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解释

2022-06-01 05:05: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知行合一的解释》,欢迎阅读!
知行,合一,解释


知行合一

明武宗正德三年 (1508) ,心学 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

文明书院 讲学,首次提出 知行合

一说。所谓 " 知行合一 " ,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 " ,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 " ,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



道德践履的关系, 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王守仁的 " 知行合一 " 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



" 两截 " " 知行原是两

" 知而不行

个字, 说一个工夫 " 。从道德教育上看, 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



" ,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 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 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



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 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 : 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 知是行之始,行



是知之成 " 。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 " 良知"



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既针对朱熹,也不同于

陆九渊 。朱陆都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

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 主张求理于吾心。 他说 :" 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只说一个知, 已自有行在 ; 只说一个行, 已自有知在 " 。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 二者不能分离, 也没有先后。 与行相分离的知, 不是真知, 而是妄想 ; 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工夫 ; 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



一致, 表里一致。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



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 混淆 了意识活动同实

践活动的界限。 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克服 " 一念不善 " ,这是他的 " 立言宗旨 "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 " 省察克治 " 的唯心主义 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意隔断的知行本体, 就是指 " 见父自然知孝 , 见兄自然知弟 ,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 的良知,认 " 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 就是行。他的 " 致良知 " 即知行合一,就是 " 去恶为善" " 去人欲, 存天理 " 的工夫。 他声明 :"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 , 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




行了 , 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 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此是我立言宗旨 "



编辑本段



提出背景

程朱理学 " 将知行分

" 徒悬空口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



作两件去做, 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 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

耳讲说 " 的学风。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



" 知先行后 " ,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

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编辑本段



理论分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



先行后的弊病, 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



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

清初的思

德修养, 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



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

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王阳明这样用意念代替



" " 合理的方面,要人们树立一种信念,在刚开始意念活动时

句依照 " " 的原则去做, 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 这也叫 " 知行合一 " 。所以, " 知行合一 " 应该全面理解,这样才能正确评价。 另外,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鉴的地方 : 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



如无舵之舟, 无衡之马, 漂荡奔逸, 终亦何所底乎 "" 而且立志可以促使勤学, ""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 改过 " 是指自己, " 责善 " 是劝别人改过, 这里面还包括了 " 谏师之道 " ,即向老师进谏, 指出错误。第二是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



四是强调身体力行。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青年人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698311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