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后感:先生虽去,风骨永存

2022-05-01 21:32: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呐喊》读后感:先生虽去,风骨永存》,欢迎阅读!
风骨,读后感,永存,呐喊,先生
《呐喊》读后感:先生虽去,风骨永存

先生虽去,风骨永存 ――读《呐喊》有感 祝贺俗务君

鲁迅先生是现代驰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于一九一八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集《呐喊》是鲁迅于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共收录了十四篇小说,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集了他在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1918-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书中描写了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以便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作者创作的目的是由于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痛吧,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飞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喊》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创作特色,作者痛感于辛亥革命漠视思想启蒙,未能唤醒民众摆脱封建传统束缚的历史教训,深体会到国民的最大弱点在于长期的封建独裁和封建意识所造成的麻木和愚昧,因此提出反对封建愚昧,唤醒沉睡民众,提高民主主义觉悟的启蒙任务。 这种启蒙主义首先表现在对封建主义的对抗上。《狂人日记》借一个迫害症患者扭曲的视角,揭示出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人吃人的社会〞。这是新文化运动向封建传统发出的第一封宣战书,它吹响了五四〞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第一声号角,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作品的启蒙主义思想不仅表现在对封建势力的揭露和批判上,还表现在对愚昧国民的精神麻木,冷漠不足真诚和爱心的批判方面。《阿Q正传》最具启蒙主义为人生〞的特点。Q的思想。性格和遭遇具有那一时代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阿Q为代表,描写出沉默国民的灵魂〞,他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中带有荒唐可笑的妄自尊大,这是长期受封建统治压迫的结果。这种畸形的心态也是封建社会末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Q一无所有,受尽欺压和凌辱,自身却浑然不觉,幻想着投靠革命党〞来欺压别人,最终在浑浑噩噩中结束悲惨的一生。阿Q这一形象最集中地反映了愚昧国民的劣根性。

《孔乙己》中那么反映了民众爱心的不足,孔乙己活的低微而艰辛,他的悲惨遭遇不但得不到众人的同情和怜悯,连那脆弱的自尊在众人的嘲讽和哄笑中也维持不住。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小说集《呐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超越的,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芒传统,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作品对封建旧社会的揭露批判,异常深刻,到达了过去文学所没有到达的境界。茅盾曾给《呐喊》做过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发明新形式的先锋。

《呐喊》读后感:先生虽去,风骨永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00d1d15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