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黎平地坪风雨桥》,欢迎阅读!
黎平地坪风雨桥
侗乡的桥很别致,它具备了桥的各种基本特征,既可供人行走,又在桥上建有长廊和楼阁,实际上,这些桥是将桥梁建筑与长廊、楼阁巧妙结合起来了。行人经过这里,可在长廊下歇息小憩,可以暂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桥,设计、修建时就考虑到人在旅途中的劳顿,考虑到途中的烈日暴晒和骤来风雨,备有座位供人交谈以消除寂寞。这种桥的造型非常讲究,廊阁上雕梁画柱,五彩斑斓,故又有“花桥”之称。风雨桥通常建于溪流之上,或者横跨沟壑、立于田边,有小桥流水的韵味,又能点缀那田园风光,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可谓是侗族村寨的“风水桥”。在黎平,风雨桥与鼓楼相互媲美,光辉交映,给人以优雅、和谐、宁静、祥和的美感,叫人留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
风雨桥给诗人以无穷创作的灵感。1965年郭沫若来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欣然写道:“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他的诗点出了风雨桥的神韵,也描绘出侗乡的风光。值得注意的是,三江程阳桥与黎平地区地坪风雨桥只有数里之遥,而且都同出于一个掌墨师之手,论时间,地坪风雨桥还早于程阳风雨桥34年,都是“国宝”。地坪风雨桥位于黎平与三江接壤的地方,有“一桥连万家”之说。它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已有125年历史。这座桥历经沧桑,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而保存下来。1959年的一场大火将桥烧毁,196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在“文化大革命”中屡遭破
坏,在80年代初,又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再次拨款修复。
2001年国务院公布黎平地坪风雨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几年后的一次洪水中被突然冲垮。那年,当地群众奋不顾身,跃入水中,将漂流数十里的风雨桥主要部件抢救回来,才得以再次重修。
地坪风雨桥距黎平县城109公里,横跨在地坪上下寨与甘龙之间的水口河上。桥全长50余米,宽4.5米,桥面距常年水位约11米。它是一座石木结构的桥梁,桥礅和两岸的金钢墙均用规整的青石砌成,主梁、垫梁、桥面及桥上的建筑物都用杉木建造。桥上的长廊两侧有1米左右高的木栏杆,装有供人歇息的长木凳,栏杆外设有披檐。三座阁楼镶嵌在长廊之中,两侧楼以中楼为中轴线形成对称。正中的阁楼形如鼓楼,它是一座五重檐的四角攒尖顶阁楼,屋架净高9.92米,檐下饰如意斗拱,楼顶安有宝珠,通高11.4米。两边的阁楼亦如鼓楼,采用歇山顶,四层出檐,均高7.8米。中间阁楼的四根金柱各绘青龙一条,天花板上有龙、凤、白鹤、水牛图案,其余廊、阁的柱、枋涂以生漆,板壁上有各种侗族绘画。 长廊和阁楼顶上都铺青瓦,三座楼翼角上翘,桥廊屋脊上有三龙戏珠、双凤朝阳彩塑。从立面上看,桥与廊、阁浑然一体,长廊与阁楼贯通,楼高于廊,中楼又比侧楼为高,高低相间,均衡而有层次感。廊檐似民居作法,中楼为五檐攒尖顶,两侧楼为四檐歇山顶,外形富于变化而不呆板。从平面上看,长廊稍窄,三座阁楼部分凸出,栏杆外的披檐仿佛是加上的一条镶边,凭添一种韵味,可谓独具匠心。
地坪风雨桥在建筑工艺上也不同凡响,特别是在应用力学原理方面尤其精到。桥礅和两岸金刚桥高度同在一个水平面上,下宽上窄,挡下面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1031cd0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