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欢迎阅读!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在观看了三集《我在故宫修文物》后,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兴趣昂然,同时也生出了许多想法。
首先,是对修理文物这一职业的看法,修理古书画是最有意义的修理工作了,也最考验技术。我觉得人一生能亲自摸到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画,是何其幸运啊!能有幸修补它们,每日端详它们,是与古人对话的一种神奇方式,与作者对话,与前代修补者的对话。修理钟表也很有趣,机器的运转,法条的抽动,鸟兽虫鱼都像活过来了,精准的报时,修理文物可以是说是穿梭时间,想象历史的优雅职业了。
这部纪录片生动地体现了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一点一点缺失了的工匠精神,故宫里传统的师徒制,家族代代传承的手艺,凭手艺功夫吃饭,专注、不为名利,只为作品,其实有时艺术家是比不上工匠的,如果收藏家具或是小玩意儿,就会发现明代的工匠是多么出色的艺术家,有几个当代画家人能比。
踏实、不急躁,实事求是,耐心、专注、事业心,是做任何学问,无论是艺术、文学还是科学,都少不了这样的工匠精神,一个人如果承认“我就是个匠人”,那么他就可以把这事做好做完整。
另外我认为国家对文物的看法和保护方式欠妥,在纪录片中,
帝王嫔妃冬天里烤火的一大批笼子就定义为文物修理,而且全部都要修费时费力,而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反倒被搁置在一旁,这是对文物定义的泛滥,反而失去的精华,就像贪食的孩子,好的坏的都要抱在怀里,古代的东西也要区分糟粕。这就是中国人在破坏了许多文物之后,发现需要保护他们了,于是剩下所有有点年代的东西,管他什么又没有价值,于艺术文化有没有影响,一起都算做文物同样保护,那我们只能一笑了之。
对于古代的能工巧匠,我十分佩服那些精美的钟表,形形色色的雕刻、字画无疑不是巧夺天工。王朝更迭风云变化无数战火,中国的农业文明制度上一直没有更大的进步,不断前进的是多元化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包容万物。
纪录片里有一个镜头,骑行在星期一无游客的故宫前,这是末代皇帝溥仪最先享受到的景致,宏伟的建筑气势,王朝的兴衰又平静的像壁上睡着了的龙蟒。
修文物是与古今的对话,也是与未来的对话,因为,可能在未来里,还会有无数人来观摩这些文物。 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d2e24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