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A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 去后乃至 乃——才
C 天又雨,公将焉之 雨——下雨 D是日,饮酒乐 是——这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您和我的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3 (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共同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感受:
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1. 解释下列词语
A过中不至 至 —— B尊君在不? 不——
C往者尝为邺令 尝——曾经 D孔子亦不师周公 亦——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1
译: 。 ②弱者抚之以仁。
译: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3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三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②相委而去 委——舍弃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方——才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担心
2.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 下车/引之 D 故人至/暮不来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译: 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4.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 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 及事讫(完毕) D 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 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 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友人便问元方: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4 文段理解。
(1)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做人要讲信用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_郭伋守信_(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__,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答: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五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约定同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退休回家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译: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3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甲文:做人要讲诚信;
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共同之处: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d7af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