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课意义》,欢迎阅读!
科学课的课堂内外
——谈谈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内容简介】《科学课课程标准》指出:“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共处”。所以我认为一堂科学课≠40分钟,应该充分的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把科学课从40分钟的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而课外小课题的研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关键词:科学课 40分钟 小课题研究
“陈老师,这下你舒服了,科学专职了!”“科学课多好上啊,课堂学生做做实验,下课夹着书就走,不用批改作业”……自从学校安排我成了科学专职教师后,学校老师们都很羡慕似的和我这么说。想想也对,从一名语文兼职科学的老师,一下子成了专职科学老师,似乎是轻松了很多,没有了没完没了的作业批改,尤其是一周一次的作文,想起来就让人头疼。就这样怀着愉快的心情上了几周的课。可是事实是并不是这样的,每一节40分钟的课结束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表情,我轻松不起来了。想起看过的一句话:“在人类中,只有儿童和科学家才是最富有探究精神的”。《科学课课程标准》指出:“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共处”。所以我认为一堂科学课≠40分钟,应该充分的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把科学课从40分钟的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而课外小课题的研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何开展小学生小课题研究呢?
一、立足科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发现研究的乐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学习并富于创造性。首先,在科学课上,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少了畏惧感,多了亲切感,课堂亲切而生动,学生会爱上科学课;其次,在科学课上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快乐,在“玩”中学,寓教寓乐。如:制作标本、观察蜗牛等等,学生会兴趣倍增,迷上科学课。有了课上浓厚地兴趣,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学生会将这种兴趣持续延伸到课外,会乐而不疲,主动意识增强。
有了对科学研究的乐趣,学生的探究欲望渐渐浓烈,绝不会满足40分钟的课堂,课外他们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开展这项研究以来,很多学生对研究产生了兴趣,以前我一直负责每年的科技创新大赛,到交作品时总是催三催四,忙得不可开交,小论文质量很差,这几年我任务布置之后,总能上交数十篇小论文。前后都是忙碌,折射出孩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立足科学课堂、拓展教学内容,发现研究的素材
科学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依托《科学》教材,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有了基础的铺垫,在课后开展科技活动,学生容易上路,降低了科技活动中学生知识层面上的难度。既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例如在上《养蚕》一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养蚕活动,让学生通过饲养和观察探究蚕的一生的变化,体验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学生的收获极大。有了养蚕的经验,有的学生进而去研究家里养的各种动植物,写下研究记录,整理成文,例如陈晶晶同学写的《金鱼的警觉性的研究》获得南京市创新大赛科学论文小学组一等奖。
在科学课中这样的内容很多,如:《蜗牛为什么先伸触角后出壳》《蜘蛛之谜》《牵牛花为什么凌晨开花》等,在科学课上通过制定活动计划、选择研究方案,在科技活动中,让学生实地研究,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这样的活动源于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如果科学老师根据科学课中的内容,进行资源重组,有计划的安排科学研究,就不愁找不到研究的素材和资源了,长久地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也会越来越爱科学、理解科学了。
三、立足科学课堂、培养创新思维,发现研究的角度
在科学课堂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现象通过开动脑筋想点子、出谋略、解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维的广度,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电磁铁》、《怎样抬起重物》等课中,引导学生观察、设计对比实验、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科学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科学素养的形成,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就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润物细无声”,一些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绽放。
去年我辅导的陈天盼同学,一次生活中的偶然发现,想到我们课堂所学的内容,经过研究之后写了《研究水果之间的“相克”现象》,在江苏省“小哥白尼”创新论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还有很多学生写了如《如何让粥不糊》、《吃菠萝为什么蘸盐水》《洗干净的鸡蛋为什么容易坏》等高质量论文参加了当年的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 四、立足科学课堂,注重科学知识的积累,发现研究的宽度
在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我在关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没有平时知识的积淀,创新谈何容易,每每学完这样的内容,我都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内化,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开展科技活动。如学习了《毛细现象》一课,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哪些地方应用了毛细现象的道理;上《磁铁》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能否应用磁铁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制作了“免浇花盆”(在南京市江宁铜山小学发明的“免浇花盆”的基础上各自改进的),“磁铁窗户擦”等小制作。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课题研究的运用,把学生置于广瀚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也不限于40分钟的课堂内,让学生类似科学探究方式去查资料,做调查、就论证,行思索,定结论,使科学课教学实现新的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6609265901020207409c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