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新教材选修上《论语》十二章学案》,欢迎阅读!
2019级语文组 编制:三组 审核:张翠娥 2020-8-26 8K 1*1550
《论语》十二章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治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4.熟练背诵并默写原文。
预习学案
一、了解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二、 《论语》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体式归纳起来有: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三、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唐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1
2019级语文组 编制:三组 审核:张翠娥 2020-8-26 8K 1*1550
四、知识链接
儒学
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流派。
儒学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后来,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施思想钳制,使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
儒学以“仁”为核心,注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富于人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在封建社会中,中国人代代传授“四书”“五经”。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已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与儒家的影响有关。 五、梳理原文
⑥子曰:“质( )胜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 )君子。” (《雍也》) ⑦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
⑧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 )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⑨子曰:知(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⑩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 )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①子曰:“君子(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 )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 )而正( )焉( ),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②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③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里仁》)
④子曰:“君子喻( )于( )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⑤子曰:“见贤( )思齐( )焉( ),见不贤而内( )自省( )也。” (《里仁》)
2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 )斯语矣。”(《颜渊》) ⑪子贡问曰:“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⑫子曰:“小子( )何莫( )学夫( )《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 )之事( )父,远之事君,多识于( )鸟兽草木之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db01ee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