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总关情

2022-11-27 02:14: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杨柳依依总关情》,欢迎阅读!
杨柳依依,关情
杨柳依依总关情

——来谈唐诗的修辞方法

汉语言文学 0702 肖龙玲 2007301010233

仔细欣赏古诗便可发现,杨柳在诗词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形象。或承载离愁别怨,或化身为无边春色 ,或引人感叹人世沧桑,世事变化。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杨柳依依总关情。古代诗歌中,,其谐音、比喻等修辞感物联类,诗人用来抒发情绪,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例如,唐诗中的咏柳佳作不可胜数,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

在唐朝诗人中,对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人格化写照。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 比拟的。那种分别时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因谐音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即为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


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用典,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封建帝王及其官僚集团,于柔情之中见犀利、含蓄之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总之,诗言志,同时含蓄、蕴藉,所以,诗歌十分讲究修辞意蕴美。正如钱钟书先生分析李贺《致酒行》里的折柳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他认为此中折柳遗远之意,并把折梅寄运折柳寄远相对,说明有折柳寄远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2a8fc78a5e9856a561260f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