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闲适诗的思想精神

2022-11-22 02:14: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闲适诗的思想精神》,欢迎阅读!
白居易,闲适,思想,精神
闲适诗是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平淡生活、琐碎小事的描写,表现其随性逍遥、知足保和、委化顺性、此心安处即是吾家〞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曾将自己所作的诗歌分为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其中,他把以又或公退独守,或疑病闲居〞为背景创作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一百首者〞称之闲适诗〞。《白居易集》中标明闲适诗〞的诗歌共有四卷,216;除去白居易自己定义的216首闲适诗之外,其所有具有闲适情调的诗歌,也被认为是闲适诗,共占据白居易诗歌的70%左右。这些闲适诗中,白居易经常提及委顺〞一词。例如: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归田三首》其三②)“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松斋自题》冥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达理二首》其一) 委顺〞一词,本来出自《庄子知北游》的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委顺,就是造物者所主宰的自然趋势;‘就是尽量顺从这个趋势。〞③“顺〞精神作为其处世哲学,是他迂回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典型地显示出唐代文化思潮中三教合一的倾向。〞同时,也是他顺应中唐的时代风气,融合自身性情气质气质与生命体验而产生的关注人生,处理现实矛盾的依据。 一、儒家思想

白居易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22),即天宝大动乱后二十年,其祖父与父亲都是明经科出身,从小的耳濡目染,白居易自然而然选择了学而优那么仕〞的道路。但与他的祖、父辈不同,他选择了更高层次的进士科,并开始研习儒家经典,以至于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与元九书》)因此白居易的精神世界里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儒家理念成为他一生行事的根本原那么。

他的闲适诗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写道: 古人云: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为雾豹,寂兮廖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那么为道,言而始终之那么为诗。

这段话中的兼济〞独善〞,出自于《孟子尽心上》,表达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他认为在仕途中,抓住机遇,就要陈力以出〞,努力作出一番成就;失去时〞,便该奉身而退〞,独善其身〞。这便促成白居易的委顺〞精神,遵循人生开展的规律。独善〞是在白居易面对被贬或者其他挫折时所奉行的人生准那么,沉着面对官场中的退〞,尽量顺从这个趋势。面临人生挫折时,他不是自怨自艾,悲愤难鸣,而是坦然接受,寻求内心的闲适与安定,使进〞退〞的人生得到平衡。 在白居易的闲适诗中,经常可以见到白居易因委顺〞而解脱烦恼,得到内在心情的协调。如《达理二首》其一:我无奈何命,委顺以待终〞;《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置怀齐宠辱,委顺随行止;我自得此心,于


兹十年矣〞。白居易知晓自己无力对抗命运,便抱着委任顺之的生活态度,任时运、任荣辱,泰然处之,使精神意识与社会环境契合圆融,以求得身心俱适、逍遥自得的精神境界。儒家经典对白居易委顺〞的人生观具有导向作用,白居易《永崇里观居》: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而《周易系辞上》的 乐天知命故不忧〞,正是贯穿了白居易一生的处世哲学。正如他在《病中诗十五首》中说:假设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他对封建君主翻云覆雨的驭臣之术〞以及朝廷当中政党之争的利害关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因而他成认命定,安分守己,不与命运作无谓的抗争,而是顺从命运的安排,以委顺乐天的心态,排遣他仕途受挫后的烦闷,寻求更符合他心灵上舒适自得的处世之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ff9317f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71.html

相关推荐