的由来
胡适最早在 1915 年 9 月 18 日的日记(收入 1939 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藏晖室札记》卷十一)中使用"分号"的名称,原构拟的形式为重圈◎,比句号更惹人注目,后来又建议改为";或△"(见 1916 年在《科学》杂志第 2 卷第 1 期发表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还有人构拟了其他形式的分号.1919 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请颁行新标点符号议案》中采纳钱玄同等众多学者的主张,借用现成的西式符号(;)并定名为"分号".在这前后使用过的名称有"辍点""停点""支点""截点""分点""长读""点撇""息可仑"等.
(;)或形式类似的标点符号,最初见于 8~9 世纪,在希腊文中是问号,在拉丁文中表示诗节或句子末尾的停顿.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意大利出版家阿尔杜斯·马努提乌斯在所出的希腊文书籍中仍以(;)为问号,在拉丁文,意大利文等非希腊文的书籍中统一改作分号使用.马努提乌斯 1495 年在威尼斯出版当代意大利学者彼埃特罗·本博用拉丁文写的《埃特纳火山探险记》,书中第一次出现这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分号,用来表示介于短句段(comma)和长句段(colon)之间的半长句段(semicolon)末了的停顿.分句由于用法不易掌握,传播速度不快.以见于当地出版物为准,1503 年传到法诺(意大利中部),1524 年罗马,1547 年里昂(法国),1960 年巴黎, 1969 年安特卫普(比利时).巴黎印刷商在 1538 年为伦敦印刷商代印的迈尔斯·科弗达尔《圣经》英译本,只在译者献词中出现了一个分号,1569 年在英国本土出版的书籍偶尔使用分号,到了这个世纪晚期才普及.
俄国早期的标点系统是仿照希腊模式建立的.(;)形式的问号和其他几种标点在 15 世纪从希腊语通过南方斯拉夫人传入俄语.俄国语法学家梅·斯莫特里茨基在 1619 年出版的语法著作中归纳的俄语标点增至十种,有问号(;),逗号,冒号,句号等,无分号.现代俄罗斯标准语奠基人米·瓦·罗蒙诺索夫在 1755 年发表的《俄语语法》中列举了八种标点,其中包括分号和问号.这时俄语已仿效西欧多数语言改以( )为问号,以(;)为分号.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以(;)为分号.现代希腊语仍以(;)为问号,以传统的高位点——靠字母右上角的上圆点(·)为分号.
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俄语依分号的形态给它命名,分别称之为point-virgule(point et virgule),punto e virgola,punto y coma和точка с залятой,直译为"句逗号"或"句号加逗号",命名原则不言自明.英语分号的名称semicolon是从colon(本为长句段符号,现为冒号)派生出来的,本意为"半长句段符号". 分号使用的原则
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单句内并列词语之间只能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主食和肉食量高;水果,蔬菜量低;室外活动量少,是形成肥胖的一种生活模式."
这是个主谓单句,主语部分由三个并列的主谓短语构成,中间不能用分号,要改为逗号.
复句有简单复句和多重复句.在简单复句中,分句间必须是并列关系,才可以用分号;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用分号.例如:"舞台上,天女在翩翩起舞;舞台下,徐悲鸿思绪连绵.""它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前例是并列关系的简单复句,分句间用了分号.后例句子虽然较长,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简单复句,不能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并列分句之间,也不是一定要用分号.如果分句较简单,内部没出现逗号,分句间也就用不到分号.例如:"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大自然的生命才是永恒的.""我渐渐爱上这些孩子了,孩子们也爱
上了我."
多重复句中,分号要用在第一层.第一层是并列关系,两部分间常常要用分号;第一层不是并列关系,如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有时候也可以用分号.例如:"管理人员只要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赶快收摊;管理人员一走,他们就又继续倒卖.""有些同志口头上也讲要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但是,一碰到群众提意见多了,他们就从心里不耐烦.""如果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座谈座谈,记些数字,或寻一个局部感觉,那就很难叫'体验生活';因为真正的体验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身与心的勇敢投入中."
头一例第一层是并列,用了分号.第二例第一层是转折,第三例是因果,也都用了分号.这里如果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前后两部分层次就不够清晰;如果用句号,又使前后的联系断开,所以用了分号.
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间是不能用分号的,否则层次就乱了.例如:"只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个例子第一层是条件关系,并列在第二层上,分句间的分号要改为逗号.
冒号后的并列词语间可以用分号
一般来说,并列的词语间的停顿用顿号或逗号,不用分号.但是,如果并列词语表示的是总说后的逐一列举,前面是冒号,并列词语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通货膨胀有五大害处:影响企业生产;影响商品流通;影响改革深化;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影响人心稳定.""传统文化书籍的封面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恪;二,独特的文化味;三,鲜明的时代感."
当然,上面两例的各并列短语间用逗号也可以,如果列举项较复杂,还可以用句号,但一般不用顿号.例如:"中药抗衰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整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作用, 促进物质代谢,抗肿瘤作用."
例中的顿号最好改为分号或逗号.如果冒号后的并列词语是分行排列的,并列项之间用分号的就更多.例如: 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 书证; (二) 物证; (三) 视听资料; (四) 证人证言; (五) 当事人的陈述; (六) 鉴定结论; (七) 勘验笔录
使用冒号要注意的问题
一,冒号的涵盖范围要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冒号的涵盖范围可大可小,大的可管几个句子或几个段落,就句子而言,一般管到句末,有时也可以管到句内有分号或逗号表示停顿处.涵盖范围要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这是冒号的一个使用原则.例如:
(1)俗话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鲁迅《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 *(2)有人说:"药是三分毒"有一定的道理.
*(3)他们对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如:天文,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探讨的问题.
例(1)引语后有逗号表示停顿,冒号的涵盖范围是清楚的.例(2)的引语后要加逗号表示冒号的涵盖范围到此为止,否则就要管到句末,把涵盖范围扩大了.例(3)"如:"只能管到"……等方面",管不到句末,冒号要删去. 二,冒号要用在有停顿的地方
(1)他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郑振铎 《猫》) *(2)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3)他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最后的晚餐》是表现耶稣在餐桌上说出:"你们当中有人要出卖我"的话时,引起门徒的极大的震动.
*(5)中央提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20字方针. *(6)古人不是说:"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吗
*(7)巴甫洛夫的《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先提出全文主旨:"我对于我国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年们的希望"之后,便从"循序渐进""要虚心"和"要热情"三个方面分说.
*(8)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9)近读某报的文章:《有了电脑还需要书 》不禁为之诧异,不读书怎么玩电脑
比较例(1)(2)可看出,例(2)的"声"字后无停顿,冒号也管不到句末,应删去.例(3)至(7)使用冒号处没有停顿,冒号要删去.例(8)的"愿望"后有的语文课本有冒号,有的没有,应当不加冒号,因为这里没有停顿.例(9)的冒号应删去,在书名号后加逗号. 有停顿处如果缺冒号,应当补上.例如:
(10)奶奶也忍不住喊了声"谢天谢地".(袁鹰《渡船》)
*(11)贝汉廷微笑着推开图纸,行家一看就愣住了,不由得脱口说了声"好!" *(12)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响,大声叫道"站住!" *(13)她头也不抬,冷冷的问"什么名字 "
例(10)"谢天谢地"在引号内不带句末点号,作短语使用,前面无停顿,所以不加冒号.(10)(11)(12)三例的"好!""站住!""什么名字 "带句末点号,作小句使用,前面有停顿,须加冒号. 三,区分提示性话语和非提示性话语
提示性话语后面加冒号提起下文,有些话语表面上像提示性的,实际上不是,后面不宜使用冒号.例如:
(1)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吴伯箫《难老泉》)
(2)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凤章《苏州园林》)
*(3)据报载:1993年头三个月,"上海平均每个月开办的国有,集体书店就有20多家……经费不成问题".
例(1)"记载"是提示性话语,后面用冒号提起下文.例(2)"据……载"不是提示性话语,而是交代材料来源的,后面用逗号.例(3)"据报载"后面的冒号要改为逗号.据此类推,"据"字领起的词语,如"据说""据悉""据报""据统计""据调查"等,如果是作为独立成分用来交代材料或信息来源或依据,不是用来提起下文的,其后的冒号要改为逗号,有时连逗号也不可用,直接连接下文.例如: (4)据说,此专辑上市只三周,仅在北京就卖了40 000张.(《新闻出版社》1998.08.31) (5)据说在漆黑的夜里,他能识别猎物的踪迹哩.(吴伯箫《猎 户》)
(6)据统计,到1980年海底石油开采量已占资本主义世界石油产量的40%.(高中语文《富饶的海洋》)
*(7)据说:法国人对中国的语言文化一往情深,早在1815年起大学里就开始正式设置了汉语教授的位置.
*(8)据统计:河南省栽植泡桐达二亿株左右,农桐间作面积在一千万亩以上.
*(9)据调查:一般十年生的泡桐,胸径平均三十至四十厘米,材积可达零点五至零点六立方米. 例(4)"据说"后用逗号.例(5)"据说"后不用逗号,直接连接下文.例(6)的"据统计"后用逗号.例(7)的"据说"后的冒号要删去或改为逗号.例(8)的"据统计",例(9)的"据调查"后面的冒号要改为逗号.
四,在一个句子里避免套用两个冒号
*(1)据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人介绍:广东即将出台的《社会人士参加广东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考务细则》中规定:报名参加会考的社会青年可以和其他高中学生一样分三年完成考试,也可以在一年内将会考的9个科目全部完成.
*(2)夜阑人静,独自一人谛听钟摆在冷漠地,不停地摆动,不禁毛骨悚然:这单调而精确的声音总是一成不变地表明一点:生命在不息地运动.
*(3)GB 5795—86《中国标准书号》规定:国家标准书号由分为以下四段的十位数字组成:第一段——组号,第二段——出版社号,第三段 ——书序号,第四段——校验码.
上述三例都在同一句中使用了两个冒号.例(1)第一个冒号可改为逗号,例(2)第二个冒号可改为",即".例(3)"GB 5795—86《中国标准书号》规定:"可改为"依照GB 5795—86《中国标准书号》规定,". 冒号的用法
一,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1)聚卿先生:
上月晦寄一函,想达左右……(《王国维致刘聚卿》) (2)同学们:
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一个同学聚会.……(湘仁《在老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二,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1)记者:您二位一向关心中学语文教学,请谈一谈一个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秦牧:要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多读,多些,多思索.……
紫风:除读好教科书外,必须进行课外阅读.……(《秦牧吴紫风答记者问》)
(2)正方金岭: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反方王雷:我看不出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 三,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问/答,说,想,是,即,写道,认为,证明,表示,指出,例如"之类动词都可加冒号,使其具有提示性,以引出宾语.例如:
(1)问:你觉得在翻译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答:谁都知道,翻译是转述而非创作,因此译者:(1)应该知道原作者说的是什么;(2)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王宗炎《辨义为翻译之本》)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3)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何为《第二次考试》)
(4)一般地说,作品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人物太多,故事性不强.(老舍《人物,语言及其他》)
(5)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6)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 例句中的"问/答""说""想""是""明白""表明"后都加了冒号.如果不强调这类动词的提示作用,大都可用逗号代替冒号.例如:
(7)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在上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萧乾《枣核》)
(8)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孙荪《云赋》)
(9)遗憾的是,这离京都颇近的雄关,我没有到过.(峻青《雄关赋》)
(10)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都德《最后一课》)
(11)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冒号和"即"如何配合使用,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即"相当于"就(是)".冒号可用于"即"字后以提起下文,但不宜用于"即"字前.例如:
(12)成品图书的质量标准分为二级,即:合格品,不合格品.(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13)这项人类社会活动兼有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特性: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理论性与行为艺术性.
*(14)出版物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三多一少",即平庸者多,创新者少;拼拼凑凑者多,自成体系者少;粗制滥造者多,精编精选者少.
例(12)"即"字前面用逗号,后面用冒号以提起下文,如果不强调提示,"即"字后的这个冒号也可不用.例(13)"即"字前的冒号可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即"字删去,因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再加表示提示的"即"就重复了.例(14)"即"字后要补充一个冒号,因为后跟带分号的并列分句,不用冒号分隔开来,全句的结构关系便错乱了.
*(15)研究课题涉及广阔的领域:如编辑活动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及编辑管理,编辑队伍等. *(16)古诗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观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格律严整,属于律诗;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
"如"的用法类似"即",例(15)"如"字前的冒号要改为逗号,如果保留冒号,则要把"如"字删去.例(16)的问题同(14),"如"字后要加冒号. 四,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1)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钱学森《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
(2)但一般来说,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出版科学》1999/1) (3)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4)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不稳定,很难造就;另一种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试.(何为《第二次考试》)
(5)在演唱方面,她〔郭兰英〕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一)气息的运用.以气息丹田的方法,做到低音扎实,中音纯净,高音嘹亮而优美.(二)吐字准确而穿透力强.不用话筒,她可以把每个字送到剧场的最后一排.(三)行腔……吐纳顿挫,变化多端,纯熟自如.(《新闻出版报》1999.1.19)
例(1)"六门基础科学"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词,中间用逗号分隔.例(2)"标准"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短语,中间用分号分隔,分号也可改用逗号.例(3)"来源有两种"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逗号分隔.例(4)"两种意见"是总说,分说部分是并列分句,中间用分号分隔,因为有一个分号内部已包含逗号.例(5)"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总说,分说部分由并列句构成的句群,句子有序次语,使读者知道分说部分的范围. 五,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1)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2)他知道露水怎么样洒在草叶上,露水的味道怎么样香甜;他知道星星怎么样眨眼,月亮怎么样笑;他知道夜间的田野怎么样沉静,花草树木怎么样酣睡;他知道小虫们怎么样你找我,我找你,蝴蝶们怎么样恋爱:总之,夜间的一切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叶圣陶《稻草人》)
(3)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
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例(1)"我们都",例(2)"总之"和例(3)"全部"等字样表明冒号后的话是带总括性的,对冒号前的话——上文——作了总结.
六,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1)首届广西(桂林)书市将隆重举办 主办单位:广西新闻出版局 桂林市人民政府
书市时间:1998年10月1日至5日
书市地点:桂林市体育馆(《新闻出版社》1998.09.29)
(2)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3)今有恳者:书籍二包,散稿一束由邮寄上,祈代保存,是所至祷.(《王力致杨树达》)
例(1)冒号表示后面的文字是解说前面的项目的,在这里也可用空格来代替冒号.例(2)冒号后的文字解说前面的宾语"桥".例(3)冒号后的分句解说前面的分句,而不是解说前面的某个句子成分.
七,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许慎:《说文解字》……(《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八,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1)中国农业方向:发展生态农业(《新华文摘》1996/3) (2)信息消费:现代社会新潮流(《光明日报》1998.5.18) (3)范长江: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新华文摘》1997/2) (4)瑞典:高税收维持高福利(《环球时报》1998.4.26)
(5)《早年周恩来》:一部充满魅力的佳作(《新华文摘》1996/8) 冒号的功能
冒号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表示上文和下文具有申述,解说或总结等意义关系.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冒号的定义如下: ·冒号:(甲)总结上文.(乙)总起下文.(1919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的停顿.(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此外,在总括性话语之前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2)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5)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下面介绍国外几种有代表性的冒号定义供比较研究: ·冒号是标点符号之一种,用于较长的引语,说明解释,例证,列举事项等之前,公函的称呼语之后.(美国《韦氏新世界美语词典》1976年版) ·冒号是标点符号之一种,主要用来引起下文(如列举事项,说明解释,或引语)的注意.(美国《韦氏第九版新大学词典》1983年版) ·冒号是一种引导符号,它表示下文——不管是小句还是短句,或甚至是单词——同上文的某个成分有密切联系.(美国《梅里亚姆-韦伯斯特标点与文字规范手册》1995年版) ·冒号用于引出:a)引语,讲话;b)说明解释,列举事项,论证,示例.(法国《莱克西斯法语词典》1975年)
·冒号用来表示它的下文同上文具有因果性,解说性等意义关系.(《苏联百科词典》1979年版) 点号表示停顿的大小,在一些语文教材和参考书中可以看到下面两种排列方式: 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句号,问号,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第一种排列法反映冒号在早期的使用情况,不适用于现在.第二种排列法把冒号和分号同等对待,认为冒号同分号一样表示大于逗号,小于句号的停顿.实际上,由于用法的改变,目前冒号已不固定于哪一个层面.它既可用于超句单位,引出句子,句群,段落甚至章节,表示大于句号的停顿,也可用于句内表示大于分号的停顿,有时还可用于分句的内部,表示小于分号甚至小于逗号的停顿,因而不能一成不变地同句号,分号,逗号等点号比较停顿的大小.如果要比较的话,就句子而言,可以说冒号表示的停顿始终大于顿号,但不一定大于逗号和分号,有时冒号分隔的单位比分号分隔的单位互相依存的关系更为密切. 一,引出段落
"难老泉"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 …………
…………(吴伯箫《难老泉》) 故事有三个自然段组成,内容从略. 二,引出句群
(1)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马南邨《杂文四则》)
(2)我大胆地设想:如果去掉这些荷叶将会怎样 如果只剩下一枝枝光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么 (郑伯琛《荷叶咏》)
(3)真的,站在鲁迅先生面前,我有好几次都想呼喊,我想大声呼喊: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唐弢《琐忆》)
例(1)冒号引出由两个陈述句组成的句群,由序次语表示冒号提示的范围.例(2)冒号引出由两个疑问句组成的句群.例(3)冒号引出由两个感叹句组成的句群. 三,引出句子
上述三例的句群都可用句子来代替.如把例(1)的第一个句号改成分号,使两个陈述句变成一个复句,例(2)(3)的两个疑问句和感叹句分别去掉一个. 四,表示小于分号的停顿
(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来山海关游览的人在照相馆穿戎装照相留念〕开始我想到的是这家照相馆真是"生财有道",会想点子赚钱;转眼又一想:这不单纯是个赚钱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体会到那些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儿来的友人们,在登临这座古老而著名的雄关时的心情.(峻青《雄关赋》) (3)有的构词能力还比较强,如:形,貌,衣,镜,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极少数次语里出现,如: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窥(窥探,窥测),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例(1)冒号用于第一分句内;例(2)冒号用于第二分句内;例(3)冒号用于前后两个分句内.这三例说明冒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小于分号表示的停顿,冒号分隔的两个意义单位可以比分号分隔的两个意义单位(分句)关系更密切. 五,表示小于逗号的停顿
逗号有时也可用来分隔不同的分句,被逗号分隔出的分句内部使用冒号,这时冒号在分句中表示的停顿便小于逗号表示的停顿.例如:
(1)明代画家文徵明很欣赏这地方,特地在山上四方亭上题了一匾一联.匾曰:"山花野鸟之间",对联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凤章《苏州园林》)
(2)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 人",可见荔枝的妙处.(杨朔《荔枝蜜》)
例(1)"对联"前的逗号分隔两个并列分句,两个分句内部都用了冒号,说明冒号在句中表示小于逗号的停顿.例(2)是偏正复句,两分句以引号后的逗号为界,冒号在第一分句中也是表示小于逗号的停顿. 冒号的由来
我国古代句读符号中无冒号.现行标点符号中的冒号,形式和用法是从西方引进的,而名称是使用表意词,具有独创性."冒"字有"隐起"和"统括"的意思.如"冒头""冒子"指文章,话语的开头部分或引子."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体",鲁迅在《彷徨·孤独者》所说的这句话有助于理解"冒"字的含意.冒号在 1919 年前后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句断意连之号,冒号,冒引号,集点,集号,叙点,续号,叙述号,结号,综号,两点,爽殿,重点,扎点,可仑.胡适曾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1916年)一文中建议采用":或"形式的冒号,所使用的名称为"冒".前一种是西式冒号,后一种是把西式冒号的两个圆点改成两个中式尖点.钱玄同在《句读符号》(1918年)一文中建议采用的西文留种标点符号包括"':'冒或结"."结"字显然指总结上文.冒号的形式和名称是 1919 年《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正式确定的.
8 世纪末以来,西方的宗教书籍如《圣经》和《祈祷书》等常用升号表示句内较大的停顿,供诵读经文祈祷文或唱圣诗圣歌时使用.升号形式为圆点的右上方加一挑或豆芽形曲线,如();14世纪中叶以后,圆点的上加符号也演变成圆点,升号变成双点,即今冒号前身.英语的冒号名称源自希腊语的kōlon.这个词本意为"肢"(人或动物的身体的一部分),后转成"诗歌或语句的一部分".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在公元 88 年写成的修辞学著作中曾按照"长句段"的意思使用kōlon一词.这个长句段符号,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版家马努提乌斯开始用来标示介于句号和分号之间的停顿.分号之下是逗号,因为早期西文的句子较长,需要使用(.)(:)(;)(,)等四种标示语句不同结构层次的点号.英语大约从1550年起称(:)为colon,意为"长句段符号",在colon之下的断句符号(;)从1644年起称为semicolon,意为"半长句段符号".17 世纪 40 年代英语正写法规定以逗号(,)为停顿的基本单位,(;)和(:)表示停顿的长度分别为逗号的二倍和三倍.《英语牛津大辞典》colon条所举 1748 年的书证为:"标示语音停顿我们如果可以自定以comma(逗号)为一,则semicolon(分号)为二,colon为三,period(句号)为四".可见当时colon是用于句内第一层分界,semicolon则用于第二层分界.后来文风逐渐改变,短句多了,在句子内部不需要那么多的标示层级的符号,(:)被派作其他的用场——从 18 世纪晚期开始改作提示性的符号,这就是现代冒号的起源.从此以后,分号(;)变成为介于句号和逗号之间的唯一的点号,(:)的主要功能再也不是切分长句段,虽然至今仍有一些英国作家在连接两个并列分句的连词and之前加冒号,这种用法不带普遍性.从英语colon和semicolon的词源和用法的历史演变,我们可知这两种点号在现代已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决不能把semicolon理解为"半冒号".
与英语不同,法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仿效拉丁语依照(:)的形态给它命名,称之为"双点"(法les deux-points/意i due punti/俄двоеточие),其用法的历史演变和英语大致相同.上述法语名称首见于 1590 年.这个点号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引进汉语,所以依据它的现代意义译成"冒号",不可因此认为(:)这个点号在西方自古以来就一直作冒号使用.
注意汉语的冒号不同于数学的比号.比号的位置居中,如"1:2=3:6";冒号位置靠字的右下角.分隔时分用冒号,不用比号,如"7时30分"要写作"7:30".西文的冒号和比号(:)的形体相同,两点的距离比汉语冒号略宽,与一般小写字母等高.
不要套用冒号
一般说来,一句话里只适合用一个冒号.如果一个冒号范围里又用冒号,就形成了冒号的套用.应设法避免套用冒号.下面两例的用法不合适:"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植物的呼吸跟人的不一样:植物的全身都是'鼻子孔',它的每一个生活着的细胞都在进行呼吸:气体通过植物体上的一些小孔与薄膜进进出出,吸进氧气, 吐出二氧化碳."
前一例的第一个冒号可以改为逗号.也可以保留第一个冒号, 将冒号后的部分作一些调整, 使原句子成为"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后一例前一个冒号后的所有的话都是对冒号前面话的解释,而解释的话里又出现一个冒号,冒号后又是一层解释.虽然读起来也还明白,但还是显得重重叠叠,不够清晰.因此,可以把头一个冒号改成句号,前后两句话,先概括说,后具体说.也可以改用逗号.
冒号套用要尽可能避免,但是有些时候免不了还要用到,如在某些法规条文式的表述中.例如: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理解上没有造成什么问题 , 这样的使用也应该是可以的.
冒号的提示范围
人民教育出版社审读室 谭桂声
冒号的提示范围指的是它能管到哪儿.冒号是一种句内点号,但又不限于在句内使用,其提示的范围可小可大:一般管到一个句子;有时也可以小于一个句子,只管到句内的一部分;有时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一个句群即几个句子,甚至几个段落.冒号引起的话语要与冒号的提示性话语所指的范围保持一致,这是冒号的一个使用原则.冒号的提示范围,可分三类情况. 一,限于一个句子
一般只管到一个句子的末了,这是冒号的常规用法.这里所说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例如: (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联4的. (3)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 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实践论》)
(4)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
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 只到街上看着有没有出车的可能.(老舍《骆驼祥子》)
以上例句中的冒号,不论其后面是短语,单句还是复句,都管到一个句子的末尾. 二,小于一个句子
冒号有时不能管到一个句子的末了,而只能管到句内的一部分.例如:
(5)俗话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鲁迅《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
(6)明代画家文徵明很欣赏这地方,特地在山上四方亭上题了一匾一联.匾曰:"山花野鸟之间",对联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凤章《苏州园林》)
(7)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有的构词能力还比较强,如:形,貌,衣,镜,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如: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窥(窥探,窥测),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例(5),例(7)分别管到句内逗号,分号表示停顿处;例(6)的两个冒号分别管到句子的逗号,句号表
示停顿处,例(8)的两个冒号分别管到句子的分号,句号表示停顿处. 三,超出一个句子
冒号的提示范围有时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几个段落.例如:
(9)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10)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 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 1898 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 年. (杨振宁《邓稼先》)
(11)"难老泉"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 ……
……(吴伯箫《难老泉》)
故事由三个自然段组成,内容从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冒号管几个句子或几个段落,有时会造成误解;即使不会造成误解,有时也会语句关系不清晰,对辨读有所影响.因此,冒号的提示范围虽然可以大到几个句子或几个段落,但是不要轻易采用这样的用法,能避免的话应尽量避免.如例(10)中的前三个句号改为逗号,语句层次就会更清晰.如果提示的是一个复杂的句群或文字很多的几个段落,以至像编写教材常遇到的几乎是全文式的提示或章节式的提示,不妨使用句号.如例(11)中的冒号即可改为句号.但在难以避免的情况下,还是要使用冒号,例(9)即属此类情况. 以间空作敬空号
弟病后滢羸弱,蛰居此间,到申极少,以致久未拜晤.遥想 起居佳 胜.……社人景慕 吾兄,拟请入社,嘱弟介绍.(《丰子恺致赵景深》)
信中在"起居"和"吾兄"前空一格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以间空作敬空号
弟病后滢羸弱,蛰居此间,到申极少,以致久未拜晤.遥想 起居佳 胜.……社人景慕 吾兄,拟请入社,嘱弟介绍.(《丰子恺致赵景深》)
信中在"起居"和"吾兄"前空一格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以间空分隔词牌名和题名,双调词的前后阕
(1)《沁园春 长沙》和《水调歌头 游泳》分别写于中国革命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职高《语文》)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例(1)在词牌名和题名之间空一个格以代替间隔号.例(2)在连续书写的双调词的前后阕之间空两格.分行书写的双调词则习惯以空行作为区分前后阕的标志. 以间空分隔段首小题和正文
(1)冲击效应 每个落到原始地球上的星子都有很高的运动能量,这 种能量因冲击转化为热能. (2)压缩效应 由于星子的堆积使地球行星外部重量增加,内部受压 缩,消耗在压缩内部的能量转化热被保存下来.
(宋健主编《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原书在段首小题和正文之间空两格,段首小题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这种间空不宜用冒号或句
号来代替.用了冒号或句号,段首小题就变成段首提示语,成为正文的一部分,失去标题的性质. 以间空分隔章节条序号和标题/条文 (1)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2)4.6 分号
4.6.1 分号的形式为";"(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以间空代替标点分隔标题的词句
(1)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忆闺秀(《红楼梦》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西游记》第一回)
(2)民主 团结 求实 奋进——祝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人民日报》1997.3.1)
(3)宗教书 缘何热 如何办(《新华文摘》1997/1)
例(1)以间空分隔章回小说的回目,相当于逗号.例(2)的间空相当于顿号.例(3)的间空代替逗号和问号,标题使用标点时可写作: 宗教书,缘何热 如何办 以间空作为独立词语的分界 (1)《辞源》修订本 编纂
吴泽炎 黄秋云 刘叶秋 (2)用下列词语造句.
启动 拔地而起 喜形于色 波光粼粼(初中《语文》练习题)
例(1)以间空分隔人名,例(2)以间空分隔一般词语,这些间空是分隔独立词语的,没有任何标点可以代替,改用顿号或逗号都不合适. 以空行区分大的结构层次
自然段之间一般不空行,有时是为了显示不同的结构层次,需要在大的段落(部分)或章节之间空行.例如:
(1)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的 大堰河的儿子.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错误的饮食观念为数不少,这里只能举出一些来讨论. "胡萝卜生吃价值最高" …………
"吃豆制品,多多益善" …………
"吃水果越多越好" …………
"多吃纤维素对身体有利"
……所以纤维素的摄入要适量,不宜过多,而且要改进食物加工方法,使纤维素软化.
饮食方面的错误观念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纠正了.总之,我们一定要掌握辩证的方法,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量摄入食物营养,从而增进身体健康.(张得亮《纠正错误的饮食观念》)
(3)……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阿累《一面》)
例(1)全诗分13个诗段,诗段与诗段之间空一行.例(2)用空行的办法分隔文章的主体(以四个引语为小标题列举关于饮食的错误观点)和结束语(即最后一段讲如何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增进身体健康),如果不空行,则结束语便和最后一节("多吃纤维素对身体有利")连在一起了,从形式上看不出结束语是从属于全篇而不是从属最后一节的.例(3)文章第一部分各段写作者在内山书店和鲁迅见面的情景,第二部分各段写隔了四年鲁迅逝世时作者如何悼念他见过一面的这位伟人,两部分属两个不同的大段落,中间用空行的办法分隔. "* * *"或"※※※"之类符号有时也被用来做文章的分界标志.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间隔号,分隔号, 代字号,虚缺号,标示号,省字号一般占一个字位;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位;前后引号,前后括号,前后书名号各占半个字位;连接号有多种,占半个,一个或两个字位.下图把一个字位照田字形分成四个小方格以说明各类标点所处位置.
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位的左下格,齐底线.问号,叹号放在字位的左半部,下端齐底线,上端略低于顶线.间隔号放在字位的中心.分隔号穿过字位的中心.连接号横放在字位的中线上.代字号(×)的交叉点在字位的中心.虚缺号占满一个字位.省字号放在字位的右上格(如果用于两个外文字母之间表示省写,通常占一个字母的位置).破折号和省略号横放在两个字位的中线上.前引号(" ')放在字位的右上格,后引号(" ')放在字位的左上格.前括号放在字位的右半部,后括号放在字位的左半部.前书名号放在字位的右半部,后书名号放在字位的左半部.着重号,专名号,浪线式书名号不占字位,放在字的下边,随字移行.
直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与横行文稿有所不同,一般放在字下.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位的右上格,问号,叹号放在字位的右半部.连接号竖
直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与横行文稿有所不同,一般放在字下.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位的右上格,问号,叹号放在字位的右半部.连接号竖放在字位的中线上.标示号字上的放在字位的左下格,字下的放在字位的右上格.破折号和省略号竖放在两个字位的中线上.引号改用( ),上引号放在字位的右下格,下引号放在字位的左上格.上括号放在字位的下半部,下括号放在字位的上半部.上书名号(《)放在字位的下半部,下书名号(》)放在字位的上半部.着重号放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放在字的左侧. 标点符号的位置有如下禁则:
. ! , , ;: '")》为避头标点,即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后单引号,后双引号,后括号,后书名号,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遇到这种情况,可扩大或缩小字符间距,调整行长,把标点挤在上行的末尾,或者把标点同上行末尾的一个字一起移到下行的开头.连接号和间隔号(— ~ )尽可能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 " ( 《 为避尾标点,即前单引号,前双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遇到这种情况,可调整字距,行长,把这些标号移至下行的开头,或者把下行的一个字提上来,放在行末标号之后.
破折号,省略号可在行末或在行首,但中间不能断开,分居两行.
调整字距,行长时,原占一个字位的标点有些可适当缩小到半个字位.例如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间隔号,省字号等句内标点可改用占半个字位的半身标点,句号,问号,叹号等句未点号一般要
占一个字位,用全身标点,必要时问号和叹号也可改用半身标点.
几种标点符号连用,有时可合占一个字位.例如,冒号和前引号连用,或后括号和逗号连用,合占一个字位.
省略号前后怎样用点号
省略号前或后的标点要根据需要保存或省掉.
先看省略号前的.如果省略号前是句末点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点号应保留.例如:"看见别人用公款大吃大喝,我至少也得小吃小喝一番.你多占了三间房,我多占一间也行.你开得后门,我有什么开不得 ……于是,对于种种不正之风,尽管不满,却又往往不免沾点边."
如果省略号前是句中点号,则省掉.例如:"一群马,在公孙龙子眼里是'非白马',是黑马,青马,黄马,棕马……的综合.""棕马"后省略号前不能用顿号.
再看省略号后的.一般说来省略号后不必用点号,因为连文字都省了,标点符号自然也随之省了.但有时为了表示省略的文字不和下文连接,省略号后也可以使用点号.例如:"由于活着曾被住房问题困扰过,所以我曾专门去了解关于人死后'住房'——骨灰盒的问题,才知道骨灰盒分三十元,六十元,七十五元…….按你生前的等级办事,你当了副部长才能购买一百元一个的骨灰盒,为你的骨灰安家落户.""祖国语言是何等丰富,何等生动.漫画家,创作家,表演家,说唱家,翻译家,语言学者,社会学者……,岂能不向这宝库中作一番巡游探讨." 省略号和"等""之类"
表示列举未完有所省略时,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用省略号,就不必再用"等""等等"或"之类";用"等""等等"或"之类",也就不需要用省略号了.使用中常见有两者并用的.例如:"报告文学的主题,题材,类型,风格……等应该是异常丰富的.""春花什么都没带,所需的日用杂品全都是娟姐到小卖部替她买来的:热水瓶,脸盆,毛巾,香皂,牙刷,手纸,镜子,剪刀……之类."前例应把省略号去掉,保留"等".后一例可保留省略号,去掉"之类".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 一概省略 全部保留 还是…… 纯属多余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文件中的例句,其实已经提供了答案.请看例句:"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这里省略号前后都没有其他点号.我觉得应该照此办理.道理其实很简单,既然连文字都省略了,标点符号还留着干啥 (赵 乙)
大势所趋:不用
我查了鲁迅的《呐喊》,省略号共用了二百多处.多数是点号用在前面,如"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一部分干脆不用,如"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而用在后面的最少,只有《药》三例,《明天》二例.如:"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由此可见,省略号前后标点的用法,确实是个问题,不但各人的处理方法不同,就是同一作家,也会"随心所欲".依我的看法,不用是大势所趋.不用,既不影响读者对语言的理解,又符合方便经济的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娄 底) 顿号可省
请看下列句子:"走进商场,琳琅满目,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电视机,录音机,……可谓应有尽有."这里,省略号前的顿号是应该省去也是必须省去的.这是因为,顿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既然"录音机"后面的词语已省略,顿号也就同时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为词语和标点符号是不能并列的.而这样的差错并不鲜见,如袁珂校注的《山海经》:"巫咸,巫即,……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省略号前的标点同样应该省去. (李美仙)
省略号是标号
我想提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省略号是标号而不是点号!省略号虽然也能起到停顿的作用,但这种停顿的提示是不明确的,因为省略号也可能省掉的是个别词语而不是整个句子,因此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人们往往会犹犹豫豫,不知如何掌握停顿和语气.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质量.请读读下面这句话:"我想,你应该去看看黄哥,李姐……他们这一家人,早不是先前的景象啦!"一般人读到省略号处,总要试探地看看能否和后面连在一起,不敢轻易停顿.与其让读者猜谜,还不如干脆加上点号.一概加上容易规范,而视情况具体掌握,则难免继续出现混乱. (孙 山)
不要舍本求末
标点符号是文化发展的产物.郭沫若曾说过:"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关键要看这些点号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有助于理清句子的结构,方便读者的阅读,那是万万省不得的.比如:"这几年里,我去过山东,福建,浙江,安徽,四川,辽宁……福建,浙江的水,四川,辽宁的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省略号后面如果不加一个逗号或者句号,两个句子便有"粘连"在一起的感觉,造成视觉上的困惑.为了省一个标点符号而导致行文眉目不清,岂不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钱 翱)
请看两个例句
在说出我的观点以前,请大家先看两个句子: 一,该厂可以生产电机,电表,电线……多种产品.
二,该厂可以生产电机,电表,电线……,多种产品在省级评比中获奖.
在第一个句子中,省略号后是不能加点号的,因为"多种产品"和"电机,电表,电线"是同位结构,它们是"生产"的宾语,中间不能用点号断开.
在第二个句子中,省略号后是不能不加点号的,因为"多种产品"和前面的句子没有关系,它是"获奖"的主语.只有在省略号后加上句号或者逗号,这个句子的结构才清晰无误. 因此,我的观点是:有时,省略号后的点号是省不得的. (陶廷桢)
问号,叹号不可或缺
省略号前面的句子,如果是疑问句或感叹句,其疑问或感叹语气自然紧附于后,同后面省略的内容无关,那么一定要用上" "或"!".且看曹禺《日出》中的一个例句:"(连忙打电话)喂喂,是新报馆么 我姓潘,我是潘四爷呀! ……我找总编辑张先生说话.快点!快点!……什么 出去了 他刚才 ……哦,他刚出去.……你知道他上哪儿去了么 ……不知道 ……混蛋!"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为了表现通电话时断断续续的说话过程.在省略号的前面,既有叹号,也有问号,这就把"潘四爷"说话时的神态和腔调完全表现出来了.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合理的.若是把这些符号去掉,非但达不到现在的表达效果,甚至连句子都会读不通顺. (宏 波)
句子是否完整
省略号前的点号如何处理,关键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如果是个完整的句子,问号,叹号毫无疑问应该保留,即使是句号同样也应该保留.因为省略号不能改变前句既定的语义和语调.不然,既会破坏前句的准确与完整,而且还会影响后句与前句的衔接和贯通.省了一个标点,导致如此后果,这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情况便大不一样,不仅顿号应删,逗号,分号同样应该删去,因为这些标点只表示句内停顿,而紧随在后的省略号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保留这些点号,只会隔断文气,影响阅读. (刘理忠)
冒号酌情处理
省略号前如果是冒号,我认为应该酌情处理.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省略号在引号内,冒号必须保留.如:"出发前,王班长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记住我们班的传统.'"
二,省略号和冒号直接连接,省略号后面还有其他文字,冒号应该保留.如:"赵老师多次说过:……提问的人傻五分钟,不提问的人傻一辈子."
三,省略号和冒号直接连接,省略号是引号内的最后部分或者在段末,冒号不宜保留.如:"在这关键时刻,我想起了革命烈士方志敏曾经说过……" (李 思)
特殊语气 特殊处理
问号和叹号是用来表示特殊语气的,在省略号前应该保留,在省略号后同样应该保留.否则,表达的意思可能适得其反."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和"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 " 一个是陈述句,一个是疑问句,如果去掉后者的问号,怎么分得清楚 有时,句子中也许有疑问词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如"你怎么知道他去过北京,南京,上海……"但还是以用上问号为好,增加表述的清晰度.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举过两个例子:"你以为…… ""这未免太……!"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说完,但作者为了表达特殊语气,用上了问号和叹号.我认为这样处理是正确的.
(周其五)
以不省略为上策
有人说,连内容都省了,省略号后的标点为什么不能省 其实话不能这么说.
问号,叹号不能省,毋庸赘言,就是句号也不能省.因为句号一省,两个句子就会"剪不断,理还乱",相信读书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非但如此,我现在想说的是,在省略号后面,连逗号,分号之类也以不省略为上策.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分清句子内部的结构,知道到哪里是正常的停顿,把内容省略和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之类区别开来,不至于因为缺一个点号而曲解了作者的意思. (李 坚) 话说例外
省略号前后能否保留标点符号,我基本上是个保留派,但仔细想想,也有例外,特提出以下几点,供各位参考:
一,省略号用于句首,前后都可不加点号,如"……同志们,这张党员登记表的历史就是这样". 二,省略号独占一行,标示该行省略或整段省略,前后都可不加点号.
三,省略号标示沉默不语,前后都可不加点号,如"'……'张闻天痛苦地摇摇头".
四,省略号是引号内的最后部分,为了避免标点太多,版面显得琐碎,省略号后可以不加点号. 五,省略号位于段末,无"后顾"之忧,除特殊语气外,省略号后可以不加点号. (吴 柳)
一个点号足矣
省略号前后的点号如何处理,我的体会是可以全都不用,却不能全都用.标点的作用是使文章眉目清楚,用上一个点号,足以达到目的.如果前后都用,就会三个符号并列,有时还会出现引号,就会四个符号并列,实在有点"不堪入目".举个例子:"1964 年,作者回到北京,写出了一部长篇,还改编了一个剧本,…….'文革'开始,大祸临头."省略号前的逗号,实在是不必加的. (郑维栖) 编 者 附 言
本以为是一个小问题,谁知讨论起来却是众说纷纭,而且很难一言以蔽之.
编者认为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一是这里讨论的是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引号,括号等标号
可以照常使用,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二是点号是指本该有的点号,如要表现说话断断续续之类,原本没有点号可言,也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经过讨论,编者倾向于接受以下的观点:
省略号前的点号,关键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凡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叹号,句号均应保留,因为后句不应改变前句既定的语义和语气;如果是不完整的,除冒号要酌情处理外,逗号,分号,顿号皆不必或不该保留.
省略号后的点号,除处于段末或引号内句末者外,原则上皆应保留.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分清句子的结构,提高表达的清晰度.这也正是我们使用标点符号的目的. 隔音符号怎么用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290页,语文出版社,1995)类似piao,音节界限可能发生混淆的还有tian,fanan,shange,fangan,minggan等.没有隔音符号,这些音节可以拼读成"天,发难,山歌,反感,敏感",加上隔音符号,这些音节可以拼读成"提案(ti'Bn),翻案(fBn'Bn),上腭(shang'e),方案 (fang'Bn) ,明暗 (ming'an)".
a,o,e 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后,有时其实不会有混淆音节界限的可能.如 haiou(海鸥),第二个音节不可能被写成 iou;zouou(作呕),第二个音节不可能是oou;benan(本案),第一个音节不可能拼读成 be;mianao(棉袄),第一个音节不可能是mia;dingan(定案),第一个音节也不可能是 din.因此,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这样的音节中似乎不必加隔音符号.但是,在实际的拼写或注音中,为了音节界限的清楚和便于拼读,这样的双音节的中间也都加上了隔音符号.这样一来,实际上凡是 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不管音节界限会不会混淆,a,o,e 前都使用了隔音符号.《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 第 11 条正是就此作了明确规定:"凡以 a,o,e 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 a,o,e 前用隔音符号' ''隔开.如西安 xī'ān,建瓯 jī'ōu,天峨 tiān'é."(《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增订本),312 页)修订前后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的注音体例,事实上也是凡 a,o,e 开头的音节在其他音节后,a,o,e 前都使用隔音符号.
逗号的用法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的时候较多,相对来说,逗号的用法也比较复杂.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较长的主语后面,或虽不长但有必要强调的主语后面,或带着语气词的主语后面,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因亏损严重,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柳州铁路工程建筑公司,日前被柳州铁路法院宣告破产.""升学,是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不敢小视的问题.""她呀,已经毕业好几年了." 2. 如果宾语较长,特别是当宾语是主谓短语时,动词和宾语之间常用逗号.例如:"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出在联营柜台上."
3. 全句开头的状语后面,一般要用逗号表示停顿;主语后谓语前的状语,如果较长,需要停顿,后面也用逗号.例如:"八五期间,我市增加了对能源工业的投入,推动了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大型电视系列剧《东周列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加深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4. 称呼语,插入语等特殊成分同句子中一般成分之间,常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没事,老王,您就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了.""对这种人,毫无疑问,我们只能诉诸法律.""童年的往事,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永远值得回忆的."
"老王"是称呼语,"毫无疑问""无论是苦涩的,还是充满欢乐的"都是插入成分,后面都用了逗号. 5. 句子成分不在通常位置上的时候,这个成分后面一般要用逗号.例如:"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挺好看的,他画得."谓语动词"起来"因放在主语之前,补语"挺好看的"因放在主语和动词之前,所以后面都用了逗号,表示两部分之间有一个停顿.
6. 并列的短语如果较长或者有两层的并列关系,第二层已经用了顿号,第一层就要用逗号,以
体现出层次性.例如:"影片散文式的结构,如诗如画的景色,简洁,纯朴的对白,以及那深长的,带着淡淡忧伤的笛声,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7. 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第一,其次,最后"等之后,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首先,要加快开发,引进适合本地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搞好加工.第二,要搞好产销衔接工作.第三,……"
8.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恒星有各种各样,但全都是发光发热的气球体.""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9. 关联词语如"所以,可是,然而,否则,那么"等后面所引领的分句如果较长,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可以用逗号表示停顿.例如:"民族文化素质中的'文化',当然包括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书本知识的多少,但是,从实践角度看,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而且不能说是根本的方面.""化石为人们认识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重要的证据.然而,化石在证明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相对的,它为人们认识地球上生物不断进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不要一逗到底
句号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和感叹句末尾也可以用句号.句号的用法并不复杂,但使用中也常常会出问题.最常见的毛病是当断不断,甚至一逗到底,致使语意缠绕,眉目不清.例如:"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
这段话表述了三个意思.从开头到"生活",是说都市人有了新渴望.从"乡村"到"走俏",是说兴起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从"相信"到末尾,是写作者对前面所述情况的评估.因此,应当在每一个意思表述完了的地方用句号断句.该例一逗到底,显得臃肿牵连.应把"生活"后,"走俏"后的逗号改成句号,以体现前后共是三个句子,表述了三个意思.又如 :"《山中海路》写于1956年12月,写的是我国地质工作者深入祁连山脉为祖国找矿的动人事迹,和《童话的时代》一样, 这篇散文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前进,作者描写了大自然的奇丽和严峻,也描写了斗争的艰苦和挫折."
这段文字说的都是《山中海路》这篇散文.也许作者觉得每一句话联系得都挺紧密,因此中间都用逗号.但实际上这段还是逐层逐句叙述了四个意思.联系固然有,但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或独立都是相对的.该例作四个句子看待更合适,否则拖拖沓沓,层次不清,读者看着也会觉得吃力."1956年12月"后,"事迹"后,"前进"后的逗号都应改为句号. 并列词语和顿号,逗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载体已先后出现了自然物,劳动产品,商品,货币,债券与股票等多种形式."
但是,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并列词语如果结合较紧,一般说起来中间也没有什么停顿,就不能用顿号,如长江中下游,春秋天,上下班,父母亲,男女青年,离退人员,中小学生,城乡差别,红白喜事,吃饱喝足,一遍又一遍等.
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例如:"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交警支队成为济南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
并列词语内如果又包含有并列关系的词语,那么上一层要用逗号,次一层用顿号,还可以和连词"和,与,以及"等配合着用,目的就是避免结构层次的混乱.例如:"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是使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良好基础."主语部分是一个两重并列的结构,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下面一个例子顿号使用有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例中短语的并列也有两层,但用的都是顿号,层次显得不清晰.应把第一层并列短语间,即"利用"后,"管理"后,"保护"后
和"应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并列项内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两项之间可以用"和",不一定非用顿号.调整后可以是:"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吸引投资的网络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逗号的由来
我国古代所讲的"句逗"中的"逗"相当于"句读"中的"读",表示句内多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见的形式为尖点(,).清末王炳耀在《拼音字谱》(1897 年)中采用西式豆芽形的逗号(,)为"一读之号".胡适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 (1916 年)中建议以(,)或(,)为"豆"号.陈望道在《新式标点用法》(1919年10~11月)中所讲解的"逗点"(,)包含今逗号和顿号两种用法.l919 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所定的"点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句读符号(,),另一种是借自西方的逗号(,),用其中任何一种形式都可包含今逗号和顿号两种用法.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1922 年)中把它们分作两种不同的标点符号,分别定名为"顿号"(,)和"逗号"(,).1930 年《教育部划一教育机关公文格式办法》把逗号(,)和顿号(,)分别列为公文使用的 14 种标点符号之一.
逗号在西文有不同的名称.在属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中,英语称comma,德语称Komma,荷兰语和丹麦语称komma,源自希腊语k mma(被切分出来的片段,短句段).在属拉丁语族的语言中,法语称virgule,意大利语称virgola,葡萄牙语称virgula(也可称coma),罗马尼亚语称virgulǎ,源自拉丁语 virgula(小杆,细枝).在古罗马,读书人偶尔使用斜线断句.自 13 世纪以来西方抄写员越来越多地使用斜线表示句内的短暂停顿.在中世纪晚期,斜线下移,为避免与下一行的字母纠缠,收缩成为半圆形符号(,),小马努提乌斯称之为"半圆点" (semicirculus).15 世纪末意大利出版家老马努提乌斯拟定了一个包括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 )在内的标点系统,用于他创办的阿尔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他选择现在已为大家熟悉但当时还很罕见的半圆形逗号(,)作为表示句内最小停顿的符号,在所出的拉丁文书籍中最先见于 1495 年印制的彼埃特罗·本博《埃特纳火山探险记》.逗号的这种形式和用法,随着阿尔丁版图书传播到全欧,逐渐为西方各国所接受,用以取代其他形式的逗号.例如,英国 1525 年印行威廉·廷德尔翻译的《圣经·新约》英文本仍使用(/)作逗号,当时称为 virgil.1535 年迈尔斯·科弗达尔将《圣经》全部译成英文出版,开始改用(,)代替(/)作逗号,l539 年印行的《大圣经》也是如此.随着逗号的形式的改变,逗号英语名称在 1554 年由 virgil 改为 comma.virgule 在现代英语为斜分隔号(/)的名称,法语自 1534 年以来一直用来指逗号(,). 逗号的功能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逗号在汉语及大多数外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点符号,朝鲜语使用句号多于逗号属于特殊情况.逗号的用途最广泛,用法最灵活,因此也最难掌握.比较和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的说法,有助于了解逗号的主要功能.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逗号的定义如下: ·逗号,用于意义未完之语尾.(1933年《标点办法举例及行文款式》)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1954年《标点符号用法》)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 ·1)句子内部主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
国外一些辞书和参考书有关逗号用法的说明: ·用来分隔最小的句子成分的标点符号,也用来分隔算术式和化学式中的数字与符号.逗号的作用在于使用话语的语法结构清楚,从而使意义清楚.(英国《牛津英语大词典》1989年第2版)
·用来表示词,短语与句子之间的最小程度的切分的标点符号.(英国《企鹅英语词典》1978版) ·用来表示句子成分的细小切分的标点符号,如分隔非限制性的或插入的成分,引文,并列项目等.(美国《韦氏新世界美语词典》1976年版) ·逗号,也许是用途最广的标点符号,表示思想或句子结构的连续性的最小的中断.(美国《芝加哥文字规范手册》1993年版) ·由稍向左弯的一条短线构成的标点符号,置于词的右下角,用以切分句子成分并表示最小的停顿.(法国)《莱克西斯法语词典》1975年版) ·把句子分成意义单位的标点符号.(德国格·瓦里希《德语词典》贝尔斯曼出版集团1975年版) ·表示句子内部的语调的切分以及分隔某些句法单位的标点符号.(奥若戈夫《俄语词典》莫斯科1982年版) ·标点符号之一种,相当于日文的读点(,),用于表示句子结构中最短的休止.(日本《出版事典》1971年版)
外语没有顿号,多用逗号表示最小的停顿.汉语逗号表示的停顿大于顿号,因此表示最小的停顿不能用来说明汉语逗号的主要功能. 1990 年《标点符号用法》说明"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这就使逗号同各有职司的点号区别开来.其实的也有自己的职司,顿号,分号,冒号等点号不管的句内停顿都归它管,只是管的范围比较宽而已. 1996 年《标点符号用法》把一般性停顿具体化,改为对四种停顿加以分述,这四种停顿起分隔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及分句的作用,都同句法有关.逗号的主要功能是把句子分成意群或句法单位,使词语,分句的组合关系显示出来.顿号和分号也分别表示词语和分句的某种关系,但使用范围受严格限制,不如逗号用法灵活和多样化.逗号用与不用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说话时是否有停顿;二是句法上是否需要停顿,不用是否会产生歧义或不便于阅读.句内一个字,一个意义单位要同上下文分隔,首选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逗号的用法
一,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但主语和谓语如果比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也便于阅读时分清句法结构.例如:
(1)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叶圣陶《苏州园林》) 关于逗号用法的例句中的着重号均为本书引用时所加.例(l)的主语较长,其后有停顿.例(2)的谓语较长,而且是主谓结构充当谓语,前面不加逗号,与全句的主语的界限不易分清.
有些句子虽短,在主语和谓语的界限不清楚时也需要加逗号分隔,这种情况常见于古籍.例如《老子》第一章的一个句子有三种标点法: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换气的需要来说,中间加一个逗号表示停顿一次就够了,如例(3).但在这样分出来的两个分句中,主语和谓语和界限是不清楚的,所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加逗号表示语法上的停顿.由于对原意的理解不同,例(4)和(5)对主语和谓语的界限的划分也不同. 句子不论长短,在主语需要强调时,其后加逗号同谓语分隔.例如: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 学》)
(7)她,教了三十年的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李心田《永不忘记》) 二,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
主语后边如果带有"啊""呢""呐""么""嘛""吧"等语气词,说话时有停顿,用逗号表示.例如:
(1)祖国的海洋啊,多少人为你歌唱,多少人为你奔忙!(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他呢,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把头深深地埋进校样中.(金平《老校对员》) 三,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
动词和宾语的联系比较紧密,中间一般不必加逗号.有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出,声明,反映,报道,认为,觉得,相信,发现,看到,听说,知道,建议),宾语往往较长,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停顿时加逗号表示.例如:
(1)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是生存在第三纪之末与第四纪之初.(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2)考古学表明,鲸鱼也曾登过陆,终因躯体庞大沉重,还是回归大海去了.(徐世廷《生物几何学》) 例(l)的宾语是单句形式,例(2)的宾语是复句形式,都比较长,前面加逗号表示停顿,帮助分清句法结构.如果为了强调提起下文,逗号可改用冒号 .如果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前面不能用逗号,比较:
(3)他认识到,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4)他认识到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例(3)的宾语是谓语短语(句子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前面可以加逗号.例(4)的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在句中没有独立性,前面不能加逗号. 四,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
(1) "怎么了,你 "(孙犁《荷花淀》)
(2)真美呀,我家门前的路.(小学语文《我家门前的路》) 五,用于句首状语之后
常见的句首状语有时间地点状语(当……时,在……前,在……上),评论性状语(当然,果然,真的,可见,据说,严格地说,一般说来),关联性状语(其次,那么,相反,此外,总之)等后面加逗号有助于分出主语.例如:
(1)在32亿年以前,最原始的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着乌云.(高尔基《海燕》) (3)果然,雨过天又青.(徐迟《黄山记》)
(4)总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这种危害具有广泛性和潜在性.(于涌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介绍环境科学》)
句首状语在例(1)为时间状语,在例(2)为地点状语,在例(3)为评论性状语,在例(4)为关联性状语.如果句首状语很短,说话时没有停顿,其后就不用逗号,如例(5)的"现在"后就没有逗号:
(5)现在我们对于知识的分类,以及对于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的划分,比古人高明得多,科学化得多了.(马南邨《杂文四则》)
(6)15世纪60年代,德国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首先通过罗马附近的苏比雅科的本笃会修道院传入意大利.
(7)15世纪40~50年代德国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首先通过罗马附近的苏比雅科的本笃会修道院传入意大利.
例(6)的"15世纪60年代"是活字印刷术传入意大利的时间,如果句首状语后面没有逗号,就会造成歧义,"15世纪60年代"可能理解为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这就错了.例(7)的"15世纪40~50年代"后面不加逗号,因为这个时间状语是修饰"发明"的. 六,用于有较长的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之后
句内状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由介宾短语构成的句内状语有时比较长,其后可以加逗号.例如:
(1)有一种蛙眼可以像真蛙眼一样,从出示给它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当中,识别出类似苍蝇等昆虫形状的物体.(王谷岩《眼睛与仿生学》)
(2)人们按照蜜蜂复眼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制成了一种根据天空偏振光导航的航海仪器
——"偏光天文罗盘".(同上) 七,用于后置的状语之前
状语通常置于中心语之前,置于中心语之后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有强调的意思,其前面加逗号.例如:
(1)……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鲁迅《致台静农》) (2)他吃力的站起来,慢慢儿的.(张志公《现代汉语》) 八,用于后置定语之前
定语置于中心语之后同样有强调的意思.例如:
(1)海面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杨朔《海市》) (2)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曹禺《王昭君》) 九,用于补充解释性的后置同位语之前
(1)因为我已经翻了两个山峰,紫云峰和立马峰,尽是陡坡石壁,羊肠坂道,两腿已不胜酸软了.(丰子恺《上天都》)
(2)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孙犁《荷花淀》)
例(1)的"山峰"是本位语,"紫云峰和立马峰"是同位语.例(2)"水生"是本位语,"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是同位语.这两例的后置同位语都是补充解是本位语的,前面加逗号. 十,用于后置的外国人名之前
许多外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在辞书条目或人名索引中把外国人的姓作为中心词置于名字之前,后置的名字前加逗号.例如:
(1)罗宾斯,R.H.(Robert Henry Robins 1921—)英国语言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 (2)朗卡斯特,约瑟夫(Lancaster,Joseph 1778—1838)——英国教育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名索引)
十一,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并列词语之间需要做稍大一点(比顿号大)的停顿时,用逗号表示.例如: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鲁迅《好的故事》) (2)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毛泽东《论持久战》)
(3)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许多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徐迟《黄山记》)
(4)写游记最难叫读者弄清位置和方向,前啊,后啊,左啊,右啊,说上一大堆,读者还是捉摸不定.(叶圣陶《黄山三天》)
(5)第二天,女人给她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孙犁《荷花淀》)
(6)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泰岭"那种险句.(老舍《林海》)
例(1)并列成分作谓语,例(2)并列成分作标题,例(3)并列成分带抒情色彩,例(4)并列成分带语气词,中间有较大的停顿,所以都用逗号分隔.例(5)并列各项的前面加了"一身""一条""一双"等数量词,而且重复使用形容词"新",有强调每一项的意思,所以用逗号分隔.例(6)是分说,不是举例,分说的各项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用"和""与""以及"等连词连接并列的项目,在连词之间通常是不加逗号的,如果并列词语字数较多或连词后面的项目带有追补的性质,在连词前面也可加逗号.例如:
(7)《离骚》这篇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屈原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和斗争中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楚》)
(8)在城里混了这几年了,只落得一身衣服,和五块钱;连被褥都混没了!(老舍《骆驼祥子》) *(9)这样,我们基本明确了大陆图书的买主是谁,及他们喜爱大陆什么作品.
*(10)本次日食发生于俄罗斯斯比克以北,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扫过蒙古,我国漠河,最后结束于北冰洋.
例(7)并列词语字数较多,其中有两个连词,"及"字前面不停顿,所以逗号加在"和"字前.例(8)"和"字前面加逗号,表示后面的项目是追补的.连词"及"不能连接小句,"以及"可以,例(9)的"及"字后面是小句,而且"及"字前不停顿,"及"字可改为"以及".例(10)的"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前后都加了逗号,显得结构松散,"和"字前的逗号可删去. 纵向排列的并列词语语末尾可不用逗号,例如:
(11)什么是调查时要注意的社会阶级 下面那些就是: 工业无产阶级 手工业工人 雇农 贫农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十二,由于句内的称呼语之后
(1)大娘,您到哪儿去 (陈广生,崔家骏《人民的勤务员》)
(2)你呀,莎莎,干吗给刘钊帮倒忙呢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例(1)称呼语"大娘"位于句首,例(2)称呼语"莎莎"位于主谓语之间,其后分别用逗号.称呼语谓语句末,其后则用句末点号.如果单独成句,其后可用叹号. 十三,用于句内的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之后
(1)刚弯下身,忽然听见小周的喊声:"喂,同志,哪个单位的 "(王愿坚《三人行》) (2)"有这回事吗 "我见面时问.
"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唐弢《琐忆》) (3)哎呦,这儿,给我揉揉.(周立波《分马》)
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喂""呃""哎呦"用于句首,其后加逗号.如果呼唤语,应对语,感叹语单独成句,可用叹号. 十四,分隔插入语
插入语是句中不与其他成分发生句法关系的特殊成分,可加逗号与其他成分分隔.例如:
(1)据我看来,"横眉冷对"是鲁迅先生一生不懈地斗争的精神实质,是他的立场的概括.(唐弢《琐忆》)
(2)"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3)涂色的工作既然叫点蓝,不用说,烧的工作当然叫烧蓝.(叶圣陶《景泰蓝的制作》)
插入语"据我看来"在例(1)出现于句首,其后加逗号."我以为"在例(2)出现于句末,其前加逗号."不用说"在例(3)出现于句内,前后加逗号.插入语如果同其他成分连接较紧密,说时无停顿,不加逗号分隔.例如:
(4)庭院有些日本风味,听说本是日本人住过的地方.(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5)太太说不定今天要辞掉我.(曹禺《雷雨》)
例(4)的插入语"听说"后不加逗号.例(5)的插入语"说不定"前后都不加逗号. 十五,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
"第一,第二"和"其一,其二"等序次语后面有停顿时用逗号表示.例如:
(1)为什么许多人有长不大的感觉呢 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是不是成熟;第三,一个人在成熟的道路上难免要摔跤,而父母出于爱心,总不想让孩子摔跤.(南山《请父母别"管得太严"》)
(2)《玄秘塔碑》所以成为学书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具有楷书点画,构体的典范性.……
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
其三,书如其人,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崇仰.(张伯元《柳公权》) 十六,用于说话时有停顿的关联词语之后
"但是,可是,然而,不过,结果,因此,后来,否则,不然,那么"之类关联词语如果在结构上有独立性,说时有停顿,其后可以加逗号.例如:
(1)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乱飞乱窜.(高士其《灰尘可旅行》)
(2)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所在.(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3)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道要逊色多少呢.(峻青《秋色赋》)
关联词语如果与其他成分结合紧密,说时无停顿,其后不加逗号.例如:
(4)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十七,分隔说话时有停顿的称代复指成分
(1)拿我国来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以及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它们的源头都在冰川上.(韩爱敏《漫话冰川》)
(2)南来北往的人们,你们谁能知道,这四棵树当初是什么样的核桃 (刘真《核桃的秘密》) (3)大陆冰盖,岛屿冰盖和高原冰盖,这就是冰盖家族的三种形态类型.(韩爱敏《漫话冰川》) (4)祥子你站住!(老舍《骆驼祥子》) 十八,分隔重复的词语或说法
某个词语或说法为了表示强调而接着加以重复,用逗号分隔.例如: (1)我是看得很清楚,很清楚的呀!(郭沫若《屈原》)
(2)街道是崎岖不平的,听说特种任务机关林立,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郭沫若《梅园新村之行》)
有时为了解释说明,对重复词语的内容略加扩展.例如:
(3)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峻青《秋色赋》) 第二个"苹果"前加了修饰语. 十九,分隔复句内的各个分句
分隔复句内的各个分句,有时需要用分号,此外均用逗号.例如:
(1)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2)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夏衍《包身工》)
(3)她拿起钥匙来,先开了箱上的锁,又开了首饰匣子上的锁,到她原来放钱的地方放钱.(赵树理《登记》)
例(1)用逗号分隔转折复句中的两个分句.例(2)用逗号分隔因果复句中的两个分句.例(3)用逗号分隔承接复句中的四个分句. 逗号的多用和少用
*(1)领导小组还专门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懂农村财务的人员,参加社教工作.
*(2)瑞林苑高层住宅位于沙头角北面,靠沙头角保税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游乐场,学校,商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3)1988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中,采访对象讲:"我们那批人棱棱角角已经磨得比较平了,不大有冲劲有个性的人比较少了."
*(4)江西出版的《革命历史资料丛书》达40万册之多就甚具特色,海外寻求不辍. *(5)县委,县政府理解企业,支持企业和企业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 *(6)因工作关系笔者常到一些中小学校去.
例(1)是兼语句,"人员"即作"抽调"的宾语,又作"参加"的主语,中间不宜加逗号断开.例(2)"等"字后要加逗号,否则学校,商场等都成了生活设施,就不可理解了.例(3)"冲劲"后无逗号就和"有个性"连起来同受"不大"修饰,意思就反了.例(4)"之多"后需要加逗号,因为原意是讲这套丛书"甚具特色",而不是讲它的出版量多"甚具特色".例(5)的"和"是介词,不是连词,前面需加逗号断开.例(6)"因"只管到"关系",其后有停顿,需加逗号同主语"笔者"隔开. 与逗号同形的数学符号
在数字之间使用的千分撇(,)与逗号同形,千分撇有时又被通俗的称为逗号.四位以上的长数字,以便于认读,在国际上通用三位分节法,但分节往往使用不同的符号:英语使用逗号(如9,350,278),法语用小圆点(如9.350.278),俄语加空(如9 350 278),德语用小圆点或加空.以小圆点作四位以上数字的分节符号的外语,改用逗号表示小数,这时逗号不能叫做"小数点"(decimal point),便称为"小数撇"(decimal comma).为了统一标准,避免混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5966-1982规定圆点用来表示小数,数字分节采用加空的办法,不用逗号或圆点.我国国家标准GB 3101-93是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其中指出:"为使多位数便于阅读,可将数字分成组,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分成一组,组间留一空隙,但不得用逗号,圆点或其他方式."空隙大小以四分之一汉字或二分之一阿拉伯数字为宜.后来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6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有所变通,说:"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可仍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不分节."示例如下: 2,748,456 3.14159265 8703 双引号和单引号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引号所标示的,是"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以便把这些话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果所引的话中又包含有引用的话,则要采用外双内单的办法,即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当时北平各报载"十一月三十日重庆专电":"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已由昆明返渝,顷对记者谈:'伪北大之教职员均系伪组织之公职人员,应在附逆之列,将来不可担任要职.'" 以上例子摘引自少云写的《关于傅斯年》一文.引文内又有引文,所以先用双引号,后用单引号.如果写成"少云在《关于傅斯年》一文中援引当年报纸的材料说:'当时北平各报载……'",则"引用的话"就有了三层,引号怎样使用呢 也还是先双后单,待到第三层行文时又用双引号.这样处理层次比较清楚,不致引起误解.
引号还用来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果遇到引号里面还需用引号时,同样是外双内单.例如:
漫画家天呈见别人买有凡高的画册, 便赞叹起来,"你挑得好,你买的书好,我买不起这么好的书.我比凡高次一等,我是'次凡高'."
报纸上说:"全国足球职业联赛发展到今天,请教练'下课'已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了."
"次凡高"用上海话说出来,正和上海人很爱吃的一种食品"粢饭糕"同音,所以要用引号.而"下课"在这里有"解聘"的意思,也有特殊含义.
竖排文字引号的形式虽然跟横排的不一样,但用法也还是外双内单.现在有的报刊上正好把顺序弄反,变成了外单内双.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不要滥用引号
摘自《实用语文规范知识小词典》,语文出版社 1999年1月第1版
引号可以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坤包,坤表,坤车'里的'坤',意思是女式的,女用的.""像白洁那样的文弱女子居然也'跳海'了,真是让我吃惊不小."前例引号所引的字,词都是作者特别举例和解释的.后例的"跳海"不是字面所指的意思,而是比喻毅然改行去从商.
如果词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不能随便加引号.例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雪花'在飞舞.""'
对虾'在大海中生活,雌虾体色微褐透蓝,雄虾体色微褐带黄.""展示会上展出的数百件'优质产品'引来了大批顾客."
前两例误加引号的词都是正常意义上的使用,引号应去掉.第三例"优质产品"在此本来没有特殊的意义,因误加了引号反而特别了,可能使人产生是真优质还是假优质的疑问,其实作者根本没这个意思.可见,不适当地多用了引号有时甚至会妨碍文意的正确理解.因此要注意不滥用引号.
标点符号用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44a355c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