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华裔身份认同在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嬗变

2023-04-22 13:2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综述华裔身份认同在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嬗变》,欢迎阅读!
华裔,嬗变,文学作品,同在,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述华裔身份认同在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嬗变

作者:潘青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2

摘要:纵观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自其形成一日起,就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华裔女性文学在美国文学中体现出的身份认同一直是华裔作家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线。美国文学中华裔身份认同最早研究开展在美国。近几年,美国文学华裔身份研究方兴未艾。通过梳理文献,不难发现,华裔身份在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不断变化。 关键词:华裔女性文学;身份认同;嬗变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为美国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乐章,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由于移民因素,早期华人在美国受文化水平制约,华裔美国文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体现出应有价值。作为少数族裔文学分支,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与此同时,针对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关于华裔身份认同研究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虽然目前中国形象或者中国人形象研究成果丰硕,但尚未就中国形象身份认同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观等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明确区分。研究者对于华裔身份认同的真伪的判断存在分歧。鉴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在华裔美国文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华裔身份认同在美国华裔女性作品中又是不断发展和改变的。因此,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截取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来研究裔身份认同的嬗变,成为一个崭新的切入点[2]

国外学者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赵健秀、陈耀光、徐忠雄和美国日本人劳森稻田等人合编的《啊咦!美国亚裔作家文集》为亚裔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该文集具有亚裔强烈的文化政治诉求,被誉为美国亚裔文学独立宣言。然而在1991年,其后编写的《大啊咦!》中,赵健秀等人认为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有意误读中国经典和传统,以迎合西方主流社会口味,从而损害华裔形象。[3]从这个时期,华裔身份认同在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关于民族凝聚力的探求。自8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一批华裔女性文学批评家。其中,韩裔学者金伊莲在《亚裔美文学作品及社会背景》中花大量笔墨分析女性的超女性化和东方主义对女性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在此期间,林英敏的代表作《处于两个世界之间:华裔女作家》也阐述了包括了黄玉雪、汤婷婷和谭恩美为代表的三个著名华裔女作家。这些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华裔群体沉默或者华裔话语缺失背后的历史政治因素。因此,华裔身份认同体现出受到美国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等多方影响下的身份认同。

国内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起步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内通过中国译林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批华裔美国文学中文译本后,国内对华裔文学研究才开始起步。在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初期,国内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几个特定的华裔作家及其作品上。而近几年,伴随着国内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以及研究领域的扩展,华裔美国文学作家的文化身份问题成为热点。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身份认同的问题不仅仅关注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还包括作为整体的中国人群体身份认同问题。身份认同简单说是文化认同。[4]上海外国语大学学者付明瑞的博士论文《从伤痛到弥合——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女性文化身份的嬗变》中,阐述的身份认同的嬗变问题,由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家仅仅以女性主义特有的视角来描述自己以及母辈们在美国的生活,并以此探讨美国华裔历史及其传统文化,这是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身份认同还是群体认同。河南大学学者关合凤的博士论文《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需求——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中具体以文化批评为理论依据,解读美国华裔女性作家通过族裔身份的认同。族裔群体身份的认同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凝聚力和难以被其他文化所同化的民族自豪感。此外,作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中的显学,通过文化、后殖民、流散、性别等多角度切入的身份认同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华中师范大学吕红的博士论文《追索与构建: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不难发现,群体的族裔身份、性别身份、语言身份和艺术身份都在不同程度上透析了华裔女性文学中身份认同问题。因此,身份认同嬗变问题研究的意义是重建华裔形象,重新解读被美国社会主流文化歪曲的华人形象,从而使华裔在美国获得广泛社会同。目前,随着国内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日趋多元,国内对美国文学中华裔女性作品中身份认同的嬗变的解读也是百家争鸣。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界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研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国外学者研究偏重于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能从文本自身中攫取体现美国华裔民族的身份认同,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政治诉求和社会同。而国内学者更加注重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中国文化在美国文学中的传承、发展、发扬或者摒弃。此外,近些年,国内学者将身份认同研究偏重于身份认同的嬗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解读了华人形象,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正是国外学者所欠缺的。中西方学者如果能在研究中相互融合,便能更好建立起全面而系统的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石平萍. 黄祸模范少数民族”——美国白人眼中的华人形象[J]. 世界文化. 201004

[2]李丽华,杨政红. 华裔女性文学的身份政治[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

[3]孙楠楠. 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自我矮化[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21 [4]李贵苍,彭志恒. 华裔美国人文化书写中的生民视角 [J]. 华文文学. 200401 作者简介:

潘青 ,山东协和学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6b0f0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