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萌大地道清明

2022-06-11 15:09: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萌大地道清明》,欢迎阅读!
地道,清明


春萌大地道清明



主持人外景:讲述石狮乡土故事,发掘闽南文化内涵,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风情石狮》“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这首千古传颂的名篇《清明》,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也生动描画出了清明时节的民俗乡风,即使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那么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解说: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持人外景: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那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



解说: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漂泊了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为了体现自己有恩不图报、不为富贵来的高风亮节,也有意躲着晋文公。一次,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如梦方醒,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介子推执意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介子推家已是人走房空。原来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派兵上山搜索,几经往返,没有找到。有人出主意: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那时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于是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一直到大火熄灭后,


还是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再找,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了他的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此后,寒食节成了百姓们祭祀的节日,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寒食节逐渐演变成祭祀已故亲人的节日。其实,寒食节与清明是两个日子,寒食节距冬至105天,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但后来,两者逐渐演变成一个节日。

主持人外景:如今清明节是民间传统的溯源追本节日,其主要活动就是扫墓祭祖。在闽南更有俗语说:“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可见闽南人对清明节的重视。

解说:外出人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回家过节。是日中午,各家各户要在厅堂祭妃祖先。清明节前后10天内为扫墓日期,扫墓时要除棘草、培墓土、描碑文、献“纸钱”,然后上供果、点香烛、烧金楮、放鞭炮,寄托哀思,缅怀先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上出现了缅怀先烈,祭扫烈士陵园活动的新风气。



闽南的清明,人们一般有吃“润饼菜”的习惯。它的来源大概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敬畏天地、祭祀百神的时代中,礼俗远远要比今日来得神秘严谨得多。以大葱、小蒜、韭菜、香菜以及芸苔五样为主的五辛盘来祭祀春神句芒便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既称五辛,在味道上必然是不太好入口的,于是逐渐便有了用面饼包裹而食的做法——这是润饼的源头。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当然,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4日至6日之间,春回大地阳光明媚草木吐绿,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放风筝。就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常常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明之风把断线的风筝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让一


切烦恼都随风而去。蹴鞠,也是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有人说足球是我国发明的,就是基于此点。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把人们带入了古代清明的节日盛景中,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

如今清明节有了假期,户外活动的项目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走出城市,在大好的时光里到效外去活动了。这个节日,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是我们过节的主题。



主持人外景:清明节,它不仅仅只是生者对逝者的追忆,更不是一种迎合节令时尚,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无声的心灵补赏,是一种乘前启后的心灵撞击。杜牧一首千古绝唱,让人们思旧慎今,勾起许多悲戚的记忆。在人们走进春天,沐浴春风的同时,去缅怀先祖,感恩上苍,去思考当今,去感悟未来。让我们默默祈祷,愿天下所有的人在清明那绵绵细雨的日子里,留心看看“牧童”所指的地方吧。好了观众朋友们,本期的风情石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55b50c10a6f524ccbf85d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