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效提升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四个途径》,欢迎阅读!
有效提升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四个途径
作者:柯馨
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20年第06期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往往对学生进行历史事实或事件的解释,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深入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历史解释素养。然而,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教,轻视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体会、感悟和表达,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省略了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辨过程,只背诵历史事实和定论,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解释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素养为目标,以时空为背景,以史料为依托,幫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和“解释”,从而让初中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在纷繁芜杂的事实中进行冥想、体会、查阅,不断把握历史事件的内涵和韵味,提升了自己对历史事件进行个性化解释的能力。 明确教学立意,为历史解释搭建平台
教学立意是课堂的目标,是课堂“教”和“学”活动的灵魂,它引领课堂从关注知识,走向关注能力,指向素养提升。具体来说,教学立意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解读和学生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设计中提炼出来的课堂灵魂。例如,“新文化运动”内容是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一部分,它既承接上一单元“辛亥革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又顺接下一节课“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从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其线索和架构基本为“背景—内容—历史意义”,系统地记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内容丰富且精练。从学情分析,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在备课和设计时需要有更好的立意,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
教师需要突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成长和发展,彰显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引领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读教材,精准立意,以恰当的方式把握教材,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搭建支点,为培养具有历史情怀的时代新人而教学。在本节课中,教材涉及到以下目标和任务:如何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必要性和历史影响力?怎样才能挑选出符合初中生认知能力的历史史料?如何在学生的理解过程中有效渗透历史学科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脑海留下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烙印是什么样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整合,教师明确了教学立意,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人”的解放与发展运动,借用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来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从而培养国民健全的人格,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不在于知识要点的罗列和记忆,要设计一个平台,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探触人性受受封建思想严重压抑的时代,由此点燃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愿望和情怀。在此立意统领下,以“人权”为主题词,构建了以“束缚——呐喊——重生”为关键词的教学活动平台,为学生搭建感悟新文化运动历史时空的舞台,学生在此主线平台下,通过出离愤怒的倾诉、声情并茂的表白、发自肺腑的呐喊和向往重生的誓言,对教材内容和精选的史料进行个性化整合、研读,为“历史解释”新文化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0b4621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