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风云变迁英语影响中国近现代史

2023-01-18 17:2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50年风云变迁英语影响中国近现代史》,欢迎阅读!
近现代史,英语,中国,变迁,影响
150年风云变迁英语影响中国近现代史

20131107 (https://www./gaokao/)编辑、收集、整理的《150年风云变迁 英语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资讯,高考学习网资讯来源于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省市开始“拿英语开刀”了。他们或下调高考英语分数权重,或提出小学年级前不开设英语课”。

对于这些“改革新举措”,赞赏者有之,忧虑者亦有之。 其实,你考或者不考,英语就在那里,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中国和中国人走向海外的必然选择之一。

如果从1862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教授英语至今,英语教育中国已经走过了150余年。其间,英语地位的变迁和我们对英语态度的变化,勾勒出的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在他乡的经历,还有我们自己走向世界的脚步和轮廓。

回顾英语在中国一个半世纪的起落沉浮,几乎是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迁的一个缩影,而这门外语被搬上中国学校的课堂后,所引发的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更折射出国人心态的微妙变化。英语教学从何开始,因何兴衰,缘何延续?翻开这门外语在中国150年的历史,或许能为我们解答当下中国“英语难题”提供更全面丰富的视角。

若追溯古代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学科,有证可考的是建于1289年元朝的“回回国子学”。后有明朝的“四夷馆”,前清的“俄罗斯文馆”。不过所教语种局限于波斯语、俄语等与中国接壤的少数几个国家的语言。直到鸦片战争后,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清王朝的大门,英语才作为一门外语列入学校必修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盛行起来。

光绪帝的英文识字课本

今天的人们如想学习英语,最不缺乏的就是学习资料,更不用说铺天盖地宣传的英语培训机构。但在一个多世纪前,即便是大清帝国的皇帝要学洋文,想要一本英文入门课本都非易事。

戊戌变法前,清光绪帝为更多了解西方,决定学习英语,却苦于


找不到入门的教材。为此有大臣专门到汇文大学寻找英文识字书,恰好一位教授从美国为自己的女儿带来一本英文识字课本,就送给了光绪。

坐落于崇文门的这所大学是美国基督教会在1870年创办,是第一批在华传播英语教育机构之一。而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是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经历了闭关锁国而被动挨打的屈辱后,清王朝认识到了解西方要从语言开始。正如恭亲王奕欣在《奏设同文馆》中所书:“以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识其文字,方不受人欺。”京师同文馆也因此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即后来的北京大学。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外语课以英语为主,该章程于1903年正式实施,由此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一时间,翻译西文、向西方学习势蔚然成风,英语教学开始初具规模。

全英文授课的教会学校

在最早期的教学机构里,就已经出现后被称为“浸入式”的教学方法:部分教会学校全英语授课,学生从穿衣打扮到言行举止全部模仿西方。而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重西学而轻国学之风更多是殖民主义的时代烙印所致。

如位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在1918年把中文课全部改为选修,撤销中文部,所有课程一律用英文教学。这使得该校在当时属于西化程度最高的教会大学。曾在此就读的林语堂回忆说:那时圣约翰大学是公认学英文最好的地方。但他也坦言,这所学校过分偏重西学使得自己忽略了中文。他在自传中如此感叹:“使巴勒斯坦的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约书亚将军的号角,我都知道,我却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泪冲倒了一段万里长城。而我身为大学毕业生,还算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实在惭愧。”

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一书的作者牛道生指出,彼时的英教育更多强调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而较少触及通过英语这门工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58e94d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