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音乐史》,欢迎阅读!
1.夏商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哪些?
吹管器乐:骨笛(哨)、角、埙
打击器乐:鼓、磐、钟、铃、缶
2.简述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
1986~1987年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了25支骨笛。这些骨笛多为用鹤骨制成,是一种竖吹骨笛。距今8000~9000年,这也是我国音乐文化可考的最早年代。贾湖骨笛的发现是考古人员目前所发现的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存放年代分前、中、后三个历史时期:(1)前期五孔笛、六孔笛各1支,距今约8600~9000年;(2)中期七孔笛16支(其中2支已残,七孔不全),距今约8200~8600年;(3)晚期七孔笛2支、八孔笛1支,距今约7800~820O年。
3.简述周代的宫廷音乐
周朝宫廷礼仪音乐是作为宫廷礼仪制度的补充、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不仅用于各种繁缛复杂的典礼仪式,如宗庙祭祀、朝庭宴飨、大射、王师凯旋、宾客敬老,还被用作教育手段,用来教育贵族子弟。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六代乐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月等。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4.简述周代的民间音乐
周代时期民间音乐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十几个侧面,十分活跃。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5.何为“八音”
我国古代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乐器分类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金类:钟、镈、铙、钲、镛、铎等;
石类:玉磬、颂磬;
土类:埙、缶;
革类:鼓、鼗、搏拊等;
丝类:琴、瑟、筝、筑;
木类:柷、敔;
匏类:簧、笙、竽、和、巢等;
竹类:箫、管、篪、籥、篴等。
6.什么是“三分损益法”
由《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分损益法”是中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基本计算方法是以宫音的弦长为基础,增加三分之一(即三分益一),得到宫音下方的纯四度徵音。徴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即三分损一看得到徴音上方的纯五度商音。再“三分益一”得下方纯四度羽音;再“三分损一”得上方纯五度角音。这种生律的方法成为三分损益法。
7.简述曾候乙编钟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编钟。编钟共有六十四件,分三层悬挂,上层纽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甬钟各有三组,共四十五件。曾侯乙编钟具有制作精美、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等特点,其音域跨越了五个八度,其中中心音区的三个八度可以构成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并可以转调,每个甬钟可发出呈三度关系的两个音。整套编钟共有约2800字的铭文,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律学和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8.简述汉代乐府
汉代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9.简述相和歌与相和大曲
两汉及魏、晋期间对民间歌曲(北方)作艺术加工而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最初只是将徒唱的民歌加上管弦乐器伴奏,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后来经过发展,创造了一种结构较复杂的歌舞形式,称为相和大曲。这种大曲的结构包括三个部分,一为“艳”,二为正曲及“解”,三为“趋”或“乱”。
10.简述琴曲《广陵散》
是东汉末年产身于广陵的一首琴曲。它描写的是战国时期铸剑工匠的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反映了汉以来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任务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旋律慷慨激昂,乐曲的机构保留了早期传统大曲的形式规范,保存了汉唐音乐的古老气息,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广陵散》的曲谱最早鉴于明代主权编印的《神奇秘谱》
11.简述《碣石调幽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3c318ea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