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虹精神

2022-05-01 18:3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宾虹精神》,欢迎阅读!
精神
务本、坚韧、创新

——我对“宾虹精神”的理解



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感谢给我这次“微分享”的机会,本着建设我们学校校园文化的需求,黄宾虹成为这次微分享的人物毋庸置疑。六年前我来到金华,当时穿行在金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宾虹”的印迹,比如黄宾虹公园、黄宾虹故居、宾虹路、等等,也有最后我来到的宾虹小学,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一代国画大师黄宾虹。我一直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对这位国画大师充满了崇敬之情?这星期的课上同孩子们一起看百年巨匠黄宾虹的片子,数数不下十遍,边看边讲解,每看一遍每次有不同的感悟,然而片子里也仅仅是他92年人生中最主要的部分,要分享他了解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今天我主要想讲讲我自己寻找到的“宾虹精神”,务本、坚韧和创新。 孔子曾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黄宾虹治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务本”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黄宾虹的画追根溯源来自于中国最传统的笔墨。他不仅是传统水墨技法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位古文字研究学者,对古文字的空间构造有独特理解,他曾说他的绘画基于书法,认为中国画的空间乃是以中国文字为依据的,同时他研读过墨谱墨史,对手工制墨也颇有研究自然在绘画用墨上不同常人。真正的画家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修养才能有所作为。(大家看到这里展示了黄宾虹的著作和他搜集的印谱,有很多这里也只是一小部分。如此深厚的综合素养使他的画难以让普通人看懂,我们想要看懂他的画也要有了各方面的一定的知识储备,随后方能看出其中的一点。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义才能产生。不论做什么,基础打好了,以后才能越做越好,才能厚积薄发。

“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同样是杏花烂漫的春天,一百五十二年前,弥留之际的黄宾虹留下这样一首诗,寄托了老人勤勉恳切的从艺态度与毕生致力于光大中国艺术精神的心志。在西风劲吹的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界,黄宾虹所坚守的“竭力追古”的绘画道路,可谓荆棘丛生。尽管现在画坛再也不能无视他的存在,晚年声誉也被广泛传颂,但对老人艺术的理解还要经更长的时间。生前,他曾多次说:“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有人懂。


纵观黄宾虹的一身,他的画作不胜枚举,伴随他的一身,但他从没以画家的身份自居,在穷困潦倒时也不出售他的画作来解决一家老小的开支,就连他自己也自认为是“学术第一,书法第二,绘画第三”。(这是他的书法作品,大家可以欣赏一下)对于黄宾虹晚年的艺术创作现状的描述当年的人们总喜欢用“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这两句诗来形容。作为画家的黄宾虹,他在画坛上很难找到知音,在世时他的画作也几乎很少有人问津。画对他而言,就跟生活一般习以为常,他不会去跟别人攀比,也不会去迎合市场他只是一门心思想把画画这种生活过得更纯粹、更自我一点。因此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学者的眼光去不断探究中国画所蕴含的最根本的笔墨精神,守住寂寞,耐住孤独,即使是老年得了白内障,依旧是笔耕不辍,因为他坚信:我的画五十年后一定有人看得懂。黄宾虹的艺术人生是孤独的,但他持之以恒的坚韧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早期他的作品被很多人说是食古不化的,但真是这样吗,一直坚持中国传统艺术的黄宾虹就只知道亦步亦趋吗?当然不是,黄宾虹的创新精神在他所涉及的领域里也是无所不在的。黄宾虹的山水画,尤其是晚年作品,那些层层积叠的墨点蕴藏着大自然神奇的变幻,正是黄宾虹先生“浑厚华滋”的典型风格面貌。这种面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墨不碍色, 色不碍墨, 墨中有色,色中有墨, 色墨交融, 浓黑中见层次的墨色,就是层层积叠遍遍加深“积墨”的结果。晚年的黄宾虹在“积墨”的基础上,又演绎出“渍墨”“亮墨”,提出的“七墨法”,即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泼墨、焦墨、宿墨七种。这些墨法正是黄宾虹山水画技法的创新之处。而在笔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用笔”则是黄宾虹山水画创新的关键。他提出了“五笔”即:“平、圆、留、重、变”的五字法,“五笔”都来自书法用笔,这是“积墨法”的核心,也是黄宾虹创造“润厚华滋”山水画风格的整个墨法创造的核心。

务本,坚韧,创新,是我想分享给大家的宾虹精神,当然宾虹精神还有很多很多,我想,作为我们“宾虹人”,在黄宾虹留给我们的精神的指引下应该愈发图强,找到属于我们的真正“宾虹精神”。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3d1433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