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别化学习经验汇总与困惑解答

2022-05-24 10:09: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个别化学习经验汇总与困惑解答》,欢迎阅读!
个别化,学习经验,汇总,幼儿园,困惑
学习活动环境和布局思考七步曲

时间: 2012-3-21 作者: 姚远 单位:新凯幼儿 来源:新凯幼儿

活动背景:

《纲要》中对幼儿园环境的表述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环境能为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认识到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区隔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学习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不断改变个别化学习环境与布局,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活动实录与过程:

第一步:根据年龄特征增添适宜的活动区域。 我们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即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多数幼儿不能单独活动。因此,区角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主,如:娃娃家理发店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

本能够独立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活动区域的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表演区和科常等区域。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域,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如:在科学区中增设小灯泡亮了量身高””等活动角;在棋类区中增设五子棋、象棋、五子棋等。在区域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可以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具吸引力。 如:棋类区幼儿自主收集了很多类型的棋,孩子们对棋类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在玩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觉得垫子可以更好的和同伴交


流,而且坐在上面也稍微舒服一点,所以就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把棋类区放一下垫子。经过我与幼儿的协商和交流后,原本两张桌子的棋类区变成了以垫子为主的学习区域。

第二步:调整部分不适宜区域面积的大小。

在第一试教活动后,在与我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我们班级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区域中有的过大,有的过小。比如益智区,因为益智类的材料比较多,所以预设的区域活动面积很大。虽然幼儿的操作空间宽敞,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其他相邻区域的大小设置。相比之下就觉得美工区里放2张桌子都显得有些拥挤,幼儿的操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与困扰。经过大家的建议后将益智区的面积缩小,与它相邻的美工区和图书区的面积相对增加一些,这样的区域面积调整保证了各个区域之间面积大小的均衡性,为幼儿的专注超多奠定了基础。 区域名称

益智区

调整前

调整后



第三步:关注活动区域的适宜开放性与独立性。

幼儿在活动中大多是独立的、个体的。因此,明显的区域划分不但能使幼儿明确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便于幼儿的选择,而且能给幼儿一个安全、独立的空间,使幼儿能够宽松自在进行个别化学习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各个区域中的学习内容的喜好不同,因此不同的幼儿会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探索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孩子创设的活动区域中各区域间是相对开放的,而每个小区域又是相对是独立的。我们利用橱柜的间隔使区域既有明显的划分,又留给孩子独立的操作和学习的空间,便于孩子随时自由地出入。如;我们班级在区域活动中有一条主通道,这条主通道可以去各个的学习区域,左转进入我们的美工区和益智区,右转进入音乐区和阅读区。两个区域之间的进出也很便利,方便幼儿的进出。儿在操作时的空间业显现出独立性,幼儿在其中安静、认真的学习和操作。 第四步:关注活动区域间动静分离性。


注意动静交替,以免相互干扰。区域活动中一类是静态,也就是需要动脑和探索类的,小幅度动作操作的。包括科常区、美工区、美工区、益智区……一类动态的也就是声音比较响,操作或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因此教师应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安静的阅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子为主的益智区放在一起,把操作幅度较大、声音较响的音乐区放在午睡室的空闲空间。样的设置既可以满足操作区域安静的学习与操作的条件,又可以满足音乐区域内幼儿淋漓尽致的表达与表现。

第五步:关注活动区域中人数的适宜性。 1、关注每个区域中的操作人数。

活动区域的划分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是宽敞且开放性的空间那么可以容纳人数较多的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自由的学习但与此同时也会给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较大的问题——部分幼儿的随意性很强、东走走、西转转,蜻蜓点水式地从一个地方晃到另一个地方,学习起来极其的不踏实。总结原因看来,每个区域中入区人数的总数是班级人数的1.3倍。我们班级的人数为35人,也就是如果每位幼儿都参加个别学习活动,那么每个区域中还要有2-3个的空闲位置,这些闲置的位置也是导致部分幼儿不能专注参与活动的原因之一。经过与大家的协商后我将每个区域的人数做了相应的人数减少调整,对比表如下: 区域名称 美工区 益智区 生活区 科常区 棋类区 音乐 图书区



调整前人数 10 16 6 4 6 6 6 54

4 39 调整后人数 8 12 3

4 4 4

经过这样的人数调整后,可以抑制幼儿四处跑动的作用,有助于他们在同一个活动区域呆得更久些,专心完成一个学习内容。走动的幼儿越来越少了,坚持


探索与操作的幼儿越来越多,满场跑的孩子就越来越少,整个个别化学习幼儿作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2、关注每张桌子上操作人数

调整后的区域格局幼儿安静有序的操作现象越来越突出,但随之而来的我的问题也在困扰着我。幼儿的操作盘子较大、所提供的桌子较小,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间相互拥挤的现象多了、幼儿间说话的行为多了。整体分析下来每个区域中的空间足够大,但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会聚集在有桌子的这块地方,整个桌面非常拥挤,而旁边空闲的面积有很大。如何将这些空闲的空间加以利用,来分散紧凑的幼儿操作现象呢?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商量后我们想试着在活动区域中一半幼儿在桌子上操作,另外一部分幼儿在垫子上操作。与此同时和幼儿约定在个别化学习中6人桌最多只能请4个小朋友操作材料,4人桌最多只能有2个小朋友操作材料。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两天下来大多数幼儿已经习惯了这种操作的方式,而且还会自主的套鞋套、放操作垫。有序的的操作习惯幼儿慢慢开始养成,活动中孩子们能认真动脑,积极探索。 调整前

调整后





后续思考与调整:

在园级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对区隔和环境的创设思考大多是从幼儿的行为反应进行分析和调整,在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对细节的思考。所以对后续思考中我们班级将从以下的两个方面着手调整。 关注区域环境中幼儿自主性的体现。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因为这里很多东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选择、自我学习,还有自己的成果。在个别化学习的环境


布置中要尽量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布置一个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一般要关注三个方面:

1、关注幼儿的作品展示。

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作品一定要在环境中展示出来,平面的可以张贴,立体的可以陈列在桌柜上,摆放的、有的可以拍摄图象。这样一方面是对幼儿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让幼儿体验成就感的重要途径,这些能激发幼儿续参与活动的愿望。如何呈现幼儿不同形式的作品,使幼儿的作品呈现方式不再单调且更加有情境性是后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关注暗示引导幼儿的图文。

比如在美工区中青花瓷设计区可以张贴幼儿收集来的不同样式的青花瓷,美工区里张贴上折纸的图示……这些是他们收集的、关注的、支持他们学习的环境展示。都和他们的学习息息相关的。关注暗示对孩子的引导和帮助,使孩子能够根据暗示顺利的完成个别化学习的目的。 3、关注幼儿设计图纸或规则标志。

大班的幼儿活动的规则可以是小朋友自己商定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醒大家遵守规则,幼儿自己画了标志放在了区域里。这些是我在本次区域环境布置中多缺少的一块。比如说在图书区中,幼儿可以自主的绘画阅读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遵守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规则,与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 关注各区域中层次性格局的体现。

根据不同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每个区域中的材料投放都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在孩子选择的过程中却很难判断或选定适合自己难易程度的材料。后期调整中我将关注每个存放材料的桌面的设置。会用不同颜色的即时贴或彩纸来装饰厨面,区分为不同的难度的材料。(如:红色的为第低层次的操作材料、红色的为中等难度的操作材料、蓝色的为难度最大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按照闯关的方法从第一层次的材料操作逐渐向最高层次的材料逐层操作。既可以让幼儿获得闯关的成功体验又可以帮助幼儿按照难易的续读有序的操作,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或技能点。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个别学习活动中合理的环境与布局可以优化对幼儿自我学习的服务,使之更接近幼


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以上就是我对班级个别化学习活动环境与布局思考的整体过程,如有不当请大家指出。



个别化学习活动相对于集体活动而已,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此,在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整合上要考虑三性,使活动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我以我班“新年礼物”为例,予以阐述。 一. 情趣性——契合主题和幼儿年龄特点

情趣性是指提供的材料能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玩的兴趣。

“过年了”主题背景下,为了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达成“关注节日中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节日的热闹景象”的目标,我设计了“新年礼物”(感知操作区域)。

初稿设计中,我为了更有情趣性,在区域中投放“新年树、礼品盒、各种材质的纸、小积木、橡皮泥、吸管、花瓣等”,以包糖果(纸包积木)、做糖果(橡皮泥)、做新年花束(根据数、色来粘贴花瓣)的方式来进行,但出现了问题

1、小班年龄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新鲜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因此并列内容较多,使幼儿反而不能专注于完成一项活动。 2、小班幼儿认识依赖于行动,他们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能力得以提高。而我班教室的现有条件较小,局限了区域材料的分区摆放,材料摆放在一起,又使幼儿不能对应材料与目标(如糖纸和小积木——糖果、花瓣和花心——花束等),需要教师的指导操作,使幼儿主性学习缺失。

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现有情况,并结合有新年特质的新年树、新年礼物,我投放了新年树、各类糖果、礼物罐、礼品袋、魔术袋,以摸礼物、装礼物的“一条龙”活动形式,使幼儿在这个区域简单明了的知道操作过程,并吸引幼儿都来参加。

为了装扮新年树,幼儿要通过从魔术袋中摸糖果、装进相应的礼盒(礼品袋)两个环节,增加了活动的挑战性和游戏性。

二. 多功能性——促进区域探索活动的多元发展

材料的多功能性即尽量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多玩。幼儿的探索性学习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多功能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使幼儿的区域探索活动更加灵活有趣。 在个别化区域“新年礼物”中,用在魔术袋中摸糖果的方式,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感官的满足,提高触摸辨别能力(软硬、大小、形状等),并需要打开各种不同开关的礼盒、礼袋,促进手眼协调、手指灵巧等以及各项小肌肉的发展。

在摸糖果时,猜猜说说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什么感觉,发展口语表达的条理性。 在装糖果中,幼儿要根据礼物盒(礼品袋)上的数、形、色进行分装,尝试区分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积累相关的数经验

利用老师和家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旧材料(盒、袋)进行活动,感受材料的多种质感(纸质、布艺、塑料等)和多样性(中开式、侧开式、抽屉式、开盖式、抽绳式等)。 将自己装好的礼盒、礼袋挂上新年树,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共同装扮新年树的快乐。 三. 层次性——提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的需求


材料提供的层次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到所有幼儿,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在同一个活动区域中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内容。 在“新年礼物”中,在 “摇一摇,听一听” 环节中,让幼儿摇摇听听装在糖果罐中糖的数量,感知比较“多与少、1和许多、软与硬……”,幼儿尝试根据声音区分多与少、1和许多,而能力强、有一定经验幼儿则可以探索里面的糖果是软的还是硬的。

“摸一摸,说一说”的环节中,幼儿通过在魔术袋中摸糖果,猜猜说说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什么感觉,可以是单一的软硬或形状的描述,但也可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说说多维度的语言,如软软的圆果果、硬硬的三角形等

在“装一装,分一分”的环节中,幼儿要将摸到的糖果按照礼物罐上颜色、形状、数的标示对应分类。小班大部分幼儿都能尝试进行单维度的进行分类,如按数字4,放入4个糖果;按红颜色,放入红色的糖果;按圆形,放入圆圆的糖果。数字也根据幼儿的认知经验圆点和数来分别标示,便于幼儿的认识。但能力强的幼儿则可以按两个维度来分类,如标示:红色、三角形、3(圆点),幼儿可以找3个红色的糖果、3个三角形或红色的三角形来分装,幼儿在一边装时,一边要进行描述,说说按是什么特征进行的。如邹心诚和范似宸在装时根据数字的反复点数和验证,李虹烨的“这是红色的”等,同时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打开的盒子,提供了不同的难度,但同时也增加幼儿的趣味性和探索的欲望,促进幼儿的手指小肌肉的发展,让幼儿都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个别化学习区域是为适应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特点的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和能力让每个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获得发展的场所。通过具有情趣性、多功能性、层次性的活动内容及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使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取新的知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经验和困惑汇总

时间: 2013-5-10 单位:普陀区幼教教研室





1 生活角可以结合班级的当前生活

经验,内容来源于生活。

2 结合幼儿当下实际生活需要和发

问题与困惑

1 在共同生活中有些内容比较难分层

次性,如系鞋带是否一定需要层

次性?

2 生活区内容少,除了编织、整理之

类的活动内容,生活区还可以有

些什么内容的设置。

3 生活内容是否一定要与主题有关?

部分生活内容较难与主题有关

系。



展目标制定生活区内容。

3 根据季节的变化,创设相适应的

生活内容,并可以采用步骤图、儿歌、好友互助的形式,提高幼

儿的自理能力。

4 再现生活体验,对于小年龄孩子


首先布置环境要温馨,让孩子们这环境中,去操作一些简单如“整理袜子”。大年龄孩子要让孩子感兴趣,如“染布纺”让孩子喜

欢去投入游戏中。

4 生活内容的安全性和卫生性怎么处

理?

5 个别化活动幼儿是自由选择为主,

生活区中如何让每个幼儿都愿意来尝试操作材料?特别是吸引男

孩的参与兴趣?

6 如何增强生活区的趣味性,使幼儿

感兴趣并玩得持久?

7 大班生活区创设占整个学习区比重

应该是多少?

1 数活动内容应当结合幼儿的年龄

段,从时间、数量、空间方位、几何图形等方面设计内容,并体

现趣味性。

数活动:

1、 在数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不同

需求,并与主题结合?

2、 如何在数活动中,如何增加趣味

2 对于数和科常活动,列出一个年

龄阶段的发展经验,再结合主题

内容,渗透到主题中。

3 将所要投放的材料,按照由浅入

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

探索世界

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

性、多样性,避免小学化的倾向,使得数活动不那么枯燥,吸引幼儿参与(特别是数能力较弱的幼

儿)?

3、 如何帮助孩子在益智游戏中建立

规则意识?

但是现料“细化”,即材料有层次性。 4、 计算活动是个有序的活动,

在都是跟着主题走的,许多的计算

4 在数和科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

活动没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给老师

主题活动中的内容,也可以根据

的“教学”和孩子的“学习”都带

自己幼儿园一些园本特色,如我

来了一定的难度,怎样将有序的

科技环保教育特色适当选择

“数”融入到相对没有太大关联的

一些,比如环保节日中的水等

“主题”中去呢?使得数活动得以

等。数活动应体现一个递进性和

有序进行。

层次性,小年龄的幼儿一般是初

步地感知,更多的是在感官上给5、 教师对数概念的序把握的不准确,

予一定的直接感知,如嗅觉、听觉、视觉训练等,而大年龄的孩子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来

对本班幼儿当前的数能力了解也不够,所以材料投放有时过难,时过易。如何根据主题活动的内


发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从而明白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需要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创造力。 5 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

去刺激幼儿的探究思维及对数的正确认知,将个别化的探究活动、数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如数活动的电话大揭秘、撒豆豆、买菜等,让幼儿感知数的分合、加减等,在探索区教师提供了拆装圆珠笔、多米诺骨牌,及各种示意图,通过幼儿操作、摆弄等动作来完成探究的

任务。

6 科常类活动真正价值在于鼓励幼

儿探索世界,对千变万化的现象感到好奇,在此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

就比较适合。

7 适当结合一些主题活动,开展些

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中大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记录等进行探索发现;小托班的幼儿则更多的是在感官上给予一定的直接感知,如嗅觉、

听觉训练等)

8 对于小班年龄的幼儿,教师要及

时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提供一定的场所,帮助幼儿初步的探

索欲望。

9 在探索世界的区域,老师可以提

出假设,让幼儿通过实验来获得

结论。

10 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容,有序挖掘数活动。

6、 孩子数方面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如何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数学概念,还是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怎么引导?

科常活动:

1、 科常方面如何与主题、日常生活结

合?怎样的材料才能将一些枯燥、严谨的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感知?在科常活动中自制材料

是否适合?

2、 中大班幼儿除了做些小实验,科常

活动还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对于小托班幼儿来说,可以设计

什么样的科常活动?

3、 探索世界中,教师如何把握探索类

活动的科学性(如材料的准确性、

安全性及有效性?)

4、 主题中包含有科常类的个别化学

习活动很少。如何从主题出发寻找、挖掘合适的科常点,选择适合

各年龄特点的探索内容?

5、 如何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创设丰富的探索世界的环境?如:很多时候教师投放的材料不足以引发幼儿去探索,孩子只是热衷于该游戏的其它情景性的趣味中教师该

如何调整环境和材料?

6、 如何培养幼儿操作中的规则意识?让游戏规则变得简单易懂?


时,首先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在进行科学探索之前,给孩子进行探索的必要的铺垫,让探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活动进行时,老师对于本次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并随时掌握幼儿索的动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探索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及时添加或减少材料。

11 涉及实验操作的内容,提供操

作卡、任务卡、答案本。(尽量

7、 如何把握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有

层次性的材料是逐步投放还是同

时投放?

8、 如何在即保证安全、卫生的情况下

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9、 如何区别科学内容与分室活动中

科技室的部分内容?个别化学习中的科技内容有的在科技室也可以完成,科技室的一些内容也可以放在个别化活动中,比如平衡力

的探索。

多用图示、文字让图示说话。 10、 有的探索活动在日常操作中比较12 区域设置在比较安静的区域内,

幼儿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中自主

操作。

难以实施,如实验类操作:水——冰的变化,这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却很难有操作的途径,是否

有更好的解决的方法。 11、 探索类活动是否一定要进行



幼儿园个别化学习经验汇总与困惑解答(普陀区中心组)

时间: 2013-5-10 单位:普陀区学前教研室

前一阶段请大教研组长了解、梳理了一线教师在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我们的教研组长非常认真,很多组长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发给教师,并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从大家传上来的汇总情况来看,我们觉得大家反映的问题体现了二个不同层面教师的困惑,一部分是来自新教师的困惑,另一部分就是教师在开展个别化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这次我们主要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至于新教师的困惑,由于她们主要还是缺少经验,所以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浅显,如:幼儿容易将教师提供的材料弄乱,怎么办?操作材料多,小班幼儿归放能力差常常桌面上有点乱,材料少放又不行怎么办?”“有的孩子能力已经超过了大纲的要求,是否可以超纲,让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有更高能力的探索?对于这些来自新教师的、难度比较低的问题,


建议各幼儿园可以由教研组长对新教师进行一些专题培训,帮助新教师明确个别化学习中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解答新教师的困惑。

下面将以共同生活表达表现探索世界这三个版块进行经验总结介绍和困惑的分析解答。 一、教师的经验 (一)共同生活

1、生活区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当前实际生活需要和发展目标确定内容。 2、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创设相适应的生活内容,并可以采用步骤图、儿歌、好友互助的形式,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3、在生活区中,对于小年龄孩子首要布置温馨的环境或是结合角色游戏环境,让孩子们这环境中,去操作练习。大年龄孩子则要通过任务等形式提高孩子的兴趣,积极投入活动中。

(二)表达表现

1、在音乐角中延续集体教学的内容,让幼儿进一步学习歌曲或歌表演等,也可以是故事表演的形式。一方面幼儿对于这些内容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也是对已有经验的巩固。 2音乐角更加注重于节奏,音乐等感受,因此目标性更强。

3音乐区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节奏谱、音乐幼儿进行伴奏、歌舞表达表现。 4音乐角组织形式,小年龄的孩子可以更多的是模仿,边看边做或者再现一些学过的表演;而中大班的孩子可以适当地让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创编,自主性、创造性更强。 5、美工活动就是要提供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满足幼儿表达表现的兴趣。给幼儿动手的空间要大。 (三)探索世界

1、对于数和科常活动,列出一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经验,再结合主题内容,渗透到主题中。

2、数活动内容应当结合幼儿的年龄段,从时间、数量、空间方位、几何图形等方面设计内容,并体现趣味性。

3、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探究思维及对数的正确认知,将个别化的探究活动、数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相整合。

4、科常活动应体现一个递进性和层次性,小年龄的幼儿一般是初步地感知,更多的是在感官上给予一定的直接感知,如嗅觉、听觉、视觉训练等,而大年龄的孩子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从而明白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需要一定的观察、析和创造力。

5、在探索世界的区域,老师可以提出假设,让幼儿通过实验来获得结论。

6、涉及实验操作的内容,提供操作卡、任务卡、答案本。注意尽量多用图示、少文字让图示说话。

7、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首先要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在活动进行时,老师对于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并随时掌握幼儿探索的动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探索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及时添加或减少材料。


在这三个板块中,教师的问题和困惑许多都是共性的,而且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刚才说到的经验恰恰是很多老师问题最集中的。这也说明知易行难我们很多的老师并不缺乏理论,但到了实际操作上就问题多多了。梳理一下教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困惑一:个别化学习中生活区、数活动和科常活动内容单一,怎样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体现内容安排均衡性和序列性,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个别化学习内容要重视平衡性,这是我们每位老师都非常清楚的,这里的平衡包含二层含义,第一,是各领域之间内容的平衡,第二,是主题与非主题内容的平衡。 1、领域之间内容的平衡

大多数老师对于三大版块中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清楚的,如表达表现区中要有美工、乐、语言三方面内容;探索世界区域中要有计算、科常、益智的内容。

但是真正看实际现场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三大版块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是表达表现中美工方面的内容,教师能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设计形式多样的内容,如折纸、绘画、剪纸、印染等。但是表达表现中音乐语言方面的内容比较单一。有些幼儿园的音乐区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节奏的练习,对于音乐表现的其他方面内容如舞蹈、演唱等涉及较少。 领域中的内容不平衡还集中表现在共同生活板块和探索世界板块中的计算、科常方面的内容。很多教师都反映生活区内容少,大班练习系鞋带、中班练习使用筷子、小班练习扣纽扣、折叠衣服等,能想到的其他内容很少。计算和科常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从一定程度上造幼儿在某些方面经验的缺失。

为什么这么多老师都会觉得生活、音乐科常和数的内容少且单一呢?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各活动区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同时单一的区域定位局限了教师的思维。

有教师困惑音乐区和角色游戏中的小舞台有什么区别?角色游戏定位是游戏它是具娱乐性的,个别化学习是带有一定学习目的的。个别化区角中兼于游戏学习之间,既有熟悉的内容继续复习、练习的内容,同时也有新的音乐内容的探索和学习

很多教师对于个别化学习内容及所属区域的定位比较狭隘和绝对。如教师们普遍将生活区定位于生活技能的练习,因此只能局限练习系鞋带、扣纽扣、使用筷子等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其实幼儿园的生活教育中自理生活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如果学习过生活教参书就会发现,还包括了适应集体生活、文明生活、安全生活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在个别化学习中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解释一下。 1:中班《我在马路边》之 交通安全

中班《我在马路边》主题中有个交通安全棋的个别化学习内容,一想到下棋,绝大多数老师会把它归于益智游戏也就是把它归到探索世界版块中。其实在这副棋中所有的规则是围绕交通规则设计的,如看好红绿灯过马路前进一格、在马路上玩滑板车停玩一次等。老师设计交通安全棋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下棋的过程中,巩固了解一些出行安全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这就属于安全生活的内容。

黄鸣乐设计找对错活动,利用主题墙面的内容,幼儿寻找其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活动目的也是帮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

同样的例子在科常探索中也有,教师们都说科常内容少实际上老师所说到的科常内容少主要是指幼儿可操作的小实验内容少大家都把科学教育定位于科学小实验了。幼儿


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有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动植物、自然现象、自然环境保护等)、社会科学内容(包括周围生活环境、日常用品、现代化技术等)。科学小实验是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的科学教育的方法,它决不是科学教育的全部。如果教师能这样思考科常活动的内容,再来看我们主题活动,各年龄段中科常方面的内容还是很多的。 3:中班《好吃的食物》主题中蔬菜哪些部位可以吃的活动

活动中孩子根据蔬菜食用的不同部位,将蔬菜进行分类。一说到分类很多老师就会把这个活动定位于数活动。但是孩子在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是什么是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在此基础上再判断不同蔬菜的食用部位,通过这个活动孩子积累的是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像这类活动就是科常活动,分类的目的是用数学的方法帮助幼儿得具体科学知识和经验

4:大班《春夏秋冬》主题中制作风车

制作风车、装饰风车是美工的内容,但是制作当中探索如何让风车转起来,引导幼儿现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关系,这就是科常的内容。 5:自然角中的科学探索

自然角里的观察和探索也是个别化学习的一个内容。因为很多动、植物生长的变化不是即时显现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变化的过程。如《动物大世界》中动物的不同本领,蚯蚓能松土、蚕宝宝能吐丝等,都可以利用自然角,孩子自己饲养、观察、发现变化,直观形象的了解动物的本领。

这几个例子说明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的区域定位很多时候是相对的,有些活动可能蕴含着多方面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关键是教师通过这个活动想要帮助孩子积累的是哪方面的经验,根据活动主要目的确定其所属领域。 教师要清楚各活动区的主要功能:

共同生活: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中,形成基本的自理能力、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并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探索世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从生活或媒体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培养幼儿对探索的兴趣,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表达表现:幼儿提供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的机会,使其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用不同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清楚了活动区的功能,打破教师原有的思维定式,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避免了钻牛角尖的现象。老师在确定和设计个别化学习内容时就会更关注活动的目的和价值,对活动有更清晰和准确的定位。

2、主题与非主题内容的平衡

教师非常纠结于如何保证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的均衡性就越来越多的出现教师忙于根据主题制作变换操作材料,动物主题操作的内容都是动物到了植物主题就动物改为植物但实际上幼儿操作的方法和活动目的是完全不变的,我们觉得像这样的做法是无意义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我们要帮助老师明确一个观点:开展个别化学习时应遵循二条线索来确定内容,第一条是主题活动的线索,第二条是幼儿发展目标的线索,二者能自然结合的尽量结合,不能结合的也不需要生搬硬套。

我们的建议:加强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增加个别化学习活动计划。原先的主题活动预设表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只有活动名称及简单材料的呈现,对老师来说操作性不强。且在这个表里反映的仅是与主题经验相关的个别化学习内容,缺少幼儿当前发展需要的且不能与主题结合的内容。新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计划中就要能体现这二方面内容。 具体说说如何制定个别化学习活动计划

在主题开展时,我们很多教师往往会凭主观经验确定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缺少对教参书的解读和分析,缺少对主题活动下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整体思考和设计因此,教师首先要将教参书中该主题下适合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全部梳理出来,并根据这些内容的价值将它们分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三个板块中,这些是个别化学习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保底内容。

其次,根据幼儿各领域发展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将这一阶段幼儿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经验把这些内容增加到个别化学习计划中,以丰富、平衡幼儿的各种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于各领域幼儿发展的目标和内容要心中有数。现在很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于语言、算、音乐美术等领域中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是非常模糊的,经常会看到不同年龄段孩子在进行内容和要求相似的活动。我们还是要将以前幼儿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内容重新拾起来,如数活动,教师要先理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幼儿计算发展的目标和内容,有了这根主线以后,一步步与主题结合。

最后,结合节日、社会热点等设计相关个别化学习内容。 例:大班下学期3月份个别化学习计划

这张计划中主要有当月开展的主题活动以及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活动名称)3月份大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春夏和秋冬》在这张表中红色和蓝色的内容的都是主题背景下的个别化学习其中红色是教参书中的内容,因此后面附有该内容在教参书的第几页。蓝色是教师在主题背景下拓展丰富的一些内容。黑色的是根据大班下学期幼儿发展目标补充的内容。从第一张表格中就能体现出内容的均衡性。

后面就是具体的个别化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活动名称、活动材料、玩法和观察要点。活动材料最好能配相应的图片更清楚明了。在写玩法时教师要注意区分层次和玩法的不同,以免混淆。观察要点要将体现领域特质和主题经验的内容放在前面,然后再是社会性、学习习惯、卫生要求等其他方面的观察要点。

这样的个别化学习计划便于老师在主题开展中有序的设置内容和投放材料,同时增加了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目的性,便于老师操作。加强计划是保证个别化学习活动质量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部分。目的是让幼儿经历的课程尽可能地规避缺失,满足幼儿在各个年龄段、各个发展时期成长的需要。

困惑二:个别化学习中教师投放的材料如何体现丰富性、层次性和挑战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个别化学习材料的层次性是老师非常纠结的又一个主要问题,上次教研组长活动有老师问我:生活区怎么体现层次性,比如说大班练习系鞋带,它的层次性怎么体现?这个的问题在和园长沟通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时候我也问过她们,园长说:提供不同的鞋带,有扁的、有圆的,难度不一样了。我觉得提供不同的鞋带只是材料丰富了,但是孩子在系鞋带的难度上并没有不同,因此不能说是材料的层次性。如果一定要体现层次性,那么第一层次是在老师提供的模板上练习,第二层次是孩子到自己的鞋子或是衣服上练习,也就是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我觉得我们的老师已经开始钻牛角尖,她们觉得所有的个别化学习材料都必须体现层次性,然后就开始挖空心思要弄出不同层次的材料,而不去推敲这些所谓的层次性材料究竟是不是孩子所需要、所喜欢的,是不是真正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个别化学习内容、投放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性,但不要过于纠结在层次性上,还有二个原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1、注重材料的丰富性

我们很多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会采用任务的方式呈现。即老师提出具体的任务,幼儿选择一定范围内的材料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时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材料就要注意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促进幼儿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积累各种经验 1:丰富的美工区

因为美工区表现形式是多样性,所以教师们觉得美工区活动最简单、困惑也最少。但是我们经常看到情景是:在一个桌子上,34个孩子用同样的材料在制作同样的作品,如照片中的,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孩子一会就能做好。我们很多个别化活动又有不能调换活动区域的规则,所以孩子只能在这里反复制作同样的作品,或是东张西望的情况就来了。如果在区域中老师提供的材料很丰富,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用不同的方法和表现形式来制作既提高了幼儿美术表现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2:不同材料的测量

如为了让幼儿感知长短,我们老师在数活动区里投放:地图、各种大小长短不同的尺子、绳子、各种线,吸管、回形针等材料,让幼儿通过各种观察、比较来获得知识。这里构成问题的材料是桌椅、盒子,完成任务的材料是尺子、绳子、各种线,吸管、回形针等材料,这些材料会引发出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测量。如用各种尺子测量,用回形针测量,用绳子测量等方式,在不同尝试中逐渐积累利用自然物测量的经验当孩子积累了测量的方法和经验后,教师提出任务让孩子尝试利用尺进行较精确的测量。从材料丰富自然物测量到利用尺的精确测量,材料提供的时机不同也是层次性的一种体现。

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投放或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不仅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活动内容更趋丰富,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活动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帮助幼儿进行操作。

2、注重材料投放的开放性

我听一位老师说:我们园长说个别化的材料要经得起专家看。我觉得真正好的个别化学习材料应该是经得起孩子玩,这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牢固程度,更重要的指材料不同能


力的孩子拿到这些材料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己的想法玩,而且每次玩都有不同的结果,不断吸引孩子继续操作和尝试,这样的的材料更有价值的。

以开放的方式投放材料,幼儿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的可能性。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和乐于操作的个别化学习内容及个别化学习中的材料。同样的材料,不同能力幼儿的操作、对材料的组合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幼儿所发现和感受到的事物的特点和关系也是不同的。 1:大班动物分类

动物分类活动是大班动物大世界》中常见的个别化学习内容,经常能看到老师利用教室墙面用几个不同颜色的图形作为集合圈。我经常看到在这个区域里的孩子并没有投入到活动中,东张西望或是在做其他事情。看看老师投放的材料就能发现孩子不喜欢的原因,老师把分类的具体要求都贴在集合圈上, 哺乳动物卵生动物海洋动物陆地动物两栖动物等。虽然老师也投放很多动物图片,但是因为分类的要求很明确,孩子的操作只有一种答案,所以即使老师投放的动物图片再多,孩子玩12次后他们就知道答案了,对活动自然不感兴趣了。

我以前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只是投放动物图片和集合圈,至于怎么分类,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刚开始孩子是很简单的根据动物外表特征分类,“2条腿的动物“4条腿的动物有翅膀的动物没有翅膀的动物也有吃草的动物吃肉的动物等,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有和别人不同的分法。孩子就要动一番脑筋思考怎么和别人不同,而且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对动物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们自然而然开始出现难度较高的根据动物习性的分类,同时进一步发现了有些动物2种条件都满足的,就开始出现交集,映了孩子对动物认知经验发展的过程。 2:中班铺地板

马晓蓉设计的新中班铺地板活动材料很简单,就是kt板裁好的正方形板若干,每块板上有一些不同粗细和排列的线条。刚开始孩子是无意识的随意铺,他们只满足于把整块区域都铺满就算完成任务了。几天以后孩子发现了一块块地板上不同的线条,他们考虑到地板排列的美观性,开始有意识的根据线条的方向和线条的粗细铺地板。几天之后,有孩子开始尝试使用到间隔的方式铺地板,从同一排之间的AB间隔逐步发展到整块地板的区域间隔。孩子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步积累了经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3:大班学做小学

我们很多的课程表都是老师设计好、不能变化的,孩子在区域中根据课程表的上安排的内课,选择要用的书和学具进行整理。但是这个课程表需要孩子安排,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示来将课程表补全,也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安排。这其中渗透很多知识点:纵横坐标的复习、图片与汉字的配对、认识汉字等等,对孩子来说完成任务需要动一番脑筋,有一定挑战性。

这几个活动中的材料制作和准备都不复杂,但由于材料的开放、可变化,给了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在其中体验到成功。而且在同伴的影响下,孩子都有向高一层次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是一种层次性的体现。 3、注重支持性材料的提供


1:拆装圆珠笔

科学区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去学习,获得相关经验。例如拆装圆珠笔,往往是教师准备一些圆珠笔,将它们全部拆成一个个小零件就投放给幼儿操作。但孩子对于这些小零件一点不了解其作用是什么,一堆零件让孩子没有方向,不知道如何操作,那孩子就不会有兴趣去探索。教师可以提供装成一支圆珠笔所需要的相应材料和零件,并配上相应安装步骤图。首先让孩子找到这些材料,然后孩子可以看着步骤图尝试将圆珠笔重新安装好,儿在感受到一些方法、体验到自己成功之后,教师再投放1-2支和前面安装方法类似的但是没有安装步骤图,让孩子自己探索安装方法。这样的安装步骤图能够让孩子清楚自己操作的目的、了解安装的方法,提高了材料的可操作性,孩子对材料的操作兴趣就会大大增加。 2:小班的音乐

许多老师觉得小班的音乐区最难开展,中大班孩子有一定能力可以尝试自己看图谱或动作提示照片,自己进行练习。但是小班孩子就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才能进行活动。实,小班孩子因为综合能力较弱,所以就音乐这一方面来说他们很难进行自我学习可以能根据小班孩子模仿学习的特点,借助一些视频帮助孩子学习学习小鸭子的舞蹈,可以提供由大班哥哥姐姐跳的小鸭子舞蹈,再配合图片中对重点动作的定格、放大呈现,孩子们可以看看照片模仿练习小鸭子动作,也可以看着录像一起跳跳小鸭子舞蹈。录像的提供降低了小班孩子看图示学习舞蹈动作的难度,同时也激发孩子舞蹈的兴趣。

上面2个案例中安装步骤图和舞蹈视频就是活动中支持性材料,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以及活动对孩子的挑战程度,提供适宜的支持性材料,使孩子能在这些支持性材料的帮助和启发下与材料互动,达到活动目标,使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有价值。 困惑三:如何引导幼儿能积极参与每个区域的活动,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许多老师问:有的孩子在一个区域玩了一会就不感兴趣了,开始东张西望了要换内容了,怎么办?”“有的孩子就喜欢盯着一个内容玩,对其他活动不太感兴趣,怎么办?”“怎么样让男孩子对生活区的编织、刺绣活动也能感兴趣?

教师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对你提供的活动不感兴趣。如果是因为材料少或是内容简单,孩子一会就能完成了,那就丰富材料、提高难度。如果是内容枯燥;孩子的操作机械单一,那就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或是任务情境增强活动趣味性。 1:大班开箱取宝

这个活动刚才在介绍个别化学习活动计划表时出现过,回民幼儿园的吴燕华老师设计个活动非常巧妙。首先,她在活动整合了很多的数方面的知识,如复习巩固纵横坐标、相邻数、单双数、10以内的加减法等,这些都是大班孩子数活动的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操作中,幼儿还探索、了解了不同密码锁的开启方法。其次,她将幼儿的操作设计成一个类似于解谜闯关游戏孩子需要根据密码卡找到正确的房间号,破译密码后得到开启密码锁的数字号码,然后才能拿到房间内的下一关密码卡,最后才能寻到宝贝。这个设计非常符合大班孩子的特点和能力,让孩子带着对寻宝的兴趣,不断动脑筋破译密码闯过一关又一关,所以孩子始终非常认真、专注与自己的操作中。 2:小班《淘淘乐》


配对活动是小班比较家常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很多老师会设计瓶子与瓶盖的配对,考虑到材料的层次性,老师会投放各种大小、颜色等不同特征的瓶子与瓶盖让孩子寻找和匹配,活动主要核心经验是大小、颜色等特征配对以及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展。实际活动中孩子的操作还是比较机械的,因此参与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特别是对小班孩子来说,在活动中的专注性、持久性本身就比较差,如何通过有趣的设计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呢?姚俐慧老师就根据小班孩子喜欢玩躲猫猫的特点,把所有的瓶盖子都藏了起来。她用大纸箱和彩色碎纸制作了淘淘乐的活动材料,将所有的瓶盖都藏在彩色碎纸下面,孩子先要将手放进纸盒内摸索、寻找瓶盖。孩子们都想找找碎纸下到底藏着什么,好奇自己摸上来的会是什么样的瓶盖,这个小小的情节的设置一下子就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如果老师在设计内容、投放材料的时候都能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时能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任务情境和游戏情境,我想孩子一定会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感兴趣的。

针对怎样让孩子对所有区域的活动都感兴趣、乐意参与的问题,我们觉得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特点。但是考虑到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带有一定教育目的的活动,还是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孩子尽量尝试每一个活动。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避免命令式的指挥孩子。教师可以将所有活动内容梳理一下,思考哪些活动中涉及孩子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些活动区中投放活动参与表与共同孩子建立规则,让他们知道这些活动是这一阶段每个人要参与的。至于参与活动的时间则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来过活动区的孩子做个标记,可以是签名、敲章、贴小贴纸等多种方式。这样做既体现了孩子的自主选择,也达到了教师的教育目的,同时还可以让老师更清楚的了解孩子参与活动的情况,便于教师及时指导。

对于怎样让男孩子对生活区的编织活动感兴趣这一问题,我觉得这就像多数女生通常喜欢玩洋娃娃、男生更爱玩枪、玩遥控车一样,这是他们的性别特点,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一特点。刺绣、织毛线这一类的活动更适合女孩子玩,教师不妨将这类活动看做是兴趣选修活动,顺其自然,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39c36f0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