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论文

2022-08-02 15:08: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留守儿童问题论文》,欢迎阅读!
留守,儿童,论文,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论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一、 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现状

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我国中小学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农村留守儿童等全国性问题外,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托人寄养或在家无暇顾及的城镇“精神留守儿童”更逐渐显现,学校和家长“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更“刺痛”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专家建议,家长要努力建立互信桥梁增强孩子幸福感,用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目前,全国儿童患自闭症的人数逐年增多,仅去年广东省就有超过15万的自闭症儿童。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大城市,除了农村留守儿童等全国性问题外,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托人寄养或在家无暇顾及的城镇“精神留守儿童”更逐渐显现。学校和家长“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更“刺痛”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衍生出一系列崭新但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我国中小学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学心理测量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陈海平指出,上述数字只是2006年的数据,这一趋势还在呈现上升的发展势头。

二、 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亲情的抚慰,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有很多学生都是很小就离开了父母。对父母的感情有所淡漠,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少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在校不大开口,就是和爷爷奶奶也很少说话。而且碰到一点小事就哭,爷爷奶奶也搞不懂她在想些什么。调查中,有了困难闷在肚子里的孩子,不是少数。也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使得他越来越任性,胆子特别大,脾气也很暴躁,一不顺心就摔东西、甚至还要骂人。

(二)、家庭管教的不当,带来行为上的偏差。

青壮年外出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留守老人。老人们劳碌了一辈子,而今还要挑起照顾孙辈的重任。有的家里还开了织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显得有心无力。因此,能使孩子吃饱、吃好,不出事故,已经是很不错了。老人们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在监护方法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是过度宠爱。为了使孙子听话,他们只能用物质奖励:只要不闯祸,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而且,他们一怕孩子父母操心,二怕小孩被老师批评,三怕同学瞧不起。所以往往“报喜不报忧”。殊不知,这样一来,父母鞭长莫及,孩子胆子越来越大,到后来难以管教。另一类监护方法是“严管”。他们认为,“骂是亲,打是爱。”“棒头上出孝子。”“对小孩就是要严,不然无法无天。”“严管”的结果如何呢?有的孩子因为怕挨打,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有的则产生了逆反情绪,“你越是要打我,我就越不听你的话。”更严重的可能离家出走。由于家庭管教方法不当,造成有的孩子思想、行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学习辅导的缺失,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这些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甚至字也认不了几个。对于孩子到底是否完成了作业,他们是不知道的。至于学习上的问






题,他们更是无法帮上忙。由于缺少学习上的帮助,一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有的甚至经常不做作业。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以致学习上失去了信心。研究表明,凡家长重视,监护教育方法得当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反之,孩子不但学习成绩极差,而且往往存在着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三、 有关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

首先,从留守儿童的定义上讲,造成儿童成为留守儿童的关键因素,是父母不在身边。父母为何不在孩子身边,原因或许有千百种,但最终都可以归结到“生活无奈”上去。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远离自己心爱的骨肉,之所以要让孩子分隔生活,或许只是因为生活所迫外出务工,要养家糊口故而舍了孩子保全了全家。本身来说,孩子完整的童年是需要双亲的陪伴的,只有如此一个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之前,曾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遭受心理的质疑,这质疑无非来自单亲(男女)的成长影响。说到影响,就不得不说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十分重要。试想想,如果一个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那对于他来说意味着失去了什么。或许一个年岁小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生活困扰,但往往只要有一个生活困扰就能终结生命。

当然,父母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教导者,他们也是孩子的保护者。我们都知道出生没多久的小鸡,都需要母鸡带着四处觅食,遇到危险时母鸡往往会将小鸡护在翅下。因为脆弱,所以特别爱护。动物有情如此,何况人乎。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这话说来不矫情。他们该教会孩子一切的成长知识,该告诉孩子生命的重要性,也该在孩子面临危险时把他们护在怀中。孩子是脆弱易委屈的,不能没有父母的呵护。留守儿童的关键问题是缺少父母的陪伴,从而导致了那么多让人惋惜的自杀悲剧。

自杀悲剧中掩盖着儿童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孩子自杀的关键,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社会关爱不足问题等是产生孩子心理问题的诱因。一个尚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不但是身体上没有成熟,心理上也是不成熟的。不成熟的心理极容易因小问题产生极大的波动,到一个回家时间的契约,就能让安徽的12岁留守儿童自缢祠堂中。孩子不成熟的心理需要教导和疏导,而这教导和疏导者非亲身父母莫属。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一般都存在心理问题,但真正的解决者,父母们,却已经悄悄的走开了。

其次,说到父母的打工问题上。这就真正的归结到一个社会问题上了,当前的社会劳力分配不均,以致产生了很多的流动劳力。很多人背井离乡舍妻弃子的在异乡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盖房子。这早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共识和形式,非特殊因素不能更改。既然当前的社会形势已如此,那么真正面临考验的其实是孩子的父母们。看父母们的取舍问题,父母是选择孩子,还是选择金钱。当然,这其中存在着不打工就没饭吃的严峻问题。但如果刨除了这类情况,还存在着舍弃孩子只为盖楼的父母,这种情况非常之多。这个世界,存在取舍,其对应的是得到和失去。或许有些父母远离孩子打工可获物质丰厚,但却因此失去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或许这对于有些父母来说显得无奈,但其实在无奈之下依然可以有转圜的余地。就近务工和短期务工都是不错选择,为何偏偏要离自己的孩子那么远。还有父母两人都不在孩子身边,都选择外出务工,其所谓的为了全家其实是一个极为自私的理由。

再次,留守儿童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当然会导致一些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社会关爱问题。学习问题会因没有父母的教导和陪伴产生,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上一辈教导,我们得先明确上一辈人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一些极为传统思想的困扰。留守儿童产生学习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远受父母远在他乡的倍加关注和压力,远受学校教育学习负重困扰。学习上无人指导,最终的走向都是心理困扰。生活问题更不需细述,缺少保护缺少帮助缺少物质,都将造成孩子产生心理阴影。社会关爱问题,这点上社会本身做得不够,留守儿童本身已经远离了父母的关爱,社会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关爱,孩子终将长期处于孤独中。说到此,不得不说,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息息相关互为利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一)、家长应主动建立互信桥梁,增强孩子幸福感

“留守儿童普遍觉得自己不被家庭接纳,自己的存在不重要,所以特别叛逆。如注重打扮、沉迷网络封闭自我等行为其实都是在寻求精神慰藉,在以不同的方式向家长讨‘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一敏认为,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的增多造成青少年“留守”是很难避免的,但地域的隔离还是可以通过一些举动来挽救情感隔阂。

“地域隔离不一定会造成精神的隔离,父母应该有挽救意识,哪怕每天只是一个电话的问候,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幸福感。一旦建立起这种互信的桥梁,地域隔离就不至于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姚一敏说。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学会与有缺点和不足的人相处,从而点化孩子心理上的误区,使他们能平和地面对各种问题。

网络时代,孩子们面对许多信息源和复杂多元的社会经受很多诱惑和冲突的观念,能力又不足以排解这些困惑,往往会在内心积蓄不少错误的认知和愤懑的情绪。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是与家长情感沟通不畅导致的恶果。

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是,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期望孩子有出息的理念主导下,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骄纵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对于孩子们面临的感情困惑、学业压力以及人际交往的困境又理解交流不足,导致孩子情绪困扰,学习没有动力,逃避学习,甚至厌弃学习,最终影响了学业的发展。

(二)、父母要学会用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首先,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不要采取斥责打骂的方式。要弄清楚孩子抑郁或焦虑的是什么,为什么忤逆大人,让他把心理话说出来,了解他真实的想法,再相应提出一些处理办法或意见供其参考。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预期要抱有理性的态度。学习成绩以及考学都不是唯一的目标,应该多从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伟人的故事中体悟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该实事求是地给孩子提出目标,多了解和发挥孩子的长项,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第三,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和家庭困难的解决中。既让孩子们了解家长持家的不易,产生对家人的感情,也让他们对生活本身有更多的认识,学会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技巧,培养自己的毅力。别怕孩子会吃苦遭罪,否则就是剥夺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第四,家长和老师也应不断注意自身修养,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自己心态不平和,情绪不稳定,就会贻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中国古语讲“德为先,才为后”,只有先培养孩子的德行,将来才能真正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否则就容易成为社会的祸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2d9b754561252d380eb6e6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