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喜庆中国红

2023-02-19 00:35: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春喜庆中国红》,欢迎阅读!
喜庆,中国,新春
新春喜庆中国红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此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处处是耀眼的中国红,映照着祖国的大好山川,映红着人们的幸福脸膛,此情此景给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倍添喜庆气氛,也使人们在浓浓年味中尽情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

千百年来,中国红成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主色调。中国红,是三原色中的大红,一种鲜艳的颜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

红色吉祥,红色辟邪,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中华民族视红色为平安、吉祥、喜庆、尊贵、热烈的象征,寄寓百事顺遂、逢凶化吉的心愿,绵延地传递恒久的喜庆气息。

唐代时,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为“驱邪”和躲避瘟疫,正月初一家老少喝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屠苏酒,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清代顾轮在《鹊踏枝》词中这样写道:“昨夜春声喧爆竹,郁垒门边,红出斜幅。腊味登盘尝已足,檐前更挂风猪肉。”词中点出了过年时就有红色的春联。 清康熙年间,通用红色硬纸制作的贺年片,因为红色有喜庆、吉祥之意,清人称之为“红单”。这象征吉祥的红色,氤氲着古色丰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尽管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但中华民族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变,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逢年过节,张灯结彩,服装用具,装饰配备,无不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事的丰采。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祝贺,内心的喜悦也从红红的喜气当中散发出来。在改革开放的当今中国,人们更是从红红的喜庆年味中享受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表达着对实现中国梦的美好祝愿。

喜庆吉祥的中国红,不仅闪耀华夏大地,也映衬在历代诗人吟咏春节的诗句中,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大红烛点燃了,烛花盘绕,喜气洋洋。唐代杨巨源的“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将万道霞光比作万条红烛来赞美新春佳节,何等壮观。宋代姜夔《元日》诗:“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新春佳节,人们一大早起来祝贺新年,以期望来年生活更加美好。元代诗人赵孟頫在《岁月》中写出了家家爆竹、户户焰火的景象:“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宋代席振起在《守岁》中有云:“相邀守岁阿成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那红色的蜡烛烘托了几分喜庆气氛。

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若狂。正是今年风景好,千红万紫报春光。”写得有声有色,无疑是对祖国的美好礼赞。

中国年,中国红,中国人喜欢红红火火过大年,当红不让。红色无疑最能表达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喜气洋洋的新年里,人们穿起“红装”为节日妆点喜庆色彩,红色唐装、红色大衣、红色长礼服、红色小洋装;点缀红色配饰,让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红”起来。此时,不论城镇,还是乡村,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色中国结挂起来,红红对联贴起来,大红的福字“倒”贴出来,红底的“大吉”两字亮出来,处处是吉祥喜庆的中国红,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当阳光把南国的迎春花照得更加艳丽的时候,北方的窗花也红得鲜亮明丽。城市霓虹流光溢彩,乡村农家的炉火也映红了人们的脸膛。点起红色蜡烛,品味红萝卜点缀的年夜饭,其乐融融。吃完年夜饭,长辈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也叫“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满屋瑞气,喜气洋洋。 在欢度中国年时,除了贴红对联、红福字等之外,各地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尚红习俗,如温州人吃年夜饭时,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每碗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讨个吉利;福建闽南一带乡村过年时,在农户房门上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广东潮汕地区正月初一时,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用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陕北人过年时,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谓之“枣牌牌”,以示避邪祝福;浙江洞头县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正月初一早上,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fced53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9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