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课前预习案

2024-03-08 04:10: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妻书》课前预习案》,欢迎阅读!
预习
《与妻书》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4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二、烈士生平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酝酿广州起义,林觉民于是离日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筹办军火,运往广州参加起义。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427日广州起义时,他率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府后堂,听到总督张鸣歧已逃走,即举火烧后衙,退出时同清兵展开血战,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怒斥清廷的昏庸反动。临刑时谈笑自若,英勇不屈,年仅25岁。

三、本文的写作经过

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


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2.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四、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翻译全文,重点掌握以下词语和句子。 1.注音释义

意映卿卿如晤(晤,音: 意: 的的非吾所忍(的,音: 意: 2.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汝泣告我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卒不忍独善其身 6)汝幸而偶 7)当尽吾意为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 古义———— 今义:模仿)

5.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2)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275927a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